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可爱的家 第三课时
5年级音乐《可爱的家》教案

即墨市段泊岚镇小学学科备课记录表教学目标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第一课时一、聆听《天黑黑》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4.??(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答案:诙谐)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
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
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3.?4.?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5.二、《回家》1.?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2.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4.5.小结:家是可爱的。
第三课时一、表演《牧场上的家》1.2.3.(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
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
《可爱的家》教学课件(第3课时)

可爱的家(第3课时)
谈话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家乡是艺术 家们表现最多的题材,老师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些表 现对家乡怀念之情的歌曲或乐曲。 2.老师补充如《静夜思》《故乡是北京》《念 故乡》等,引出今天的欣赏曲目是表现怀念家乡的 小提琴独奏《伦敦德里小调》。
欣赏《伦敦德里小调》
播放《伦敦德里小调》让学初次感受,体验音 乐风格。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小提琴曲《伦敦德里小 调》,感受了爱尔兰民族的音乐风格,了解他们是 那么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 的思想感情,我们要把这种思想感情投入到自己的 学习中去,将来我们长大了为建设自己的家园多做 贡献好不好呀!
再次聆听《伦敦德里小调》
教师:这首乐曲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是几段 体组成的?你们能否按照乐曲的走向描绘出你所想 向、感受的旋律线吗?你们认为乐曲高潮在哪里, 最富有激情的乐句是哪一句?
复听全曲
教师:这首乐曲重复了几遍? 教师:每次出现时音乐的表现方式怎样? 教师:同学们对这种变化有怎样的感受? 教师:你们通过欣赏《伦敦德里小调》,是否 想象出伦敦德里那个地方景色怎么样?那里的人们 是怎样生活的?
教师:聆听后能说出《伦敦德里小调》这首乐 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它的音色如何?乐曲的 情绪怎样?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其 音色明亮、清脆、音域很宽广;情绪热烈流畅明快 旋律扣人心弦。
第二单元?可爱的家第三、四课时(新人教三下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可爱的家第三、四课时(新人教三下音乐教案)第二单元可爱的家第三、四课时第三课时课题:《可爱的家》教学目标:以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
重点难点:准确的演唱歌曲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课前准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1、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出迷宫?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
2、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游戏规则: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
二、学唱歌曲1、听《可爱的家》录音范唱。
2、学习曲谱,教师范唱曲谱。
学生随琴学唱第一、二乐句曲谱。
4/4 1 2│3 . 4 4 5│5—3 5│4 . 3 4 2│3—04/4 1 2│3 . 4 4 5│5—3 5│4 . 3 4 2│1—03、教师弹奏第三至第六乐句,学生模唱。
4、朗诵歌词。
5、轻声随琴演唱歌曲。
6、讲述自己“可爱的家”,感受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7、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三、为歌曲伴奏1、编配打击乐伴奏。
碰钟:×―×―│×―×―│双响筒:││2、歌表演《可爱的家》。
第四课时课题:《布娃娃》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布娃娃》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重点难点:感受乐曲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1、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出迷宫?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
2、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游戏规则: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
二、导入1、复习歌曲《可爱的家》。
2、我们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爸爸妈妈的关爱,但是还有一些没家的孩子……三、欣赏歌曲《布娃娃》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音乐第四课可爱的家教案

音乐第四课可爱的家教案一、课程背景介绍音乐是一门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学科,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本次家教案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习音乐第四课的内容,并通过丰富的活动设计让孩子在欢乐中学习、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本次音乐家教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音乐第四课的内容:音乐的节奏感。
2.能够通过简单的节奏练习,感受音乐的节奏。
3.培养孩子的听觉观察能力和节奏感。
三、教学内容本次音乐家教的教学内容为音乐的节奏感。
通过以下活动来帮助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1.节奏编曲活动:孩子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节奏,配合简单的乐器编曲。
通过编曲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2.网上寻找节奏宝藏:引导孩子们使用互联网,搜索一些带有明显节奏的音乐作品。
帮助孩子听、分析、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
3.节奏表演:提供一段简单鲜明的节奏,让孩子们通过身体动作或口语表演出来,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过程1. 节奏编曲活动1.引导孩子们观察并分析不同乐器的节奏特点,引导孩子们理解节奏的含义。
2.提供一段简单的节奏,并让孩子们使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按照节奏编曲。
3.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造力,加入一些自己的创意,使编曲更加有趣和生动。
2. 网上寻找节奏宝藏1.引导孩子们打开电脑或者手机,进入音乐网站或视频网站。
2.搜索关键词:“节奏明显的音乐作品”,并打开其中一个音乐或视频链接。
3.帮助孩子们聆听、分析音乐中的节奏,让他们试着拍手或跺脚配合音乐的节奏。
3. 节奏表演1.提供一段简单鲜明的节奏,并向孩子们展示如何通过身体动作或口语表演出来。
2.引导孩子们模仿老师的节奏表演,让他们通过动作或口语的方式感受和表达节奏。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家教案的设计,孩子们可以在欢乐的音乐中学习、感受音乐的节奏。
通过节奏编曲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节奏,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五年级音乐 第四课《可爱的家》教案

五年级音乐第四课《可爱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歌曲《可爱的家》的学习,感受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熟练地为歌曲编创动作。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歌曲中的情感。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把握和节奏控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的温馨故事,激发学生对家的情感。
2.歌曲学唱(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组演唱,检查学生的演唱效果。
3.歌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如: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
(2)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4.歌曲表现(1)教师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声音的饱满和情感的投入。
(2)学生自由发挥,为歌曲编创动作,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5.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其他版本的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风格。
(2)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演唱风格的优缺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演唱技巧。
四、作业布置1.回家后,将歌曲《可爱的家》演唱给家人听,感受家的温暖。
2.尝试为歌曲《可爱的家》编创更多动作,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可爱的家》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但在歌曲学唱环节,部分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的温馨故事,激发学生对家的情感。
2.歌曲学唱(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可爱的家》教案

《可爱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认识到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3. 提高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知,学会关心家人。
二、教学内容1. 家的定义与功能:家的概念、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
2. 家庭组成:父母、兄弟姐妹、长辈、亲戚。
3. 家庭生活:日常家务、家庭活动、家庭礼仪。
4. 家庭情感:亲情、爱情、家庭和睦。
5. 家庭责任:子女对家的责任、父母对家的责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2. 教学难点:家庭礼仪的培养、家庭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生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4. 实践操作法:学习家庭礼仪,进行家庭角色扮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可爱的家。
2. 讲解家庭的概念与功能:讲解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家的重要性。
3. 分析家庭组成:介绍家庭成员,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 讨论家庭生活:分组讨论家庭日常事务,让学生学会关心家人。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家庭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小型测验来评估。
2. 评价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来观察和评估。
3. 评价学生对家庭作用的认知,通过案例分析和写作练习来评估。
4. 评价学生对家庭情感的体会,通过情感表达和家庭故事分享来评估。
5. 评价学生对家庭责任的掌握,通过家庭角色扮演和行为表现来评估。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插图:有关家庭场景和家庭成员的图片,用于视觉辅助教学。
2. 视频资料:有关家庭生活的短片,用于情感启发和讨论。
人音版 五上 第四课 可爱的家

第四课《可爱的家》单元教学内容:演唱《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聆听《可爱的家》《回家》单元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是台湾的叶佳修作词作曲的,他擅长写校园歌曲。
此曲曲调优美,旋律流畅,朗朗上口,描写了一段美好的童年回忆,唱歌的同时也勾起了你我的美好回忆。
二段体结构。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儿童歌曲。
3/4拍的节奏,舒缓、悠扬。
它的歌词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幅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
《可爱的家》英国作曲家毕肖普作曲,使它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利》中的插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旋律优美朴实动人,真挚,容易打动人。
《回家》这是一首很熟悉的萨克斯曲,聆听之后容易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特别对于远在他乡的人。
乐曲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引子后缓缓出现,重复后进入中部,第三部分有变化的再现了第一段出现,末尾一个长音给人语音未了之感。
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一“家”为主题,不同的家里都有温馨的爱,都是心灵休憩的港湾,让我们一起感恩,一起享受家的爱。
2、用温馨和谐的声音唱歌,与识谱教学结合,尽量让学生自学歌曲。
3、处理好切分音,复习反复记号,唱好连音记号,学习用正确的方式呼吸。
教学重点:用温馨和谐的声音唱歌教学难点:处理好切分音,唱好连音记号,学习用正确的方式呼吸。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外婆的澎湖湾》第二课时《牧场上的家》第三课时欣赏《可爱的家》、聆听《回家》第一课时课型:单一(新授)教学内容:演唱《外婆的澎湖湾》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是台湾的叶佳修作词作曲的,他擅长写校园歌曲。
此曲曲调优美,旋律流畅,朗朗上口,描写了一段美好的童年回忆,唱歌的同时也勾起了你我的美好回忆。
二段体结构。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认识校园民谣、了解作者叶佳修、能演唱这首歌,做打击乐伴奏,做律动(2)过程和方法: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用歌声表达出作者对澎湖湾的怀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浓浓的亲情1、能用抒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4课《可爱的家》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4课《可爱的家》【教学内容】1、歌曲复习《牧场上的家》2、欣赏《可爱的家》3、拓展欣赏及表演《可爱的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复习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同时让学生再次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家庭温馨的意境。
2、通过欣赏童声合唱曲《可爱的家》,感受歌曲平稳抒情、深沉内敛的情绪,体验对家的深情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留恋。
3、通过不同版本《可爱的家》音乐作品的自主选择欣赏,能辨别不同表现(演唱、演奏)形式。
4、通过音乐创作表演活动,选择适当表现形式的《可爱的家》,在感受乐曲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父母、家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请学生带好全家照并准备好介绍;多媒体课件;创作活动时可能要用的道具;录音机若干;音响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歌曲复习(一)导入:引导学生在《牧场上的家》乐曲伴奏下朗诵前半部分歌词,用LU哼唱歌曲后半部分。
(二)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演唱《牧场上的家》(三)创设情景:教师启发学生想象歌曲表现的场景,出示媒体。
(四)创设情景歌表演:要求:师生自由组合,三三两两在不同的造型上即兴边唱边表演情景。
体验牧场上家的温馨抒发对家的热爱。
说明:《牧场上的家》歌曲旋律平稳、流畅,用本歌的复习过渡到本课的欣赏,能为学生营造欣赏的氛围,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初步感受家庭的温馨感。
二、欣赏体验(一)聆听乐曲《可爱的家》:要求:听出乐曲的情绪。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聆听2、学生交流对乐曲情绪的感受(乐曲色彩,旋律的特点及联想到的情景)3、听一听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揭示演奏形式)(二)听赏乐曲《可爱的家》的演唱片段:要求:理解歌词。
1、揭示歌曲的名称、来历2、静听教师演唱的歌曲片段(媒体出现歌词)3、学生可小声跟唱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跟媒体卡拉 OK演唱或哼唱全曲说明:通过欣赏乐曲的演唱哼唱主旋律及歌词,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印象,更好的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四、课堂小结:
家是可爱的。
比较情绪上的不同
创编歌词
教 学 反 思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三、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
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有时间还可让学生哼唱
感受歌曲要表达的内容
教 学 过 程
关注要点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第九册
第四课可爱的家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11
课 题
《可爱的家》《回家》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熟悉萨克斯管独奏《回家》;熟悉歌曲《可爱的家》。
2、情感目标:本课乐曲是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3、理解现代爵士乐对于“家”这个主题的表现。
教学重点
熟悉萨克斯管独奏《回家》,了解乐曲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现代爵士乐对于“家”这个主题的表现
教 学 过 程
关注要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
2、可以范唱《可爱的家》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