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及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及答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壳.(qiào)锲.而不舍(qì)炯.炯目光(jiǒnɡ)窥.园(kūi)B.兀.兀穷年(wù)沥.尽心血(lì)小楷.(kǎi)校.补(jiào)C.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ǒnɡ)慷.慨淋漓(kānɡ)弥.高(mí)D.气冲斗.牛(dǒu)臧.克家(zānɡ)赫.然(hè)宝藏.(zànɡ)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错字下画线)并改正疏赖夜霄卓跃的成绩十年坚辛独栽形式紧张警报叠起改正:________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并联系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分析词语的表现力。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闻一多是湖北浠水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的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赫然而出()目不窥园()热情澎湃()()仰之弥高()漂白四壁()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3.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1)诗兴不作:(2)锲而不舍:(3)群蚁排衙:(4)兀兀穷年:(5)迥乎不同:(6)一反既往:(7)潜心贯注:(8)气冲斗牛:4.下列句子从描写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描写?(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2)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3)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5)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5.下列句子从表达方式看,各属于什么?(1)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2)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3)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6.填空(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说”了。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题及答案

语文七年级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主备人:王勋课型:新授审核:执教:王勋执教时间: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
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
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
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答案)

众望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师生共用讲学稿课题: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姓名:班级: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6.04 主备人:李成华审核【课时安排】3课时(总第45-47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知识积累1、作者及写作背景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著名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衰微()赫然()迭起()高标()典籍()弥高()卓越()校补()函寄()漂白()3、解释下列词语: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
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教版课后练习六十九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教版课后练习六十九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在集会上痛斥特务,骂得慷慨激昂,群众大呼过瘾。
B、闻一多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足不出户,埋头研究,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三十年开车的经验,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车祸。
D、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表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独裁高标心会神疑潜心惯注B、游行慨书视死如归一反即往C、凝结救济迥乎不同群蚁排衙D、典藉疏赖仰之弥高望闻问切【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引用)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借代)C、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排比)D、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对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更加)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B、锲而不舍(刻)心会神凝(领悟)C、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迥乎不同(差得远)D、沥尽心血(滴)警报迭起(屡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解释有一误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更加) 锲而不舍(刻) 目不窥园(偷看)B、沥尽心血(滴) 无暇及此(空闲)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的样子)C、群蚁排衙(衙门) 迥乎不同(差得远) 警报迭起(交换,轮流)D、一反既往(已经) 潜心贯注(隐藏的) 诗兴不作(起)【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指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衰微一反既往气冲斗牛B、迭起凶多吉少声震天地C、赫然热情澎湃心会神凝D、独裁生死关头潜心灌注【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更加) 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B、锲而不舍(刻) 心会神凝(领悟)C、兀兀穷年(用心劳苦的样子) 迥乎不同(差得远)D、沥尽心血(滴) 警报迭起(屡次)【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给下列一段话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 弥高(ní) 硕果(shuò) 迭起(dié)B. 地壳(ké) 校补(jiào) 衰微(shuāi)C. 疏懒(shū) 慷慨(kǎi) 澎湃(bài)D. 典籍(jí) 独裁(cái) 宝藏(zànɡ)2.下面加线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浠水(xī)硕果(shuò)锲而不舍(qiè)B. 弥高(mí)校补(jiào)迥乎不同(jiǒng)C. 衰微(shuāi)迭起(dié)沥尽心血(lì)D. 赫然(hào)凝结(níng)气冲斗牛(dòu)3.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契而不舍炯炯目光十年艰辛B.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警报叠起C. 崇高品格迥乎不同慷慨淋漓D. 一反既往形式紧张诗兴不作4.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 赫然而出。
D. 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5.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仰之弥高(更加)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B. 锲而不舍(刻)心会神凝(领悟)C. 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迥乎不同(差得远)D. 沥尽心血(滴)警报迭起(屡次)6.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
(比喻)B.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引用)C.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D.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拟人)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要给我们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习题精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习题精选基础作业1.下列加黑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qiè)兀兀(wù)穷年D.迥乎不同(jiǒnɡ)群蚁排衙(yá)C.弥高(mí)赫然(hè)小楷(kǎi)D.气冲斗牛(dòu)澎湃(pénɡ)迭起(dié)2.加黑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弥高(满)锲而不舍(刻)B.兀兀穷年(一年到头)诗兴不作(起,发)C.迥乎不同(差得远)沥尽心血(滴)D.目不窥园(从缝隙中看)气冲斗牛(凶猛的牛)3.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D.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4.课文的作者选取了闻一多先生哪两部分事迹来写?为什么要选取这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课文中是否存在对比性的描写?请你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运用了叙述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简析哪些内容主要运用叙述,哪些内容主要运用议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是否还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其他事迹,请概括写出一个事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作业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作为“学者”的方面,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是“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由此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示例: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夜间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处细节描写表观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刻苦的精神。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了闻一多苦读的目的在于探索救国道路。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心境,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及答案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衰微___校补___弥高___无暇___窥园___迭起___排衙___卓越___二.据拼音写汉字___qiè而不舍___lì尽心血气冲___dǒu 牛___qián心贯注心会神___níng ___jiǒng乎不同慷___kǎi淋漓____wùwù穷年三.形似字注音组词暇()___迥()___凝()___契()___瑕()___炯()___疑()___挈()___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例: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仿写:例: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①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3.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4.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5.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6.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7.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七.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实践·拓展】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军神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
医生沃克端坐桌后,神情孤傲。
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什么名字?”“刘大川。
”“年龄?”, “24岁。
”“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沃克放下笔,正起身准备察看伤势,一个护士走进诊所,悄悄说:“沃克医生,5号病床的先生害怕做手术,要求……”沃克粗暴地打断护士的话,鄙夷地说:“叫他滚蛋!我的诊所里再不要见到这胆小鬼!……”沃克医生余怒未息。
他熟练地解开了病人右眼的绷带,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病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邮局职员。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德国军队的军医。
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针锋相对地回答:“沃克医生,军人处事是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老太婆似地喋喋不休!”沃克怔住了。
他伸手制止了闻声赶来的护士,双目火辣辣地盯着对方。
良久,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突然对护士吩咐:“准备手术!”沃克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了消毒手套。
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
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走进手术室,用教训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大脑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沃克再次怔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他额头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最后,他终于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
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大跳,怀疑地问道:“我割了多少刀?”“72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按德意志的观点,堪称军神!”“您过奖了。
”孤傲暴躁的沃克医生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
他想说什么却又忍住了。
他挥手让护士出去,关上手术室的门,然后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您很荣幸。
袁世凯正悬赏十万买您的头!”刘伯承开玩笑地说:“您要是告诉北洋政府,说我在这儿,准能发一笔大财。
”沃克医生像受了侮辱,怒气冲冲地说:“对侮辱我人格的人,我不惜决斗!”刘伯承微笑道:“伤口好了后,一定奉陪。
”说着,友好地伸出手去。
(注)刘伯承(1896-1986)四川省开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26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早年,他率领四川护国军第4支队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战争,在一次剧烈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入他的右眼。
Section targeting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三个加点的词①鄙夷地说()②由衷地说()③失声嚷道()2.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词叠用的作用①“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______②“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_____3.沃克医生第一次问刘伯承名字时,刘伯承说了个“刘大川”的假名,这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情后,立即断定“你是军人”的理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沃克医生“粗暴”的性格表现在_______,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头一次浮出慈祥的神情”是因为________6.沃克医生一直以“你”来称呼刘伯承,然而最后按中国人的习惯连用两个“您”来称呼刘伯承,这是因为___________7.概括沃克医生的优点:他具有高尚的_______和高明的_________。
8.举例说明刘伯承有哪些优秀品质?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2.学者: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
革命家: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3.要点: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4.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启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六.1.第一层:开头到“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
第二层:最后两节。
总结全文,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
2.①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②这句话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3.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4.“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一面。
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5.“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
6.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与行一致的伟人。
7.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七.略。
八.1.①轻视或看不起。
②发自内心。
③不由自主地发出声音。
2.①手术复杂,要有忍受剧痛的思想准备。
②突出军神的坚强。
3.①深知自己是袁世凯悬赏捉拿的要犯。
②对沃克医生的为人不了解。
4.①沃克曾当过军医。
②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
5.对害怕手术的5号病床的先生鄙夷地说“叫他滚蛋!我的……”;钦佩刘伯承的刚强意志。
6.了解刘伯承的身份后,表示由衷的崇敬。
7.医德,医术。
8.坚强的意志,高度的事业心,镇定乐观的精神,机智,善于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