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七、八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修正版

一填空题1.禹刑2.汤刑3.九刑4.杀5.醢6.兄终弟及7.媒氏8.神权法指导思想9.田里不鬻10.七出二单项选择题1.A2.D 3.A4.B 5.D 6.D 7.C 8.B 9,A10.D三多项选择题1.ABC 2.ABCD 3.ABC 4.CBD 5.ABCD 6.ABCD 7.BC 8.BCD 9.ABC 10.ABCD 四名词解释1.质剂:买卖双方各执一半。
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2、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
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额外内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纺结婚姻。
纳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又叫纳市。
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意。
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体现,并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
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周礼?秋官。
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
“五听”表现出浓厚的形式主义特点,但就其注意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而言,有一定借鉴意义。
4.《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
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
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题目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题目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第15章一填空题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2.商有乱政而作汤刑3.周有乱政而作九刑4.昏墨贼杀是夏朝的一种法律制度5.商朝有一种吧犯罪者捣成肉酱的死刑称作醢6.商除王位继承实行以兄终弟及为主的继承制度7.西周时期婚姻管理机关是媒氏8.夏商的立法指导思想是神权法思想9.西周初期诸侯对土地只有战友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即所谓的田里不鬻10.据《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叫七出二单项选择题1.我过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帝王是c启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D三千条3.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A夏朝4.秦穆王曾命B吕侯作刑5.商朝法律中对有利于周统治者的某些内容在西周被称做D殷彝6.西周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为D小司寇7.西周时期刑事案件的书状叫C剂8.我国首次公布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的B子产9春秋时期晋国赵鞅公布成文法时遭到A孔子的反对10.秦朝的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及其长官的名称为D廷尉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分20分1.夏朝的监狱叫A寰土B下台C均台2.奴隶制肉刑包括A墨B劓C刖D宫3.以下属于商朝死刑的有A炮烙B脯C劓殄4.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先后实行了C兄终弟及B嫡长继承制D父死子继5.西周的九刑是五刑加上A流刑B赎刑C鞭刑D扑刑6.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实行的原则有A父母之命B媒妁之言C同姓不婚D 附远厚别7.春秋时期楚国制定的法律有B《仆区法》C《茆门法》8.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有B法令由一统C事皆决于法D以刑杀为威9.秦朝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10.秦朝的经济立法包括A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B关于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立法C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方面的立法D关于市场贸易管理方面的立法四名词解释每题6分分30分1.质剂周朝时的买卖契约买卖双方各执一半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P552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P57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包括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P62 4.《法经》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而把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放在了篇尾P73 5.以古非今罪秦朝设立的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五案例分析1.商纣争太子案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P31答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通过嫔嫁姐妹同嫁一夫中央废除丞相制度集权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大权统归中央1考察西洋宪政2设立专职机构3改革官制4制定新法5颁布《钦定宪法大纲》6成立资政院和咨议局7颁布十九信条实行君主立宪意义直接从西方移植了一批近代化的法律确立了宪法指导下诸法分立的近代化法律体系确立了民主宪政的发展趋势2.中华法系诸法合体是如何走向诸法分立的20分答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在结构上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集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内容于一体用刑罚方法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在这样的法律架构中实体法和程序法完全融合刑事法律规范异常发达民事法律规范则处于从属地位形成了重刑轻民的规范格局清末变法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从制定大清现行刑律开始清政府分别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商律草案等实体法又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律草案等程序法以及宪法大纲等法律文件随着修律过程中这些新的法典法规的出现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传统格局开始被打破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传统的中华法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典的诸法合体以刑为主体例被西方式的由多个部门法共同组成的体系所取代晚清政府新制定的法律均参照了西方国家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结构模式从而彻底改造了传统中华法系的法律结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清廷的法制改革不了了之但是中国法制诸法分立的进程没有停止民国时期中国法制大陆法系化的进一步发展基本形成了大陆法系化的六法全书新中国的法律体系有两大源头一是革命根据地法二是苏联法革命根据地法一方面受苏联法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当时国统区法律的影响不过前者是公开的后者是潜在的苏联法的前身是作为大陆法系成员的俄国法国民党政府的法律则自清末以来一直以大陆法系为师内容上虽然不断有变化但形式风格组织程序上自有难以逃脱的习性或胎记因此新中国法的两个源头都是大陆法系的而大陆法系的一个特点就是诸法分立3.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在法制建设上的建树20分答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建设建树颇多颁布革命法令1保障人权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制度如解除贱民身分禁止买卖人口提高女权取消官僚特权与革除官厅陋习2发扬国魂革除封建陋习禁烟禁赌劝禁缠足发布《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3整饬吏治任人唯贤建立了新型的司法制度1建立新型的司法机关为贯彻三权分立实现司法独立的资产阶级法制原则中央设临时中央裁判所后改称法院地方审判机构称作审判厅实行四级三审制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干涉2改革审判制度仿效西方文明的审判方式颁布《禁止刑讯文》《禁止体罚文》废除封建的刑讯体罚制度3采用律师制度为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草拟《律师法草案》实行律师辩护制度公审制度陪审制度4.如何认识国民党的《六法全书》20分答可参考《中国法制史学习指导》P167说明六法是法律体系的通称从1928年到1936年国民党政府集中进行频繁的立法最终建立起六法体系形成了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的基干所谓《六法全书》简称《六法》狭义是特指宪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广义是指上述六大法典及其它附属法规和判例解释例亦即整个法律体系的通称就其内容而言除搬用资产阶级的一些法律原则外也继承了清末和北洋政府具有封建性的法律传统国民党政府的《六法全书》是封建主义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法西斯法律的混合体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其进步之处在于它延续了自清末以来的法律改革进一步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法律制度引进我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予以发展从而把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法律制度的建设推向最为完备的阶段5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性文件和土地立法内容答宪法性文件主要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人权条例》土地立法主要有《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可参考《中国法制史》P395P4191。
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刑名从商:是旬子总结商朝的刑事立法之后提出来的一句话,他认为商朝的刑事立法制订的比较完善,而且多为后世沿用。
2、九刑: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西周的九篇刑书;二是指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
《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3、质剂:买卖契约,西周称为质剂。
质剂是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
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4、田里不鬻:西周初期的土地所有权。
土地归周天子一人所有,各诸侯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无处分权,无权买卖。
5、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分30分)简述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
答案要点:采取的是法家的指导思想: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依法律论罪处刑。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
3、“重其轻者”——在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刑2、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案要点:1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总结春秋以来各诸候国立法经验,著《法经》2法经内容;改刑为法,先列罪名,后定刑制,全文以刑为主,夹着诉讼法和其它法律内容。
包括的正律,杂律,具律三大部份其中的正律包括盗律,赋律,囚律,捕律。
杂律规定的是除盗赋罪名以外的罪名。
具律是关于刑罚的适用,如加减刑罚等。
3法经的阶级本质;1)锋芒主要指向农民和其它劳动人民。
立法思想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2)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如规定了窥宫,盗玺等。
3)维护封建等级,例如丞相受金,左右伏诛,就是说如果丞相受贿,要把他左右的臣属斩首问罪,这个因为刑不上丞相的缘故。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刑名从商 : 后世历朝历代的刑名均沿袭商朝的。
2、九刑: 西周时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3、质剂: 是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长者为质,用来买卖大件物品,短者为剂,用来买卖小件物品。
4、田里不弼: 指诸候和臣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即不许买卖土地。
5、六礼: 凡婚姻关系的缔结,要先后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微、清期、亲运六道繁琐的程序。
二、问答题1、简述商朝的继承制度?答:(1)商初实行兄终弟及,辅以父死子继制(2)商朝在实行父死子继后,又实行嫡长继承制2、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答:《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是我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经验基础上制定的,在中国封建统治史上具有地位。
内容:(1)盗法、贼法(关于惩治危害国家安全和他人以及侵害财产等犯罪的实体法规定。
(2)囚法和捕法(关于追捕、囚禁及审讯罪人的法规程序。
(3)杂法和具法(从重从轻,减免刑罚等定罪量刑的规定。
历史地位:(1)《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时期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
(2)《法经》的体制和内容,为后世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重要基础。
三、思考题1、请分析奴隶制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发展演变?答: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国家。
随着国家的建立,法律也随之产生。
其立法指导思想是:“夏有乱政,而作属刑”即法律是因“乱政”而作。
夏朝统治阶级利用人们的自然宗教信仰,将他们及其祖先说成是上天的化身。
将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
商朝全部继承了夏朝的神权法思想。
并且较夏更进一步。
发展为一种典型的神秘思想。
其次商王是后天命统治人间一切。
将对人民的惩罚说成是上天的过程中体会到“殷朝单然”,“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念,不可能永保王朝的长治久安。
因此提出“明德慎罚”与“从德配天”的立法指导思想及“亲亲”与“尊尊”的立法指导思想,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步确立。
[2024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中国法律史》在线形考(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2024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中国法律史》在线形考(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4ece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c.png)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中国法律史》在线形考(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12月;适用于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一、试题题目试题随机!!!!1.为打击臣下朋比结党的行为,《大明律》特设的罪名是( )。
A.左官B.奸党C. 结党D.朋比2.秦律规定的土地所有权的标记是( )。
A.阡陌B. 井田C.疆界D. 封3.唐律将非法获得公私财物的犯罪概括为“六赃”,其中“受所监临”的犯罪主体是( )。
A. 官吏B. 民C.奴婢D.所有人4.秦孝公时主持秦国变法的法家人物是( )。
A.李悝B. 子产C. 商鞅D.李斯5.清末编订《钦定宪法大纲》的机构是( )。
A. 考察政治馆B.修订法律馆C. 宪政编查馆D.礼学馆A.城旦D.罚作E. 赀7.下列选项中,属于宋朝诉讼审判制度的有( )。
A.大案奏裁制B.鞠谳分司制C. 翻异别勘制D.务限制E.秋审制8. “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有( )。
A. 辞听B. 耳听C.气听D.色听E. 目听9.唐朝的主要法律形式有( )。
A. 律B. 令C. 格D. 式E. 典10. 《法经》的篇目数是( )。
A.六篇B. 七篇C.九篇D.十二篇11.明万历二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通令全国实行的赋税制度是( )。
A.租庸调制B. 两税制C. 一条鞭法D. 摊丁入亩12.隋朝颁布的法典主要有( )。
A. 刑统B. 开皇律13.秦朝危害专制皇权的罪名主要有( )。
A. 不敬皇帝B.诽谤与妖言C. 妄言D.以古非今E.非所宜言14.秦朝的“以刑杀为威”的意思是( )。
A. 法网严密B. 全国实得统一的法令C. 严刑重罚D.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E.凡事皆有法式15.清末《法院编制法》中规定的审判机构有( )。
A. 初级审判厅B.地方审判厅C. 高等审判厅D. 平政院E. 大理院16.唐律中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部分的篇目是( )。
A.《断狱律》B.《具律》C.《杂律》D.《名例律》17.宋朝为加强对盗贼的处刑,所立的专门法规有( )。
中国法制史 形考任务 第八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史形考任务第八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开皇律》确定了封建制五刑,即死、流、徒、扙、笞。
2.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的法典是《答案是开皇律》3.唐初立法指导思想答案是礼刑并用,法令简约、宽仁慎罚4.《水徽律疏》云:“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犹昏晓秋相须而成也”。
5.唐高祖武德四年,政局趋于稳定,根据唐初的社会情况,制定自己的法典,于武德七年完成,称为《武德律》二.单项选择题1.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B )A.《大业律》B.《开皇律》C.《九章律》D.《贞观律》2.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令、格、式、编成( B )A《大唐六典》B《大中刑律统类》C.《武德律》D.《贞观律》3.唐律关于户籍、赋役、土地、婚姻方面的内容规定(C)律。
A.《卫禁》B.《职制》.C.《户婚》D.《斗讼》4. 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法典是(B)。
选择一项:A. 《北周律》B. 《开皇律》C. 《唐六典》D. 《大业律》5. 在唐朝遇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聊会同刑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
选择一项:A. 三司使B. 大三法司会审C. 三司推誓D. 小三法司会审多选唐朝从积极放慢规定行为准则的法律形式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格B. 律C. 令D. 式唐朝中央司法机关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大理寺B. 刑部C. 御史台D. 督察员唐律规定承审如与当事人有()关系者,须回避。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借贷B. 师生C. 亲属D. 仇隙唐朝财政立法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租庸调法B. 一条鞭法C. 两税法D. 重法地法唐朝监察机关御史下设()。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殷院B. 察院C. 审刑院D. 台院四、简答题题目16《开皇律》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隋文帝时期制定颁行,共12篇500条。
其以北齐律为蓝本,更定刑名为笞、杖、徒、流、死五刑,废除前代车裂等酷刑;规定"八议"之制,以维护贵族官僚地主的特权;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加强对危害封建统治秩序行为的镇压。
电大《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第1—5章四、名词解释(每题6分,分30分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周礼?秋官。
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
“五听”表现出浓厚的形式主义特点,但就其注意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而言,有一定借鉴意义。
4.《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
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
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
李悝认为“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而把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放在了篇尾。
从《法经》的内容,可看出其阶级本质:第一,它的锋芒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第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第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总之,《法经》是新兴地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反抗的暴力工具。
五、案例分析1.商纣争太子案(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答: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
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通过“嫔嫁”来的,即奴隶主贵族娶妻,往往同妻的隋嫁女一同收为妾。
一妻多妾制是由于奴隶社会私有制决定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多妻就会造成王位混乱和争斗财产,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
(2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答: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
此制度始于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正式确立。
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的一妻多妾制,如果在多妻的情况下,就会因争夺财产和王位产生混乱,乃至战乱。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第6—10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B 2.C 3.D 4.A 5.C 6.C 7.D 8.D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答:这次刑制改革,经过文景两位皇帝,时间长达20多年,反映了一项制度的改革,是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后世多认为是出于“悲怜”缇萦,体现文帝德政,但本质在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统治者既要惩罚犯罪者,又能使其保存劳动能力,以利于其统治。
但是,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
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和转折点。
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1.ABCD 2.ABCD 3.ACD 4.ABCD 5.ABCD 6.BCD 7.BD 8.ABC 9.ABCD 10.BC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亲亲得相首匿: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对于一定的犯罪可以首谋隐匿。
汉律规定,卑幼匿尊亲长,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犯死罪的卑幼,虽应处刑,但可以请求减免,首匿犯一般罪的卑幼也不负刑事责任。
2.官当: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刑罚。
《北魏律》最先做此规定,隋律、唐律相继沿袭。
唐律规定,五品以上官可抵私罪”(因私事或假公济私而犯的罪)徒二年,“公罪”(因公事而犯的罪)徒三年;九品以上官可抵“私罪”徒一年,“公罪”徒二年等。
明、清律无此规定。
3.唐律疏议:《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
唐初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修成了一部《唐律》。
《永徽律疏》是唐高祖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二十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
《永徽律》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现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