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讲稿第二次

合集下载

神经病学上海交大2讲课文档

神经病学上海交大2讲课文档
现在二十七页,总共一百一十六页。
完全性失语:又称混合性失语,大脑中动脉分布区 大面积 病灶,所有语言功能均障碍口语表达表现为 哑和刻板性语言 命名性失语:颞中回后部或颞枕交界区病变,命名不
能为其特点,但言语理解和复述基本正常。
现在二十八页,总共一百一十六页。
失语症的鉴别
构音障碍
失语症
球麻痹、小脑病变、 肌张力障碍、肌肉病 变等
■分为意识水平的减低、意识内容的改变 及意识范围的缩小三种类型。
现在十四页,总共一百一十六页。
意识障碍
★ 醒觉状态 的维持依赖 于上行网状 激活系统( ARAS)和大 脑皮质及投 射至丘脑的 纤维的相互 作用。
现在十五页,总共一百一十六页。
意识障碍
■嗜睡(somnolent state)
以各种心理过程的反应迟钝为特征。意识清晰度 轻微降低,对醒觉状态维持时间短,停止外界刺激很 快入睡。
n 闭锁综合征(looked-in syndrome) 表现为四肢及桥脑以下颅神经麻痹,仅能以眼球运 动示意于周围环境建立联系。看似昏迷,实为清 醒,桥脑腹侧病变所致。

现在二十页,总共一百一十六页。
脑死亡
n◐全脑所有功能不可逆性 的丧失、终止。
n◐在高碳酸血症足以引 起呼吸驱动的情况下仍 无自主呼吸。 n◐存在心血管的自发孤立
现在三十页,总共一百一十六页。
功能区在左顶叶缘上回,其发出的纤维致同侧的中 央前回,再经胼胝体达右侧中央前回,左顶叶缘上 回病变产生双侧失用症,从左缘上回至同侧中央前 回间的病变致右侧肢体失用,胼胝体前部或右侧皮 质下白质病变致左侧肢体失用。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一百一十六页。
失用症的类型
观念运动性失用症:不能按指令完成复杂的随意或

02-1神经病学授课计划(每周2次)

02-1神经病学授课计划(每周2次)

---------------------------------------------------------------最新资料推荐------------------------------------------------------02-1神经病学授课计划(每周2次)湖北民族学院 2019 年春季授课计划课程名称神经病学班级 0511501-503 人数 150 主讲教师刘群会、王从平、吴克梅刘慧纯辅导教师王从平课内学时课内总学时 42 (不含复习考试)每周 4 学时课内讲授 34 学时实验(实训) 8 学时课外学时课外总学时讨论 0 学时讲座 0 学时社会调查 0 学时见习、参观 0 学时影视 0 学时其它 0 学时专业负责人(签字)_______ 年月日教学副院长(签字)_______ 年月日单位(盖章)_______ 年月日授课计划说明教学大纲:《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编写者:恩施州中心医院内科学课程组(神经病学) 王从平等教材:神经病学编著者:贾建平主编出版时间:2019 年 3 月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目的要求:《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医学院临床本科教学使用。

神经病学教学必须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方针为指1 / 9导。

有系统的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引用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适当地展述本学科的最新成就。

使学生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它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

要求学生熟悉采集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及诊断原则,掌握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急重病的诊断及防治原则,为今后从事临床诊治、医学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措施: 1.讲清概念、突出重点;充实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坚持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坚持共性和个性兼容; 2、采用讲座、查文献资料、看录像、撰写论文、社会调查等形式,完成课内、外学时的学习内容及作业;寻找具有较典型体征的病例进行示教,课余时间让学生回宿舍后互相进行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交流体检手法,加深基本技能的掌握;充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收集病人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有关资料的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确定治疗方案的能力、与病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神经病学WORD版讲课稿

神经病学WORD版讲课稿

神经病学WORD版讲课稿神经病学绪言第一章病史采集第二章神经系统检查[附录]神经系统检查格式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第一节腰椎穿刺术和脑脊液检查第二节电生理检查第三节影象学检查第四章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论断第五章周围神经病第一节头面神经痛第二节面神经炎第三节末稍神经炎第四节急性感染性多性神经炎第五节脊神经根炎第六节坐骨神经痛第六章脊髓疾病第一节急性脊髓炎第二节脊髓压迫症第三节脊髓空洞症第四节运动神经元病第五节遗传性共济失调症第七章脱髓鞘疾病第一节多发性硬化第二节散发性脑炎第三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第八章脑血管病第一节脑部的血液供应及其特征第二节脑血管病的分类第三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第四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第五节高血压脑病第九章感染中毒性脑病第十章脑寄生虫病第一节脑囊虫病第二节脑血吸虫病第十一章锥体外系疾病第一节震颤麻痹第二节风湿性舞蹈病第三节肝豆状核变性第十二章蛛网膜炎第十三章肌病第一节肌营养不良症第二节多发性肌炎第三节周期性瘫痪第四节重症肌无力第十四章植物神经疾病第一节红斑性肢痛症第二节反射性神经障碍第三节发作性睡病第十五章躯体疾病的神经系统表现第一节癌性神经肌病第二节肝性脑脊髓病第三节肺性脑病第四节糖尿病性神经病第十六章性传播疾病神经系统损害第一节神经梅毒第二节艾滋病第十七章常见神经系统综合征第一节头痛第二节癫痫第三节眩晕第四节昏厥第五节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第六节意识障碍神经病学绪言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科学。

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机能障碍,其原因则包括感染、中毒、外伤、肿瘤、变性、通传因素、血管改变、代谢障碍、免疫异常、先天畸形等,传统上还包括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和某些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周期性瘫痪等)。

另一方面由于治疗上的需要或传统习惯,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又常不隶属于神经病学范畴之内,如外伤隶属于神经外科,脊髓前角灰质炎和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等又从属于传染病学范围,等等。

神经病学第二讲

神经病学第二讲

失语症临床表现
2. 经皮质性失语
病变部位不同 临床表现不同
特点 复述较其它语言功能
不成比例地好
TCMA
非流利型口语 语言启动&扩展障碍 理解相对好 病变: Broca区前上部
TCSA
流利型 错语&模仿型言语 理解严重障碍 病变: 颞\顶叶分水岭区
神经病学第二讲
MTA
非流利型 可有模仿型言语 理解严重障碍 病变: 分水岭区大 病灶
\多汗\尿便潴留或失禁) 常见于脑干梗死
神经病学第二讲
意识障碍--临床分类
三、 特殊类型意识障碍--醒状昏迷(coma vigil)
(3)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
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而脑干功能相对保留的一种状态
认知功能丧失,呼之不应,不能与外界交流;
有自发性或反射性睁眼,偶可发现视物追踪;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Symptomatology of the Neurological
Diseases
神经病学第二讲
今日讲课内容
第二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部分
包括:意识障碍 失语症 痫性发作与晕厥
神经病学第二讲
第一节 意识障碍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神经病学第二讲
意识障碍--临床分类
三、 特殊类型意识障碍--醒状昏迷(coma vigil)
(1) 去皮层综合征(decorticate syndrome)
无意识睁眼闭眼\咀嚼&吞咽 光\角膜反射存在, 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去皮层强直状态, 病理征(+) 保持觉醒-睡眠周期(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未受损) 见于缺氧性脑病, 脑皮质广泛损害(CVD\外伤等)

【神经病学精品】神经病学精品教案

【神经病学精品】神经病学精品教案

说明一、教案基本内容1、首页:包括课程名称、授课题目、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媒体与教具。

2、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讲述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各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尾页:包括课堂设问、教学小结、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研室(科室)主任意见、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教案书写要求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图表规范、简洁。

5、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1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1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一.何谓神经病学二.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分类三.检查设备方面四.诊断方法五. 治疗方面第二章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第一节中枢神经 1.大脑结构, 2.内囊,3.基底神经节,4.间脑,5.脑干,6.脊髓,7.脑血管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第一节意识障碍 1. 意识程度内容 2. 意识障碍的分类 3. 鉴别诊断第二节认知障碍第四节痫性发作与晕厥第五节眩晕第六节视觉障碍1,视觉传导径路与血供2,视觉障碍: 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第七节听觉障碍1. 听觉障碍: 耳鸣耳聋听觉过敏第八节眼球震颤第九节构音障碍第十节瘫痪解剖学基础弛缓性瘫痉挛性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诊断第十一节肌萎缩神经源性肌源性第十二节躯体感觉障碍1.分类 2.解剖生理 3.临床症状分类1)刺激性症状2)抑制性症状4.临床表现1)末梢性2)周围神经性3)节段性4)传导束性5)交叉性6)偏身性7)单肢性第十三节共济失调解剖学基础分类与临床表现第十四节步态异常第十五节不自主运动解剖生理临床症状目的与要求:第一章绪论1、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熟悉临床神经病学的基础,临床特点及在各中的地位。

3、掌握神经病学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神经系统定位诊断1页)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1第一章绪论一.何谓神经病学二.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分类三.检查设备方面四.诊断方法五. 治疗方面第二章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第一节中枢神经 1.大脑结构, 2.内囊,3.基底神经节,4.间脑,5.脑干,6.脊髓,7.脑血管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第一节意识障碍 1. 意识程度内容 2. 意识障碍的分类 3. 鉴别诊断第二节认知障碍(提问一次)第四节痫性发作与晕厥第五节眩晕第六节视觉障碍1,视觉传导径路与血供2,视觉障碍: 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第七节听觉障碍1. 听觉障碍: 耳鸣耳聋听觉过敏——————————————————————————————————————第八节眼球震颤第九节构音障碍第十节瘫痪解剖学基础弛缓性瘫痉挛性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诊断第十一节肌萎缩神经源性肌源性第十二节躯体感觉障碍1.分类 2.解剖生理 3.临床症状分类1)刺激性症状2)抑制性症状4.临床表现1)末梢性2)周围神经性3)节段性4)传导束性5)交叉性6)偏身性7)单肢性第十三节共济失调解剖学基础分类与临床表现第十四节步态异常第十五节不自主运动解剖生理临床症状11南昌大学医学院讲稿神经病学总论第一章绪论一.何谓神经病学• 1.内科学派生的临床神经病学,研究神经系统与骨骼肌疾病• 2.神经科学的一部分(其基础包括神经解剖学、组织胚胎、生理、生化、病理、遗传、免疫、流行病、影象、药理、神经眼科、耳科、内分泌、肿瘤、生物分子学等。

神经病学部分讲稿

神经病学部分讲稿

神经病学讲稿(部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指短暂的、反复发作的脑部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域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一般在30分钟症状消失。

可以反复发作。

但传统的定义为24小时内症状完全消失,病因:微栓塞;脑血管痉挛;血液动力学改变;脑盗血综合征、颈椎病等。

临床表现•中老年人,男>女•急性起病,5分钟达高峰,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或黒蒙•恢复快,<24小时完全恢复,不遗留后遗症•反复、刻板发作,有中风的危险因素。

颈内动脉系统TIA的表现•常见症状:对侧肢体的无力或偏瘫,大脑中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交界区域的缺血。

•特异性症状:•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黒蒙或失明,对侧偏瘫或感觉异常•Hor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失语症:优势半球病变•颈内动脉可能的TIA•对侧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对侧同向偏盲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表现•1)常见症状:眩晕、平衡障碍常见,为脑干前庭系统缺血,当有耳鸣时,为内听动脉缺血所致。

•2)特征性症状:•跌到发作:脑干缺血导致下肢突然失张力,无意识障碍,持续数秒钟•短暂性全面性遗忘(TGA):颞叶海马、海马旁回和穹隆缺血,发作时短时间内记忆障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其余各项功能正常。

•双眼视力障碍:枕叶皮质缺血,导致短暂性皮质盲。

•椎基底动脉系统可能的TIA•急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构音障碍•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意识障碍•交叉性感觉障碍•交叉性运动障碍•眼外肌麻痹。

•辅助检查多数患者影像学检查正常,少数MRI有缺血灶,TCD发现有动脉硬化的改变,还可以发现微栓子。

对所有TIA 的患者均应检查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等。

•诊断:依靠病史,诊断明确后进一步寻找病因。

•鉴别诊断1 癫癎:尤其是部分发作,表现为短暂性肢体抽搐,持续时间短,EEG异常,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异常。

2 梅尼埃病:青年女性多见,有眩晕、耳鸣、听力减退三主征,伴有恶心、呕吐等,时间超过24小时,有眼震。

神经病学串讲

神经病学串讲

神经病学一、题型:单选(30*1分=30分)多选(10*2分=20分) 1~2道精神病学名词解释(4*5分=20分)1道精神病学问答(3*7分=21分)1道精神病学论述(1*9分=9分)无精神病学二、考试方法1、出题顺序是按照书本目录的排版来的,所以记住目录顺序还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有一道题目是问脑炎或者脑血管疾病,不清楚选哪个的时候可以根据上下题目来确定是哪一章,然后得出结论。

大家明白怎么用这种方法就行了。

2、大题答题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具体部位,可以答出大方向答案。

例如你知道是中枢系统感染,但不知道是哪种类型,只需答出是中枢性感染就可拿一半分。

三、大致范围1、绪论不考,没学过的不考。

2、单选:有10多道题是从第三章出。

3、名词解释:失语、失用、失认;意识障碍、去皮质综合症、无动性缄默;wallernberg综合征;贝尔征;闭锁综合征;核性眼球麻痹、核间性眼球麻痹、一个半综合征;horner综合征;延髓真性球麻痹、延髓假性球麻痹;癫痫、失神发作、癫痫持续状态。

(老师大概提到这么多,大家要好好找下书,大部分出现在第二、三章节)4、问答论述: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癫痫。

(不确切一定从这几个出,只是说这几个可能性大。

)四、串讲内容:1、常见症状(第三章)1) 痉挛、弛缓行瘫痪的区别2) 脊髓半切、横断性损伤、内囊损伤(三偏)相应的表现3) 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以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为主)4) 共济失调的定位:小脑,大脑,前庭等等5) 几种步态异常的概念,出现在哪些疾病中2、检查方法:不是重点,穿插在各个疾病中考察相对重要的是反射检查的定位,例如桡骨膜反射由C5~C8支配辅助检查主要考CT、MRI,大多结合病例考察3、周围神经疾病( 重要)概述不考,重点在病理、临床表现、治疗1)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治疗方法2)面神经炎临床表现3)吉兰-巴雷(非常重要)全部,临床表现、脑脊液变化为主面神经炎出过病例分析题4、脑血管疾病1)TIA:概念、临床表现(颈内A、椎--基底A)2)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很重要)、治疗原则、治疗方法脑梗和脑出血鉴别不考3)脑栓塞:栓子来源,是最急骤的脑卒中、治疗4)腔梗:临床表现5)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鉴别、治疗。

神经病学重点教学文案

神经病学重点教学文案

神经病学重点教学⽂案神经病学重点第⼆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理及病损的定位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脑、间脑、脑⼲和⼩脑等部分每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边缘叶2额叶的功能①⽪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配对侧半⾝的随意运动⾝体个部位代表区在此的排列由上向下呈倒⼈状。

②运动前区: 与联合运动和姿势调节有关;与共济运动有关此区受损瘫痪不明显,可出现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锥体外系症状。

③⽪质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司双眼同向侧视运动。

④书写中枢:位于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与⽀配⼿部的⽪质运动区相邻⑤运动性语⾔中枢(Broca区):位于优势半球外侧裂上⽅和额下回后部交界的三⾓区,管理语⾔运动。

⑥额叶前部:有⼴泛的联络纤维,与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和冲动⾏为有关。

3顶叶的功能(可能是⼩题)顶叶主要有以下功能分区:①⽪质感觉枢,接受对侧肢体的⾝前感觉信息,各部分代表区的排列也呈倒⼈状;②运⽤中枢;③视觉性语⾔中枢4颞叶的功能:①感觉性语⾔中枢(Wernicke 区)②昕觉中枢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③嗅觉中枢④颞叶前部;⑤颞叶内侧⾯感觉性失语:患者能听见对⽅和⾃⼰说话的声⾳,但是不能理解说话的含义5(理解,选择填空)枕叶损害主要引起视觉障碍。

视野缺损的类型取决于视⽪质损害范围的⼤⼩1)双侧视觉中枢病变产⽣⽪质盲,表现为全盲,视物不见,但对光反射存在2)⼀侧视中枢病变可产⽣偏盲,特点为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中⼼视⼒不受影响,称黄斑回避3)距状裂以下⾆回损害可产⽣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以上楔回损害可产⽣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6必考三偏综合症:内壤如完全损害,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盲,偏⾝感觉障碍,多见于脑梗死,脑出⾎。

7后肢传导束依前后顺序分别为⽪质脊髓束,丘脑⾄中央后悔的丘脑⽪质束,其后为听辐射、颞桥束、丘脑后辐射和视辐射。

8基底神经节主要由尾状核,⾖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成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种系发⽣较晚,称新纹状体旧纹状体:苍⽩球出现较晚,称旧纹状体9丘脑综合症主要为对侧的感觉缺失和〈或)剌激症状,对侧不⾃主运动,并可有情感与记忆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聚丧失,见于PD、中脑病变
阿-罗瞳孔:光反射丧失,调节反射保存,因神经梅毒 损害中脑顶盖前区
艾迪综合征 一侧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及调节 反射异常,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 叉 神 经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嗅觉过敏 癔症; 幻嗅 嗅中枢刺激性病变(颞叶癫痫先兆期或颞叶海马
附近的肿瘤)
视神经
传导通路
视网膜节细胞(圆 柱、圆锥细胞) →视神经 →视网膜鼻侧半纤 维与对侧颞侧半纤 维汇合 →视束 →外侧膝状体换神 经元 →经内囊后肢 →视辐射 →视中枢
两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进行交叉,而来自两 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然后组成视束。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副交感性的脑神经) ( Ⅲ 、Ⅶ、Ⅸ、Ⅹ)
嗅神经
传导通路 上鼻甲上部和鼻 中隔上部粘膜内 的嗅细胞中枢突 →20余条嗅丝 →嗅神经 →穿筛孔入颅腔 →嗅球(二级神 经元) →嗅束、外侧嗅 纹 →嗅中枢(颞叶 的钩回、海马回 的前部分及杏仁 核
病损表现
嗅觉减退或缺失
鼻腔局部病变: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 颅前窝颅底骨折累及筛板; 额叶底部肿瘤压迫嗅球、嗅束;
视乳头异常
动 眼 、 滑 车 、 外 展 神 经
动眼神经
传导通路
中脑上丘平面的动眼N核→由大脑脚间窝出脑→ 于大脑后A与小脑上A之间穿过→与后交通A平行→ 经蝶鞍两侧海绵窦之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 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瞳 孔括约肌与睫状肌由动眼N核上端的E-W核发出的副 交感纤维支配
神经病学
王炅 广州医学院附属武警医院内科教研室
脑神经概述
Ⅰ嗅N Ⅱ视N
Ⅲ动眼N
Ⅶ面N Ⅷ前庭蜗N Ⅸ舌咽N
Ⅳ滑车N Ⅹ迷走N
Ⅴ三叉N Ⅵ展N
Ⅺ副N
Ⅻ舌下N
脑神经的分类
感觉性脑神经:含躯体或内脏感觉纤维 (Ⅰ、Ⅱ、Ⅷ)
运动性脑神经:含躯体或内脏运动纤维 (Ⅲ、Ⅳ、Ⅵ、Ⅺ、Ⅻ)
混合性脑神经:含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 (Ⅴ、Ⅶ、Ⅸ、Ⅹ)
单侧缩小,常见于霍纳(Horner)综合征:同侧瞳孔缩 小,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睑板肌麻 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Βιβλιοθήκη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 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两侧瞳孔缩小
视中枢、视辐射、外侧膝状体损害 引起中枢性失明,光反射不丧失, 瞳孔不散大
侧方凝视麻痹
皮质侧视中枢受损; 脑桥侧视中枢受损;
垂直凝视麻痹
上丘上半破坏性病变:帕里诺综合征; 上丘上半刺激性病变:动眼危象; 上丘下半损害:两眼向下同向注视障碍;
两眼同向偏斜的有关部神经支配
复视
某一眼外肌麻痹时,眼球向麻痹肌收缩的 方向运动不能或受限,并出现视物双影。
成像规律 复视最明显的方位出现在麻痹肌作用力的
滑车神经麻痹 眼球向外下方活动受限,
下视时出现复视。
右 侧 滑 车 神 经 麻 痹
展神经
海 绵 窦
脑桥中部背面中线两侧的展N核 →脑桥腹面与延髓交界处穿出 →越颞骨岩尖部及鞍旁海绵窦之外侧壁 →眶上裂→外直肌
展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展神经麻痹 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
能,可伴有复视。
右侧外展神经麻痹
瞳孔大小及瞳孔反射的改变
辐辏及调节反射 注视近物时双眼会聚(辐辏)及瞳
孔缩小(调节)的反射,合称集合反射。
通路:视网膜→视N→两侧视束→两侧外侧膝状体 →两侧视放射→两侧枕叶视中枢→额叶→皮质桥延 束→中脑正中核→两侧E-W核→动眼N→瞳孔括约肌 →缩瞳
中脑正中核→两侧动眼N→内直肌→内聚
缩瞳丧失,见于白喉(损伤睫状N)、脑炎(损伤 中脑)
方向上。
瞳孔大小及瞳孔反射的改变
动眼N的副交感纤维→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 颈上交感纤维节来的交感纤维→瞳孔散大肌→瞳孔散 大
正常直径为3-4mm,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大于5mm为瞳 孔散大
瞳孔大小及瞳孔反射的改变
瞳孔散大
动眼N麻痹 视N损害
瞳孔缩小
双侧缩小,常见于脑桥出血,是由于损害了双侧交感神 经的中枢径路;
瞳孔对光反射纤维经视神经、视束、上丘臂、 中脑上丘。在外侧膝状体前就分出至脑干的四 叠体上丘。
黄斑部视觉受双侧支配(黄斑回避)
视觉损害的定位
周围性(外侧膝状体前) 视觉障碍+瞳孔对 光反射障碍
中枢性(外侧膝状体后) 视觉障碍+瞳孔对 光反射正常
视力障碍 视野缺损
视神经:管状视 野,视神经萎缩 ,全盲 视交叉:双颞侧 偏盲 视束:对侧视野 同向偏盲 以上光反射消失 视辐射:象限盲 枕叶视中枢:偏 盲,视失认
展,伴单眼眼震。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脑桥侧视中枢与展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累。 表现两眼同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正
常;
一个半综合征
一侧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已交叉过来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 表现 患侧眼球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
外展时有水平眼震。
核上性眼肌麻痹
核性眼肌麻痹
选择性损害个别神经核团; 常伴有脑干内临近结构的损害; 核性眼肌麻痹时常累及双侧;
内侧纵束
主要由前庭神经核发出,部分越边到对侧,在第四脑 室底的浅层,沿中线两侧走行;
其上行纤维至诸眼外肌运动核;其下行纤维由前庭脊 髓内侧束构成,亦称内侧纵束降部,至颈髓节段中间 带和前角的内侧部;
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不能向
上、内、下转动;瞳孔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左侧动眼神经麻痹
右侧动眼神经麻痹
滑车神经
滑车神经 中脑下丘平面动眼N核下端的滑车N核→经背侧顶盖 →在顶盖和前髓帆交界处交叉后穿出 →绕向腹面→穿过海绵窦→与动眼N一起经眶上裂入眶内 →分布于上斜肌
内侧纵束介导眼外肌之间,以及眼球慢速运动和头部 姿势之间的协调 ;
连接一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与对侧展神经核,同时还 与脑桥的侧视中枢相连,实现眼球的水平同向运动。
损害可导致核间性眼肌麻痹,多见于脑干腔梗或多发 性硬化。
核间性眼肌麻痹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脑桥侧视中枢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累。 表现双眼向对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可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