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厘米,分米,米 单元测试题1-二年级数学下册 冀教版(解析版)

第一章 厘米,分米,米 单元测试题1-二年级数学下册   冀教版(解析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厘米、分米、米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量教室的长度时,最好用()作单位。

.A. 元B. 米C. 厘米2.一张床长约()。

A. 2厘米B. 200厘米C. 200米3.淘气的身高是1米30厘米,笑笑的身高是130厘米,他们相比()。

A. 淘气高B. 笑笑高C. 一样高4.一米长的铁丝和100厘米长的彩带相比,()。

A. 不一样长B. 一样长C. 不能确定5.我走一步的长大约是()。

A. 40厘米B. 4米C. 100厘米6.下图中火柴长()厘米。

A. 1B. 3C. 47.学生尺上刻度0到刻度10的长度是()。

A. 0厘米B. 10厘米C. 100厘米8.用左边的木块搭出右边的图形,搭出的图形高()。

A. 17厘米B. 15厘米C. 13厘米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9.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应该用米作单位。

()10.从1米长的细绳上剪下7厘米,还剩3厘米。

()11.教室的凳子比1米矮。

()12.数学书厚约1米。

()13.长1米的跳绳比长100厘米的跳绳短很多。

()三、填空题(共10题;共24分)14.弟弟身高75厘米,弟弟再长________厘米,他的身高就是1米。

15.美术老师用一根1米长的彩带做蝴蝶结,做完蝴蝶结后,还剩下28厘米,美术老师用了________厘米的彩带。

16.100厘米=________米5米=________厘米17.估一估:我的大拇指大约长________厘米。

18.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桌子高约80________床长2________牙刷长约l5________19.一块黑板大约长4________;小丽身高约112________。

20.把1米5厘米、1米50厘米、1米15厘米、2米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1.在横线上填上“>”“<”或“=”.56米________65米100厘米________ 1米51厘米________ 49厘米22.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1至6年级的目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1至6年级的目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1、比多少2、比长短3、比高矮2、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3、1、1-5的认识2、比大小3、几和第几4、2-5的分与合4、5、加法6、减法7、0的认识和加减法5、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2、第五单元分类3、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和7的认识2、6,7的分与合3、和是6,7的加法与6,7减几4、解决问题5、8,9的知识6、8,9的分与合7、和是8,9的加法和8、9减几8、解决问题9、10的认识10、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11、填()12、连加连减13、加减混合14、整理和复习(一)15、整理和复习(二)14、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读数2、写数3、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2、第八单元认识钟表3、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2、解决问题3、8、7、6加几4、解决问题5、5、4、3、2加几6、整理和复习7、第十单元总复习:1、20以内的数2、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3、认识图形4、认识钟表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1)2、位置(2)2、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 、十几减9 2、十几减8 3、十几减7 4 、十几减6、5、4、3、2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1 、图形的拼组(1)2 、图形的拼组(2)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数的组成2、读数、写数3、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5、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2、简单的计算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2、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3、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2、认识时间(2)3、单元测试题2、第八单元找规律:1、找规律(1)2、找规律(2)3、第九单元统计:1、统计2、单元测试题4、第十单元总复习:1、总复习(1)2、总复习(2)5、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6、连加7、连减8、加减混合9、加、减法估算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点2、直角的认识3、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2、5的乘法口诀3、1、3、4的乘法口诀4、乘加乘减5、6的乘法口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7的乘法口诀2、倍数3、8的乘法口诀4、9的乘法口诀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数的组合2、数的排除第九单元总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表内乘法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4、观察物体5、统计6、综合练习(一)7、综合练习(二)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1)2、解决问题(2)3、解决问题(3)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2、除法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4、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锐角和钝角2、平移和旋转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解决问题(1)3、解决问题(2)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 、1000以内数的认识2、10000以内数的认识3、近似数4、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两位数加两位数2、两位数减两位数3、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4、估算2、第八单元统计:1、统计表2、统计图第九单元找规律第十单元总复习:1、总复习(1)2、总复习(2)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1、1 毫米、分米的认识2、千米的认识3、吨的认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加法2、减法3、加减法的验算第三单元四边形:1、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3、周长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5、估计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五单元时、分、秒:1、秒的认识2、时间的计算3、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几分之一2、几分之几3、分数的简单计算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搭配问题2、可能性第九单元总复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除法2、笔算除法(1)3、笔算除法(2)4、笔算除法(3)第三单元统计:1、简单的数据统计2、平均数第四单元年、月、日:1、年、月、日2、24小时计时法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1)3、笔算乘法(2)第六单元面积:1、面积和面积单位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4、公顷、平方千米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小数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一)2、亿以内数的认识(二)3、亿以上数的认识(一)3、亿以上数的认识(二)4、用计算器计算5、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题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和角(一)2、直线射线和角(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一)3、笔算乘法(二)4、笔算乘法(三)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垂直与平行(一)2、垂直与平行(二)3、平行四边形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二)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4、整理和复习(一)5、整理和复习(二)第六单元统计:1、统计(一)2、统计(二)3、统计(三)第七单元数学广角:1、合理安排(一)2、合理安排(二)第八单元总复习:1、多位数的认识(一)2、多位数的认识(二)3、空间与图形(一)4、空间与图形(二)5、统计图(一)6、统计图(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2、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3、含括号的四则运算4、有关0的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位置与方向(1)2、位置与方向(2)3、位置与方向(3)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乘法分配律5、减法的运算性质6、除法的运算性质7、乘法的简便计算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读法3、小数的写法4、小数的性质5、小数的大小比较6、小数点移动7、生活中的小数8、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第五单元三角形:1、三角形的特性(1)2、三角形的特性(2)3、三角形的分类4、三角形的内角和5、图形的拼组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数学广角(1)2、数学广角(2)3、数学广角(3)第九单元总复习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2、小数乘小数3、积的近似值4、连乘、乘加、乘减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以整数2、一个数除以小数3、商的近似值4、循环小数5、连除、除加、除减6、解决问题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用字母表示数2、解简易方程3、列方程解应用题4、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3、梯形面积的计算4、组合图形的面积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1、小数的乘除法2、简易方程3、多边形的面积4、观察物体5、可能性6、解决问题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2、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四)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2、分数的意义(二)3、真分数和假分数4、分数的基本性质5、约分(一)6、约分(二)7、通分(一)8、通分(二)9、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0、整理和复习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第六单元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1、因数与倍数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图形的变换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分数乘法应用题3、倒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分数除法应用题3、比第三单元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分数应用题第四单元圆:1、圆的认识2、圆的周长和面积3、扇形4、轴对称图形第五单元百分数: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百分数应用题4、纳税5、利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2、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1、圆柱2、圆锥3、球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二):1、统计表2、统计图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和数的运算2、代数初步知识3、应用题4、量的计量5、几何初步知识6、简单的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1? ?数一数2? ?比一比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认识物体和图形5? ?分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 ?11~20各数的认识8? ?认识钟表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 ?总复习一年级下册??1? ?位置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3? ?图形的拼组4? ?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5? ?认识人民币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 ?认识时间小小商店8? ?找规律9? ?统计10? ?总复习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我长高了3? ?角的初步认识4? ?表内乘法(一)5? ?观察物体6? ?表内乘法(二)看一看摆一摆7? ?统计8? ?数学广角9? ?总复习二年级下册1? ?解决问题2? ?表内除法(一)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4? ?表内除法(二)5? ?万以内数的认识6? ?克与千克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有多重8? ?统计9? ?找规律10? ?总复习三年级上册1? ?测量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 ?四边形4? ?有余数的除法5? ?时、分、秒填一填,说一说6? ?多位数乘一位数7? ?分数的初步认识8? ?可能性9? ?数学广角掷一掷10? ?总复习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 ?统计4? ?年、月、日制作年历5? ?两位数乘两位数6? ?面积7? ?小数的初步认识8? ?解决问题设计校园9? ?数学广角10? ?总复习四年级上册??1? ?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2? ?角的度量3? ?三位数乘两位数4?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和梯形(定义)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6? ?统计你寄过贺卡吗?7? ?数学广角[上]8? ?总复习四年级下册??1 四则运算2 位置与方向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营养午餐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及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没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 统计[下]8 数学广角小管家[下]9 总复习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法2小数除法(4舍5入)3观察物体4简易方程量一量找规律5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6统计与可能性铺一铺7数学广角8总复习五年级下册??1图形的变换(轴对称)2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完全数)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展开图)粉刷围墙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小公分母)6统计打电话7数学广角8总复习六年级上册??1 位置2 分数乘法3 分数除法4 圆? ?确定起跑线5 百分数6 统计? ?合理存款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六年级下册 1 负数2 圆柱与圆锥 1.圆柱(表面积和体积)2.圆锥(只涉及体积、侧面是曲面,不涉及表面积、扇形、弧长等概念)3 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4 统计5 数学广角? ???节约用水 6 整理与复习??1.数与代数(负数)??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综合应用。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单元知识点汇总与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单元知识点汇总与教案

第一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1:厘米、分米和米三个单位大小分不清楚。

误区点拨:(1)描述物体的长度时,不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在实际生活中,一根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课桌的长度大约是1米。

在选择合适的单位时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长度来判断。

易错点2:测量物体的长度出错。

误区点拨:(1)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尺子没有放平,或者物体的一端没有和0刻度对齐,而是与尺子的左端对齐。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就长几厘米;如果物体的一端不对着尺子的0刻度,用物体两端所对着的刻度相减,得到的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材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是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初步的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定量刻画的方法认识客观世界的开始。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自选工具测量,认识厘米以及用厘米测量物品和线段的长度,认识米以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认识分米以及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了综合与实践活动“我们的测量”。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定义,教材特别重视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注重在实际测量中体验长度单位的含义。

本单元的编写有以下特点:1.在实际测量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含义。

2.借助实物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

3.在用厘米作长度单位的测量活动中,了解线段。

4.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实际意义,知道分米,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初步认识线段。

3.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正确的进行测量。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批 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一单元 认识米第1课时 总序第个教案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Leabharlann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
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课件(共2课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课件(共2课时)

1)课本封面的长大约是(
)个
2)课本封面的宽大约是(
)个
课件PPT
学以致用
2、用 测量自己学习用品的长。
1)蜡笔大约是( 2)铅笔大约是( 3)铅笔盒饭大约是(
)个 )个 )个
长 长 长
课件PPT
学以致用
看图填空。
5
课件PPT
学以致用
量一量你的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 的宽大约是1厘米
课件PPT
课件PPT
典题精讲
我们的测量
选用合适的工具测量
课件PPT
典题精讲
自主小天地
课件PPT
易错提醒
1米50厘米=( 3米5分米=(
)分米 150 )厘米 3.05
1米50厘米=1.5分米=150厘米 仔细看清要转换的单位
3米5分米=(
305 )厘米
课件PPT
学以致用
1、先估计再测量
1)1米大约等于(
课堂小结
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 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单位长度单位厘米
课件PPT
一 厘米、分米、米
1.2认识分米、米
课件PPT
学习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 位的重要性。 2、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发 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件PPT
情景导入
课件PPT
典题精讲
毛线拉直后,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课件PPT
典题精讲
用直尺还可以画一定长度的线段。
从直尺的0 刻度开始画 起,画到5 厘米的地方。
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课件PPT
典题精讲
这条线段长是5厘米。
课件PPT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第1---3页(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认识厘米和米,了解其基本单位换算。

2. 学习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 掌握比较长度的方法,理解“长度相同”的含义。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 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2. 掌握竖式加减法的书写格式,理解其运算过程。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差值等。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 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 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3. 学习画角,如直角、锐角、钝角等。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 学习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掌握2-6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拼图、物品组合等。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1. 学习除法的意义,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

2. 掌握6-9的除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糖果、分配任务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预习题:
一测量数学课本,铅笔盒、回形针的长。

(不提示测量工具)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课堂练习
必做题

橡皮
直尺大约()个长;
橡皮大约()个长;
铅笔大约()个长;
长方体大约()个长。

选做题

分别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例如橡皮、铅笔、文具盒等。

思考题

为什么用不同的工具所测出的课桌长度不同。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必做题
一量一量,将答案填在()里。

()厘米()厘米
()厘米
()厘米()厘米

三量出下面图形每边的长度.
四填空.
(1)24厘米+17厘米=()厘米
(2)72厘米-27厘米=()厘米
(3)1米=()厘米
(4)45米+36米=()米
(5)2米+50厘米=()米()厘米
(6)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选做题
一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思考题
一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二测量课桌面长的时候,要把尺子的()刻度寻准课桌左端,再看课桌面的右端的数对准(),课桌面的长度就是()厘米。

三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的地方。

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测量
必做题
一填空。

1、1米=()厘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
可以用()做单位。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高40()厚约5()
高1()22()高70()
二量一量。

我的手掌宽约()厘米。

我的一拃长()厘米。

我的身高是()厘米。

我的一步长()厘米。


14米+6米○20米4厘米+20厘米○3米
3米○30厘米50厘米○49厘米
38厘米-8厘米○40厘米35厘米+5厘米○4米
100厘米-1米○1厘米
选做题
一正确的在()里画√,错误的在()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
4、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
二在()里填上“>”、“<”或“=”。

3米()3厘米30厘米()29厘米
1米()100厘米3米()2米75厘米
三填空题
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和()。

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用()来量。

3、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4、拿一条线,把两头拉紧,就成了一条()。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5厘米,数()次是8厘米。

7、1米=()厘米500厘米=()米
18厘米+4厘米=()厘米45米+5米=()米40厘米-7厘米=()厘米36米+9米=()米80厘米+20厘米=()米
8、
10、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一支粉笔长10()教室7长()
小军身高120()一本数学书长21()
四、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画“×”)
1、一条线段长5厘米()
2、一个图钉长1米()
3、比70米少20米的是50厘米()
4、一棵树高6米()
5、1米和10厘米同样长()思考题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米40厘米+26厘米=()厘米30米+15米=()米60厘米-16厘米=()厘米1米-12厘米=()
二估计男孩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三动脑筋。

1、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2厘米,这根绳子全长()厘米。

2、用一把25厘米长的直尺量1米长的纸条,需要量()次。

3、游泳池长50米,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米。

四解决问题(30分)
1、一条绳子长20米,用去了7米,还剩多少米?
2、小明的身高是80厘米,离1米还差多少?
3、小兔从家去学校,已经走了40米,离学校还有50米,小兔家到学校有多远?
4、一根竹竿长13米,插入水中一截后,露在水面外的部分长5米,水有多深呢?
5、妈妈买了6米花布,买的白布比花布长5米,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米布?
第四课时线段的认识
必做题
一下图中()和()是线段。

二画一画(6分)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5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
5、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8厘米少1厘米的线段。

三哪条是直线?在直线下面的()里画△,哪条是线段?在线段下面的()里画○.
选做题
选一选
1、教室内的黑板长()
①3米②30米③30厘米
2、李军身高是()
①1米40厘米②3米18厘米
3、1米是()厘米
①、10②、50③、100
4、一根跳绳长()
①、4厘米②、40厘米③、4米5、
5、给出两个点能画()条线段
①、1②、2③、无数
思考题
一连一连
0条线段
1条线段
2条线段
3条线段
4条线段
5条线段
6条线段
.二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2)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3)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4)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