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练习课》课件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练习课PPT优选课件

练习
5厘米=( 50 )毫米 50分米=( 5 )米
500厘米=( 5 )米 5分米=( 500 )毫米 8分米=(80 )厘米 5厘米+5厘米=( 1 )分米
2、将下列各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分米3厘米 4分米9厘米 3米9毫米 6厘米100毫米
3米9毫米>5分米3厘米>4分米9厘米>6厘米100毫米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练习课
Page 1
复习
1、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毫米
2、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 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进率10。米>分米>厘米>毫米。
Page 2
复
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 10 )毫米 1分米=( 10 )厘米 1米=( 10 )分米
Page 8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毫米与分米的练习 课,加上之前学过的米和厘米, 都是我们日后经常会用到的长度 单位,大家要牢记它们之间的进 率,通过练习要能正确对这几个 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Page 9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习
10毫米=( 1 )厘米 10厘米=( 1 )分米 10分米=( 1 )米
Pa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 4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
解:2 米=20 分米 20÷4=5(分米) 答:这个凳子的高约是5分米。
Page 6
Page 7
一、填空
第三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规范整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练习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混合运算等。
2.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练习题、答案、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回顾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练习课。
2. 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讲解:教师针对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和难点,进行讲解和指导。
4. 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心得,分享学习方法。
5. 巩固:教师发放巩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第三单元知识点回顾2. 练习题及答案3. 典型错误及解析4. 巩固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选做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拓展提高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练习效果如何,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需要重点关注,因为它涉及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以及如何处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第三单元测量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分析:
“测量”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联,教材中提供的学习资源,均是师生们经常接触到的事或物。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而“千米的认识”又安排在“毫米、分米的认识”之后,利于学生探寻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估测能力,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长度单位的体验感悟。
1千米有多长,可以先推测10个100米有多长再依据教材安排学生围绕学校操场实地走一走,结合生活实际中的长度作为参考,以此来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
1/ 6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体验认识并体会1千米,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2/ 6
3/ 6
4/ 6
6000米=()千米
练习2:
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千米”。
(1)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42()。
(2)李叔叔每天早上步行3000()去上
班。
(3)长江全长约6000()。
提问:
第1小题为什么填千米?
第2小题为什么填米,不填千米了?
第3小题为什么不填米?
练习3:把每小时行程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
式连起来。
你有什么收获?
5/ 6
6/ 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 教学课件

2000米
( 3000 )米
0
1千米
( 2 )千米
( 3 )千米
2.行1千米需要多少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时间连
接起来。(教材P28 第2题)
15秒 15分 时
4秒 4分 1小时
1秒 1分 1小时
三、新知应用
3.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教材P29第9题)
(1)字典厚40毫米。
100米我大约要走
我坐3站公共汽车,每
200步,从家到学校我
站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走了600步,大约300米。
走100米我大约要用 2分钟,从家到学校我大 约要走10分钟,约500米。
估计一下,从你家到附近的商店大约有多远。
三、新知应用 1.填一填。(教材P27做一做)
( 1000 )米
➢ 认识毫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
比较精确时,如1分硬币、银行卡、身份证、 橡皮擦等的厚度都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24页第1、2题。
3 测量
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新课引入
1.你认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2.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什么作单位? 毫米
我量出的长是……
我量出的宽是……
数学书的厚度 不到1厘米,怎么办?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 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二、例题讲解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1厘米=10毫米
二、例题讲解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课件

好是1千米。 (3)学校操场上的直跑道长100米,如果走1千米,要
走( 10 )个这样的长度。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 (2)一栋大楼高60( 米 )。 (3)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1400( 千米)。
3-1=2千米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00厘米=( 3 )米
4千米=( 4000 )米
练习
30毫米=( 3 )厘米 50分米=( 5 )米
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时间 连接起来。
15秒 15分 1小时 4秒 4分 1小时 1秒 1分 1小时
小帅跑了5圈,他一共跑了几千米?
5圈即为5个 400米,用乘 法计算。
308<320
答:中午12时能到达。
填一填
( 3 )千米 = 3000 米 5 千米-2000 米 = ( 3000 )米 8000米 = ( 8 )千米 3千米+ 500米 = ( 3500 )米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字典厚40毫米。( √)
(2)毛巾长8厘米。( × )
100米我大约要走200步,从家 到学校我走了600步,大约300 米。
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家到学校我大约 要走10分钟,约500米。
我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约500米, 大约1500米远。
如果让你估一段路程,你会了吗?
利用转化法:以上三个思路都是将较长 的路程转化分解成自己所熟知的较短的 路程,进而推算估计出总路程。
小试牛刀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

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言
风格相符合,语言描述尽 量简洁生动。
添
添
加
加
内
内
容
容
请在此处添加详细描述文 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言
风格相符合,语言描述尽 量简洁生动。
教学反思
输入标题
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
输入标题
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教学过程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 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 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65%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 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 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教学分析
单击添加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片的 描述说明,在此录入 图片的描述说明。
单击添加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片的 描述说明,在此录入 图片的描述说明。
单击添加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片的 描述说明,在此录入 图片的描述说明。
单击添加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片的 描述说明,在此录入 图片的描述说明。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 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 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 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 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 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 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03
教学过 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步骤】一、导入,初步感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武汉到广州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武汉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武汉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边说边板书)二、学习新知(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教学例4)如:(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千米的认识)(二)新课展开: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是针对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练习课,旨在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巩固和加深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有逻辑的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基本运算。
2. 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特别是如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练习题、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乘除法题目,引导学生回顾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乘除法的基本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些复杂的乘除法题目,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1. 乘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乘除法的实际应用。
3. 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作业设计1.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乘除法的基本运算题目。
2. 应用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
3. 挑战练习:设计一些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挑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掌握乘除法的基本运算。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数学能力。
合作学习的目标与原则1. 平等参与: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2. 分工合作: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分配不同的任务,使每个人都能在合作中发挥作用。
3. 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应共同制定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复习
1、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毫米
2、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 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进率10。米>分米>厘米>毫米。
2
பைடு நூலகம் 复
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 10 )毫米 1分米=( 10 )厘米 1米=( 10 )分米
习
10毫米=( 1 )厘米 10厘米=( 1 )分米 10分米=( 1 )米
9
作业: 1、练习五第4题、第7题、 第8题。 2、练习册相关习题。
10
3
4
5
9、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 4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解:2 米=20 分米 20÷4=5(分米) 答:这个凳子的高约是5分米。
6
7
一、填空
练习
5厘米=( )毫米 50分米=( )米 500厘米=(50 )米 5分米=( 5 )毫米 8分米=( )5 厘米 5厘米+5厘米=5(00 )分米
2、将下列8各0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
5分米3厘米 4分米9厘米 3米9毫米 6厘米100毫米
3米9毫米>5分米3厘米>4分米9厘米>6厘米100毫米
8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毫米与分米的练习 课,加上之前学过的米和厘米, 都是我们日后经常会用到的长度 单位,大家要牢记它们之间的进 率,通过练习要能正确对这几个 长度单位进行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