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对联鉴赏
中国经典对联千古绝对100副

中国经典对联千古绝对100副对联要求非常严格,它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文体,并且上联和下联不仅要字数相等、对仗工整,还要求平仄相谐以及内容相关。
今天小编整理了中国经典对联千古绝对100副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对联千古绝对第1副对联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憾月常圆。
这副对联上联其实是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一个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后来才有人对出了这个下联,可谓是对仗工整,旗鼓相当,堪称千古绝对了。
第2副对联金盏凝霜成玉盏;鸡冠缀露变珠冠。
点评:“鸡”同“玑”是谐音,使的“玑”与“珠”同“金”、与“玉”相互对仗,妙极。
第3副对联枝头睨皖黄鹂,唤回午梦;梁上呢喃紫燕;说尽春愁。
这副对联用鸟声为唤午梦,用燕语为说春愁,可谓想象独特,有一种发现生活美的“诗人之眼”,让人油然而生出共鸣,十分惊艳。
第4副对联一枝烛尽,烧残举子之心;三幅文成,惊破试官之胆。
这副对联是考场上的妙对。
相传永乐年间科举考试,考场用蜡烛来计时。
在最后的廷试环节,永乐皇帝出了这个上联考林环,而林环就这么对出了下联,不但让考官刮目相看,更是让皇帝十分开心。
于是林环无悬念中了状元。
第5副对联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
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
这幅对联上下两联各含有三种草药的名称,上联是写“附子”、“鸡爪”和“当归”,蕴含着归家之意。
下联是写“阿胶”、“全蝎”和“半夏”,意为需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够回家。
第6副对联谁教人只管好高上上上上;我替你从容定喘来来来来。
点评:此联是凉处坐联,当拾级而上,气喘吁吁时,在此小憩,岂不乐乎。
同时亦告诫世人,凡事不要好高骛远。
第7副对联细雨密如丝,何机可织;明霞红似锦,无剪堪裁。
这副对联巧妙之处在于独特的比喻。
上联把雨当成织布的丝,而下联把红霞比喻成锦缎,而且两者都是天气的情况,正是上联的好对手,对得漂亮。
第8副对联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做对联不难,做出佳联妙对不易。
要识别对联的优劣,首先要提高鉴赏能力。
因此多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
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
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3、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
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
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
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
王君实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4、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
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道貌岸然。
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
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
5、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这是梁章钜为江苏常熟草圣祠写的对联。
唐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世称“草圣”。
此联将张旭的书酒风格写活了。
如见其人,如观其字。
传统文化对联

传统文化对联传统文化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韵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下面列举了十个关于传统文化对联的例子,以展现其丰富多样的内涵和魅力。
1. 文房四宝堪比瑰宝,翰墨丹青传经典。
在这句对联中,通过对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赞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重要性。
2. 诗书画琴齐奏雅韵,文章歌舞尽风华。
这句对联通过列举了几种代表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强调了其雅致和多样性,以及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满足。
3. 古韵犹存书画艺,传家之宝独辉煌。
这句对联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视,强调了古书画艺术作为家族宝贵的财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4. 春秋笔墨流芳千古,唐宋诗词留香万年。
这句对联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文化代表作的赞美,强调了传统文化作品的持久影响力和价值,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5. 传统文化传承千年,国粹之美璀璨辉煌。
这句对联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认可和赞美,强调了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独有的精神财富的重要性和价值。
6. 古韵犹存书法墨香,传家之宝诗词飞扬。
这句对联通过对传统文化中书法和诗词艺术的赞美,强调了其在家族传承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7.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智慧之光照世界。
这句对联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以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8. 书画艺术古为今用,传统文化新焕风华。
这句对联通过对书画艺术的赞美,表达了传统文化的活力和创新性,强调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9. 传统文化千年积淀,国韵之美跨时空。
这句对联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时间跨度的强调,强调了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和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10. 传统文化犹如明珠,璀璨辉煌照人心。
这句对联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比喻,表达了其珍贵和耀眼的特点,以及对人们内心世界的照亮和滋养。
传统文化对联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富有内涵的内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简洁精炼的语言,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经典对联赏析

经典对联赏析经典对联赏析1.风声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云: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云: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岭行宫新联。
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
乾隆55年(1790年)重阳合作的万松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
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3.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
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
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
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
古今经典楹联集锦

古今经典楹联集锦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是一种以对联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
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当时的建筑都会在门楼、厅堂等处悬挂对联,以表达主人的思想和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楹联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今经典楹联,以体现其独特魅力。
一、古典楹联1. 门楼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清代名臣屈大均所创的一副门楼联。
这副联语言简练,意蕴深刻,表达了屈大均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这副联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颂和使用。
2. 汉白玉联汉白玉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名贵石材,常被用于雕刻艺术品。
清代文学家袁枚曾创作过一副汉白玉联:“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副联以一个池塘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生命的源头之重要性。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副不可多得的古典楹联。
3. 水墨联水墨联是一种以水墨画为背景的楹联形式。
这种联常常将水墨画中的意境和楹联的语言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代画家郎世宁曾创作过一副著名的水墨联:“百丈山前半翠微,石桥水畔一闲庭;莫言此处无人到,人在画中游。
”这副联以水墨画为背景,表达了画家对自然环境和人生境遇的感悟。
语言简练、意境深邃,是一幅充满哲理的经典楹联。
二、现代楹联1. 新春联新春联是一种以迎接新年为主题的楹联形式。
现代新春联常常将时下流行的话题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增加联的时代感和趣味性。
例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技创新才能创造未来。
”这副联以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为主题,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环保联环保联是一种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楹联形式。
现代环保联常常将环保理念和科技元素融入其中,以呼吁人们关注环保问题并采取行动。
例如:“绿色发展是未来,环保责任在行动。
”这副联以绿色发展和环保责任为主题,表达了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和呼吁。
3. 诗意联诗意联是一种以诗意为主题的楹联形式。
精选对联和赏析

精选对联和赏析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表达简练为特点,被视为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
对联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深受世界各地人士的喜爱和赞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精选一些经典的对联,并进行赏析,带领读者一起领略其中的魅力。
1. 春风送暖花香醉,夏雨滋润绿意浓。
这副对联以描述四季变化为主题,通过描绘春风送暖,花香醉人的情景,以及夏雨滋润,绿意盎然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整体气势恢宏,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2. 山川浩瀚,水天一色;日月星辰,无尽风流。
这副对联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山川浩瀚,水天一色的描绘,以及日月星辰,无尽风流的表达,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整体气势磅礴,意境深邃,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丽。
3. 人生如梦,世事如烟;苦乐荣辱,皆是过眼云烟。
这副对联以描绘人生境遇为主题,通过人生如梦,世事如烟的表达,以及苦乐荣辱,皆是过眼云烟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整体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莫测。
4. 诗酒趁年华,歌舞迎春风。
这副对联以描绘人生乐趣为主题,通过诗酒趁年华,歌舞迎春风的表达,展现了人生的快乐和欢乐。
整体情感豪迈,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快乐。
5. 心灵如水,清澈透明;思想如风,自由飘逸。
这副对联以描绘心灵境界为主题,通过心灵如水,清澈透明的描绘,以及思想如风,自由飘逸的表达,展现了心灵的纯净和自由。
整体情感清新,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以上是对联的精选和赏析,每一副对联都有着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联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感受其中的智慧和美丽。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篇文章,对对联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千古对联100副大全欣赏_古今名对联欣赏

千古对联100副大全欣赏_古今名对联欣赏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仗工整,结构相同,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千古对联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千古对联100副大全欣赏_古今名对联欣赏,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千古对联欣赏: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2、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王剡题天台万年寺联)3、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
(龙门联)4、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
5、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6、大块焕文章,白云在天,沧波无际;春风扇淑气,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7、问青牛何人骑去;有黄鹤自天飞来。
8、临水开轩,四面云山皆入画;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
(大光亭)9、古今奇观属岩壑;往来名士尽风流。
(杨树悬山阴自在亭)10、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止息亭联)11、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
(止息亭联)12、留此湖山,得此佳趣;召以佳景,假以文章。
(水月观音亭)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刘墉四照亭联)14、风旌不动真乘义;月印常圆了悟因。
(半山亭联)15、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陈抟老君台联)16、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慈云广济,空中密见如来。
(观音亭联)17、笔底江山助磅礴;楼前风月自春秋。
(张广楠苏东坡读书台联)18、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19、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周延延俊伯牙亭联)2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梁章矩沧浪亭联)21、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
(君山亭联)22、几点梅花归笛孔;一湾流水入琴心。
(枕流亭联)23、开轩敫朗月;对弈趁清风。
(高杨依山亭联)24、偶呼明月问千古;临对青山思故人。
(捉月台联)25、睡至二二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黄梁梦亭联)26、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
(普深和尚清凉台联)27、提笔四顾天地窄;长啸一声山月高。
(朱方湖心亭联)28、瑞气降寰宇;兰香遍大千。
经典著名优秀对联大全及赏析

经典著名优秀对联大全及赏析经典著名优秀对联大全及赏析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
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
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
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永开。
春天代表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欣欣向荣、兴旺的样子;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斑斓,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开,形容社会蒸蒸日上、生活红红火火,这是个美好的祝愿的意思。
此联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尽情地抒发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春来羊起舞;雪化马归山。
此联好在巧妙地表达辞旧迎新的联意:上联——羊年到了,春天来了,吉祥如意,欢欣鼓舞;下联——春天到了,冰雪消融;马年去了,去哪儿了?——化用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语意,曰:马归山。
妙哉!三羊开景泰,双燕舞春风。
简释:古汉语中“羊”同“祥”,吉祥之意;用于岁首祝福时,人们也常用“三羊”来代替“三阳”,把“三阳开泰”写成“三羊开泰”,乃取吉祥之意;根据泰卦的释义,“三阳开泰”的引申意思,则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
下联很好理解,春天来了,春燕飞舞,春天充满生机。
马步不停追梦远;羊头又领带春新。
马年虽然过去,但依然要快马加鞭去追逐梦想;在新的一年里,更要做领头羊,争先创优,去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
承富启强马步快追华夏梦;蘸春濡喜羊毫大写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经典对联鉴赏
1.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名著中有很多励志的经典的名言值得我们去阅读,去领悟其中道理。
为大家送上名著中的经典励志名言摘抄,欢迎阅读,希望能为你带来正能量。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2.
水底月如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
3.
椒实既热夹壳长老黑心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4.
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
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
5.
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
雪非有意他年又是自来
6.
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
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
7.
水中冻冰冰种雪雪上加霜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8.
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
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济寺
9.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10.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海涛,大宗师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主考从天而降。
11.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12.
鲁肃遣子问路
阳明笑启东窗
13.
口中含玉确如玉
台下有心实无心
14.
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
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
15.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箫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
16.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17.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猫狗彷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
18.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19.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20.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21.
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
清水池中洗和尚水浸葫芦
22.
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23.
岑溪山水今奚在
24.
好女子己酉生,问门口何人可配
25.
霜降降霜,儿女无双双足冷
26.
夏大禹,孔仲尼,旦姬,杜甫,刘禹锡
27.
今夕何夕,两夕已多
28.
江氏在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
29.
我始终认为,任何天生的或后生的天才,若不与坚忍不拔谦虚踏实和埋头若干的品质相结合,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狄更斯传》
大凉山山山小,小凉山山山大,不论大山小山,都是锦绣河山
30.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31.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32.
驱骚驶驽骜马骤
植檀栽桂森木荣
古代讲究很多习俗,结婚喜庆的对联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结婚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33.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34.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35.
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避迷途退还莲迳返逍遥。
36.
逢迎远近逍遥过
进退连还运道通
37.
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细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38.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此地安能常住(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其人好,不伤悲)
39.
门对千根竹(门对千根竹短)(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家藏万卷书长)(家藏万卷书长有)
30.
行节俭事(早行节俭事) 过淡泊年(不过淡泊年)
41.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苏小妹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佛印
42.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43.
四维罗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弓长张又又双,张生求红娘,男单女成双
44.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45.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
46.
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一种更大的勇气。
前者只需要有足够的勇敢就可以,又或许只是一时冲动,而后者考验的却是宽容的程度,绝非冲动那么简单,需要的唯有时间。
鸟入风中,衔去虫而作凤
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
47.
元代对民间武器的管制最为严格,既有历代统治者防范百姓造反的共同缘由,也有蒙古人要防范人口占大多数的汉人这
一特殊原因。
明、清两代对民间武器的管制政策,基本上承袭前朝,无非程度宽严有所差别而已。
冬虫夏草九重皮
玉叶金花一条根
48.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锋妙小柴胡。
49.
金银花小,香飘七八九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50.
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长相思林逋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51.
水莲花,半枝莲,金花照水莲;
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52.
鸟在笼中望孔明思张飞无奈关羽
人游园内观石秀赏花荣有感乐和
人闲窗下赏花容戏飞燕不觉时迁
53.
秀山轻雨青山秀
香柏鼓风古柏香
54.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禾火为秋,禾日晒成香。
55.
两火为炎,既然不是酱盐之盐,为何加水变淡?
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成卦?
56.
双木为林,既然不是魂灵之灵,为何加夕成梦?
双月为朋,既然不是磕碰之碰,为何加山变崩?
57.
二木为林,既然不是甘霖之霖,为何加水变淋?
二日为昌,既然不是上苍之苍,为何加口便唱?
58.
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称雄,逐鹿中原,百年风雨,当归(中药)秦一统。
孙刘曹袁陶孔张,三国鼎立,称霸天下,卅载离乱,独活晋一家。
赤橙黄绿青蓝紫 ,七彩缤纷,沉浮变迁,峰回路转,苦参(中药)人间事。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孟墨孔荀老庄列,百家争鸣,纵横文坛,千古沧桑,独活孔一家
59.
②生产技术:a.两汉时,冶铸技术东传朝鲜、日本,息产中亚、欧洲。
制漆工艺传到朝鲜。
水利技术远播中亚和欧洲。
b.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
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传入南洋各地。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60.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