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完整word版)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综合实验研究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院系:航空航天工程学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指导教师:于祺学生姓名:王娜目录第1章概述1.1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2 本次试验的目的及方法第2章手糊法制备玻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2.1实验原料2.1.1环氧树脂2.1.2玻璃纤维2.1.3咪唑固化剂2.1.4活性稀释剂2.2手糊成型简介2.4实验部分2.4.1实验仪器2.4.2实验步骤第3章力学性能测试3.1剪切强度3.2弯曲强度3.3实验数据的分析3.3.1 浸胶的用量及均匀度3.3.2 固化时间与温度的影响3.3.3 活性稀释剂的用量第4章结论与展望4.1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第1章概述1.1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材的研究现状E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比较成熟、应用最广的一种复合材料。

EP/GF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模量大、耐腐蚀性好、电性能优异、原料来源广泛、工艺性好、加工成型简便、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并具有材料可设计性及特殊的功能性如屏蔽电磁波、消音等特点,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中无法代替的重要材料。

且复合材料的研究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经济水平的标准之一。

目前美,日,西欧的水平较高,北美,欧洲,日本的产量分别占33%,32%,30%。

毋庸置疑,E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的质量轻,高强度等优于金属的特性,会在某些领域更广泛的使用,目前复材的粘接性能与力学性能成为主要的研究方面。

目前主要的成型方法有手糊成型,缠绕成型,热压管成型,RTM成型,拉挤成型。

1.2 本次试验的目的及方法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采用一种固化体系,用手糊成型方法制备E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再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弯曲,剪切。

目的在于1,了解材料科学实验所涉及到的设备的基本使用。

2,掌握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配置及设计。

3,对手糊成型操作了解,及查找文献完成论文的能力。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简称FRC)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其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和低密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建筑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首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刚度和韧性。

其中,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通常以拉伸强度来衡量。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主要由其中的纤维决定,而纤维的强度一般远大于基体。

这是因为纤维具有长而细的形状,使其能够有效地承受外力并转移到周围的基体上。

另外,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强整体的强度。

与强度相伴随的是刚度,即材料对外力的抵抗能力。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刚度主要取决于纤维的刚度和其含量。

由于纤维的高刚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刚度,这使得材料在受到外力时能够保持形状的稳定性,并减小变形程度。

这对于一些要求高精度的工程结构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脆性也导致其在遇到冲击负载时易发生断裂。

为了提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韧性,可以采取增加纤维与基体的粘结强度、增加基体的韧性和改变纤维的排列方式等措施。

此外,通过添加填充剂、纤维交替布置等方式也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

除了综合性质,还应该关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

由于现实工程环境中的材料往往会受到循环载荷的作用,疲劳性能对于材料的可靠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受到纤维和基体的性质、纤维体积分数、制备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

最后,要提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温度效应。

在高温环境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引起材料的失效。

这是因为纤维和基体的材料性质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纤维的脆化和基体的软化。

因此,在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纤维和基体组成的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结构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进行介绍。

首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种类主要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有机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刚度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价格低廉、绝缘性能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有机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加工性能好、成本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

其次,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方面。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轻质性能使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可以减轻飞机、航天器的重量,提高飞行性能;高强度和刚度使其在建筑结构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耐腐蚀性能使其在汽车制造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可以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

最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被用于制造飞机、航天器的结构件,提高飞行性能;在汽车制造领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被用于制造汽车的车身、内饰件,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建筑结构领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被用于制造桥梁、楼板等结构件,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综上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种类多样、特点明显、应用广泛的特点,对于推动工业制造、提高产品性能、改善人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促进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近几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C)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低密度、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运动器材等领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一步步得到深入改进。

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方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主要有压力成型、旋转成型和流体力学成型等几种。

-压力成型以各种芯子(包装板、注塑板、热压等)为工具,以模具坯体作为显形物品在受压条件下,使其变形并受到一定的热影响以改变成型的材料的物性的过程。

-旋转成型方式,也称“铸筑成型”,是将复合材料在一定的温度、旋转转速下,由型芯对外模具中旋转获得末圆成型件的铸筑成型方式。

-流体力学成型是指采用流体力学原理,通过改变复合材料流体性质,来实现几何形状改变的成型方式。

例如:投影成型、流浇铸成型等。

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优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优势包括:-生产速度快,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满足几何精度等要求;-材料的成型工艺更简便,更节约时间和便捷;-成型精度高、质量稳定,能够满足商品化需求;-成型工艺能够使结构更加复杂,更加合理,降低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三、成型技术的发展随着成型技术的发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用更廉价、更精细的模具成型,并实现短期快速、低成本高效的成型工艺,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同时,更高等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能可以被引入到各个应用领域,来满足更高性能水平的要求。

以上就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以及优点总结,FRC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以节约时间和材料,从而使结构更加复杂化,提高精度。

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依然会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变的更加的完善。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基体材料的改性
通过添加填料、改性剂等对基体材料进行改性,改善基体材料的性能,提高复合 材料的综合性能。
界面设计与优化
界面设计原则
设计良好的界面结构,确保纤维与基体材料之间有足够的粘 结力和剪切力,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界面优化技术
采用涂层技术、表面处理等方法对界面进行优化,改善界面 相容性,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纤维浸润
预浸料制备
将浸润后的纤维进行连续化或裁剪, 制备成一定规格的预浸料。
将纤维(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浸 入树脂中,使纤维表面均匀涂覆树脂。
纤维铺层与成型
01
02
03
铺层设计
根据产品结构和性能要求, 进行铺层设计,确定纤维 的铺设方向、层数和顺序。
定位与固定
将预浸料按照设计要求铺 设在模具上,并进行定位 和固定,确保纤维位置准 确。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
原材料国产化
推动原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供 应链的稳定性。
规模化生产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实现 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单位 产品的成本。
环境友好性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生产工艺
采用环保型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可循环利用
认证与评价机制
建立认证和评价机制,对复合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进行评估和认证, 提高市场竞争力。
0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 案例
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飞机结构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高强度、轻质和耐腐蚀的特性,广泛应用于 飞机结构,如机翼、尾翼和机身。
航天器结构
在航天器设计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卫星平台、火箭发动 机壳体和航天飞机隔热罩。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土木工程,应用,特点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土木工程,应用,特点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土木工程,应用,特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是一种
由纤维和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耐疲劳、易
加工等特点。

在土木工程中,FRP被广泛应用于加固和修复混凝土结构、
加固钢结构、制作桥梁、隧道、管道等结构。

FRP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轻质高强:FRP的密度比钢轻,但强度却比钢高,因此可以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承载能力。

2.耐腐蚀:FRP不会被水、酸、碱等化学物质腐蚀,可以在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

3.耐疲劳:FRP的疲劳寿命比钢长,可
以在反复荷载下长期使用。

4.易加工:FRP可以通过手工、机械、模压等
方式加工成各种形状,适应不同的结构需求。

在土木工程中,FRP主要应
用于以下方面:1.混凝土结构加固和修复:FRP可以用于加固和修复桥梁、隧道、建筑等混凝土结构,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钢结构加固:FRP可以用于加固钢结构,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制作桥梁、隧道、管道等结构:FRP可以制作轻质、高强度的桥梁、隧道、管道等结构,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承载能力。

总之,FRP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在
土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抗
震性能,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的保障。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一、FRP材料简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简称FRP) 是由纤维材料与基体材料按一定定工艺复合形成的高性能新型材。

初期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科技领域,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军舰、潜艇等军事装备上。

20世纪下半叶,随着FRP材料制造成本的降低,又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成为土木工程的一种新型结构材料。

目前,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FRP材料主要有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AFRP)三种。

近年来,PBO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也开始应用于土建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FRP材料在我国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是用于结构加固补强。

FRP加固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在我国逐渐展开,且正在以高速度发展。

在新建工程结构中,FRP结构和FRP组合结构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

FRP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已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

二、FRP材料的优点:1、有很高的比强度,即通常所说的轻质高强,因此采用FRP材料可减轻结构自重。

在桥梁工程中,使用FRP结构或FRP组合结构作为上部结构可使桥梁的极限跨度大大增加。

理论上,用传统结构材料桥梁的极限跨度在5000 m以内,而上部结构使用FRP结构可达8000 m以上,有学者已经对主跨长达5000 m的FRP悬索桥进行了方案设计和结构分析E8]。

在建筑工程中,采用FRP材料的大跨空间结构体系的理论极限跨度要比传统材料结构大2~3倍,因此,FRP结构和FRP组合结构是获得超大跨度的重要途径。

在抗震结构中,FRP 材料的应用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

另外,FRP材料的应用也能使结构的耐疲劳性能显著提高。

2、有良好耐腐蚀性,FRP可以在酸、碱、氯盐和潮湿的环境中长期使用,这是传统结构材料难以比拟的。

在美国每年因钢材腐蚀造成的工程结构损失高达700亿美元,近1/6的桥梁因钢筋锈蚀而严重损坏;加拿大用于修复因老化损坏的工程结构的费用达490亿加元;我国目前因钢材锈蚀而造成的损失也在逐年增加。

什么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韧其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韧其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韧其方法有哪些1.界面改性:界面是纤维与基体之间的接触区域,界面的性质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在界面处添加界面改性剂,可以提高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和界面的稳定性,增加材料的韧性。

2.纤维表面修饰:通过改变纤维表面的形貌和化学性质,可以增加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常见的纤维表面修饰方法包括表面粗化、表面氧化和表面涂覆。

3.高分子基质改性:通过在基质中添加改性剂,可以改善基质的韧性和能量吸收能力。

常用的基质改性方法包括添加增韧剂、添加弹性体和改变基质的组成。

4.交联:通过交联反应,可以增加材料的网络结构和结合强度。

常见的交联方法包括热交联、辐射交联和化学交联。

5.纤维增韧: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添加纤维增韧剂,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

常用的纤维增韧剂包括微纳纤维、碳纤维和纳米纤维。

6.层叠复合:通过层叠不同方向的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耐冲击性。

常见的层叠复合方法包括交替层叠和交叉层叠。

7.界面增强:通过在界面处添加增强层,可以增加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

常见的界面增强方法包括纳米颗粒增强、表面修饰和涂覆增强。

8.组分设计:通过优化纤维和基体的比例和结构,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弯曲性能。

通常选择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纤维和基体组合,可以增强材料的整体性能。

9.加工工艺改进:改进材料的加工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致密度和结构均匀性,从而提高材料的韧性。

常见的加工工艺改进方法包括预浸法、层压法和注塑法。

综上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韧方法包括界面改性、纤维表面修饰、高分子基质改性、交联、纤维增韧、层叠复合、界面增强、组分设计和加工工艺改进等。

这些方法可以综合应用,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材料韧性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增强纤维和基体组成。

纤维(或晶须)的直径很小,一般在l0μm以下,缺陷较少又小,断裂应变不大于百分之三,是脆性材料,容易损伤、断裂和受到腐蚀。

基体相对于纤维来说,强度和模量要低得多,但可经受较大的应变,往往具有粘弹性和弹塑性,是韧性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纤维的长短可分为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长纤维复合材料和杂乱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纤维和基体的不同,品种很多,如碳纤维增强环氧、硼纤维增强环氧、Kevlar纤维增强环氧、Kevlar 纤维增强橡胶、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硼纤维增强铝、石墨纤维增强铝、碳纤维增强陶瓷、碳纤维增强碳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等。

(1新型纺织材料及应用宗亚宁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成型工艺好,材料性能可以设计,抗疲劳性能好。

破损安全性能好。

多数增强纤维拉伸时的断裂应变很小、叠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层间拉伸强度很低、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很多,会引起复合材料性能的较大变化、用硼纤维、碳纤维和碳化硅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制成的树脂基复合材料,虽然某些性能很好,但价格昂贵、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较低的密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还具有独特的高阻尼性能,因而能较好地吸收振动能量,同时减少对相邻结构件的影响。

从本世纪40年代起,复合材料的发展已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

随着技术的提高,应用领域已从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扩展到建筑与土木工程、陆上交通运输、船舶和近海工程、化工防腐、电气与电子、体育与娱乐用品、医疗器械与仿生制品以及家庭与办公用品等等各部门。

复合材料在建筑上可作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功能材料以及用来制造各种卫生洁具和水箱等。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构成,每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

作为增强材料的纤维是组成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

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占有相当的体积分数,同时是结构复合材料承受载荷的主要部分。

增强纤维的类型、数量和取向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十分重要,它主要影响以下的方面:(1)密度;
(2)拉伸强度和模量;
(3)压缩强度和模量;
(4)疲劳强度和疲劳机理;
(5)电和热性能;
(6)价格。

比较常见的增强纤维主要有凯夫拉(Kevlar)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高强聚乙烯纤维、硼纤维、氧化铝纤维等。

基体复合材料体系中,基体发挥多种功能。

基体把纤维材料结合在一起,并使其保持于特定的位置和特定的方向,赋予复合材料结构整体性,它保护纤维免受环境损害和加工处理的影响。

基体系统把作用于复合材料界面上的力传递给纤维,基体还有利于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

(新型纺织复合材料)
纤维复合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基体与增强纤维通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复合成为具有特定形状的整体。

复合材料的许多性能,如横向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剪切性能、耐湿性能和介电性能等均与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要求基体对纤维有良好的粘结性,以使两者之间形成完整的界面。

能将纤维和基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就是它们的界面。

同时,基体的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等指标应与所用增强纤维相匹配,使复合材料显示出良好的机械性能。

此外,基体还应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如良好的流动性、浸润性、成型性等。

只有这样,基体与纤维才能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相互协同作用,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韧性,能够用于各种需要场合。

纤维复合材料的基体主要有聚合物、金属、陶瓷以及碳。

在本章中,将主要介绍聚合物基体。

聚合物基体主要包括树脂和橡胶两类,而树脂又分为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不同的聚合物基体有着不同的理化性质,其对应的纤维增强复
合材料也具有各种不同的用途。

界面是复合材料的要素之一。

能将纤维和基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就是它们的界面。

其存在和作用对复合材料的性质极为重要。

通常认为界面不是一个单一的结合面,而是有一定厚度和不同作用区域的界面层。

许多研究表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而是个界面层,其是由纤维表面层、纤维与基体相结合;作用和渗透部分、以及表面层构成的多层过渡层等组成。

复合材料界面的简单定义是
物质间或两相间的共有面。

其间的相互作用,大致可归为扩散缠结、学键的作用、静电吸引、机械锁结四类。

自1932年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美国诞生之后,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

早期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部件的加工方法采用手铺技术,尽管手糊法是可靠的工艺方法,但该法加工速度慢且是劳动密集性操作,近些年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的研究重点放在大批量生产技术上,3种具有代表性的加工方法是模压、拉挤和长丝缠绕。

热固性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主要有长丝缠绕工艺、袋压工艺
和拉挤工艺和模压成型工艺。

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已发展了很多种,根据纤维增强材料的长短分为两大类: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方法;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方法。

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方法有挤出成型和注塑成型。

目前,有关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部件的成型方法有辊轧成型、纤维缠绕、挤拉和热成型。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王善元张汝光等编著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下面介绍一下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它的增强材料是碳纤维,基体是环氧树脂。

碳纤维有着优良的性能。

例如,在纤维轴方向显示高抗拉强度和高弹性模量,比重轻、耐腐蚀、既能耐低温又能耐高温、常热下导热性能好、优良的吸附性能等。

(产业用纤维制品学晏雄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耐药品性和粘结性能,渗透到高新技术的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如航天器材中的复合材料。

(先进复合材料手册鲁云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界面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复合材料通过界面传递载荷,可以使碳纤维与基体形成一个有效发挥综合性能的整体。

环氧碳纤维复合材料最高使用温度为175℃左右。

它可以用于制造原子反应堆的试样容器; 飞机结构零件,如机翼、刹车装置、舵门等; 人造卫星用支承架;浓缩铀用离心分离机转筒。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还可用于飞机中的耐高温结构部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