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单元总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能力,增强尊重民族文化的意识。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课型。

此类课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美术作品,还要让他们理解美术作品。

用作品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联想,使他们在与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后,生发出自己真诚的观点和感知。

优秀的艺术作品对心灵的碰触和撞击,出自于对艺术语言的深刻领会和思考。

中国古典园林恰恰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所形成的精神积淀,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和自我关系的一种深度思考,并将其外现于园林的状貌和空间形态。

本课的知识点是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要素和造景手法。

种类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其中皇家园林以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私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较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与中国的哲学精神、文化气质更为契合,所以本课的欣赏对象以苏州园林为主。

园林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与这二者有关的要素都将在教学中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有山、水、植物、建筑(墙、窗、亭、廊、阁、轩、舫等)。

有了分析对象,有了基本要素,就涉及到在造园时如何运用这些要素。

因此,接下来的知识为造景手法,它包括对比、衬托、框景、隔景、借景等,教材上都有相应的图例说明。

中国古典园林一切的精神内核都源自于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融合,又得益于中国古代文人将绘画、诗词、文学融入其中,使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水一木、一廊一亭都可以默默含情,时时有境。

这些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

2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c3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精品学习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1 新人教版

精品学习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1 新人教版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

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四、教学难点: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1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1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

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四、教学难点: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人教八下美术第5单第1课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人教八下美术第5单第1课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美术第5单元
第1课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一一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种类、手法要素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种类、手法要素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古典园林吗?他们都分为哪些种类?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想一想: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37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国的古典园林都有哪些种类?有哪些手法和要素?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Λ
二、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你对我国古典园林的感受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到讲台上进行发言;
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必要的点评;。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案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

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四、教学难点: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5《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5《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八年级美术《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课题:《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授课者:课时: 1课时学习类型:欣赏 .评述设计思路: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形式的传承,承载着几千年中国独有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古人对于自然与自我的深度思考,并采用空间形态得以表现。

本课选取中国古典园林中更能代表中国哲学与文化气质的苏州园林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造园要素、造园手法、造园思想,并学会欣赏校园与周边生活中的园林美景,领会到中古古典园林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哲学思想与伦理道德的融合,并且将文学诗词融入其中,使得中国古典园林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节课将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在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课文基础上,提炼出美术学科所要表现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并且在欣赏课中创意性的开展造园活动,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人文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八年级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理解能力强,能够触类旁通,善于观察模仿能力强。

本节课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语文课文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熟悉的课文中培养的美术欣赏能力,提高艺术认知水平,学会融会贯通,并且通过自己创造园林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思路及方法:本课采用以下环节,从音乐教材的苏州评弹和语文课文《苏州园林》为引,引入美学思考(欣赏、评述法)——通过语文课文作为切入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造园手法、造园思想(讨论、分析法)——通过园林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典园林设计思路,同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表现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的造园要素、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过程与方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发现-体会-赏析-体验-实践的方法中,建立中国古典园林从景-画-情的内在联系,并简单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中学语文教学中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为媒介提炼文本,将中学音乐教学中《苏州评弹》为媒介渲染情感,通过学习与实践,让学生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人文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案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园林的种类、手法、要素等知识,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利用建筑、山石、花草树木、幽径等造园要素,表现丰富的造型及空间变化,使园林艺术呈现出“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的审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古典园林,感受其独特的审美情趣,领悟其深层的审美内涵和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赏析古典园林,提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能力,增强尊重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和造型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PPT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课件,你们知道为什么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吗,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课堂,来探究一下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与世界遗产:①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②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苏州古典园林充分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2.新课讲授: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典型的理想自然环境。

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及寺观园林。

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萌芽于商周,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隋唐,成熟于宋明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日趋完善,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以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是我国古代园林的巅峰之作。

教师:同学们猜猜看下列古典园林分别属于哪个类型?为什么?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2020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1 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1 新人教版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

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四、教学难点: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

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思考,以讨论的方式学习基本知识,并自己建立各知识环节间的内在联系,生成并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空间之美、人文之美。

愿意走进中国古典园林,愿意带着一颗安静的心,感受自然、感受内心、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园林景观图片。

学具:学生搜集了解园林的相关书籍和知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国庭院“明轩”。

问题一: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芭蕉、游廊、亭子、山石等。


问题二:这些亭子、山石、芭蕉构成了什么?(学生回答:庭院。

)
问题三:这个庭院是哪个国家的?答:中国。

展示图片脚注文字: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庭院“明轩”。

师:大都会博物馆为什么要将中国庭院收入其中?中国古代建筑确有独特的风格,但为什么不展示民居、宫殿、寺庙,而独独选园林呢?中国古典园林究竟魅力何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中国古典园林的赏析之中。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疑问走进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一)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及寺庙园林。

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萌芽于商周,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隋唐,成熟于宋明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日趋完善,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以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苏州园林: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颐和园,北京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国家重点景点。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寺庙园林是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

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则泛指整个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

(展示视频:拙政园。

)师: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我们今天就重点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展示苏州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图片,对比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山水式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美。

诗画入境,体现士人的趣味、气质、情操。

(儒、道、佛哲学思想的融合。

儒家强调以情、义为基础的人伦理念;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虚静,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佛教的修禅入静也被吸收到园林设计的理念之中。


法国古典园林(几何形园林):整齐一律,均衡对称,景致呈严格的几何分布,强调人工之美。

(追求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

试图用一种程式化、规范化的模式来确定美的标准和尺度。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1.“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的空间美。

(1)拙政园北寺塔:借景。

从东园进入中园,站在梧竹幽居西侧,映入眼帘的是开阔的睡莲,以及远处的宝塔北寺塔,这是拙政园设计者的精彩一笔,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借景”手法的典范。

(2)拙政园小飞虹:分景。

拙政园中的小飞虹在池中作为架空的桥梁,既起分割空间的作用,又可使两侧景物互相渗透,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空间的层次变化。

(3)拙政园洞门:对景。

(4)拙政园漏窗:框景。

(5)拙政园曲廊:空间含蓄婉转,使园中人脚步未动,心已经跟着曲廊进入前方的未知风景。

总结:苏州园林的这些造景方式,在咫尺之间,使得景色曲折婉转、无限延伸,真是“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2.“天人合一,如诗如境”的人文美。

人文之美以拙政园听雨轩、松风阁、远香堂匾额为例,引导学生体会此时赏景已经不再凭借眼观,而是将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调动,是将整个人的身心静融于雨打芭蕉、松风和鸣、清香送远的自然界中。

展示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图片。

师:你们想与谁同坐其中啊?
学生自由回答后展示苏轼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学生静心感受,表达真实自我。

此时不是分析,不是思考,是情感的交流。


总结:苏州园林内的诗词匾额。

楹联题对是造园者最真实动人的内心独白,它高于自然,又使人心向自然归隐。

一草一木处处有情,以情景交融的草木楼台创设出如诗的意境。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

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空间之美、人文之美。

走进中国古典园林,带着一颗安静的心,感受自然、感受内心、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课堂小结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园中景物均为自然式布局,随着曲折的道路与游廊前进,景色依次展开,变化不断。

漫步园中,既可驻足观赏,犹如欣赏美丽的画卷;亦可移步换景,领略空间渗透与层次变化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这就是所谓的“步移景异”。

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挂有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贴切地诠释了园林审美的动静相生的理念。

(设计意图: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空间之美、人文之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