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语言运用考点复习:对联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对联讲解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对联讲解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对联的概念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二)对联的要求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对联可长可短。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
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下联都是“二二一”式。
4.平仄相协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5.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
此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中考设置对联考点,能考查考生的想象、分析、理解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又能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因此近年来对联题备受青睐,出现频率较高,成为中考的亮丽风景。
对联这一中考考点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三种:拟写补全对联、修改组合对联、理解鉴赏对联。
(三)对联的分类1.按用途(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等。
初中语文语言综合运用——对联

初中语文语言综合运用——对联初中语文语言综合运用——对联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意义相关。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5分)(2016年广州市中考题)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分)(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花做宣传。
(3分)濯清涟冬梅出淤泥而不染夏荷远群芳以无争傲霜雪【参考答案】(1)广州今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建设(2)夏荷濯清涟出淤泥而不染;冬梅傲霜雪远群芳以无争。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概括。
要注意先找出材料体现的主要内容,在表述的时候注意字数的限制。
(2)本题考查对联,要注意对仗。
2.广州陈氏书院(即陈家祠)以“古祠流芳”之名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请研究以下广州名胜古迹的对联,选出属于陈家祠的一联()A.上联:生经白刃头方贵下联:死葬黄花骨亦香B.上联:云开世外三千界下联:岩依天南第一峰C.上联:一塔有碑留博士下联:六榕无树记东坡D.上联:国宝家声垂后裔下联:新安门第继遗风【参考答案】D3.晚上,上旬月忽明忽暗地挂在天空,刘老师走在乡间的田梗上,诗兴大发,随口说出一联,上联是:“三分月色不嫌瘦”,最合适的下联是()A.一片蛙声更觉闹B.十里清风倍感静C.一片清幽更觉闹D.十里清风犹觉幽【参考答案】D4.下列各组对联,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 )A.上联:风生碧涧鱼龙跃下联:月照青山松柏香B.上联:醉倚春风弄明月下联:斜撑老树护幽亭C.上联:千古迷人繁盛地下联:九州耀眼艳阳天D.上联:二三星斗胸前落下联:十万峰峦走足底【参考答案】D5.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打乱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对联》课件(19张PPT)

专题四 对联
②【对联二】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分析】这是一副回文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对联大意为:大 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连绵无尽。已 知 中的字为同一个字,请结合对联大意将下联补充完整。
专题四 对联
跳竹竿是壮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寄寓着期盼丰 收的美好心愿。跳竹竿源于生产生活,不仅动作简单易学,而且男 女老幼均可参与。跳竹竿时,和着欢快的碰撞节奏声,表演者翩然 起舞,轻松穿梭于开合变换的竹竿之间;持竿者吆喝助威,敲击出 灵动鲜明的节奏。观众也被现场欢快的气氛感染,变得亢奋起来, 纷纷加入跳竹竿的队伍。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 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此外,对联通常用毛笔 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专题四 对联
三、区分上下联的方法 (1)按音调平仄区分。一般看尾字声调,上联尾字的声调应为仄 声,下联尾字的声调为平声。(根据古音和今音的对照,今音的一、 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三、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2)按因果关系区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 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先有“城乡富”这个“因”, 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郴同学根据景区提供的图片拟写了一副对联,但对下联举棋不定,
请你结合对联知识帮他选择准确的一项( C ) 上联:山为锦屏何须画
下联:______________
A.水作琴声不用乐
B.水作琴声何须弹
C.水作琴声不用弦
D.水作琴声曲悠扬
专题四 对联
【解析】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 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首先排除“水作琴声何 须弹”,“何须”上下联重复。根据结构相同的特点,排除“水作 琴声曲悠扬”, 根据平仄,排除“水作琴声不用乐”。
中考语言运用题之对联

中考语言运用题之对联1.“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
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1分)上联:轻风细柳下联:淡月隐梅花2. 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幅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冰水,冰化水水温升。
”这幅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2分)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3.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楹联应对活动,其中给出的一则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下联。
(2分)4、请运用对偶知识对对子。
(任选一道完成)(2分)①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下联:②上联: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5.对对子(2分)出句:山风光美对句: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你能指出对联中典故里的主人公是谁吗…………………………………………上联:项羽下联:勾践7.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
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8.请阅读下面的材料,从后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对出下联。
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公仆牛玉儒、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当选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则获得了“感动中国”集体奖。
初中语文对联学生考试必备

初中语文对联学生考试必备对联在初中语文中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掌握一些初中考试必备的对联。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对联推荐上联:德智双馨共铺和谐路下联:儒健一体争做栋梁材横批:后起之秀上联:走进文明学校下联:泛舟知识海洋横批:一方净土上联:梅花香自苦寒来下联:熬头喜在汗水中横批:努力学习上联: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下联: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横批:向名校进军上联: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下联: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横批:勇登书山上联: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下联: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横批:舍我其谁上联:送报晓金鸡看今年硕果飘香迎佳绩下联: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创辉煌经典的初中语文对联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功在朝迁,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般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神仙诗酒空千古,明达江天贮一楼。
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常见的初中语文对联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以忠爱为心,国步多艰,匡时句出惊风雨;为生民请命,恫鳏在抱,警世诗成泣鬼神。
数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故臣心。
万点梅花,尽是孤臣泪;一抔故土,还留胜衣冠。
死含瑶草千秋恨,魂傍梅花万古香。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中考语文综合运用--对联

课题导入
【2】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新都城内的桂湖就是他的 故居.少年时即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传说他6岁时与一 群顽童在水池中洗澡,县令从池边经过,命随从将杨 升庵的衣裤挂在一棵老树上,并出一上联“千年古树 为衣架”,让杨升庵对出下联,他顺口而出,“万里 长江作澡盆 ”。惊得县令目瞪口呆,自此以“神童” 扬名乡里。
例题解析(一)
一、对联撰写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运用对联知识直接对出下联 (或上联);二是根据一定的限制对出下联(或上联)。
例1、对对联
(2006年湖北荆门市中考题)
上联:诚实守信立根本
下联:
例题解析(一)
例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 “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 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题)
例题解析(四)
四、对联链接即把对联与名句默写、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结 合起来加以考查。
例6、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其中一副 对联所赞颂的人物、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2006年 辽宁锦州市中考题)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赞颂的是________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2)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赞颂的是________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________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答案解析(一)
这种形式的对联题是比较简单的一种,考生只要知道 对偶的有关知识,再根据下联把上联做一点压缩就可 以了。另外课外书读得多的同学也很可能知晓这是毛 泽东同志拟写的一副对联,其上联是“苟有恒,何必 三更眠五更起”。
中考语文轮复习:对联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对联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对联特别有可能出现在文言文阅读理解或者是作文中,因此,对联的掌握成为了中考语文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面,本篇文章将从对联的概念、对联的分类、对联的特点、对联的构成、对联的使用等方面全面地进行介绍。
一、对联的概念:对联是指两句对仗的短文,一般用于表达祝贺、劝诫、慰问、警句等,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体裁。
二、对联的分类:按照对联的形式,可以分为对仗、押韵、对仗押韵和作对。
对仗指的是对联中的前后两句中,各个字的位置、形式和结构都相同;押韵指的是对联中的前后两句,末尾的韵母相同;对仗押韵是同时满足前述条件;作对指的是前后两句的词、意义或者是反义。
三、对联的特点:简短精练、情意表达、反映时代、警醒人心。
对联是汉族文化中一种特殊的短文体,在它的创作中,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才情、情感和思想。
四、对联的构成:对联中的前后两句,前一个句子叫做“上联”,后一个句子叫做“下联”,两句诗的字数相同,要求用字正确,匹配紧密,意像新颖,才情横溢。
五、对联的使用:对联经常出现在节日、庆典、会议等场合,可以表达祝贺、慰问、警醒等不同的情感和含义。
在中考中,要求考生具备对对联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对对联的知识和技巧应进行充分的复习和练习。
下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对联的练习题目,供大家进行训练,同时也提供了题目的解析,希望对大家参加中考能有所帮助。
1、有声有色的篮球场,拼搏奋斗的独角戏。
(对仗)答案:上联有声有色的篮球场,下联拼搏奋斗的独角戏。
解析:这一对联是以体育场馆和体育事业为基础的,上下联之间必须能比拟,或对仗或押韵,上下联之间形象对应,显得意境的完整、生动、深刻。
2、悠闲的农家乐,喧嚣的都市城。
(对仗)答案:上联悠闲的农家乐,下联喧嚣的都市城。
解析:这一对联是以城市人和乡村人为主题,反映了城市的喧嚣和乡村的悠闲,上下联之间必须有互相搭配的意义,有互相对应或补充的关系。
中考语文复习之对联知识点总结

对联一、对联相关知识对联,又称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写对联有四个规律:第一是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第二是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单数字位可以不拘平仄,双数字位必须严格遵守,这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第三是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名词中如果能再分细一点就更工整,例如人名对人名、地理对地理,天文对天文,颜色对颜色,动物对动物等。
至于在用字方面,凡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不能再用。
第四是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意思可以相近,也可以相反,但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欣赏:1、云南滇池大观楼长联可谓古今第一长联: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娫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阳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山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2、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3、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4、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语言运用考点复习:对联基本特点:
(1)字数相等。
即上联与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
(2)句式一致。
句式指句子的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为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上下联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中考例题如下:
1.(2019广东)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无处随时不清风动来举起消酷暑
答案示例:举起随时消酷暑动来无处不清风
2.(2019吉林)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送给爷爷的是
A.耳顺年体健身康花甲岁神清气朗
B.花甲岁神清气朗耳顺年体健身康
C.庆古稀福如东海贺生辰寿比南山
D.贺生辰寿比南山庆古稀福如东海
(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
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
(注意说话时的称呼、语气等,不超过25字)
答案:(1)B(对“六十”的称呼:耳顺、花甲,这样AB都可以,但对联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选B)
(2)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3.(2019湖南岳阳)综合运用。
学校在岳阳楼前举行“弘扬岳阳精神”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9分)
⑴岳阳楼有一副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甲),“四面湖山归眼底”(乙)构成,请根据对联的格律要求判断,其下联是()(填“甲”或“乙”即可)。
(1分)
⑵同学们纷纷发表感言,请判断下面各句感言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3分)
①两千年来,汨罗江努力平息巨浪,好让屈子孤魂慢慢靠岸。
()
②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是一剂治疗我们怕苦怕累毛病的良药。
()
③只有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生境界,才能弘扬好“忧乐精神”。
()
(3)以下是学生会宜传部长邀请平江起义纪念馆负责人的通话记录,画线部分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2分)
李馆长,您好! A我们学校准备举行弘扬“岳阳精神”的主题活动,B平江革命先辈为
国家为民族献身的革命精神光照千秋,C想邀请您来现场为我们讲一讲平江起义中涌现的革命故事,D请您珍惜机会,务必参加。
(4)下面是学生会主席写的活动总结发言稿中的一段,请你在横线上帮他写一个既能概括这段文字,又能呼应活动主题的总结句。
(3分)
求索能让人不断自新,超越自我,能让人趋向更完善的境界。
求索能让我们青少年早一点找到更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练就过硬本领。
总之,。
答案:(1)乙(2)拟人比喻引用(3)D (4)示例:求索让我们得到历练,求索让我们快速成长,求索是我们青年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探索冲动和向上攀登的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