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合理发展交通运输_
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教学设计4

交通运输方的特点和选择教学设计昆二中吴渝【设计理念】1、打破传统的地理教材编排体系和授课模式,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开展地理教学活动。
2、培养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素养,摈弃传统地理重知识传授,轻地理素养的做法。
3、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整理资料、信息,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学习方式,重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4、使地理课堂更多的关注现实,把课堂上抽象的理论嫁接到鲜活的现实生活上,为地理课堂带来新鲜的血液和新的活力。
【教学目标】1、通过对各种生活事例的分析,掌握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2、通过对案例材料和生活事例的分析学会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总结归纳等素养;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联系生活、关心生活的素养。
4、在生活中能够提高环保意识,尽量绿色出行。
【重、难点】1、重点: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难点:对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特点的归纳总结。
【学法指导】根据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可采用信息整理和小组讨论法。
【课前准备】1、案例材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1、视频:《人在囧途》视频片(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看看视频中共出现了哪些交通运输方式?)—明确观看目的。
同学们,看完了视频现在谁能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呢?学生回答:飞机、火车、汽车、轮渡(轮船)、出租车。
(纠正运输方式)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案例。
2、引入小案例:(板书展示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局部图)问:缅甸是我国重要的邻国,其油气资源非常丰富,而我国的油气资源西南部、南部相对比较匮乏,现我国决定向缅甸进口原油1000万吨到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如果是你来决策,你会选用哪一种运输方式呢?学生回答:A:用油轮(水运),接问:那么用水运可以走哪条线路你可以个我们标注一下吗?板图中从缅甸海域经马六甲海峡运往广西、广东。
B:用火车(铁路油灌运输),可以直接沿中缅铁路运往云南,南昆线运往广西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选择都各有千秋,除了这两种运输方式之外,2013年10月20日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油。
交通运输教案

交通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与分类;
2. 掌握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能够描述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与使用条件;
4.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思考:你认为交通运输的作用是什么?交通工具有哪些种类?
2. 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和主要分类。
知识讲解与示范:
1. 分组交流: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交通工具进行研究,包括特点、使用条件等,并准备做一个小展示。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所研究的交通工具,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知识梳理与总结:
1. 教师总结学生们展示的交通工具,归纳它们的分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总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交通运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拓展活动:
1. 观察实践:安排学生在家或周边进行交通工具的观察实践,记录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条件,并撰写观察报告。
2. 研究交通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与交通运输相关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课堂检视:
教师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对交通运输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从媒体或书籍中收集关于交通运输的新闻或信息,撰写一篇关于交通运输的短文,并描述新闻或信息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教学设计3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目标通过资料认识交通运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优先地位,知道主要的五种现代运输方式。
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增强民族自豪感。
能够运用交通分布图的说明中国交通网络的分布特点。
通过数据,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知道什么是“绿色出行”,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
了解云南交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了解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热情。
教材分析五种现代交通方式各交通方式的优缺点中国公路网分布中国主要航空港分布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绿色出行教学重点中国交通网的特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网特征的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备注PPT1~6 导入上课前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我家乡的小故事。
我的家乡昭通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
我们的山里有天麻,树梢上有红苹果,地底下有褐煤,物产富饶。
昭通历史上出的名人无数,近代有“云南王”龙云,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一代鸿儒姜亮夫,甚至连昭通这个名字都是当年雍正皇帝钦此的,昭通是当时仅次于昆明的云南二号城市,被称为“小昆明”。
昭通在历史上为什么这么辉煌?追根到底是两条道路的修建,秦始皇开“五尺道”,虽然只有五尺,但是当时四川乃至中原通往云南的交通要道,五尺道就从今天的昭通过。
后来汉武帝又在五尺道的基础上修建“南夷道”沟通云南和贵州,于是昭通便成为云贵川三省的交通枢纽,被称为“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交通的便利成就了当年昭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今天的昭通怎么样呢?2013GDP全省排名第6,人均GDP更是全省垫底,昔日的辉煌烟消云散。
那昭通又是因何而没落呢?成也交通败也交通。
建国前云南有了第一条铁路昆河线,建国后又相继开通了成昆线,贵昆线,南昆线,于是昭通由昔日的交通要道变成了交通死角,社会经济发展江河日下,一蹶不振。
《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交通运输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养,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交通运输有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兴趣,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交通运输的认识和感受。
2.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分类(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陆上、水上、空中交通运输的特点和区别。
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3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从人力运输到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
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和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4.交通运输业的现状(3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交通运输业的现状。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观点交流,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思考和关注。
5.交通安全教育(3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交通安全知识和技巧。
让学生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养。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方案。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交通运输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应对交通事故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是否能够准确回答问题。
交通运输业的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业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等。
2.交通运输工具:介绍各类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和使用场景。
3.交通运输的组织和管理:包括交通部门的职责、交通管理制度和交通规则等。
4.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环保:引导学生了解交通事故的原因、预防措施和交通环保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和相关法规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交通工具的能力,了解交通规则和事故预防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际案例分析,主动探索交通运输业的相关知识。
2.多媒体教学:利用科技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交通运输业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角色扮演:设计交通运输员、交通警察等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交通规则和交通管理的重要性。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交通枢纽、交通设施等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交通运输业的实际操作和管理情况。
5.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分组完成交通运输案例分析、交通规则制定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积极参与讨论、观点合理、态度端正等。
2.作业评价:布置与交通运输业相关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实践评价:通过实地考察、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情境中的表现和处理能力。
4.学习成果展示评价:要求学生制作交通运输实践手册、交通安全宣传册等,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总之,交通运输业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学设计】《交通运输》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课程标准】: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教学目标】:1、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例或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讫地点及沿途主要的交通枢纽,并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4、能依据铁路干线分布图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正是初二学生相对比较薄弱的。
因此,课上应尽可能地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并加强读图析图方面的指导,以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读教材P84图4.1 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说一说,从古至今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
2、结合教材P84正文部分第二段,填空:现代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现代运输方式。
3、阅读教材P87阅读材料我国立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了解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4、结合教材P86正文部分,填空并概括我国铁路运输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前,里程短,分布零散。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较为完整的铁路运输网络。
改革开放后,建设速度加快,铁路干线连通了全部省级行政中心,部分城市间还有高铁连接。
二、课堂导入:以前,南通的交通并不发达,与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长江把南通阻隔在东方一角。
人们总说“南通难通”,“汽车跳,南通到”。
现在,南通的交通发展变化太快太大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3《合理发展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3《合理发展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4.3节《合理发展交通运输》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合理发展交通运输业。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掌握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律,从而能够理解并分析交通运输业的合理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交通运输业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
但学生对于交通运输业的系统性和深入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掌握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业的合理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合理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律。
2.难点:如何合理发展交通运输业,分析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相关交通运输业的案例资料,制作PPT。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通过PPT展示,使学生对交通运输业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分析具体交通运输业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交通运输》推荐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第1课时)【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大量中国自然地理内容,如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等基本国情,人文地理很少涉及。
本节内容具有很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将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巧妙有机地联系起来。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
本节知识比较直观形象,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多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悟自己的认识。
【课程标准】2011版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022版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结合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通过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能选择出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关于“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总结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课堂上多用实例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一谈:你都到什么地方旅游过?怎么去的?直达还是中途有停转?引出交通运输方式,导入新课。
出示自主学习问题:1.什么是交通运输方式?2.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3.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有哪些?引导、点拨学生归纳交通运输的含义及交通运输方式。
假如没有便捷的运输工具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路,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谈谈交通运输对生活的影响。
教师引导点拨: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承转:你到外地探访亲友或旅游,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任务1 结合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思考: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生活经验说出5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4.3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第1课时我国的铁路干线和枢纽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的第三节,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2课时进行讲授,其中第1课时学习我国的铁路干线和枢纽,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七纵五横”的铁路干线和主要交通枢纽,关于中国的交通现状,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最后结合常考题目和图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青藏铁路和川藏铁路以桥代路的原因,进行补充。
一、课前活动:学生在家利用网络搜集了解现代常见的五种交通
运输方式。
二、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图片导入
展示五种交通运输工具和对应运输方式
【过渡】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铁路运输)(二)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七纵五横”铁路干线
1.简要介绍我国铁路运输发展历史
2.学生自主学习我国铁路总体分布特点:东密西疏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铁路干线命名规律,师生共同为铁
路干线尝试命名,中间插入对常考铁路(京广线、青藏线等)
的讲解。
七纵
五横
4.学生合作巩固“七纵五横”铁路干线名称和位置,请同学上台展示
【过渡】这些七纵五横的铁路干线交织成一张巨大的铁路网,这张网上有很多铁路干线相交会在某个城市,有的城市有一条、两条甚至是三条、四条等铁路干线通过,我们把这种城市叫做铁路枢纽。
知识点二:主要铁路枢纽
口诀记忆“一洲二都三州”
1.“二都”即首都北京和成都
由于经过北京的铁路干线有五条,正好对应一只手的五根手指,即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
包线,用手来再次巩固记忆铁路干线。
经过成都的铁路干线有宝成线和成昆线。
2.“一洲”即株洲(湖南省)
株洲、上海、昆明都在东西向的沪昆线上,引导学生找出经过株洲的南北向铁路干线:京广线。
3.“三州”即兰州、郑州、徐州
这三个铁路枢纽有很多共同点,名字都带一个“州”
字,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在同一条东西向铁路干线:陇海
线,接着找出经过“三州”的南北向铁路干线。
4.最后给学生时间再次回顾主要铁路枢纽和经过它们
的铁路干线。
简要介绍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和我国目前功能最齐全的交通枢纽——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三)基础达标 6道题分值10分
应用提升 4道题分值4分
(四)补充:以桥代路
承接最后一道应用提升题目,结合图片讲解青藏铁路和川藏铁路以桥代路的原因。
(五)回顾总结
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并且通过题目点出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将铁路干线与前面学习过的自然环境、工
业基地等结合在一起命题。
交通运输方式除了铁路运输
还有四种方式,那我们在运输的时候该怎样选择合适的
方式呢?下一节课将会带领大家继续深入研究。
(六)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册4-7题,9-22题,34-37题,
39-40题。
三、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一)自主学习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特点
(二)合作巩固“七纵五横”铁路干线的位置和名称
(三)自主总结主要交通枢纽和经过它们的铁路干线
四、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和方法设计:
学案中设置基础达标和应用提升
两部分题目进行检测,采用学生互
批改互评分的方式,分别得出基础
达标和应用提升的分数,教师可在课后收上来进行查阅,总结问题,在下一节课中深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