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4÷6=4(本)(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24÷4=6(本)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这个算式读作(四十二除以七等于六)。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c )A、24÷6=B、4×6=C、24÷3=D、24÷4=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A、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B、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7、解决问题A、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的数量=份数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B、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教材,它是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加减法运算、形状和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一、数的加减法运算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

在这一学期,学生们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们需要掌握两位数的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会两位数的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形状和图形形状和图形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二维形状的认识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形状的辨认和描述,以及形状的特点和属性。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几何变换,如翻折、对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时间和金钱时间和金钱的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日常时间的读法和认识,如钟面的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读法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的应用,如时间的前后、时间的长短等。

对于金钱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习认识货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金钱应用,如购买物品、找零等。

四、图表和数据图表和数据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们将学习图表的认识和分析,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比较等。

五、应用题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实际问题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们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1. 单位换算-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分钟等于60秒:1分钟 = 60秒- 小时等于60分钟:1小时 = 60分钟- 1小时 = 60分钟 = 3600秒- 货币的基本单位:元- 10角 = 1元- 10分 = 1角- 100分 = 1元2. 三角形- 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直角三角形:一个角度为90度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相等,我们称之为“腰”,而斜边则是斜着的那一边-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边相等,我们称之为“腿”3. 数组- 数组是一种有序的数据集合- 数组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数字、字符串等- 数组的索引从0开始,第一个元素的索引为0,第二个元素的索引为1,以此类推- 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在创建数组时需要指定长度- 使用索引可以读取或修改数组中的元素4. 乘法计算- 乘法是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 乘法满足交换律:a × b = b × a- 乘法满足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乘法满足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5. 分数的加减-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分数的加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分数的减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分数的分子可以约分,即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使得分子和分母之间没有公约数6. 长度和面积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 = 1000米,1米 = 100厘米,1厘米 = 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 = 平方米,1平方米 = 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 = 100平方毫米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一、计算1、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不同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3、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方法:一算,二圈,三换,四抄)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1、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包含除: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

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5、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1、角:锐角、直角、钝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

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

如:推拉窗,电梯,拉开抽屉,3、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

如:方向盘四、克和千克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内容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要求掌握三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三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三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3. 三位数的拆分与组合:要求能够将一个三位数按照十位、个位进行拆分,并能够根据拆分的数进行组合。

4. 两位数的整十整百加法和减法:要求能够进行整十整百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5. 百位数的理解:要求理解百位数的意义,即它在一个数中的位置具有的大小。

6. 两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两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7. 足够多的加法与减法:要求通过足够多的练习,巩固和提升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操作熟练度。

8. 第一组数的加减法:要求能够通过第一组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观察出规律并推广到其他运算中。

9. 数量的对比: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数量进行大小的判断,并能够进行比较。

1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要求学习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以上仅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教材内容和练习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学习。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及练习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及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1、表内除法一2、表内除法二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看图列式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注意:1、运算顺序2、运算符号2、口算18-6×3= 7×9+7= 4×9-6=14+2×3= 25÷5+15= 10-9÷3=二、乘、除混合运算1、摆一摆、算一算练习:用5根小棒可以摆一个用这些小棒摆 ,可以摆几个=乘、除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注意:运算符号2、口算3×2×8= 2×4÷8= 48÷6÷4=三、拓展训练1、填空5×4 = 5×3 +2×2 + = 2 × 3 = 2×4 -3×6 - = 3 × 5 = 3×7 -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出一个算式的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计算;2、关于混合运算的灵活运用1、计算8÷2×9,运算顺序是:先算再算2、算式和合起来可以写成4×9÷6;根据乘除混合运算进行填空;3、解决问题总数不变每个小组需要2本书,这些书可以分给几个小组先分析出“这些书”指的是图中画出的书,每册有3本,有4册;要求出“可以分给几个班”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本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画一画第一行:第二行:第一行图形的个数是第二行的倍,并圈出来;2、二年级同学参加舞蹈队的有9人,参加数学班的有27人,数学班人数是舞蹈班的几倍3、学校门前摆了3行花,每行8盆,又摆了6棵盆栽,花是盆栽的几倍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3、乘、除法意义三、综合练习1、看图列式,体会乘、除法含义及关系;2、解决实际问题1、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2、 21个1如果小白兔每天吃3个 ,可以吃几天2如果这些萝卜吃了一个星期,小白兔平均每天吃几个3如果每天吃5个,吃了4天后,剩多少个(4)如果每天吃4个,小白兔要吃6天,够吗实际问题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加、减两步应用题1、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1妈妈带了1000元,买了一部电话和一台饮水机;还剩多少元电话 250元饮水机 300元2学校买来720本图书,送给一年级100本,送给二年级260本,剩下的放入图书馆,放进图书馆多少本3同学们要折340只纸船,第一天折了170只,第二天折了130只,两天后还差多少只纸船没有折4王老师买了一套西服,给了售货员400元,找回20元,西服上衣280元,西服裤子多少元4、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5、万以内数的认识5、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6、千克与克的认识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认识质量单位1、认识质量单位2、建立1千克、1克的质量3、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1、表示质量的单位有和 ,它们的分别用字母和表示;2、1大袋洗衣粉大约重1千克;1小袋波力海苔大约重1克;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袋饼干大约重100克;1大袋薯片大约重200克;1千克=1000克 1kg=1000g注意“分别”说明后面字母的顺序要与前面你填写的单位的顺序一致;在做给物体填单位的题目时,可以与给出的集中物品比较;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一个苹果大约重240 ;2一袋方便面大约重110 ;3妈妈买来的西瓜重6 ;4小亮的书包约重4 ;5电视机的包装上写着“总重28 ”;6小明的体重30 , 他的一支笔重30 ;7一袋盐大约重500 ;8一个苹果大约重190 ;9一只鲸鱼大约重9000 ;10方法:一看物想一想所给物品在生活中的样子,它重不重二看数看给出的数是大数还是小数,结合物品填单位三看结果对照我们知道的洗衣粉1千克,海苔1克,比一比,检查一下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 kg = g 2000 g = kg6000克 = 千克 kg = 7000 g6千克> 克 7000 g < kg4千克< 克 3000 g > kg注意符号:看清是“=”还是“>”或“<”,符号不同,填的数不同;是“>”或“<”时,要先换算成单位一样的题目后再填空;3、在里填上>、<或 =3千克 3000克 1400克 2000克1kg 999g 4500g 5kg1700克 1700千克 18千克 1800克700g 70kg 990g 1000g 3300g 33kg注意:单位不一样的先把单位统一后再比较;1千克=1000克1后面加了3个“0”4、口算45kg+47kg= 360g+500g= 43kg-29kg=3200kg+900kg= 270g+30g= 1kg-600g=320kg-80kg= 5100g-900g= 2kg-1300g=1、计算要准确2、结果加单位5、看台称,读出物体的质量;西瓜重:西红柿重:1、看清称上的单位是“千克”还是“克”;2、看箭头所指的数字是几;5 36、解决问题1、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个2分硬币约重10克;2、10袋饼干重1千克,一袋饼干重克;3、1块糖约重10克, 块糖约重10千克;4、一筐桃重38千克,筐重2千克,桃重多少千克5、1千克西瓜2元,一个5千克的西瓜多少元6、7只鸭子21千克,一只鸭子多少千克7、拓展练习一只鸡重2千克,一头猪重多少千克一头猪 9只鹅1只鹅 4只鸡8、图形与变换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图形1、锐角和钝角1、根据要求给出一个点,或一条边画出一个钝角、锐角和直角;··2、画出一个直角大的角,画出一个比直角小的角;3、会从实物中找到钝角、锐角和直角如何正确的画角,画角的工具使用9、统计苹果西瓜香蕉桃芒果1、哪两种水果喜欢的学生同样多2、如果级组举办晚会,应该买最多的是什么水果3、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人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吗10、找规律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图形的排列规律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1、基本练习⇧ ⇦⇩▫ ▫ ▫⓪①②③①②③⓪②③⓪①2、提高练习⌦↓↓⌦↓⌦注意:图形变化的规律,图形变化的方向二、数列的排列规律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1、基本练习① 4、6、8、、12、 ;② 1、4、9、16、、 ;③ 35、、29、26、、 ;④ 9、18、27、、 ;⑤ 3、6、8、11、13、、 ;⑥ 2、3、5、8、13、、 ;⑦ 99、94、89、、79;⑧ 25、1、30、2、35、3、、2、变式练习在 2、3、5、8、12、16、23、30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 ;注意:找出数列之间的规律,再填数403530252015105。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选题单元复习讲义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知识回顾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优选精练一.选择题(共8小题)1.除数是6的算式是( )A.6÷3=2B.12÷6=2C.2×3=6 2.下面三个算式中,和24÷4用的不是同一句乘法口诀的是( )A.24﹣6B.4×6C.24÷6 3.下面哪种分法表示平均分?( )A.B.C.4.把12个平均分成3份,下面分法正确的是( )A.B.C.5.小鸡有9只,它的只数是小鸭的3倍,小鸭有几只?列式正确的为( )A.9×3B.9÷3C.9+36.计算“6÷2=3”用到的口诀是( )A.二六十二B.三六十八C.二三得六7.把一根12米长的木材锯3次,锯下的木材每段一样长,每段木材长( )米.A.6B.4C.38.( )只有20条腿.A.4B.5C.6二.填空题(共8小题)9.口算20÷5时,可以想乘法口诀 五二十,商是 。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一、整数和小数1. 整数的认识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学生将开始认识整数。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学生将学会使用正整数、负整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小数的认识除了整数,二年级的学生还将开始接触小数的知识。

通过认识十分位、百分位的概念,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长度、质量、容积和时间1. 长度的认识学生将学会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学习如何进行长度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 质量的认识在质量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千克、克等质量单位,并学习如何进行质量的比较和换算,以及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3. 容积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升、毫升等容积单位,学会进行容积的换算,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容积的概念。

4. 时间的认识在时间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学习如何进行时间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钟表进行时间的读写。

三、图形和位置1. 图形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椭圆等基本图形,学会辨认各种图形,并进行图形的分拆、拼接等操作。

2. 位置的认识通过图形的位置变换,学生将学会认识左右、上下、里外、远近等基本的位置词语,以及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培养学生对真实生活中数据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2. 数据的整理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直方图、饼图等手段直观地呈现数据。

五、加减法1. 个位数的加减法学生将学会进行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进位、退位的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用。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在掌握了个位数的加减法后,学生将开始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会进位、退位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数据整理与收集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5、 如果题目问选哪种最合适,回答的时候要说,答:因为喜欢( )的人数最多6、 如果题目问有两个同学缺席没有参与投票,结果会怎么样? 答:结果不受影响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天数12810(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晴天 )的天数最多,( 雨天)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10)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4)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2)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4÷6=4(本)(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 能分给多少人?列式:24÷4=6(本)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这个算式读作(四十二除以七等于六)。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c )A、24÷6=B、4×6=C、24÷3=D、24÷4=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A、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B、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7、解决问题A、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的数量=份数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B、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一)填空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平移 )现象2、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平移 )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对称轴 )(二)判断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 )(三)选择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B )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2、下面( C )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B、电风扇扇叶C、拨算珠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这单元主要是考口算题。

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例.直接口算:28÷48÷8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例.填空:45÷9=5 表示把(45)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还表示(45)里有(5)个(9);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 ÷,÷ ×例:23+6+18 97-34-2832+11-8 53-24+382× 3 ×8 81÷9 ÷32× 8÷4 72÷ 8×42、混合计算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非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 - ×÷ + , ÷ -, + ÷, - ÷例:5× 6 +14 3× 7-163 + 5 ×9 45- 9×345÷9+14 64÷ 8-813 + 56÷7 64- 40 ÷83、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 )÷, (- )÷。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6×(7 + 2) (24-18)×9( 14+35 )÷7 (82-18 )÷84.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重点)。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例:6×7=42 42-15=276×7-1515+9=24 24÷3=8 (强调括号不能忘)(15+9)÷336÷4=9 12+9=2112+36÷4 (注意12的位置)5、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解决问题要分步计算。

(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在解答什么)例: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多少支?先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支笔)再算(送给妹妹后还剩多少支笔)例: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列式:(80-35)÷ 56.练习十三 第4题 (重点)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解决问题(1)余数比除数小。

例:43÷7=( )……( ) 余数可能是( )或者余数最大是(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例: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

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27÷8=3(次)……3(箱)3+1=4(次)答:至少要运4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3)最多问题(去尾法)例: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10÷3=3(个)……1(元)答:最多能买3个。

(4)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例:第68页 例6.(5)练习十五 第8题 第11题(特别讲,更要让学生弄懂,很可能会考)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万千百十个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例:7438读作(七千四百三十八 )3604读作(三千六百零四 )4900读作(四千九百 )5002读作(五千零二 )1050读作(一千零五十)3、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例:2647=( )+( )+( )+( )5、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例:940( )1899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例:1350( )2365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