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和整理(同步讲练)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知识点一网打尽(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重难点知识点第一单元数据收集和整理同学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进步了吧!今天,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新的学期有新的开始,为了能够在新的学期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请加油吧!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
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体会数据记录方法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
重点:能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设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的对象(本班等)、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呈现结果的方式(统计表等)。
2.在调查的过程中注意不能重复计数。
3.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整理数据时,用画“正”字的方法比较简便。
“正”字的一笔代表1个数据,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只需数一下“正”字的个数,即可口算出要统计的数据。
如图是聪聪调查全班50名同学生日分别在哪个季度的统计表。
根据调查结果,第三季过生日的同学有()人。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人数8 19 ?9 A.24 B.23 C.14 D.13答案:C分析:用全班人数减去第一、二、四季度过生日的人数即是第三季度过生日的人数。
详解:50-8-19-9=14(人)第三季过生日的同学有14人。
故答案为:C难点:知识点一: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知识点二: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一:二:二(1)班投票评选“书香少年”,有4位候选人,下面是同学们的投票情况。
姓名龙龙元元兰兰刚刚得票数正正一正正正正正正选举那天,王芳因病请假没能参加投票,如果她也投了票,那么()。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教材,它是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加减法运算、形状和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一、数的加减法运算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
在这一学期,学生们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们需要掌握两位数的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会两位数的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形状和图形形状和图形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二维形状的认识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形状的辨认和描述,以及形状的特点和属性。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几何变换,如翻折、对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时间和金钱时间和金钱的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日常时间的读法和认识,如钟面的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读法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的应用,如时间的前后、时间的长短等。
对于金钱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习认识货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金钱应用,如购买物品、找零等。
四、图表和数据图表和数据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们将学习图表的认识和分析,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比较等。
五、应用题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实际问题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们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你是否对这个学期学到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呢,这里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一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考察内容大同小异。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一、混合计算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4、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须比除数小。
较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较小的余数是1.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较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较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22÷4=5(条)……2(人)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3篇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篇:分数分数是数学中的一种数表示方法,它由一个分子和一个分母组成,分子表示部分,分母表示总量。
例如,$\frac{2}{3}$ 表示三等分之后取第二份,$\frac{4}{5}$ 表示五等分之后取第四份。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到,比如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 $\frac{1}{4}$,还有比较食物的分量,如$\frac{1}{2}$ 杯牛奶和 $\frac{1}{4}$ 盎司盐等等。
分数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通过分数线、冒号等符号来表示,也可以化为小数或百分数来表示。
化为小数时,只需将分子除以分母即可,如 $\frac{2}{3}$ 化为小数就是$0.666...$。
化为百分数时,需要将分数乘以 $100\%$,如$\frac{1}{2}$ 化为百分数就是 $50\%$。
分数也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和比较大小等运算。
加减运算只需将分数通分,然后按照通分后的分子进行计算即可,如 $\frac{1}{3} + \frac{1}{4} = \frac{4}{12} +\frac{3}{12} = \frac{7}{12}$。
乘除运算则直接相乘或相除,如 $\frac{1}{2} \times \frac{3}{4} = \frac{3}{8}$,$\frac{2}{3} \div \frac{1}{4} = \frac{8}{3}$。
比较大小时,需要将两个分数通分,然后比较通分后的分子大小即可。
在分数的学习中,注意要掌握通分、约分、分数化小数和百分数的转换,以及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应用也很重要,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分数,才能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只要是平均分,就是要用除法计算。
2.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用“除数-1”求出最大余数,用“余数+1”求出最小除数。
3.有余数的除法: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数量。
分物品,有剩余,剩余多少余数是几,余数总比除数小。
、4.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利用和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5.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问题结果有时要用商加1。
6.排列规律问题,余数帮忙找答案。
余数是几就是第几,没有余数找最后。
7.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分四步:一商、二乘、三减、四比8.在解决“租车(船)”“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用商+1“求得的结果才是所求问题的答案。
9.在用竖式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10.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余数。
第二单元1.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按顺时针写出8个方向,依次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3.方向具有相对性,在确定方向时,首先要确定以谁为中心。
4.东对西、北对南、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第三单元1.个、十、百、千、万都是计算单位。
2.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4.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
5.比较大小时,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知道比出大小为止。
6.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为近似数。
7.读数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几个连续的0都只读一个“零”。
末尾的0不读。
8.写数从高位写起,千位是几就在千位上写几,百位是几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是几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是几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知识归纳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篇一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1=11×2=2 2×2=41×3=3 2×3=6 3×3=91×4=4 2×4=8 3×4=12 4×4=161×5=5 2×5=10 3×5=15 4×5=20 5×5=25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15.7——9的乘法口诀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篇二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
1. 数到一百
- 认识100以内的数字
- 数到100的顺序
- 数与数相邻的关系
2. 口算
- 加法口诀表
- 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 减法的认识与计算方法
3. 量的认识
- 长度的认识:用米、分米、厘米测量
- 重量的认识:用千克、克测量
- 容量的认识:用升、毫升测量
4. 三角形与四边形
- 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形状及特征
- 角的认识:直角、钝角、锐角
- 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5. 时钟与日历
- 认识钟表的示意图及指示方式- 认识日历的示意图及日期概念
6. 运算符号
- 等号的认识与运用
- 大于与小于的认识与运用
- 加号与减号的认识与运用
7. 由一数到千
- 正整数的认识与读法
- 通过数位表达数字的大小
8. 位置关系
- 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前、后、近、远的位置关系- 地图与建筑中的位置关系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内容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升计算能力,并扎实掌握数学概
念和技巧。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收集数据的方法可以用画“正”字的方式。
2.统计图表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用表格来实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2.平均分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3.除法算式可以用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所得的数是商。
5.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商。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是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
2.平移是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3.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商。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1.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3.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要先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XXX和千克的认识1、克是重量单位,1克等于1千克的1000分之1.2、千克是重量单位,1千克等于1000克。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来表示物品的重量。
二、XXX和千克的换算1、将克换算成千克,要将克数除以1000.2、将千克换算成克,要将千克数乘以1000.3、在换算时,可以画图帮助分析,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三、解决问题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XXX和千克单位来称量物品的重量。
2、在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时,需要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通过画图或列算式来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选择合适的单位和方法来求解。
XXX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读数写数
10个一是十(10),10个十是一百(100),10个一百是一千(1000),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
进率:
一、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算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我们学过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从右起,第1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第3位是百位,第4位是千位,第5位是万位。
写数是从高位写起,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几在个位上写几。
数位上1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
读数是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个位上是几,读作几。
读数时,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1个或连续2个0,只读1个零。
算盘上有:框、梁、档,上珠,下珠。
其中,上珠里最上面一颗是顶珠,下珠里最下面一颗是底珠。
以算盘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珠算。
可以在算盘上任选一档记个记号,定为个位,向左数第2档是十位,第3档是百位,第4档是千位,第5档是万位。
算盘上记数时要拨珠靠梁,1个下珠表示1,1个上珠表示5 ,空档表示0。
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先确定它们分别是几位数,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
较大数的估计:会区分: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会估计大约有多少。
长度换算:
相同的时间,跑地远的跑得快;相同的距离,跑的时间短的跑得快。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或分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或测量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000米就是1千米,也叫1公里。
千米可用km 表示,1km=1000m。
直尺上最小1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有10毫米,毫米可以用mm表示,1cm=10mm。
1千米(km)1米(m)1分米(dm)1厘米(cm)1毫米(mm)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
长度的比较:单位统一,直接比较,单位不统一,要化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
验算: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
拨算珠列算式时,箭头往下用加法,箭头往上用减法。
一个加数=和-另—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估算:就是要将数字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或者整百数。
(最接近的数怎么找?用“四舍五入”,要看作整十数时,就看个位数字,是1、2、3、4就舍去,是5、6、7、8、9就向十位进1。
要看作整百数时,就看十位数字,是1、2、3、4就舍去,是5、6、7、8、9就向百位进1,但要注意两个加数都是x50左右的数时,要考虑凑百。
)
在加法计算中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个数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
(竖式计算)
在减法计算中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个数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竖式计算)
水、电、气:本月使用数=本月底的读数-上月底的读数
已行路程+剩下路程=甲乙的距离=300km(固定值)
年龄差永不变
规律:1.什么什么的重复,即:几个数字,几个字母,几个图形依次重复的出现。
2.一个图形围绕另一个图形按照一定方向旋转。
3.第3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
4.依次增加或者依次减少几,有的是某一个数字的乘法口诀。
问题解决:1.要求剩下的,可以用总的依次减去用去的;也可以先求出一共用去的,然后再用总的减去一共用去的。
2.设计方案:列举法:注意要刚好用完,不多不少的方案才可以。
3.小猴摘桃:第1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10个,第五天摘多少个?就用第1天摘的30个加4个10,即:30+10+10+10+10
一个加数增加a,另一个加数减少a,和不变。
两个加数同时增加a,和增加2个a。
两个加数同时减少a,和减少2个a。
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一个相同的数,差不变。
被减数增加a,减数减少a,差增加2个a。
被减数减少a,减数增加a,差减少2个a。
长方形与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1)、对边相等(2)、四个直角
正方形:(1)、四边相等(2)、四个直角
平行四边形:(1)对边相等(2)、对角相等(3)、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七巧板是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七巧板图形中有7个三角形,2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行。
七巧板可以拼出无数种图案。
除法知识: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x商+余数
除法竖式的认识:知道被除数、除数、商、谁乘谁的积以及余数的位置,余数位置上是0表示没有剩余。
时间知识: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有12个数字,有时针,分针,秒针。
时针又粗又短,分针又细又长,秒针最细最长。
计量比1分还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
时分秒
时针走1大格是1时,时针走1圈是12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
1时=60分=3600秒(1h=60min=3600s)秒针走了1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
1分=60秒(1min=60s)
认识钟表:先看分针是不是指着12,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如果分针没有指着12,一定是几时几分,分针指着几,就是(几乘5)分,再看时针在哪两个数之间,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数据备份清单的建立、备份的职责、备份的检查、以及系统受到破坏后的恢复工作,合理防范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范围为公司总部及下属所有分(子)公司所有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三条各部门由主管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备份文件,IT部负责公司所有重要信息备份的管理和协调。
第三章备份清单建立和备份方式
第四条各部门人员将打包后的数据提交到部门主管并填写到《部门数据备份清单》中,部门主管并核对备份后的存储数据,并核对网络上的存储数据,形成《公司数据备份清单》。
第五条根据公司情况和《公司数据备份清单》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和重要数据两种。
一般数据主要指:个人或部门的各种信息及办公文档、电子邮件、人事档案、考勤管理、监控数据等。
重要数据主要包括:各部门日常表单记录,销售数据,财务数据、技术部门图纸、标书、合同等。
第六条备份方式:移动硬盘备份、服务备份。
第七条一般数据由各部门每月自行备份,重要数据由各部门主管和IT部共同负责,实行双重备份和异地备份机制,重要数据每日天进行自动备份。
IT部每半年对一般数据资料进行选择性收集归档。
第八条备份操作方式:
1.移动硬盘备份
各部门员工将打包过后的数据包添加成压缩包方式上传至部门主管(例:时间+职位+姓名)部门主管接受到各个组员的文件,进行检查,合格后将统一打包并添加密码进行压缩,拷贝到移动硬盘内,并填写《部门数据备份清单》。
注:IT部协助可操作。
2.服务器备份
服务器是公司重要数据存放中心,备份后的文件定时存放至移动硬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