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4÷6=4(本)(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24÷4=6(本)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这个算式读作(四十二除以七等于六)。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c )A、24÷6=B、4×6=C、24÷3=D、24÷4=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A、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B、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7、解决问题A、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的数量=份数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B、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教材,它是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加减法运算、形状和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一、数的加减法运算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

在这一学期,学生们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们需要掌握两位数的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会两位数的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形状和图形形状和图形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二维形状的认识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形状的辨认和描述,以及形状的特点和属性。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几何变换,如翻折、对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时间和金钱时间和金钱的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日常时间的读法和认识,如钟面的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读法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的应用,如时间的前后、时间的长短等。

对于金钱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习认识货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金钱应用,如购买物品、找零等。

四、图表和数据图表和数据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们将学习图表的认识和分析,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比较等。

五、应用题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实际问题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们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一、加减法1. 两位数加一位数2. 两位数减一位数3. 求相反数4. 进位加法5. 退位减法6. 三位数加减法7. 数字填空8. 棒图表示数目9. 问题解决10. 交换律和结合律11. 加减混合运算二、乘法1. 乘法的概念2. 数的乘积3. 乘法口诀4. 数表与幻方5. 0和1的作用6. 乘以10和1007. 竖式乘法8. 选择合适的算法9. 化简乘法10. 乘法分配律三、除法1. 除数、被除数和商2. 除法基本概念3. 除数与被除数的关系4. 你也会除法5. 除法口诀6. 倍数和约数7. 简便除法8. 余数9. 商的近似值10. 分数的引入四、时间、空间1. 学习时间2. 一分钟、一小时和一天3. 时间的表示方法4. 日出、日落和白天黑夜5. 万年历和闰年6. 时间类问题7. 方位词8. 空间方位感9. 地图五、度量衡1. 长度的度量2. 重量的度量3. 容积的度量4. 化简换算5. 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换算6. 容积单位的互换7. 单位间综合运用六、几何1. 图形的认识2. 直线、线段和射线3. 线段的度量4. 角的基本概念5. 角的度量6. 垂直和水平7. 形状和对称8. 角、直线和图形的位置关系九、数据和概率1. 数据的整理2. 统计图的读取3. 众数和中位数4. 数据的预测5. 简单概率6. 问题解决以上就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点归纳

《数据收集整理》知识点归纳统计表可以用来收集数据。

例1、调查本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

(1)参加科技小组的人最多,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最少。

(2)参加篮球小组的有13人。

统计时,可以用“正”字记录数据,“正”字每一笔表示一个1,一个“正”字表示的数是5。

例2、投票做班长。

正正正正正(1)小明的票数是12张,小亮的票数是21张,小刚的票数是18张。

(2)小亮的票数最多,当选班长。

《表内除法(一)》知识点归纳平均分是分物时所用的一种思想,指在分物时,使得每一份都一样多。

例1、把6颗糖平均分成2份,则每一份都有3颗糖。

平均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如果要按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求可以分几份,可以一份一份地数,每分一份就从总数中减去这一份的数,直到分完为止。

例2、有18支铅笔,按每6根一份来分,可以分几份?分析:分第一份就用了6根铅笔,剩下18-6=12(支)。

分第二份再用了6根铅笔,剩下12-6=6(支)。

分第三份也用了6根铅笔,剩下6-6=0(支)。

分第三份之后铅笔就全部分完了,所以按每6根一份来分,可以分三份。

除法可以用来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例3、把6颗糖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算式为:6÷2=3(份)“÷”叫做除号,读作“除以”。

例4、6÷2=3读作:六除以二等于三。

在一个两个数相除的算式中,“÷”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后面的数叫做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例5、在算式6÷2=3中,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①被除数÷除数=商②被除数÷商=除数③商×除数=被除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已知被除数和除数,求商,可以逆向思考,用乘法口诀找出合适的数作为商。

例6、求12÷3等于多少,可以想乘法口诀,什么乘3等于12。

因为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12÷3=4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收集数据的方法可以用画“正”字的方式。

2.统计图表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用表格来实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2.平均分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3.除法算式可以用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所得的数是商。

5.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商。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是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

2.平移是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3.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商。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1.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3.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要先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XXX和千克的认识1、克是重量单位,1克等于1千克的1000分之1.2、千克是重量单位,1千克等于1000克。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来表示物品的重量。

二、XXX和千克的换算1、将克换算成千克,要将克数除以1000.2、将千克换算成克,要将千克数乘以1000.3、在换算时,可以画图帮助分析,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三、解决问题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XXX和千克单位来称量物品的重量。

2、在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时,需要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通过画图或列算式来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选择合适的单位和方法来求解。

XXX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内容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要求掌握三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三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三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3. 三位数的拆分与组合:要求能够将一个三位数按照十位、个位进行拆分,并能够根据拆分的数进行组合。

4. 两位数的整十整百加法和减法:要求能够进行整十整百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5. 百位数的理解:要求理解百位数的意义,即它在一个数中的位置具有的大小。

6. 两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两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7. 足够多的加法与减法:要求通过足够多的练习,巩固和提升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操作熟练度。

8. 第一组数的加减法:要求能够通过第一组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观察出规律并推广到其他运算中。

9. 数量的对比: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数量进行大小的判断,并能够进行比较。

1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要求学习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以上仅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教材内容和练习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学习。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及练习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及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1、表内除法一2、表内除法二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看图列式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注意:1、运算顺序2、运算符号2、口算18-6×3= 7×9+7= 4×9-6=14+2×3= 25÷5+15= 10-9÷3=二、乘、除混合运算1、摆一摆、算一算练习:用5根小棒可以摆一个用这些小棒摆 ,可以摆几个=乘、除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注意:运算符号2、口算3×2×8= 2×4÷8= 48÷6÷4=三、拓展训练1、填空5×4 = 5×3 +2×2 + = 2 × 3 = 2×4 -3×6 - = 3 × 5 = 3×7 -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出一个算式的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计算;2、关于混合运算的灵活运用1、计算8÷2×9,运算顺序是:先算再算2、算式和合起来可以写成4×9÷6;根据乘除混合运算进行填空;3、解决问题总数不变每个小组需要2本书,这些书可以分给几个小组先分析出“这些书”指的是图中画出的书,每册有3本,有4册;要求出“可以分给几个班”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本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画一画第一行:第二行:第一行图形的个数是第二行的倍,并圈出来;2、二年级同学参加舞蹈队的有9人,参加数学班的有27人,数学班人数是舞蹈班的几倍3、学校门前摆了3行花,每行8盆,又摆了6棵盆栽,花是盆栽的几倍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3、乘、除法意义三、综合练习1、看图列式,体会乘、除法含义及关系;2、解决实际问题1、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2、 21个1如果小白兔每天吃3个 ,可以吃几天2如果这些萝卜吃了一个星期,小白兔平均每天吃几个3如果每天吃5个,吃了4天后,剩多少个(4)如果每天吃4个,小白兔要吃6天,够吗实际问题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加、减两步应用题1、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1妈妈带了1000元,买了一部电话和一台饮水机;还剩多少元电话 250元饮水机 300元2学校买来720本图书,送给一年级100本,送给二年级260本,剩下的放入图书馆,放进图书馆多少本3同学们要折340只纸船,第一天折了170只,第二天折了130只,两天后还差多少只纸船没有折4王老师买了一套西服,给了售货员400元,找回20元,西服上衣280元,西服裤子多少元4、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5、万以内数的认识5、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6、千克与克的认识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认识质量单位1、认识质量单位2、建立1千克、1克的质量3、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1、表示质量的单位有和 ,它们的分别用字母和表示;2、1大袋洗衣粉大约重1千克;1小袋波力海苔大约重1克;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袋饼干大约重100克;1大袋薯片大约重200克;1千克=1000克 1kg=1000g注意“分别”说明后面字母的顺序要与前面你填写的单位的顺序一致;在做给物体填单位的题目时,可以与给出的集中物品比较;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一个苹果大约重240 ;2一袋方便面大约重110 ;3妈妈买来的西瓜重6 ;4小亮的书包约重4 ;5电视机的包装上写着“总重28 ”;6小明的体重30 , 他的一支笔重30 ;7一袋盐大约重500 ;8一个苹果大约重190 ;9一只鲸鱼大约重9000 ;10方法:一看物想一想所给物品在生活中的样子,它重不重二看数看给出的数是大数还是小数,结合物品填单位三看结果对照我们知道的洗衣粉1千克,海苔1克,比一比,检查一下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 kg = g 2000 g = kg6000克 = 千克 kg = 7000 g6千克> 克 7000 g < kg4千克< 克 3000 g > kg注意符号:看清是“=”还是“>”或“<”,符号不同,填的数不同;是“>”或“<”时,要先换算成单位一样的题目后再填空;3、在里填上>、<或 =3千克 3000克 1400克 2000克1kg 999g 4500g 5kg1700克 1700千克 18千克 1800克700g 70kg 990g 1000g 3300g 33kg注意:单位不一样的先把单位统一后再比较;1千克=1000克1后面加了3个“0”4、口算45kg+47kg= 360g+500g= 43kg-29kg=3200kg+900kg= 270g+30g= 1kg-600g=320kg-80kg= 5100g-900g= 2kg-1300g=1、计算要准确2、结果加单位5、看台称,读出物体的质量;西瓜重:西红柿重:1、看清称上的单位是“千克”还是“克”;2、看箭头所指的数字是几;5 36、解决问题1、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个2分硬币约重10克;2、10袋饼干重1千克,一袋饼干重克;3、1块糖约重10克, 块糖约重10千克;4、一筐桃重38千克,筐重2千克,桃重多少千克5、1千克西瓜2元,一个5千克的西瓜多少元6、7只鸭子21千克,一只鸭子多少千克7、拓展练习一只鸡重2千克,一头猪重多少千克一头猪 9只鹅1只鹅 4只鸡8、图形与变换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图形1、锐角和钝角1、根据要求给出一个点,或一条边画出一个钝角、锐角和直角;··2、画出一个直角大的角,画出一个比直角小的角;3、会从实物中找到钝角、锐角和直角如何正确的画角,画角的工具使用9、统计苹果西瓜香蕉桃芒果1、哪两种水果喜欢的学生同样多2、如果级组举办晚会,应该买最多的是什么水果3、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人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吗10、找规律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图形的排列规律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1、基本练习⇧ ⇦⇩▫ ▫ ▫⓪①②③①②③⓪②③⓪①2、提高练习⌦↓↓⌦↓⌦注意:图形变化的规律,图形变化的方向二、数列的排列规律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1、基本练习① 4、6、8、、12、 ;② 1、4、9、16、、 ;③ 35、、29、26、、 ;④ 9、18、27、、 ;⑤ 3、6、8、11、13、、 ;⑥ 2、3、5、8、13、、 ;⑦ 99、94、89、、79;⑧ 25、1、30、2、35、3、、2、变式练习在 2、3、5、8、12、16、23、30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 ;注意:找出数列之间的规律,再填数403530252015105。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编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编

一、数的认识1.认识数:认识1—100之间的数。

2.数的顺序:正序和倒序数。

3.数的大小:数的大小比较。

4.数的组成:个位、十位和百位。

5.数的读法:数的正确读法。

6.数的合并: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方法。

7.数的分解:把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的方法。

二、简便的数运算1.算术方法:加减法的运算。

2.运算规律: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化解为整十数的技巧。

3.估算法:用适当的数来取代算式中的数进行粗略计算。

三、简单加法1.加法命题:认识加法命题。

2.运算规则:加法命题的运算规则。

3.列竖式:加法算式的列竖式。

4.加数顺序:数的加法命题的顺序交换。

5.零的作用:零和整数相加的结果。

6.连加命题:多个数的连续加法。

7.折算运算:通过折算运算简化计算。

四、简单减法1.减法命题:认识减法命题。

2.运算规则:减法命题的运算规则。

3.列竖式:减法算式的列竖式。

4.被减数顺序:数的减法命题的顺序交换。

五、两位数的认识1.认识十位:认识一个两位数的十位。

2.认识百位:认识一个两位数的百位。

3.特定位置的数字:认识一个两位数中特定位置的数字。

4.数的合并与分解: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两位数和把一个两位数拆分成两个数。

六、两位数的加法1.十位和个位:计算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的和。

2.进位加法:计算进位加法的结果。

3.整十数的加法:计算整十数与个位数相加的结果。

4.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多个数相加的结果。

七、两位数的减法1.十位和个位:计算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的差。

2.不退位减法:计算不退位减法的结果。

3.退位减法:计算退位减法的结果。

4.减法的性质:减法命题的性质。

八、全等图形1.全等图形的判定: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来判断图形是否全等。

2.图形的变化:通过平移、翻转、旋转等变化来判断图形是否全等。

九、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认识长方形的特点。

2.正方形: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十、几何图形的组合1.圆与正方形:认识圆和正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1.学会用“正、✔、○”字整理数据.
2.会数“正”字,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常见题型:
(1)根据图形将数量填入下表. (看清楚是用“正”字还是填数量)
(2)一共有____ . (各个部分的数相加)
(3)____最多,___最少. (从统计表中观察寻找)
(4)从中选_____最合适. (选最多的,因为......)
(5)你最喜欢____ ,这组有___ . (结合自己实际填写)
(6)£比△多(或者少)_____ . (用多的数量减去少的数量)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平局分的含义: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除法就是来解决平局分问题的.
2.平均分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是多少本
列式:24÷6=4(本)
(2)把一些数量,按每份是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多少几份(或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24÷4=6(人)
3.除法算是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读作:42除以7等于6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三八二十四”可以写成的算式:
3×8=24 8×3=24
24÷3=8 24÷8=3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商×除数=被除数
7.解决问题
(读2遍题,了解题意,去掉多余信息,保留有用信息,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带上单位,写上答,检查)8.
易错点:平均分的问题,看是谁除谁
第三单元:图形与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
对称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
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
2.平移:沿着直的线路移动(上、下、左、右、斜着),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常见的平移现象:电梯、拉抽屉、自动扶梯、汽车行驶、平滑门、平滑窗、拨算珠
3.旋转:物体的每个部分都围绕着同一个点(或者同一条直线)转动.围绕某一个点,方向发生了转变
常见的旋转现象:电风扇、直升飞机、手表、车轮、旋转门、翻书
4.解决问题:给出一半图形,画出另一半.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1.运算法则: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的进行计算.
3.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重点)
(1)先看第二个算式
(2)再看第二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第一个数前一步算式的结果
(3)再将第二个算式中的数用第一个算式来替代,其他的照写
(4)必要时加上小括号例如:(A+B)÷C (A-B)÷C (A+B)÷C (A-B)÷C
(5)根据改写的算式并验算是否正确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需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小1,最大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和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其.
(5)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表示除劲.
4.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并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写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2)乘:把乘数和商相乘,把得数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差写在横线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需比除数小.
5.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6.解决问题(商和余数必须带单位)
(1)有余数的除法和采用进一法解决问题
理解题目中关键词:最多、最少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还需要一次,所以商要进1,结果为商➕1
(2)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再利用余数是几,就是排列中的第几个.
(3)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去尾法”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数认识
1.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
数位顺序表
......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数的组成:数位上的数是几,就是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例如:4692由4个千、6个百、9个十、2个1组成
4692=4000+600+90+2
3.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
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几个0都不读
4.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
写几,哪位上没有一个数就用0占位.
5.比较数的大小:
(1)先比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大
(2)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的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6.准确数和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取准确数的近似值.
(1)取整百,看十位的数,比5小就舍去,大于或者等于5就向百位进一
(2)取整千,看百位的数,比5小就舍去,大于或者等于5就向千位进一
7.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把整百、整千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的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位数相同个数的0
第八单元克与千克
1.克与千克是国际上通用使用的重量单位.
2.计算较轻物体的重量时,用“克”做单位;计算较重的物体的重量时,用“千克”做单位
3.1千克=1000克(1 kg=1000 g)1公斤=1千克=1000克
4.在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认必然条件,再根据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