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 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__ 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1. 关于“两弹一星”1999 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__、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 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 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语文七班级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消失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执着坚决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1、带领同学熟悉石榴,观看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同学描述自己观看到的石榴。

3、带领同学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同学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1、带领同学品尝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同学阅读全文,体会的思想感情。

3、带领同学重点争论为什么将石榴比方成是“夏天的心脏”。

三、深化探究,体会感情1、给同学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同学争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3、带领同学阅读全文,整体把握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予情怀,通过对石榴的详细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勉向上的精神品行: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决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其次课时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1、带领同学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同学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指导同学观看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本课小结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看,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索,做生活的有心人。

语文七班级下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挨次。

2、品尝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育、提高同学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力量。

教学重难点: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受,解读鲁迅精神。

2.品尝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事;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

(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小结】(我收获,我快乐)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一、重温课文。

理清情感线索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2024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课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驿路梨花》《狼》《短文两篇》《我的叔叔于勒》《台阶》2.语法:词性句子成分复句3.作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语法知识的运用;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步骤1.第一课《春》(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春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检测。

(3)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5)课堂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2.第二课《背影》(1)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出课文主题。

(2)生字词学习: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检测。

(3)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5)课堂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3.第三课《济南的冬天》(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济南的向往之情。

(2)生字词学习: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检测。

(3)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5)课堂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4.第四课《雨的四季》(1)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引出课文主题。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语文教学方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文本分析和跨学科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由总写到分写(具体描绘)的思路。

3、掌握本文语言的独特魅力,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点体会前两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凝练等特点。

四、授课方法自主预习阅读感知讨论归纳练习巩固。

五、学法指导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六、教学过程(一)理清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意思。

第1小节,总写。

第2—3小节,写夏天的;第4小节写夏天的。

第5小节,表达。

(二)深入探讨课文。

1、请你说说,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比如:我从那“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看到一个热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长。

2、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

请你说说,作者用夏天作物生长与春天里的作物生长情况比较目的何在?又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进行对比有何作用?3、第4段中“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一句里连用四个“快”字,在表达上是否重复?请作简要分析。

4、农民在夏季收割时非常辛苦,要早起晚睡,可他们半夜醒来为什么要去“听听窗纸,看看窗外”?【释疑助学】1、高骈的《山亭夏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2、本文的作者仅仅是赞美夏天吗?(三)总结全文1、文章抓住了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夏天的和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也体现了他对的向往。

2、文章善于抓住写景,善于运用、的方法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

2、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了解“挑战者”号及相关宇航员的知识。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掌握朗读技巧,通过诵读,体会演讲者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2、理解文中重点句段,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德育目标理解美国精神的内涵,学习航天英雄们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演讲者的情感变化。

2、对航天英雄的形象分析和对美国精神内涵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茫茫宇宙,浩瀚太空,深邃而美丽,总是吸引着人们向往的目光。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地外空间的探索,在人类为了自己的成就而欣喜万分时,痛苦和不幸往往也会不期而至。

1986年1月28日上午成千上万名观众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第十次腾飞的壮观景象,11时38 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苍穹,突然,在升空72秒后,伴随一声巨响,航天飞机瞬间变成了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火焰和黄白色的浓烟坠入大西洋,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全国上下顿时陷入沉痛的悲哀之中,纷纷以各种形式表示哀悼,世界其他国家元首也纷纷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发表电视讲话,对遇难的英雄表示哀悼,三天后在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的演讲词。

首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提到了哪些遇难英雄,找到具体段落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概括一下他(她)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进英雄,认识英雄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

迪克:为探索太空不惧危险;迈克:为祖国屡建战功;朱蒂丝:笑对工作、享受人生;埃里森: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罗纳德:有梦想、性格坚毅;格里高利:懂得感恩;科里斯塔:富有勇气和探索精神。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汇总)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汇总)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汇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汇总),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丑小鸭》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华南虎》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斑羚飞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真正的英雄》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在沙漠中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观舞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竹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社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1 石榴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1、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

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1、给学生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第二课时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本课小结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2 海燕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重温课文。

理清情感线索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海燕》一课全文以“乡愁”为线索,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运用倒叙的手法对故乡小燕子进行了描述。

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故乡的春天再现了出来。

后部分作者从遐想回到现实,并带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从而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3 白鹅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

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

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

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

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

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

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

享受特殊待遇。

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

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第二课时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

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

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4 鹤群教学目标: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

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教学重难点: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语言领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二、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Zh)立绮q )丽湮(y n)没剽悍(p )盘旋(X n)②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

本文形容一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

无济于事:济,帮助。

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

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

(二)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2、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3、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提示:这篇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

\'我\'是鹤群翔空全过程的目击者,又是文中情感抒发者。

运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我\'的所见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半点雕琢的痕迹。

作者从南侧群山上空浮现一排小斑点写起,一直写到鹤群向北飞去为止,叙述了自己观察到的鹤群翔空的全过程。

其中鹤鹰之战是重点,战前,战斗,战后,是三个大层次。

战前又有两个小的层次,前一层写\'一\'字形模队的飞翔貌,后一层写变换方向。

战后,也分两层,一层是护送,一层是远飞。

(三)深人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四)通读,进一步思索以下问题,并从总体上体会全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1.作者描写鹤悠然飞翔于空中的意图是什么?2.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般作何反应。

与鹤群比较,体会鹤群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4.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5.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课文学习小结。

注意结合所学内容的主要点小结即可,突出学习收获即可。

5 鲁迅自传教学目标: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

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

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

)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明确学习重点、难点: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

如果你还有补充请添补在下面“空格”内。

三、自主、合作、探究下面请让我们一起运用网络资源来研读鲁迅。

(一)整体感知课文。

点击“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请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1、本文以为顺序,以为线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结: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

2、少年变故、青年求学、回国工作、著述情况。

(二)重点、难点突破我们已粗略了解了鲁迅的主要经历,请同学们按“shift键”进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迹,窥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