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作文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联想与想象的基本概念,学会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来丰富文章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联想与想象手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联想与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教学重点•理解联想与想象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作用。

•掌握几种常用的联想与想象方法,并能在写作中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联想与想象,避免空洞无物或脱离实际的想象。

•培养学生将联想与想象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联想与想象的概念讲解、实例分析、练习题目等)•优秀文学作品片段(含丰富联想与想象手法的)•学生习作样本(用于对比分析)•练习纸或电子文档(供学生写作练习)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想与想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示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联想与想象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其运用技巧。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成果,促进思维碰撞。

•实践操作法: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要点导入新课•情境创设:通过讲述一个简短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或展示一幅引人遐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引入主题:引出“联想与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新课教学•概念讲解:简要介绍联想与想象的概念,区分二者的不同点。

•方法传授:讲解几种常用的联想与想象方法,如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时空转换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实例分析:选取几段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联想与想象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作用及运用技巧。

•技巧练习:设计几个小练习,如“一词多联想”、“场景重构”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联想与想像教案范文

联想与想像教案范文

联想与想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想与想象的概念,掌握它们在写作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联想与想象,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联想与想象手法,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及时反馈并指导改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优秀作品,准备案例分析材料。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了解联想与想象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联想与想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联想与想象手法,让学生感受联想与想象在写作中的魅力。

3.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联想与想象的理解,分享在写作中的心得体会。

4. 写作练习:布置课堂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创作。

5. 作品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多进行联想与想象的练习。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学习联想与想象的基本技巧,如对比、类比、象征等。

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联想与想象的基本技巧,如对比、类比、象征等,并给出实例。

3.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联想与想象技巧的理解,分享在写作中的心得体会。

4. 写作练习:布置课堂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5. 作品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联想与想象作文教案

联想与想象作文教案

联想与想象作文教案教案标题:联想与想象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联想与想象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 学会使用联想与想象的技巧来丰富作文内容。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板书:联想与想象作文2.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音频等激发联想与想象的素材。

3. 学生练习纸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分享一些他们最喜欢的故事或小说,并讨论这些作品中是否有引起他们联想和想象的元素。

2. 引出本课话题:联想与想象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步骤二:讲解联想与想象的概念(10分钟)1. 板书“联想与想象作文”并解释其含义。

2. 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素材展示给学生一些具有联想与想象元素的例子,并引导学生讨论。

3. 引导学生总结联想与想象对作文的作用。

步骤三:联想与想象技巧的讲解(15分钟)1. 介绍一些常用的联想与想象技巧,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2. 通过示范和练习,教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技巧来丰富作文内容。

3. 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步骤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或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利用联想与想象技巧,共同撰写一个富有联想与想象的作文。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联想与想象,以便提高作文的质量。

步骤五:作文展示与反馈(10分钟)1.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文,并让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2.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写作中运用联想与想象来提升作品的质量。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联想与想象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积极运用联想与想象技巧。

3. 预告下节课内容。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个主题,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技巧写一篇作文。

2.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观察,以扩展他们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写作训练联想和想象 教案教学设计

写作训练联想和想象 教案教学设计

写作训练联想和想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写作的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联想和想象的定义和作用。

分析一些优秀的写作作品,展示联想和想象的力量。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第二章:联想的概念和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想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联想进行写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联想的定义和不同类型的联想。

分析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联想的定义和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联想进行写作的能力。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创作练习中运用联想进行写作的能力。

第三章:想象的概念和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想象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想象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想象。

分析想象力在写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想象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创作练习中运用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

第四章:联想和想象的训练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训练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常用的联想和想象训练方法,如思维导图、自由写作等。

分析这些方法的应用和效果。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联想和想象训练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作文教案发挥联想和想象

作文教案发挥联想和想象

作文教案发挥联想和想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想和想象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作文的条理性和丰富性。

二、教学内容:1. 联想和想象的定义及作用。

2. 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和技巧。

3. 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作文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和想象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联想和想象的定义、作用以及方法和技巧。

3. 练习:给出具体的主题,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作文写作。

4. 点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想和想象的定义、作用以及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作文写作。

3. 互动法: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写作经验和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质量:评估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反馈。

3.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联想和想象的应用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事情,尝试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其发展成一篇作文。

2. 分享环节:每组选取一个有趣话题,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邀请其他同学给出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PPT:展示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和技巧。

2. 作文素材:提供一些作文素材,帮助学生激发联想和想象。

3. 作文评价标准:制定作文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客观评价。

八、教学拓展:1. 举办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班级的作文比赛,展示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

2. 组织写作小组: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写作小组,相互评改作文,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教学设计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教学设计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教学设计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他们写作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活动,学生将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元素进行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第一课时:联想与写作活动1:联想游戏•要求学生围绕一个给定的主题进行联想,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一个与主题相关的词语或形象。

•学生们可以通过联想扩展词语或形象,创造更多的关联词汇,培养联想能力。

活动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刚才联想游戏中得到的词语或形象,写一篇短文,内容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情景或一个描述。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课时:想象与写作活动1:观看影片•选取一部富有想象力的短片或动画进行观看。

•学生们观看后,讨论影片中的想象元素,例如场景、角色、情节等。

活动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角色或情节,写一篇短文进行描述。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各种有趣的故事情节。

第三课时:合作与交流活动1:小组写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写作。

•要求小组成员充分合作,互相讨论、补充和修改自己的写作。

活动2:展示与反馈•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自己的作品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提供建议或给予反馈,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评估•通过写作练习和活动观察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并对他们的写作进行评估。

•考核标准包括创意与想象力、表达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故事作品,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组织写作比赛,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

•鼓励学生写作日记或个人随笔,培养他们持续的写作习惯。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在联想和想象的引导下,写出更加有趣和有创意的作品。

同时,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学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写景作文指导(教案)

写景作文指导(教案)

写景作文指导(教案)第一章:认识写景作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写景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写景作文的定义:写景作文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人工景物,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作文。

2. 写景作文的特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景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或人工景物。

2. 讲解:讲解写景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3. 示范:教师示范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

4. 练习:学生练习写景作文。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或人工景物,进行观察和思考。

2. 写一篇写景作文,要求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情感。

第二章:观察和描绘景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景物的方法:顺序观察、比较观察、细致观察。

2. 描绘景物的方法:形容词、副词、比喻、拟人。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观察景物的方法和描绘景物的方法。

2. 练习法:学生进行观察和描绘景物的练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或人工景物。

2. 讲解:讲解观察景物的方法和描绘景物的方法。

3. 练习:学生进行观察和描绘景物的练习。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或人工景物,进行观察和思考。

2. 写一篇写景作文,要求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情感。

第三章: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景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反问。

2.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练习法:学生进行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练习。

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作文教案

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作文教案

“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激发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2、帮助学生了解写作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学到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

3、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获取独特观察、思考和描绘客观景观的方法。

教学设想:1、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写作状态,并且抓住写作要点。

2、借助多媒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获取语言情趣。

3、构思:层层推进地训练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节课指导,第二节课写作)教学过程:一、析大多数学生在描绘某一个事物(自然景观)时往往只注意事物本身的表面(表象),只重视了对事物的感性感受,造成写作时千人一面的局面,作文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开启思维,没有展开想象,使写作呈现僵化现象。

二、导作文是需要激情的。

作文是思想感情与生活碰撞的火花。

从生活中去感悟写作奥妙、体验写作乐趣,是激发写作灵感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思维的宝贵财富。

对生活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会使我们的感情世界更加丰富、更加美好。

今天让我们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验自然的风景吧!三、赏1、老师引导并用投影仪显示写景作文的几个注意点:观察的角度,景物的特征,具体的描绘,思维的拓展。

2、展示课文中有关写景的文段和课外名家美文中的写景妙句。

A、展示台展示第五册课文《鼎湖山听泉》中的精彩选段(略)。

B、投影仪显示课外名家语段(先显示未画浪线的文字,再一次显示浪线上文字):村落沉睡了,幽暗的夜空泛着银光。

一颗颗绿色的星星,像夏夜那般温柔,它从深奥莫测的苍穹,从遥远的银河深处,若隐若现,友爱地向我眨着眼睛。

当我走在布满灰尘的夜路上,它随我同行;当我停在桦树林边,在那幽静的树阴下,它就守侯在树丛中间;当我走过家门,它就从漆黑的屋檐后面向我亲切而温柔地闪着光辉。

——(苏联)邦达列夫《星星和月光》四、思请几位同学谈感受,分析选段好在哪些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激发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2、帮助学生了解写作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学到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

3、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获取独特观察、思考和描绘客观景观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写作状态,并且抓住写作要点。

2、借助多媒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获取语言情趣。

3、构思:层层推进地训练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节课指导,第二节课写作)
教学过程:
一、析
大多数学生在描绘某一个事物(自然景观)时往往只注意事物本身的表面(表象),只重视了对事物的感性感受,造成写作时千人一面的局面,作文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开启思维,没有展开想象,使写作呈现僵化现象。

二、导
作文是需要激情的。

作文是思想感情与生活碰撞的火花。

从生活中去感悟写作奥妙、体验写作乐趣,是激发写作灵感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思维的宝贵财富。

对生活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会使我们的感情世界更加丰富、更加美好。

今天让我们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验自然的风景吧!
三、赏
1、老师引导并用投影仪显示写景作文的几个注意点:观察的角度,景物的特征,具体的描绘,思维的拓展。

2、展示课文中有关写景的文段和课外名家美文中的写景妙句。

A、展示台展示第五册课文《鼎湖山听泉》中的精彩选段(略)。

B、投影仪显示课外名家语段(先显示未画浪线的文字,再一次显示浪线上文字):
村落沉睡了,幽暗的夜空泛着银光。

一颗颗绿色的星星,像夏夜那般温柔,它从深奥莫测的苍穹,从遥远的银河深处,若隐若现,友爱地向我眨着眼睛。

当我走在布满灰尘的夜路上,它随我同行;当我停在桦树林边,在那幽静的树阴下,它就守侯在树丛中间;当我走过家门,它就从漆黑的屋檐后面向我亲切而温柔地闪着光辉。

——(苏联)邦达列夫《星星和月光》
四、思
请几位同学谈感受,分析选段好在哪些地方。

1、为什么作者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没有诀窍?
明确:借助联想和想象。

多思。

投影仪显示两行字: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帕斯卡尔。

2、选段语言优美的特点:
贴切;句式多样;情感丰富。

五、练
1、有人去过张家界吗?如果有人回答去过,就让他谈谈感受,或简略描绘一下,如果没有,老师就直接多媒体播放《张家界风光》。

老师提示:注意这些风光美在何处、拍摄者的角度等。

2、观察学生的情绪,在情绪高昂之时,定格一个画面,如《张家界风光》中的五色海中的一格反光点,一处如珠玉乱溅的瀑布……
3、给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将画面上的景点描绘下来,选择几个好的当堂诵读。

4、老师小结学生片段训练可能出现的长处和不足:①写作技巧欠缺,如句式单一,修辞手法欠缺,表现手法不熟;②缺少联想,没有与其他类似的景观进行比较。

正例:《济南的冬天》;③缺少想象,不能从语言上给读者更多的情思。

正例:《鼎湖山听泉》;
④没有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未将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文思想相结合。

正例:《画山绣水》。

六、拓
投影仪显示有关张家界的美文片断。

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与其他山峰迥然不同,从山脚到顶巅,像斧砍刀劈似的,不
长树木,明晃晃,高巍巍,四方形,有如一支怒举的金鞭,直指云霄。

尤其令人感到奇异的是,金鞭岩紧靠一座巨峰,巨峰酷似雄鹰,鹰首高昂,凌空展翅,一只翅膀有力地半抱金鞭岩,气势雄勃,这是有名的“神鹰护金鞭”。

(峻青《翠绿的张家界》)人们习惯于以“猴子望太平”、“童子拜观音”等等形象的联想来歌颂自然界形式之美,还往往要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其酷似,其实许多石头本身就很美,美就美在似与不似之间。

张家界的石峰名堂可多了,什么秦始皇的“金鞭”,什么“三姐妹”……美丽的故事由人们的想象自由去创造吧!(吴冠中《养在深闺人未识》)
在我游览回来的路上,我发现“相见恨晚”已不只是我一人的感觉,而是人类的感觉了。

我想起伯乐和马的故事。

中国古人慨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话也可借来说明人对自然美景的发现。

当人类以关心的眼光来审视自然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被自然界“珍藏”着的美景,原是人类视而不见的,发现自然之美与人的觉醒是紧密相联的。

为此,我们不仅要呼唤马伯乐、人才伯乐,也要呼唤美景伯乐或曰美伯乐,世上不知有多少张家界等待伯乐们去发现呢。

(孙荪《相见恨晚》)
其山川秀色,全无人工雕凿与粉饰。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全凭天造地设,风雨切割。

无论高山、洼地、深涧、幽谷,还是洞壑、石潭、奇花、异葩,都是自然成型,自然成趣,自然成景,自然成名。

它藏而不露,好似长在山里的土家族姑娘,笑逐颜开而矫健,是断断无法在内心形成具体的场景的。

(网友作品)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因金鞭岩而得名。

溪水弯弯曲曲自西向东流去,久旱不断流。

走近金鞭溪,满目青翠,连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绿色。

放轻脚步谛听,流水潺潺,伴着声声鸟语。

走着走着,忽然感到一阵清凉,才觉察有微风习习吹过,阵阵袭来的芬芳使你不由得驻足细细品味。

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鱼儿欢快地游动,红、绿、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阳光透过林隙,在水面上洒落斑驳的影子,给人一种大自然安谧静美的享受。

(网友作品)
杜仲茶除具有杜仲的药用功效外,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位采药老人有一次在上山采药的时候不幸落入悬崖,昏迷了七七四十九天后居然能够奇迹般地醒来了。

醒来的时候,老人发现自己口中含着一株什么草,当时还不知道那就是杜仲。

老人当即对该草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解剖其中的奥秘,让这种草药得以流传。

至今在“武陵源”
的“十里画廊”还留存着采药老人的石峰,是那样的栩栩如生,那背上的药篓已经背了数不清的严寒酷暑,而且还将永远背下去……(网友作品)
七、悟
1、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悟解。

2、在此基础上,学生当堂进行修改刚才的片段训练
3、投影仪展示几篇好的修改文章,让学生结合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悟解进行评论。

4、投影仪显示总结:
观察的角度(不同角度、点面结合、移步换景)
景物的特征(不同时间的不同特色)
具体的描绘(句式多样、善用修辞、情感丰富)
思维的拓展(联想和想象)(有理性高度)
八、战
写一篇游记或风光介绍,重点是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