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复习思考题(毛概)

合集下载

毛概复习思考题

毛概复习思考题

毛概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的问题。

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是什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书注意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思考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思考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思考题整理个人整理存在漏洞请自行补充、改正【第一章】1.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1)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关系。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实条件加以阐明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2)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关系。

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是产生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②毛泽东思想又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行动指南。

3)毛泽东个人与党的领导集体的关系。

①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②毛泽东又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4)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关系。

①毛泽东思想是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强调是“相结合的”、“正确的”、“集体智慧的”。

②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时代性;科学性;独创性;开放性。

3.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六个方面主要内容加活的灵魂体系①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⑥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二章】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的发展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革命需要理论的指导。

②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为什么说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①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游击战争的实践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中国革命特点的认识,进而解决了在农村如何建设党的人民军队,如何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毛概思考题

毛概思考题

1.1.1.我党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其中国化。

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本来提供的就不是可以到处套用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国家要想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着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将其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

遵从这条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就必须实现中国化。

三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毛泽东曾讲到:“他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提供完整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

1.1.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1、从预期目标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依照历史的逻辑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两重镜像。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

1.1.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一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二是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三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概思考题(解答题)

毛概思考题(解答题)

毛概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必然性?
2、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的关系?
4、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5、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7、如何认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8、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9、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怎样全面、准确地
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1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11、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13、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毛概思考题

毛概思考题

【1.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 时代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历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促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形成的理论成果。

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没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

正是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1.2】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自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20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

20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

20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本矛盾之一。

阶级斗争是指社会各阶级之间为争夺社会政治和经济利益而展开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私有制社会里,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它是由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消除阶级差别和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2.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劳动者共同参与管理和分配生产资料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上,即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下,劳动者不再是资本家的雇佣者,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过渡性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过渡性社会形态,因为它作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第一个阶段,仍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已经夺取政权,但残存的资产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的社会力量仍然存在,并且会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进行各种形式的抵抗和反对。

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历史的和经济的原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仍然存在着各种不平衡和不完善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革命和建设来逐步解决。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民主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劳动群众对生产、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管理和监督权力。

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资产阶级民主,它是一种为劳动者和广大人民服务的民主,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无产阶级对社会的领导作用。

无产阶级专政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权力实行对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结果,是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和保证。

无产阶级通过专政,对剥削者实施镇压和改造,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同时限制和消灭反对社会主义的势力,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利益。

毛概复习思考题三

毛概复习思考题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思考题三一、单选题(共30 题,每题2 分)1、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难度系数:3)①应对重大挑战②抵御重大风险③克服重大阻力④解决重大矛盾⑤实施重大改革⑥推进重大创新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2、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难度系数:3)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民族复兴C.完成祖国统一D.实现全人类解放3、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

(难度系数:3)A.国家的梦B.民族的梦C.人民的梦D.个人的梦4、中国梦的本质是()。

(难度系数:3)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B.文化霸权、民族振兴、人民幸福C. 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美好生活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_____ 和 _____ 之间的矛盾()。

(难度系数:3)A.美好生活需要相对落后生产B.精神文化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C.幸福生活需要物质文化相对落实D.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6、()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立场。

(难度系数:3)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人民为中心C.宪法至上D.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7、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难度系数:3)A.两步走B.三步走C.四步走D.五步走8、从 _____ 到 _____ ,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难度系数:3)A.2020年2035年B.十九大二十大C.二十大二十一大D.2035五年本世纪中叶9、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毛概复习思考题(完成版)

毛概复习思考题(完成版)

《概论课》复习思考题前言:有两种答案的题目:第五章第一题、第十三章第一题、第十四章第一题;不完全在书上找到依据的题目:第七章第一题、第八章第四题、第六题、第十一章第二题、第十三章第一题。

祝复习愉快。

整理人:曾政第一章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P4-P5)答: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和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促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它们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什么?(P13+P22+P27+P33)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2.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世界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实践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表格整理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是什么?(P33+P36)答:含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为什么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 体系和毛泽东晚年错误区别开来? 体系和毛泽东晚年错误区别开来? 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客观条件是什 么? 9、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10、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0、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1、从世纪之交的世情、国情、 11、从世纪之交的世情、国情、党情 新特点看“三个代表” 新特点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 成的背景。 成的背景。
12、、“三个代表”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 、、 学内涵、辩证关系以及贯彻的关键 关系以及贯彻的关键、 学内涵、辩证关系以及贯彻的关键、 核心和本质。 核心和本质。 13、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 13、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第一 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14、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14、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16、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事求是的精神 16、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本学期复习思考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要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3、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的关系如何? 的关系如何?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是什么? 5、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是什么? 6、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