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及答案 (1)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全真模拟卷(一)参考答案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全真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一、1.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汉字的字音。
D项中“骨髓”的“髓”读音应为8“su ǐ”。
2.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
A项中的“深恶痛极”应为“深恶痛疾”,C项中的“慰籍”应为“慰藉”,D项中的“如雷灌耳”应为“如雷贯耳”。
3.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C项不正确,莘莘学子指的是众多的学生,与前面的“一名”相矛盾。
4.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通读句子,可以看出④的首句,③是末句。
⑤句承接④句,介绍了重庆园博园的展区情况,②①③之间有顺承关系,分别介绍了重庆园博园给人们的感受和作用。
5.示例:与一滴水不期而遇让我知道执着的追求之后是奔腾一棵树不期而遇让我懂得不懈的站立之后是挺拔【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抓住前面两个句子可知,句式结构为“与……不期而遇,让我……之后是……”。
内容要与前两句相似,一定要符合形神兼备的要求。
6.(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知识积累。
B项中,“揭示出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的根源”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2)示例一: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拄上,南斗星君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不能烧着。
示例二:齐天大圣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内,以文武火煅烧七七四十九日,反炼的火眼金睛。
示例三:车迟国,孙行者与妖道斗法,与羊力大仙比在油锅里洗澡,“翻波斗浪,就似负水一般玩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故事情节的理解,这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材料上讲述的是孙悟空怕烫的事,而在《西游记》中曾多次写孙悟空不怕火,这样的情节有好几处,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故事的概括的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比如:在《西游记》的开端部分,最容易记住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里面煅烧,烧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不但没有烧死孙悟空,反而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还有在车迟国时,孙行者与妖道斗法,与羊力大仙比在油锅里洗澡,“翻波斗浪,就似负水一般玩耍”。
2018年重庆a卷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重庆a卷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玷污(diàn)迸溅(bèng)恣意(zì)B. 蹒跚(pán)缄默(jiān)睥睨(pì)黝黑(yǒu)C. 踌躇(chóu)缥缈(miǎo)蹙眉(cù)皲裂(jūn)D. 剽悍(piāo)瞠目(chēng)踽踽(jǔ)潸然(shān)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从不骄傲自满。
D.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依然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B. 面对老师的批评,他总是不以为然,我行我素。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真是进退维谷。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妄自菲薄,缺乏自信。
答案:A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 《出师表》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诸葛亮所作,文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后主的殷切期望。
C.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文中描绘了醉翁亭的美景和作者与友人的欢聚情景。
D.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文中赞美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豪情壮志。
答案:C5. 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3),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答案:(1)天涯若比邻(2)一览众山小(3)会当凌绝顶(4)采菊东篱下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文,完成6-9题。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

《爱莲说》【重庆市A卷】三(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⑴斯.是陋室斯.:.⑵可以调.素琴调.:.⑶陶后鲜.有闻鲜.:.⑷宜乎众.矣众.:.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答案】9.(4分)⑴这⑵调弄,这里指弹奏(只答“调弄”不给分)⑶少⑷多10.(4分)⑴苔痕碧绿,长到台阶;草色葱茏,映入帘里。
⑵对于莲花的喜爱,像(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每小题2分)11.(3分)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12.(4分)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分)【重庆市B 卷】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⑵濯清涟而不妖妖..:.⑶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⑷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A卷)(含答案)(1)

重庆市2021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终止,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以下句子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倔强(juè)阔绰(chuò)叱咤风云(chà)B.慨叹(kǎi)彭湃(bài)销声匿迹(nì)C.宽恕(shù)狡黠(jié)迥乎不同(jiǒng)D.静穆(mù)梦寐(mèi)味同嚼蜡(jiáo)1.D(A项“倔”应为“ju锓咤”应为“zhà”;B项“湃”应为“pài”;C项“jié”应为“xiá”)2.以下句中加点词语利用不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慢慢体味生活,你会发觉,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早晨,万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一场春雨以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漂亮。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2.C(“雪白”与“五彩缤纷”矛盾)3.以下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
B.仲春时节,清风送爽,咱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C.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址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D.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轻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
3.B4.“不要以为欢乐是自私的,当咱们欢乐的时候,咱们就播种欢乐的种子。
”该句放入下面语段中最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人是能够独自欢乐的,因为人的感觉不相通。
2017重庆中考语文试题A及参考答案

2017重庆中考语文试题A及参考答案2017年重庆中考语文试题A卷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镌刻(juān)倔强(jué)应接不暇(jiǎn)B. 蹒跚(pán)迸溅(bèng)踌躇(chóu)C. 迤逦(yǐ)缄默(jiān)剽悍(piāo)D. 踌躇(chú)箴言(zhēn)缄默(j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做事总是那么认真,从不马虎。
3. 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原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改写: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4. 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写成被动句。
原句: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写: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5. 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原句:这次活动非常成功。
改写:这次活动不能说不成功。
6. 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
原句: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不够认真。
改写:他做事总是______,不够认真。
(填写合适的成语)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7.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8. 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中心论点?9.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0.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
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诗文内容略)1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述其生平。
12. 请解释诗中的“______”一词的含义。
1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14. 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四、作文(共60分)15.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1. C2. D3.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4. 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解析版)

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三面濒.(bīn)水,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B.新苗破土,绿芽初绽.春,已在耳畔.(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C.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心,聆.(líng)听语言的声音.D.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的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怯.(qiè).【解答】B.有误,“耳畔”应读作“ěr pàn”;故选:B.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羁绊高梁彬彬有礼沧海桑田B.取谛迸溅沁人心脾辗转反侧C.竣工板栗斩钉截铁眼花瞭乱D.霹雳抱歉惊涛澎湃诲人不倦【解答】A.“高梁”应写作“高粱”;B.“取谛”应写作“取缔”;C.“眼花瞭乱”应写作“眼花缭乱”;故选: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解答】例句中的“暖”有被动的意思,“暖心”的意思是让人感到温暖人心.A.句中的“暖”是动词,热一热的意思;B.句中的“暖”是动词,“暖场”就是“热场”;C.句中的“暖”由被动的意思,“暖男”就是让人感到温暖的男人;D.句中的“暖”是形容词,温暖的意思.故选:C.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4分)填写汉字“回文图”中空缺的字音、字形。
①②③④2.(3分)任务二:编写介绍词ㅤㅤ汉字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令人_____的文化瑰宝。
①汉字,纵跨几千年时光,横越数万里广袤土地,让所有南腔北调、方言异音的海内外中国人,都能作乡音晤谈般的亲切问候。
②汉字起源甚平,经过数千年的淡变,形成了丰富的字体与书风。
③这种问候所展现的民族向心力与文化聚合力,是其它文字所不及的。
④从字体的古今演变中,可以窥探古人生活与文化的点点滴滴。
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是全球华人共同的乡音。
”(1)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A.叹为观止B.富丽堂皇C.附庸风雅D.眼花缭乱(2)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语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A.①④②③B.②④①③C.④③①②D.③①②④3.(4分)任务三:创作汉字诗参照示例,从下面的各选汉字中任选一个为文化墙创作一首小诗。
可从字形分析哲理,也可用意象表达情思,句式不限。
备选汉字:人旦云灯示例一一站着是1倒下也是一示例二雨夜中的雨丝丝的织就了诗人的情绪小诗创作4.(8分)根据《傅雷家书》《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教材建议《傅雷家书》的阅读方法是选择性阅读,请你为小渝推荐书中最值得阅读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2)老舍曾评价祥子:“在新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习惯。
”你是否赞同老舍的看法?试举例说明。
5.(8分)综合性学习。
ㅤㅤ年级将开展“天下国家•革命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准备推出一期主题展板,请完成以下任务。
【栏目设计】(1)展板需围绕“革命文化”设计几个栏目,请你补充出来。
栏目一:栏目二:革命故事荟萃栏目三:【前言撰写】(2)请根据“革命文化”的主题,为展板撰写一段前言。
(80字以内)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6.(10分)古典之音,萦萦在耳,请按提示填空,古典之“音”百鸟在鸣“①,在河之洲”(《<诗经>二首》),鸟鸣引发了爱情的希冀,回响千年;“②,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鸟鸣寄托着友人的牵扯,直抵人心:“感时花溅泪,③”(杜甫《春望》),鸟鸣承载着诗人的忧悲,感人至深。
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A卷)

重庆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 下列名子中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3分)A. 重庆三面濒.(bīn)水,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
B. 新苗破土,绿芽初绽。
春,已在耳畔.(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
C.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心,聆.(línɡ)听语言的声音。
D. 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地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怯.(qiè)。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羁绊高梁彬彬有礼沧海桑田B. 取谛迸溅沁人心脾辗转反侧C. 竣工板栗斩钉截铁眼花瞭乱D. 霹雳抱歉心潮澎湃诲人不倦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 “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
”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
B. 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 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 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民展态势。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有永续的生命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A. ②①③B. ②③①C. ③②①D. ③①②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三面濒.(bīn)水,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B.新苗破土,绿芽初绽.春,已在耳畔.(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C.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需你屏息潜心,聆.(líng)听语言的声音.D.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的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怯.(qiè).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羁绊高梁彬彬有礼沧海桑田B.取谛迸溅沁人心脾辗转反侧C.竣工板栗斩钉截铁眼花瞭乱D.霹雳抱歉惊涛澎湃诲人不倦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B.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C.《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D.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塑造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形象.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字)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
“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7.综合性学习为庆祝重庆直辖20周年,学校要制作一本《时间的痕迹﹣﹣老重庆的记忆》的册子,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方言拾萃重庆方言形象幽默,富有韵味。
请从下表提供的四个方言词语中选择一个,说说它的妙处。
重庆方言含义妙处惊抓抓指一个人在面对其他人看来不足为奇的事时,表现出国语惊慌与害怕的样子以尖叫和手突然张开来表现人的惊慌与害怕,形象而生动①灯儿晃无事闲逛。
这里的灯是指旧时悬挂起来或手提的照明灯选:表达效果:②撑花儿雨伞。
撑,张开。
③搭扑趴摔跟头。
搭,方言读dá,摔④巴心巴肠全心全意。
巴,紧贴【任务二】老物记忆同学们拍摄了下面一组重庆“老玩意儿”的照片,请你从中选择一张,参考示例,给它配上一句优美的话。
(要求:体现物件特征,用上修辞,句式不限)示例:摇椅﹣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
“老玩意儿”照片:木梳茶壶折扇灯笼【任务三】旧事回顾编辑“老重庆的故事”,需要采访在重庆土生土长的王爷爷,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用电话联系他。
你会怎么说?(校名、人名用“xx”代替)。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8.默写填空(1),白露未晞。
(《诗经•蒹葭》)(2),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兔从狗窦出,。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4)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6),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
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1] ”(《次北固山下》);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黄鹤楼》)。
【注】[1]鄂版教材为逗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1]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2]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有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故克.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12.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少年书架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
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
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
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
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
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
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是,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
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
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
爸爸兴奋着。
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
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⑪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
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
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 小小的书架成了!⑮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
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
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 风来,漆干。
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
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
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
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
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13.本文围绕“书架”写了那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书架伴“我”成长14.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荡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15.批注,是一种读书方法。
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做批注。
示例:那欢喜如莲花的一般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批注一:批注二:16.在第十六段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十八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17.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他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①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自己的巢。
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恩归的心情,如“鸟宿池边树”,“倦鸟思归林”。
而“鸟宿树”,“鸟归林”。
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巢窝。
鸟归巢,犹如人归家,是它获得家庭温暖和休养生息的场所。
②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为早。
远古时代的人类,就是受了鸟巢的启示,才开始从穴居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以避免野兽的袭击和侵害。
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
有人说,如果把自然界洲奇特建筑排一个名次,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
③一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
④造巢技术最高明的是那些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
北美绿鹏的巢象一个小篮,挂在横空的树丫上,黄鹂的袋形深巢,险悬在细枝的末梢;马来亚的绿色阔嘴鸟,编一条长绳,把它们精致的巢挂在林中池边的树上,褐雨燕的巢,变为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