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教材,它是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加减法运算、形状和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一、数的加减法运算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

在这一学期,学生们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们需要掌握两位数的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会两位数的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形状和图形形状和图形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二维形状的认识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形状的辨认和描述,以及形状的特点和属性。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几何变换,如翻折、对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时间和金钱时间和金钱的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日常时间的读法和认识,如钟面的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读法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的应用,如时间的前后、时间的长短等。

对于金钱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习认识货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金钱应用,如购买物品、找零等。

四、图表和数据图表和数据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们将学习图表的认识和分析,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比较等。

五、应用题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实际问题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们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只要是平均分,就是要用除法计算。

2.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用“除数-1”求出最大余数,用“余数+1”求出最小除数。

3.有余数的除法: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数量。

分物品,有剩余,剩余多少余数是几,余数总比除数小。

、4.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利用和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5.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问题结果有时要用商加1。

6.排列规律问题,余数帮忙找答案。

余数是几就是第几,没有余数找最后。

7.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分四步:一商、二乘、三减、四比8.在解决“租车(船)”“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用商+1“求得的结果才是所求问题的答案。

9.在用竖式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10.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余数。

第二单元1.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按顺时针写出8个方向,依次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3.方向具有相对性,在确定方向时,首先要确定以谁为中心。

4.东对西、北对南、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第三单元1.个、十、百、千、万都是计算单位。

2.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4.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

5.比较大小时,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知道比出大小为止。

6.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为近似数。

7.读数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几个连续的0都只读一个“零”。

末尾的0不读。

8.写数从高位写起,千位是几就在千位上写几,百位是几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是几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是几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知识归纳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知识归纳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篇一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1=11×2=2 2×2=41×3=3 2×3=6 3×3=91×4=4 2×4=8 3×4=12 4×4=161×5=5 2×5=10 3×5=15 4×5=20 5×5=25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15.7——9的乘法口诀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篇二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除法
1、竖式除法
○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3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有小括号是要先算小括号里面
的.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1、辨认方向
○1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用八个方向的词语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认识路线
○1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2、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3、万以内数为顺序表
4、会读万以内的数,会写万以内的数,感受“满十进一”的
十进制计数法
5、万以内比较大小
6、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第五单元测量
第六单元加减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拟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 1kg=1000g.进率是1000.(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5、计算或者比拟大小时,假如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

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量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总结2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状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4÷6=4(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24÷4=63、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挨次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 ),6是(商 );这个算式读作(42除以7等于6 )。

4、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变式:被除数÷商=除数( 如何求被除数,想:除数×商=被除数。

)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认识厘米和米,了解其基本单位换算。

2. 学习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 掌握比较长度的方法,理解“长度相同”的含义。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 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2. 掌握竖式加减法的书写格式,理解其运算过程。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差值等。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 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 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3. 学习画角,如直角、锐角、钝角等。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 学习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掌握2-6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拼图、物品组合等。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1. 学习除法的意义,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

2. 掌握6-9的除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糖果、分配任务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第一章————除法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

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

5在()位上,表示()。

3在()位上,表示()。

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加法和减法的理解2.数的认知和计数方法3.整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4.负数的引入和运算5.时钟和日历的应用6.分数的引入和基本操作7.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单位换算8.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9.对称性和投影性质的探索10.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决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同学们学习了许多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这些知识点既相通又有不同。

本文将总结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以十个主题进行概述,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

1.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同学们学习了将数值相加或相减的基本技能。

并学会了运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费用和一周内读书的时间。

2.数的认知和计数方法在数的认知方面,同学们学习了100以内整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并学习了数字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通过学习数表和数轴,同学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

3.整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在整数方面,同学们学习了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以及在不同整数值之间进行大小比较的技巧和方法。

同学们还学会了在数轴上进行整数的绝对值计算。

4.负数的引入和运算在负数方面,同学们学习了负数的概念和应用。

同学们能够轻松地对负数进行加、减、乘和除四则运算。

同学们还学会了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负数,并将其运用于温度计和海拔高度的测量等问题。

5.时钟和日历的应用在时钟和日历方面,同学们学习了如何读取和使用钟表和日历,并掌握了确定时间间隔和时差的方法。

同学们还学到了如何使用时钟和日历来解决各种时间问题,例如旅行时间、课程时间和工作时间等。

6.分数的引入和基本操作在分数方面,同学们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

同学们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应用,以及掌握各种分数的运算和化简,例如分数的通分和约分。

7.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单位换算在长度、重量和容量方面,同学们学习了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1、认识简单的统计表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从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记录数据的方法1.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2.收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可以采用画“正”字,画“√”,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易错点1 没有正确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

【例题1】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统计情况。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没有正确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而不是一个“正”字代表一个数据。

规避策略: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而不是一个“正”字代表一个数据。

易错点2统计数据时重复统计【例题2】判断:针对“同学们最喜欢的季节”,小芳对全班45名同学进行了调查,要求每人只能选一个季节。

调查的结果如下表: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警示:小芳一共调查了45人,但8+7+23+8=46(人),说明调查时重复计数,导致统计数据不准确。

规避策略:统计数据时,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二单元知识归纳1、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3.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

2、除法1.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的结果叫商。

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两个乘数相同的算式除外),其中乘法算式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乘法算式的乘数是除法算式的除数和商。

2.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易错点1 没有正确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及要求。

【例题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哪种分法是正确的把分法正确的下面画上“”。

错误答案:第二种下面画。

正确答案:第三种下面画。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没有理解题意。

题中要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也就是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该是4个。

第一幅图没有平均分,不合题意;第二幅图虽是平均分,但分成的是2份,也不合题意;只有第三幅图是正确的。

规避策略:解决平均分问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明确分成几份,二是要让每份同样多。

易错点2没有弄清每份数和份数。

【例题2】有6个,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在圈上圈一圈。

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警示:此题没有按照要求平均分,错把每份的个数当成了分成的份数。

6个每2个一份,可以平均分成3份,每个圈里应该有2个。

规避策略: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时,要分清每份的个数和分成的份数。

易错点3根据乘法口诀写除法算式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判断:根据每一道乘法算式都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没有准确地找出题中的信息,题中的丽丽和她的2个同学合在一起是3人,而不是2人。

规避策略:在用除法解决实际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找出其中隐含的信息。

易错点4 在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找出隐含的信息。

把12张画片分给丽丽和她的2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张错误答案:12÷2=6(张) 答:平均每人分6张。

正确答案:2+1=3(人)12÷3=4(张)答:平均每人分4张。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没有准确地找出题中的信息,题中丽丽和她的2个同学合在一起是3人,而不是2人。

规避策略:在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找出其中隐含的信息。

三单元知识归纳1、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现象1.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方向、大小和形状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2.通过平移能够相互重合的图形的特点: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够相互重合。

3、旋转现象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4、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只要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就会剪出多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易错点1 没有正确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例题1】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错误答案:①②④⑤正确答案:①②④错点警示:此题错在对第⑤个图形的判断错误。

第⑤个图形是平形四边形,对折后,折痕两侧的部分不能完全重合,它不属于轴对称图形。

规避策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分别从不同的位置对折,只要有一种情况能完全重合,就可判断其为轴对称图形。

易错点2没有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例题2】填空:汽车车轮的转动是()现象。

错误答案:平移正确答案:旋转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没有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物体做平移运动时,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

汽车车轮是绕着轴心做圆周运动的,因此是旋转现象。

规避策略:汽车在笔直的马路上行驶是平移现象,而汽车车轮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易错点3没有掌握旋转的特征。

【例题3】判断:风车转动10圈后变小了。

()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没有掌握旋转的特征。

无论风车转动多少圈,它的大小都不会发生改变。

规避策略:物体在做旋转运动时,形状、大小都不会改变。

四单元知识归纳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

2、用除法知识解决购物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提取数学信息,找到已知条件,明确问题,再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后解决问题并验证答案。

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易错点1 计算时,不能正确选用乘法口诀。

【例题1】为下面的除法算式选择恰当的乘法口诀。

45÷9() 54÷9() 45÷5() 54÷6()A.五九四十五B.六九五十四错误答案:A A B B正确答案:A B A B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混淆了乘法口诀“五九四十五”和“六九五十四”。

计算45÷9和45÷6时,要想口诀“五九四十五”;计算54÷9和54÷6时,要想口诀“六九五十四”。

规避策略:在9的乘法口诀中,有一些积比较相近,用口诀求商时要注意区分。

易错点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正确选择有用的信息。

【例题2】有40瓶可乐,32瓶橙汁。

每8瓶可乐装一箱,这些可乐能装多少箱错误答案:32÷8=4(箱)答:可乐能装4箱。

正确答案:40÷8=5(箱)答:可乐能装5箱。

错点警示:此题选错了条件,要把可乐装箱,却错误用橙汁数量除以每箱可乐的数量。

要求可乐的箱数,应该用可乐的数量÷每箱可乐的数量。

规避策略:要根据所求问题恰当地选择已知条件。

易错点3忽略题中的隐含条件【例题3】明明从第1棵树跑到第8棵树,一共跑了56米,你知道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吗(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错误答案:56÷8=7(米)正确答案:56÷(8-1)=8(米)错点警示:此题错在忽略了从第1棵树第8棵树之间有7段间隔这一隐含条件,误以为此处共有8段间隔。

规避策略:审题要仔细,不要忽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五单元知识归纳1、乘除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与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3、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中间问题”,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易错点1 同级运算中,没有掌握运算顺序。

【例题1】计算:36-27+3 18÷2×3错误答案:36-27+3 18÷2×3=36-30 =18÷6=6 =3正确答案:36-27+3 18÷2×3=9+3 =9×3=12 =27错点警示:这两道题都错在运算顺序颠倒了。

第1题应先算减法;第2题应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规避策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易错点2没有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两种情况(即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和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题2】判断:在混合运算中,一定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警示:此题忽视了是否含有小括号,如果运算中含有小括号,无论小括号里面是什么运算,都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规避策略:在计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易错点3没有掌握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题3】97-(57+26)错误答案:97-(57+26)=40+26=66正确答案:97-(57+26)=97-83= 14错点警示:此题错在运算顺序错误,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规避策略:在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易错点4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时没有使用小括号。

【例题4】张奶奶家养了4只黑兔,8只白兔,把这些兔子平均放在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放几只错误答案:4+8÷4=4+2=6(只)正确答案:(4+8)÷4=12÷4=3(只)错点警示:此题错在列综合算式时没有使用小括号。

这道题应先用加法求出一共有12只兔,再用除法求出每个笼子放几只。

所以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把4+8用小括号括起来,才能保证第一步算加法。

规避策略:在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小括号的作用。

六单元知识归纳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余数:当平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下的数叫余数。

2.有余数的除法: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3.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数量。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即余数<除数。

3、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先写竖式除号,再把被除数和除数分别写在除号的里面和外面,在用竖式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