饮用水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活饮用水安全知识ppt课件

境污染。
06 校园饮用水安全 保障措施
校园直饮水系统建设规划
1 2
设计科学合理的直饮水系统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卫生标准和安全要 求的直饮水系统,包括水源、处理设备、管网和 饮水点等。
选择合适的饮水设备
选用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的饮水设备,如反渗透 净水器、超滤净水器等,确保供水质量和安全。
3
合理布局饮水点
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防止水源污
染。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政策
03
针对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农村
饮用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行业自律及监管机制
饮用水行业自律机制
饮用水行业组织建立自律机制,规范行业行为,提高饮用水质量 。
政府监管机制
政府加强对饮用水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饮用水 安全。
观察水质
查看自来水是否清澈透明,有无 悬浮物、沉淀物或异味。
试纸检测
使用余氯试纸、PH试纸等快速检 测工具,了解自来水的余氯含量和 酸碱度。
专业机构检测
定期将自来水样本送至专业检测机 构,进行全面的水质分析。
节约用水小技巧分享
合理使用水资源
避免长时间开启水龙头,尽量缩 短用水时间。
推广节水器具
使用节水型水龙头、马桶等节水 器具,降低家庭用水量。
桶装水品牌信誉度考察
了解品牌背景和历史
选择有多年生产经验的知名品牌,考察其生产规模、技术实力和市 场口碑。
查看产品认证和荣誉
优先选择通过国家权威部门认证的产品,如QS认证、HACCP认证 等,并了解所获得的荣誉和奖项。
关注用户评价和反馈
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了解其他用户的评价和反馈,以便更全面 地了解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06 校园饮用水安全 保障措施
校园直饮水系统建设规划
1 2
设计科学合理的直饮水系统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卫生标准和安全要 求的直饮水系统,包括水源、处理设备、管网和 饮水点等。
选择合适的饮水设备
选用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的饮水设备,如反渗透 净水器、超滤净水器等,确保供水质量和安全。
3
合理布局饮水点
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防止水源污
染。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政策
03
针对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农村
饮用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行业自律及监管机制
饮用水行业自律机制
饮用水行业组织建立自律机制,规范行业行为,提高饮用水质量 。
政府监管机制
政府加强对饮用水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饮用水 安全。
观察水质
查看自来水是否清澈透明,有无 悬浮物、沉淀物或异味。
试纸检测
使用余氯试纸、PH试纸等快速检 测工具,了解自来水的余氯含量和 酸碱度。
专业机构检测
定期将自来水样本送至专业检测机 构,进行全面的水质分析。
节约用水小技巧分享
合理使用水资源
避免长时间开启水龙头,尽量缩 短用水时间。
推广节水器具
使用节水型水龙头、马桶等节水 器具,降低家庭用水量。
桶装水品牌信誉度考察
了解品牌背景和历史
选择有多年生产经验的知名品牌,考察其生产规模、技术实力和市 场口碑。
查看产品认证和荣誉
优先选择通过国家权威部门认证的产品,如QS认证、HACCP认证 等,并了解所获得的荣誉和奖项。
关注用户评价和反馈
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了解其他用户的评价和反馈,以便更全面 地了解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生活饮用水PPT课件

1、供管水的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 康体检。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并 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和行为。不得在生产场所吸烟和进行 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活动。
第16页/共66页
七、卫生档案管理要求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卫生管理制度 建立水污染报告制度 建立防止突发性事故的应急预案 对卫生监督机构做出的监督笔录和卫 生意见书应建立档案,有专人管理
第6页/共66页
(二)地下水 地下水构筑物及影响半径范围内,
应根据地下水源的位置和土壤结构,地 下水半径30米内不得存在各种污染源, 特别是渗水厕所,渗水坑。污水明渠, 不得从事破坏深土层的活动。
第7页/共66页
三、净水系统的监督检查、 以地面水为供水源
(一)检查净水工艺运转情况 1、净水工艺:混凝—沉淀—过滤— 消毒 2、净水材料有无涉及饮用水卫生安 全产品批件(省级) 3、检查净水材料投药情况 4、检查滤池滤上水浑浊度和滤后水 的浑浊度
• 对自建式供水单位制作产品或非产品样品采样单(是否销售),由负责人签字对样品进行 确认。
第19页/共66页
卫生监督员对出厂水消毒液含量(游离余氯或二氧化氯)进行现场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如 实记录在采样单上。 或由疾控采样人员现场监测,做好记录,水质检验报告书上的水中消毒液含量应为现场检 测值。 • 自建式供水设施参见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监督要求 对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按监督执法程序要求进行
第9页/共66页
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有消毒设施
使用液氯消毒卫生要求:
1、有专用的消毒间,消毒设施能正常运转。
2、加氯间房间应设向外开的门,有观察窗,加氯间 照明和通风的开关应设室外开关。室内排风扇设在 低位。
第16页/共66页
七、卫生档案管理要求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卫生管理制度 建立水污染报告制度 建立防止突发性事故的应急预案 对卫生监督机构做出的监督笔录和卫 生意见书应建立档案,有专人管理
第6页/共66页
(二)地下水 地下水构筑物及影响半径范围内,
应根据地下水源的位置和土壤结构,地 下水半径30米内不得存在各种污染源, 特别是渗水厕所,渗水坑。污水明渠, 不得从事破坏深土层的活动。
第7页/共66页
三、净水系统的监督检查、 以地面水为供水源
(一)检查净水工艺运转情况 1、净水工艺:混凝—沉淀—过滤— 消毒 2、净水材料有无涉及饮用水卫生安 全产品批件(省级) 3、检查净水材料投药情况 4、检查滤池滤上水浑浊度和滤后水 的浑浊度
• 对自建式供水单位制作产品或非产品样品采样单(是否销售),由负责人签字对样品进行 确认。
第19页/共66页
卫生监督员对出厂水消毒液含量(游离余氯或二氧化氯)进行现场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如 实记录在采样单上。 或由疾控采样人员现场监测,做好记录,水质检验报告书上的水中消毒液含量应为现场检 测值。 • 自建式供水设施参见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监督要求 对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按监督执法程序要求进行
第9页/共66页
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有消毒设施
使用液氯消毒卫生要求:
1、有专用的消毒间,消毒设施能正常运转。
2、加氯间房间应设向外开的门,有观察窗,加氯间 照明和通风的开关应设室外开关。室内排风扇设在 低位。
《饮用水膜处理技术》课件

饮用水膜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20世纪初
膜分离技术开始应用于饮用水 处理领域。
20世纪60年代
反渗透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推 动了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
领域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
超滤和微滤技术的出现和应用 ,进一步扩大了膜分离技术在 饮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
21世纪初
随着膜材料和制备技术的不断 发展,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 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总结词
大型水库采用膜处理技术,确保供水水质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某大型水库利用膜处理技术进行饮用水处理,包括反渗透和超滤等工艺,有效去除了水中的杂质、重金属和有害 物质,保证了供水水质的安全和可靠性。该技术的应用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周边地区提供了稳定可靠 的饮用水源。
05
饮用水膜处理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饮用水膜处理技术的优势
高效分离性能
节能环保
膜技术能够实现高效分离,去除水中的悬 浮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提供高 纯度的饮用水。
膜处理技术通常在常温下操作,不需加热 ,能耗较低。同时,膜技术可以减少化学 药剂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易于自动化
应用范围广
膜处理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人 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处理要求和水质特点,选择适宜的膜组件,如超滤膜、纳滤 膜或反渗透膜。
确定膜组件排列方式
根据处理规模和要求,确定膜组件的排列方式,如并联、串联、错 流等。
安装与调试
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安装膜组件,并进行系统调试,确保正常运行。
产水收集与后处理
产水收集
通过管道、泵站等设施,将膜组 件产出的净水收集起来。
《饮用水卫生》课件

国际间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组织的作用
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在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些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推动各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统一和提
升。
跨国合作项目
通过跨国合作项目,各国可以共享饮用水卫生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饮用水安 全挑战。
开展饮用水卫生课程
在中小学开设饮用水卫生课程,通过课 堂教育提高学生对饮用水卫生的认识。
VS
建立饮用水管理制度
指导学校建立饮用水管理制度,确保学生 饮用水安全,预防学校饮水相关疾病的发 生。
06
未来饮用水卫生发展趋势与 展望
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深度处理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常规的水 处理技术已难以满足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需 求,因此,活性炭吸附、膜过滤、高级氧化 等深度处理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饮用水卫生》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饮用水卫生概述 • 饮用水处理工艺 • 饮用水卫生标准与检测 • 饮用水卫生安全风险与控制 • 饮用水卫生安全宣传教育 • 未来饮用水卫生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饮用水卫生概述
饮用水卫生的定义
01
饮用水卫生是指为确保饮用水达 到可接受的标准,所采取的一切 必要的措施,包括水处理、水质 监测和维护等。
风险评估
管道中的污染物可能进入水中,影响水质安全。
水质监管不力
水质监管制度
定期监测、报告制度等。
监管不力原因
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等。
风险评估
可能导致水质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饮用水安全。
05
饮用水卫生安全宣传教育
饮用水膜处理技术课件

膜分离原理
膜分离原理是指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材料,在外力推动下对混合物进行分 离、提纯和富集的过程。
在饮用水膜处理中,膜分离原理主要应用于过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工艺, 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同时保留对人体有 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膜的种类与特性
膜的种类繁多,根据孔径大小 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 膜和反渗透膜等。
03
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 缺水地区和应急供水。
04
然而,饮用水膜处理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膜污染、高成本、对特 定污染物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对饮用水膜处理技术的建议与展望
发展前景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饮用水 膜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全球供水安全作 出贡献。
技术优势
膜处理技术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 病毒、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高饮用 水品质。
实际效果
该流域内饮用水质得到显著提升,满 足国家水质标准,保障居民健康。
某山区饮用水处理案例
案例概述
某山区饮用水处理厂采用膜处理技术,确保 山区居民饮用水质安全可靠。
技术优势
膜处理技术可有效应对山区原水波动,确保 水质稳定达标。
技术优势
膜处理技术具有高效、低能耗 、环保等优点,提高饮用水品
质,满足国家水质标准。
实际效果
该处理厂膜处理技术运行稳定 ,水质优良,为该市居民提供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某河流域饮用水处理案例
案例概述
某河流域饮用水处理厂采用膜处理技 术,确保流域内饮用水质安全可靠。
处理流程
原水经过预处理后,通过超滤膜和反 渗透膜等多级处理,去除杂质和有害 物质。
《饮用水卫》课件

生物技术
利用微生物或酶制剂等生物资源,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提高水质的同时降低处理成本。
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更新与完善
制定更严格的水质指标
随着人们对饮用水质量要求的提高,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水质指 标,以保障饮用水安全。
增加检测项目
针对新型污染物和潜在的有害物质,需要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确 保水质全面达标。
完善标准体系
建立更为完善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体系,包括水质监测、水源保护、 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经验和技术
各国在水处理领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经验,通过国际合作 与交流,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和处理效果 。
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饮用水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 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全球饮用水安全事业的发展。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 了《饮用水水质准则》,为各国制定 饮用水卫生标准提供了参考。
饮用水检测方法
物理检测法
通过检测水的颜色、气味、浑浊 度等物理特性判断水质。
化学检测法
通过检测水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如 重金属、农药残留、细菌等,判断 水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仪器检测法
利用各种水质检测仪器,如分光光 度计、气相色谱仪等,对水质进行 定量和定性分析。
确保饮用水无有害物质,符合 国家水质标准。
水量充足
满足居民日常用水需求,保证 供水充足。
水质监测
定期对饮用水进行监测,确保 水质安全。
水源保护
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防止 污染。
CHAPTER
02
饮用水处理技术
沉淀与过滤
沉淀
通过自然沉降或混凝剂沉降,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部分 有机物。
利用微生物或酶制剂等生物资源,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提高水质的同时降低处理成本。
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更新与完善
制定更严格的水质指标
随着人们对饮用水质量要求的提高,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水质指 标,以保障饮用水安全。
增加检测项目
针对新型污染物和潜在的有害物质,需要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确 保水质全面达标。
完善标准体系
建立更为完善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体系,包括水质监测、水源保护、 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经验和技术
各国在水处理领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经验,通过国际合作 与交流,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和处理效果 。
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饮用水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 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全球饮用水安全事业的发展。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 了《饮用水水质准则》,为各国制定 饮用水卫生标准提供了参考。
饮用水检测方法
物理检测法
通过检测水的颜色、气味、浑浊 度等物理特性判断水质。
化学检测法
通过检测水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如 重金属、农药残留、细菌等,判断 水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仪器检测法
利用各种水质检测仪器,如分光光 度计、气相色谱仪等,对水质进行 定量和定性分析。
确保饮用水无有害物质,符合 国家水质标准。
水量充足
满足居民日常用水需求,保证 供水充足。
水质监测
定期对饮用水进行监测,确保 水质安全。
水源保护
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防止 污染。
CHAPTER
02
饮用水处理技术
沉淀与过滤
沉淀
通过自然沉降或混凝剂沉降,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部分 有机物。
《饮用水安全知识》PPT课件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 见物等,反映水质的感官性状。
放射性指标
包括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等,确 保水质不对人体产生放射性危害。
饮用水安全检测方法
现场快速检测
使用便携式仪器或试纸等快速检测水质,适用于应急情况下的水质 监测。
实验室检测
通过采集水样送至实验室,使用专业仪器和方法进行全面、准确的 检测,适用于日常水质监测和评价。
02
饮用水安全包括物理性、化学性 、生物性等多方面的安全指标。
饮用水安全重要性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安全 可靠的饮用水对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 要。
不安全的饮用水可能导致介水传染病 、化学性中毒、营养障碍等多种健康 问题。
饮用水安全法规与标准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 定了饮用水的各项卫生指标和限
化学处理技术
氧化法
通过向水中投加氧化剂,使污染 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
的。
还原法
利用还原剂将水中的氧化物还原 为无害物质,如将氯气还原为氯
化物。
离子交换法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硬 度离子、重金属离子等。
生物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
01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同时去除氮、磷
等营养物质。
对特殊人群的危害
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 特殊人群对饮用水中的有 害物质更为敏感,容易受 到危害。
饮用水污染案例
案例一
某市饮用水源地受到化工废水污 染,导致该市居民饮用的自来水 中检测出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引
发社会广泛关注。
案例二
某农村地区长期饮用受农药污染的 地下水,导致当地村民普遍出现肝 病、肾病等健康问题。
第二章 §2—6 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1.目的 1.目的
杀灭水中的病原体,防止介水传染病。常用的消毒 方法有两大类,即物理消毒法(煮沸消毒、紫外线 消毒)和化学消毒法(主要采用氯化消毒法)。 氯化消毒法是用氯或含有效氯的化合物进行消毒的 一种方法。
2.消毒剂 2.消毒剂
⑴漂白粉[CaOCl2]:新制的漂白粉含有效氯35%~36%, 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效氯可减少25%~30%左右。性质不 稳定,受日光、潮湿、二氧化碳的影响大,当含量减少到 15%时,就不适于供作饮用水消毒,应密封、避光,阴暗处 保存。 ⑵漂白粉精:漂白粉精[Ca(OCl) 2]的有效氯含量为60%~ 漂白粉精: 70%,性质较漂白粉稳定,多制成片剂使用。 ⑶液态氯:杀菌效果好,多用于大型水厂。 液态氯:
5.消毒方法 5.消毒方法
根据不同水源及不同的供水方法,消毒方法可以多种 多样。现介绍分散式给水消毒法: ⑴常量氯消毒法 ⑵持续氯消毒法 ⑶过量氯消毒法
⑴常量氯消毒法
①井水消毒: 井水消毒: 首先根据井的形状(圆筒形、长形或方形)测量井水的水量,用下列公式计算。 水面直径(m) 水面直径(m) 圆井水量(m )=水深(m 圆井水量(m3)=水深(m)×[———————]2×3.1416 ———————]2× 2 方井水量(m )=水深(m 方井水量(m3)=水深(m)×水面长度(m)×水面宽度(m) 水面长度(m 水面宽度(m 根据井水量(m 根据井水量(m3)及井水加氯量计算出应加的漂白粉,放入碗中,先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加 水稀释,静置,取上清液倒入井中,用水桶将井水搅动,使其充分混匀,0.5h后,水中余氯 水稀释,静置,取上清液倒入井中,用水桶将井水搅动,使其充分混匀,0.5h后,水中余氯 应为0.3mg/l。 应为0.3mg/l。 注:漂白粉按含25%有效氯计算 注:漂白粉按含25%有效氯计算 ②缸水消毒: 缸水消毒: 若水质混浊,应预先经混凝沉淀或过滤再行消毒。 方法是:先将漂白粉配成3%消毒液(每毫升消毒液含有效氯10mg),按10ml/50Kg计算, 方法是:先将漂白粉配成3%消毒液(每毫升消毒液含有效氯10mg),按10ml/50Kg计算, 将配好的漂白粉液加入缸水中,搅拌混匀,经30min后,即可取用。漂白粉应临时新鲜配制, 将配好的漂白粉液加入缸水中,搅拌混匀,经30min后,即可取用。漂白粉应临时新鲜配制, 否则药效将损失。 若用漂白粉精片进行消毒,按每100L水加1片(每片含有效氯200mg)即可。 若用漂白粉精片进行消毒,按每100L水加1片(每片含有效氯200mg)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因单体丙烯酰胺有毒,只用于高浊度,高色度或有特殊 嗅味的水,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水,放 射物质污染的水及含有大量致病菌和病毒的水。
(三)影响混凝的因素
• 水的pH值和碱度: – 铝盐在5.7~7.8范围内较好。 – 三价铁盐适宜的 pH 值为 6.0 ~ 8.4 ,而二价铁盐只有当 pH值大于8.5时才可被氧化为三价铁,因此需投加碱。 – 高分子混凝剂受pH值影响较小。 • 水温: – 低温时应增大剂量,延长沉淀时间、投加高分子助凝剂 或改用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二、混凝(coagulation)
• (一)混凝机理 – 水中胶体颗粒带有相同的负电荷,互相排斥,形成稳定 的悬浮状态不下沉。 – 加入混凝剂可使胶体颗粒凝聚而沉降。 • 混凝剂遇水形成带阳电荷的胶体,中和水中胶体颗粒 的负电荷,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混悬的颗粒相互凝 聚结絮,形成的絮状物又有很强的吸附架桥能力,可 吸收周围的混悬物质,逐渐增大体积和重量,最后因 重力作用而下沉,使水沉清。这种结构松散、有吸附 能力的绒体,也叫“矾花”(floc)
一、沉淀(sedimentation)
• 水和水中均匀分布的细小颗粒所构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 系。分成三类: – 真溶液:小于1nm的颗粒,尺寸很小,不能引起光线的 散射,所以看起来水呈透明状; – 胶体溶液:颗粒为1nm-1000nm,能够引起光的散射使 水呈浑浊。具有布朗运动的特性,难以自然沉淀下来。 需要混凝沉淀。 – 悬浮液:颗粒大于1000nm,能够引起光的散射使水呈 浑浊。可以自然沉淀下来。 • 自然沉淀需时较长,平时可作为初步处理用。在行军、野 营、战时不适用,此时应考虑混凝沉淀。
四、消毒(disinfection)
• 污染的原水经混凝、沉淀、过滤仍有一部分微生物 未能杀灭。从安全方面考虑,水的消毒是水质改善 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 原则上不论平战时,凡饮用水必需经过消毒。
水的各种物理化学消毒法 (最常用的仍然是煮沸和氯消毒法)
• 物理 – 热:煮沸;声:超声波;辐射:紫外线(UV)、微波、γ射 线;压力:超滤 • 化学 – 卤族元素:氯、碘、溴 – 卤间化合物:氯化溴、氯化碘、溴化碘 – 过氧化物:臭氧、过锰酸钾、高铁酸钾、过氧乙酸 – 金属: 银、铜 • 协同 – 氯胺与碘化钾、氧与溴化碘、铜:维生素C:过氧化 物、臭氧和紫外线、银与超声波、载银树脂
三、过滤(filtration)
• 意义 – 过滤可去除部分色度、浊度、化学物质及微生物 • 过滤原理 – 1.机械筛滤;2.沉淀;3.吸附;4.生物滤膜 • 滤料种类 – 颗粒状: 石英砂、无烟煤、木炭、活性炭等。 – 纤维状: 纤维离子交换树脂、布、棉花、羊毛等。 – 多孔成型: 陶瓷、硅藻土、活性炭等制成管状或板状。 – 薄膜型: 微滤膜和超滤膜等。去除微细悬浮颗料、细 菌、病毒和胶体等。一般只用于对小量水处理。 • 影响过滤的因素(自学) • 过滤方式(慢砂滤、快砂滤、简易砂滤等)
国家及地区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巴西 保加利亚 中国 捷克 芬兰 法国 德国
Cl2
++ + ++ + ++ + + ++ + ++ + ++ + ++ + ++ ++
ClO2
+
O3
UV
+
国家及地区
意大利 日本 中国澳门 荷兰
饮用水处理
• 人不能离开水而生存,但不洁净的水导致人类历史上多 次水媒传染病爆发,死者无数。 • 人类自有史记载以来就一直在寻找改善饮用水的途径和 技术。 – 中国古代将明矾置于带孔木杖中搅动水,使汲取的黄 河水澄清;
– 古埃及用捣碎杏仁抹在水池内壁,帮助池中尼罗河水 澄清;
– 4000年前的印度利用木炭对水过滤,并储存在铜器中 保鲜; – 17世纪以后,氯的发现,导致其后来在大规模水处理 中的应用;
• 净水植物:
– 有混凝作用的:量天尺、仙人掌、木棉树与木瓜等; – 有助凝作用的:榆树、土肉桂、钝叶樟、木芙蓉等。 – 净水植物多只用于野外少量水处理。 • 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 PAA): – 人工合成水溶性非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物质,在水中可分 散成巨大数量的长链状高分子; – 可以作为混凝剂,也可与其他混凝剂的助凝剂。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__ ++ _ ++
_
• (二)混凝剂和助凝剂(要求对人体健康无害,混凝效果好,使用方便及 价廉易得) – 铝盐 • 最常用,包括明矾Al2(SO4)3· K2SO4· 24H2O、硫酸铝Al2(SO4) 18H2O等。价廉易得,但影响因素多,pH范围较窄,澄清时间 3· 长。 – 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羟基或碱式氯化铝) •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水解后形成多核高价电解质 • 用量少;絮状物形成快,大而细密,沉淀快;影响因素少,混凝 效果好。但水面常有浮沫、沉淀物容积较大。 – 铁盐 • 硫酸亚铁(绿矾)FeSO4· 7H2O、三氯化铁FeCl3· 6H2O、硫酸铁 Fe2(SO4)3· 2H2O、聚合硫酸铁等。 • 絮状物比重大,沉降较快;pH值宽(pH3.5~11);低温时效果亦好。 缺点是易产生色、味;具有强酸性,对设备有腐蚀作用。
• 水中杂质:
– 浑浊或稍浑浊的水较透明的水更易凝聚 – 悬浮物极少时,要增加剂量或投加粘土或助凝剂。 • 搅拌: – 初加时应迅速充分搅动使快速混和均匀,形成微细 絮状物,然后慢速搅拌,以增加絮状物碰撞机会形 成较大的絮状物下沉。 – 剧烈长时间搅拌或经常改变搅拌方向,都可导致絮 状物不可逆的破坏。
– …………
• 水处理 (water treatment) 包括净化和消毒。
– 净化(purification):利用理化方法,改善水的物理 和化学性状。常用方法为沉淀、混凝、过滤。其它 还有脱色、除臭味、除铁、除氟、软化、淡化等等。 – 消毒( disinfection):利用理化方法,杀灭水中 病原微生物。 – 广义的净化也把消毒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