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必修一:地球上的水

一、自然界中的水迴圈:1.水體:●存在形態:固態、液態、氣態●水體類型: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1)海水是主體(2)冰川是最豐富的淡水資源。
但利用不多●人類主要利用的水體:陸地水中的淡水●河流與湖泊的補給關係:如果湖泊水位高於河流,則湖泊補給給河流。
反之。
2.水迴圈:●三大水迴圈類型:海陸間的迴圈、陸地內迴圈、海上內迴圈。
其中海陸間的迴圈是最重要最完整的。
其迴圈過程:●水迴圈的意義:(1)促進各種水體更新,維持全球水準衡(2)調節各圈層之間的熱量傳輸(3)改造地表形態(4)促進地球表層化學元素的遷移二、大規模的海水運動1.洋流●形成:盛行風是主要動力●類型:(1)按成因:風海流(主要)、密度流、補償流(2)按性質:暖流和寒流暖流: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一般也是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
寒流剛好相反。
●分佈規律:(1)冬季洋流的分佈:圖 3.25;北半球中低緯度是順時針的大洋環流,中高緯度是逆時針的大洋環流;南半球中低緯度是逆時針。
(2)西風漂流:在南半球高緯度海區,是的洋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風,所以是順時針的大洋環流;冬季盛行東北風,是逆時針的大洋環流。
(3)北大西洋暖流:的暖流。
使北極圈內出現不凍港。
●洋流的影響:(1)對氣候的影響: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平衡全球熱量。
暖流具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
(2)對海洋生物資源和漁場分佈的影響:如,四大漁場的形成寒暖流交匯形成:紐芬蘭、北海道以及北海漁場。
受離岸風影響:秘魯漁場。
(3)對海洋航行的影響(4)對海洋污染物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來自秘魯附近的海區,是赤道暖流向南流動,引起秘魯沿岸水溫升高。
引起秘魯、厄瓜多爾形成洪澇災害;澳大利亞、印尼旱災。
三、水資源的合理利用1.水量的豐歉:以多年平均徑流量衡量。
徑流量=降水量—蒸發量。
2.水資源的分佈:●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亞洲。
水資源最少的大洲:大洋州。
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复习提纲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1(1)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 ,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补给。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
。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 、 (3个); 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 、 、 、 、 、 (6个);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 、 (2个) 台风登陆属 环节,江河入海属 环节,它们都属于 循环。
塔里木河只参与 循环。
2。
判定该图所处半球是 半球。
若为夏季,此图为 (陆地或海洋)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 (寒、暖)流的影响。
(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 、 。
a 、b 、c 、d 形成是由于 ,a 、d 由于 风吹拂,b 、c 由于 风吹拂。
e 、f 性质上属于 。
(3) 流增温增湿, 流降温减湿。
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处往往多雾。
(4)四大渔场的成因。
北海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 。
(5)厄尔尼诺:近年来,每隔几年秘鲁沿岸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温暖的海水“杀死”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1)秘鲁渔场 ,(2)秘鲁沿岸降水量 ,(3)澳大利亚、印度、非洲出现 。
3(1)广义3.(1)水资源是水量总体,通常所说水资源指 ,人们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 。
(2)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点 。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地区上 ,时间上 。
(4)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 , 。
(5)咸海面积缩小的最主要原因 。
(6)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 。
26C O 24C O 22C O b d 00 e c a f。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重点知识整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 水循环一、水循环的概念、环节: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的类型及作用(结合P47图)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陆地上(内、外流区兼有)海洋上循环过程示意图环节名称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植物蒸腾、降水蒸发、降水特点、作用参与水量较大,空间跨度大,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对内流区更加重要。
参与水量最大▷外流区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以海陆间循环为主。
▷内流区只存在陆地内循环。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1. 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削峰补枯;水面面积的扩大,下渗增加,地下水水位提高,加大蒸发、降水。
2.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加大蒸发、降水。
3.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蒸腾(蒸发)增加。
4. 城市地面铺设渗水砖: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5. 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不利影响]1.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减少蒸腾,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易发生洪涝灾害。
2. 围湖造田: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3. 城市路面硬化: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易造成城市内涝。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一)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三)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①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②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③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能,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体:(1)海水是主体(2)冰川是是陆地淡水的主体,但直接利用的不多。
2.河流水的补给类型3.三大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其中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环节最完整,(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水循环的意义:a.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b.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c.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d.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课本P57图3.5和读图思考题记忆)1.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刚好相反。
2.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注意看课本P59案例1):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东风带
赤道逆流
西风带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世界洋流模式图
3、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
(2)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 北逆南无 东暖西寒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夏顺冬逆
(2) (1)
(1) (3)
练习册P “课后巩固提升”第12题(1)(2)(4)
_区_洋__流__流__向__呈__顺__时___针__方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⑵A、C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__A___,
原因是_A_处__受__暖__流__影__响__,__C_处__受__寒__流__影__响________。
⑶若该图表示大西洋,则A洋流为_墨__西__哥__湾__暖__流__;
4 __地__表__径__流__.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海__陆__间__循__环__,该循 环发生的领域是__海__洋__和__陆__地__之间。
在十几年前,日本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 趣的实验:在日本以东的洋面播撒了大量的带有 颜色的物质。大约五十天以后,这些带有颜色的 物质在美国旧金山以西的洋面出现了。为什么?
(2).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 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 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活动:黄河断流
(1)人类活动可以影响 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地表径流、蒸发 降水、下渗和地下径流 (2)黄河断流可能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哪些?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中上游过渡引用黄河水 (3)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修建水 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 - 1 -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 6 -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 11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A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陆地内循环 C ⑧植物蒸腾、⑨蒸发、③降水[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不同水体更新周期不同―→决定水资源有限性―水资源利用不应超过水体更新速度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4.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5.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特别提醒]水循环比较活跃,且与其他水体联系比较密切的水体的更新周期比较短,相反则比较长。
[归纳总结]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被称为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流量和水位变化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减少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1)联系的圈层不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记忆点1. 水体分类与循环:-地球上的水体主要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陆地水进一步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以及冰川水,其中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
-水循环是指水在自然界中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 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不断更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
-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对塑造地表形态起到关键作用。
3.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是海洋中海水沿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分为暖流和寒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包括中低纬度洋流圈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圈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气候,如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而寒流则降温减湿。
-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如寒暖流交汇处常形成渔场。
-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但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5. 河流的补给类型与特点:-河流的补给类型包括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每种补给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6.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包括其对人类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
-掌握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如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保护湿地等。
通过掌握这些记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地理科学打下基础。
同时,这些记忆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2、河流水源补给形式: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2、水循环的类型:(1)海洋与陆地之间。
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4、水循环的环节(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2)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3)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5、水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划分:(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低纬到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 、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2、河流水源补给形式: 河流补给水源 汛期 影响因素 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补给
汛期在雨季 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融
水补给
春汛 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东北地区 高山永久性冰
川融水补给
夏汛,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
冬季封冻断流 冰川的消融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西北内陆地区(内流河) 湖泊水补给
对河流起调蓄作用,与河水互补。
看湖泊的水位高低 与湖泊相通的河流 地下水补给 径流量稳定,与河水互补。
依地下水位的高低而定 分布普遍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洋与陆地之间。
简称 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简称 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4、水循环的环节
(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
(2)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
(3)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5、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A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蒸腾 蒸发 降水 地下径流
副极地海区 副热带海区 赤道
30度
60度 信风带
西风带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划分: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低纬到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2)补充: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①判断南北半球;(温度高的海区靠近赤道)
②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画出洋流的流向即可判断寒暖流
3、洋流按照成因分为三类:
(1)风海流:盛行风,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
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3)补偿流:
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形成洋流。
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
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
a 、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而形成。
b 、下降流: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
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秘鲁渔场)。
4)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
3、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1)中低纬海区: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
(2)中高纬海区:副极地为中心,北半球逆时针。
南半球无洋流。
(3)南半球40度附近形成绕全球的西风漂流。
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季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熟记各大洋洋流名称(要按顺序):
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南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北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南大西洋: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
南印度洋:南赤道暖流-厄加拉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自东向西,逆时针;夏季:自西向东,顺时针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有降温减湿。
例: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北极圈内有著名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原因都为是受北大西洋暖流(洋流)的影响;南美洲大陆两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最长、最靠近赤道的荒漠,主要是受秘鲁寒流(洋流)的影响。
(2)对海洋生物资源:形成渔场。
①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往往形成大渔场。
如:纽芬兰渔场形成是由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北海道渔场(属于日本)形成是由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形成是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
②秘鲁渔场。
形成的原因是秘鲁附近海区,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
(上升流)
(3)对海洋航行:①顺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②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③北极洋流携带冰山南下,影响航运(如:泰坦尼克号)。
(4)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
5、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秘鲁沿海水域)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
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的概念:
从广义来说,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从狭义来讲(通常所说)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理解)
2、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1)受气候影响,水资源分布的一般规律为: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
(2)造成全球水资源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3)除南极洲外,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的是南美洲,最少是大洋洲;按国家来看,最多的是巴西,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
(4)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不均衡。
具体特点为:从地区分布来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从时间分配来看,我国夏秋多,冬春少。
(5)人类通过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修建水库,缓解了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3、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供水量增长速度;
②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质不断增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很多污染物质得不到处理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质量下降。
4、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⑴开源方面:①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②修筑水库,蓄积河水③跨流域调水④海水淡化⑤人工增雨等
⑵节流方面: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②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滴灌、喷灌)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