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计算1. 认识100以内的数,能够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

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学习简单的竖式加减法,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4. 掌握乘法表,能够熟练背诵2至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5. 学习除法的初步概念,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6. 学习基本的四则运算的顺序,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二、几何图形1.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

2. 学习平面图形的基本特性,如边数、角数、对称性等。

3. 掌握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4. 学习图形的组合与分割,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5. 认识立体图形,如球、立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并了解其基本特性。

三、量与计量1. 学习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 学习重量单位,如千克、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测量。

3. 学习容积单位,如升、毫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容积测量。

4. 学习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5. 学习货币单位,如元、角、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四、应用题1. 能够理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学习使用图表、图像等辅助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时间计算等。

五、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1.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2. 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如通过已知条件推断未知信息。

3. 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多步骤计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综合练习1. 定期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

2.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七、自我评价与反思1. 学会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强项和弱项。

2. 通过反思学习过程,找出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易考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易考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易考点总结第一章数据收集整理1,第2页,求总人数就是把人数加起来;没有选择的同学,最有可能选择的是人数最多的那一种。

2,第3页,投票。

一个对勾表示1个数据,一个圆圈表示1个数据,一个正字表示5个数据。

3,第6页6(3),买哪几种水果合理,选择水果时至少两种。

4,第6页6(3),现在每个小长方形表示2份报纸,原来长方形的数目要除以2。

第二章表内除法(一)1,除法解决的是平均分的问题。

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一种是几个。

24页4题2,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5页6,9题。

3,算除法,想乘法口诀。

有的乘法口诀可以列两个除法算式,有的只能列一个除法算式。

第三章图形的运动1,将一个图形对折,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对称)的,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画的时候用直尺,画虚线,穿透这个物体。

2,平移后的物体和之前的相比,(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3,一些汉字或字母也是轴对称图形。

33页第2题。

第四章表内除法(二)1,比较大小时,先把计算结果标出来,然后根据题意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注意,排列是算式,不是结果。

40页第3题。

2,应用题中,购物是必考题,仔细看题,列式计算。

42页例3.第五章混合运算1,混合计算要注意脱式计算。

先算哪一步,可以在算式下面轻轻画一条横线。

注意数字和数字对齐,符号和符号对齐。

如果遇到难以计算的两位数加减法时,可以再草稿纸上算出结果,再写到卷子上。

47-49页例题。

2,列式计算。

列式计算要注意,只列一个综合算式,不写单位不写答,而且要脱式计算。

列式时,先要想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找准关键字(和表示相加,差表示相减,积表示相乘,商表示相除),再进行列式。

3,列综合算式。

先算最上面的算式,再和其他数进行计算,最后直接写出得数。

注意,第一步的算式一定要加上括号。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余数最大比除数小1,除数最小比余数大1.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第二单元时、分、秒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1)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时针用来表示几时,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也叫1时;分针用来表示几分,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也叫1分。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3)书写时刻文字式:如:8时电子式:8:00文字式:如:8时零5分电子式:8:05(注意读时要把“零”读出来,写时也要把“0”写出来。

)(4)认识钟面上的时间,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5)计算间隔时间的方法:间隔时间即两个时刻相差的时间,要用后一个时刻减去前一个时刻。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1)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东对西,南对北,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2)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边是南。

早晨的太阳在东方,中午的太阳在南方,傍晚的太阳在西方。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论把它平放在什么地方,指南针的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

在野外,可以通过观察树的年轮来辨别方向。

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方,较密的向着北方。

在夜晚,可以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2)读写数时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数的末尾的0都不读。

写数时,哪一位上没有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3)在算盘上,拨珠时要从高位拨起。

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4)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1.比位数,位数越多,数越大。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只要是平均分,就是要用除法计算。

2.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用“除数-1”求出最大余数,用“余数+1”求出最小除数。

3.有余数的除法: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数量。

分物品,有剩余,剩余多少余数是几,余数总比除数小。

、4.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利用和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5.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问题结果有时要用商加1。

6.排列规律问题,余数帮忙找答案。

余数是几就是第几,没有余数找最后。

7.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分四步:一商、二乘、三减、四比8.在解决“租车(船)”“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用商+1“求得的结果才是所求问题的答案。

9.在用竖式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10.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余数。

第二单元1.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按顺时针写出8个方向,依次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3.方向具有相对性,在确定方向时,首先要确定以谁为中心。

4.东对西、北对南、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第三单元1.个、十、百、千、万都是计算单位。

2.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4.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

5.比较大小时,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知道比出大小为止。

6.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为近似数。

7.读数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几个连续的0都只读一个“零”。

末尾的0不读。

8.写数从高位写起,千位是几就在千位上写几,百位是几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是几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是几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拟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 1kg=1000g.进率是1000.(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5、计算或者比拟大小时,假如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

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量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总结2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状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4÷6=4(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24÷4=63、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挨次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 ),6是(商 );这个算式读作(42除以7等于6 )。

4、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变式:被除数÷商=除数( 如何求被除数,想:除数×商=被除数。

)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认识厘米和米,了解其基本单位换算。

2. 学习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 掌握比较长度的方法,理解“长度相同”的含义。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 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2. 掌握竖式加减法的书写格式,理解其运算过程。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差值等。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 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 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3. 学习画角,如直角、锐角、钝角等。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 学习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掌握2-6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拼图、物品组合等。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1. 学习除法的意义,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

2. 掌握6-9的除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糖果、分配任务等。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
1. 数到一百
- 认识100以内的数字
- 数到100的顺序
- 数与数相邻的关系
2. 口算
- 加法口诀表
- 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 减法的认识与计算方法
3. 量的认识
- 长度的认识:用米、分米、厘米测量
- 重量的认识:用千克、克测量
- 容量的认识:用升、毫升测量
4. 三角形与四边形
- 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形状及特征
- 角的认识:直角、钝角、锐角
- 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5. 时钟与日历
- 认识钟表的示意图及指示方式- 认识日历的示意图及日期概念
6. 运算符号
- 等号的认识与运用
- 大于与小于的认识与运用
- 加号与减号的认识与运用
7. 由一数到千
- 正整数的认识与读法
- 通过数位表达数字的大小
8. 位置关系
- 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前、后、近、远的位置关系- 地图与建筑中的位置关系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内容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升计算能力,并扎实掌握数学概
念和技巧。

数学小报(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数学小报(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数学小报(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一、表内除法1、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类型(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3、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4、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5、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二、有余数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a÷b=c……d被除数÷除数=商……余数4、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三、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或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四、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的顺序(1)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非同级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带小括号运算的算式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

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
(了解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