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策略

合集下载

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部署策略

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部署策略

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部署策略概述: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由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和连接线所构成的结构,它对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原则和部署策略,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设计原则1. 线路互联:网络拓扑结构应保证各节点之间线路的互联性,以保证数据传输的畅通。

常见的互联方式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结构。

2. 带宽分配:根据网络的实际需求和负载情况,合理分配网络带宽。

对于繁忙的节点,应提供更宽带的连接,以确保数据能够快速传输。

3. 容灾备份:网络拓扑结构应具备容灾备份的能力,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网络瘫痪。

在设计中可以引入冗余路径和备份链路,并利用负载均衡技术合理分配流量。

4. 安全性考虑: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安全性问题。

关键节点和敏感数据应隔离在内部网络中,同时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以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二、网络拓扑结构的常见类型1.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是一种以交换机或集线器为中心,将其他设备连接到中心设备的拓扑结构。

该结构简单易实现,但是中心设备成为了单点故障的风险。

2. 总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是一种线性结构,所有节点都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

优点是实现简单,但是节点过多时会影响带宽。

3. 环型拓扑:环型拓扑是一种环形结构,每个节点都与相邻节点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环路。

环状结构具备容错性,但是当一条链路故障时,环路上的所有节点都会受到影响。

4. 网状拓扑:网状拓扑是一种节点之间全部相互连接的结构,具备较高的容错性和冗余备份能力。

但是该结构复杂度高,维护成本较大。

三、网络拓扑结构的部署策略1. 规划合理的物理布局:在网络建设之初,应对各个节点的位置进行合理规划,避免过远距离导致信号衰减和延迟。

2. 网络设备部署策略:关键设备应集中部署在可靠性较高的位置,以减少故障风险。

同时,设备的摆放应注意通风散热和防尘等问题,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3. 线路选择和布线管理:在选择线路时,应根据传输速率和负载情况综合考虑。

中小企业网络管理员实用教程(2)

中小企业网络管理员实用教程(2)

不对称交换网络连接策略
对称交换网络连接策略
不同性能交换机连接策略
3.2.1 网络设备连接策略
4. 服务器连接策略
3.2.2 交换机的堆叠与级联
1. GBIC和SFP • GBIC • SFP
2. 交换机的堆叠 • 堆叠的优点 • GigaStack堆叠技术 • StackWise堆叠技术
3. 交换机的级联 • 双绞线端口的级联 • 光纤端口的级联
4. 冗余连接及其实现 • EtherChannel • Spanning Tree
5.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连 接
GBIC模块
• 1000Base-T GBIC模块 • 1000Base-SX GBIC模

SFP模块
3.2.2 交换机的堆叠与级联
2. 交换机的堆叠 • 堆叠的优点 • GigaStack堆叠技术 • StackWise堆叠技术
注意服务器性能的选择
• 工作组服务器
• 部门级服务器
注意服务器架构的选择
• RISC架构服务器
注意服务器外形的选择
• 机架式服务器
3.1.6 网络存储设备选型
1. NAS • NAS的特点 • NAS主要参数 2. SAN 3. NAS与SAN
Maxtor NAS4300
NAS的连接
3.1.6 网络存储设备选型
端口的交换机
光电收发器的连接
3.2.2 交换机的堆叠与级联
4. 冗余连接及其实现 • EtherChannel • Spanning Tree 5.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连接
EtherChannel冗余连接
3.2.3 路由设备的连接
1. RJ-45端口 2.网络SC-to-RJ-45 3. V.35接口-TX共享

路由器网络策略的设置

路由器网络策略的设置

路由器网络策略的设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连接到网络。

为了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路由器的网络策略设置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针对路由器网络策略的设置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为什么需要设置路由器网络策略在家庭或办公场所使用路由器时,经常会遇到多个设备共享网络资源的情况。

如果不进行合理的网络策略设置,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堵、信息泄露和安全漏洞等问题。

通过设置路由器网络策略,可以对不同设备或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

例如,可以限制某些设备的上网时间、阻止某些网站或应用的访问、设置端口转发规则等。

这些控制措施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二、路由器网络策略设置的基本原则在设置路由器的网络策略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安全性:确保网络的安全性是路由器网络策略设置的首要原则。

可以通过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来限制某些设备的网络访问权限,或者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隐藏内部网络的真实IP地址。

2. 合理性:网络策略设置应基于合理的考虑,既要满足网络的安全需求,又要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

不应设置过于严格的限制,以免影响用户的体验。

3. 灵活性:路由器网络策略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不同的策略,随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路由器网络策略设置的具体步骤1. 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通常通过输入路由器的IP地址在浏览器中进行登录。

登录成功后,进入路由器的管理界面。

2. 创建访问控制列表(ACL):根据需要,创建ACL并设置对应的规则。

ACL可以基于IP地址、MAC地址、端口号等进行过滤。

例如,可以禁止某些IP地址或网段访问特定的端口或网站。

3. 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如果需要隐藏内部网络的真实IP地址,可以启用NAT功能。

NAT会将内部网络的IP地址转换为路由器的公网IP地址,从而增加网络的安全性。

4. 设置端口转发规则:如果需要将外部网络的请求转发到内部网络的特定设备或服务上,可以配置端口转发规则。

网络规划中如何实现不同网络的隔离与互通(二)

网络规划中如何实现不同网络的隔离与互通(二)

网络规划中如何实现不同网络的隔离与互通现如今,网络已经渗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企事业单位中,网络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合理且高效的网络规划能够使不同网络之间实现隔离与互通,提升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依次从网络的隔离与互通、不同网络的规划方法和问题引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 网络的隔离与互通在网络规划中,隔离与互通是一个常见的需求。

有时候,我们希望将内外网进行隔离,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能够互相访问,保证信息的流动性。

实现隔离与互通的关键要素是网络设备的设置。

通过设置防火墙、路由器以及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可以对不同网络进行细致的规划与控制。

合理设置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列表(ACL)、子网划分和路由转发策略,可以实现不同网络的隔离与互通。

2. 不同网络的规划方法在网络规划中,不同网络的规划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架构,可以采用不同的规划方法。

VLAN的应用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物理网络划分为逻辑上的独立网络的技术。

通过在交换机上设置VLAN,并将不同的设备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可以实现不同网络的隔离与互通。

VLAN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进行互通。

子网划分子网划分是将一个大的IP地址块划分为多个小的IP子网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子网划分,可以对不同网络进行隔离。

不同子网之间的互通可以通过路由器进行实现。

VPN的建立虚拟专用网络(VPN)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建立安全的私有网络的技术。

通过在不同网络之间建立VPN连接,可以实现安全的互通。

VPN技术可以利用加密和隧道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3. 网络规划中的问题引出网络规划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网络性能不佳、隔离效果不理想等。

这些问题往往会给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威胁。

流量控制网络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对流量进行控制。

过多的流量会导致网络拥堵,降低网络的性能。

因此,需要合理设置带宽限制、流量优先级和流量分流策略,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Hillstone策略路由配置

Hillstone策略路由配置
Hillstone策略路由 配置
目录
• 策略路由基本概念与原理 • Hillstone设备策略路由功能介绍 • 策略路由配置步骤详解
目录
• 典型应用场景分析:企业内外网访问控制 • 故障排查与性能优化方法论述 •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01
策略路由基本概念与原理
策略路由定义及作用
定义
策略路由(Policy-Based Routing, PBR)是一种依据用户制定的策略进 行路由选择的技术,它可以根据数据 包的源/目的IP地址、端口号、协议类 型等特征,灵活选择出口路径。
RIP
支持RIP协议,实现基于距离矢 量的路由算法。
OSPF
支持OSPF协议,实现基于链路 状态的路由算法。
EIGRP
支持EIGRP协议,实现高级距 离矢量和链路状态混合路由算
法。
路由表项配置方法
命令行配置
01
通过设备的命令行接口进行路由表项的配置,提供灵活的配置
方式。
Web界面配置
02
通过设备的Web管理界面进行路由表项的配置,提供直观的配
配置日志记录参数,如记 录级别、存储位置等;
结合企业的审计要求,对 关键的网络访问行为进行 审计和追溯。
05
故障排查与性能优化方法 论述
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路由表项不正确
可能是由于配置错误或网络拓扑变化导致,需要检查策略路由配置 和网络拓扑。
流量丢失或延迟
可能是由于网络设备故障、链路拥塞或路由环路等原因导致,需要 逐一排查。
AI驱动的策略路由优化
人工智能(AI)技术将在策略路由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来优化策略路由规则和算法 。
多云环境下的策略路由应用

不同的连接策略

不同的连接策略

1、有线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

双绞线、
★ 同轴电缆、
★ 光缆
*双绞线 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
• • • • 非屏蔽双绞线传输距离在100m左右 最大传输速度为100Mb/秒(Mbps) 每条双绞线通过两端安装的RJ-45连接器 (俗称“水晶头”)将各种网络设备连接起来
无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1.2
网络的连接策略
一、根据不同的连接策略,可以将计算机网络 分为以下两类:
1、对等网:
对等网提供了一种简单、低廉的个人互连计算机的方法。 在对等网络中,计算机是同等的,计算机能够访问网络中其 他用户提供的资源,也能为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提供资源。对 等网络常被称为工作组(workgroup)
对等网的优点是:
网卡(网络适配器)
MAC地址实际上 是一个48位的2 进制数
*同轴电缆
●根据直径大小不同,可分为细缆和粗缆 ●根据电缆的特性阻抗值不同,有分为50Ω和 75 Ω
BNC连接器
光纤 一种能传送光波的超细玻璃纤维
• 光纤传输可达几十千米; • 传输速度1Gb/秒(Mbps);
2、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介质主要有
2、星形结构:
3、环形结构:
4、网状形结构
网状形结构没有特别的连接形式,它是最一般化 的网络构型。网络中的任一节点一般都至少有两条链 路与其他节点相连,它既没有一个自然的“中心”, 数据流向也没有固定的方向。所以,对这种网络的控 制往往是分布式 的,所以又叫分布式网络。
பைடு நூலகம்
每台计算机能够同时提供和使用资源;无需服务器。
2、服务器---客户机网络
可以提供组建大型网络的能力,它能向用户提供更 大量的资源和网络服务。

IoT终端设备管理策略

IoT终端设备管理策略

IoT终端设备管理策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被应用于各行各业。

然而,对于这些IoT终端设备的管理策略却成为了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IoT终端设备管理的战略和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其IoT设备网络。

1. 设备注册和识别在建立IoT设备网络之前,首先需要对设备进行注册和识别。

设备注册可以通过分配唯一的设备ID和密钥来实现,以确保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设备识别可以基于设备ID和其他设备特征来实现,以便于对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

2. 设备连接和通信IoT终端设备通常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连接和通信。

为了确保设备之间的有效通信,需要采取适当的网络协议和通信技术。

同时,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可以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或其他加密通信方式。

3. 设备监控和维护一旦建立了IoT设备网络,就需要对设备进行监控和维护。

设备监控可以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来实现,以便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

设备维护包括设备的定期检查、更新软件和固件、以及修复设备故障等操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设备安全和数据隐私IoT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和数据隐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护设备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可以采用一系列安全措施,例如使用强密码、访问控制、防火墙等。

同时,对于设备采集和传输的数据,也可以采用数据加密和权限控制等措施,以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完整性。

5. 设备升级和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IoT终端设备的升级和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为了保持设备的竞争力和性能,可以定期对设备软件和硬件进行升级,以满足用户对功能和性能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创新,以促进设备的发展和应用。

总结:IoT终端设备的管理策略是实现物联网应用的关键步骤。

通过设备注册和识别、设备连接和通信、设备监控和维护、设备安全和数据隐私以及设备升级和发展等方面的管理策略,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其IoT设备网络。

网络连接方法

网络连接方法

网络连接方法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中,网络连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家中、办公室还是公共场所,我们都需要通过网络连接来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工作学习等。

因此,掌握各种网络连接方法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连接方法,帮助您更好地应对不同场景下的网络连接需求。

首先,我们来说说家庭网络连接方法。

在家中,我们通常会使用无线网络连接。

首先,您需要确保家中有一台无线路由器,并且已经连接到宽带网络。

接下来,您需要在电脑或移动设备上打开无线网络功能,并搜索到您家中的无线网络名称(SSID)。

然后,输入无线网络的密码,即可成功连接到家庭网络。

如果您的家中有多个房间需要覆盖网络,可以考虑使用信号增强器或者布置多个无线路由器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

其次,是办公室网络连接方法。

在办公室,通常会有更为复杂的网络结构,可能会有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连接方式。

对于有线网络连接,您需要将电脑或者其他设备通过网线连接到办公室内的网络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上。

而对于无线网络连接,步骤和家庭网络连接方法类似,只是需要注意办公室内可能会有多个无线网络,您需要连接到正确的无线网络上才能正常访问公司内部网络资源。

此外,公共场所的网络连接方法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在咖啡馆、图书馆、机场等公共场所,通常会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连接。

您只需要打开设备的无线网络功能,搜索到公共场所提供的无线网络,连接后可能需要输入提供的密码或者接受用户协议,即可畅快地上网了。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场所的网络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在使用时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连接不明来源的网络,以免造成信息泄露或者被黑客攻击。

总的来说,无论是家庭、办公室还是公共场所,网络连接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来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保证我们能够高效、安全地使用网络资源。

希望以上介绍的网络连接方法对您有所帮助,让您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信息化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策略(图)【IT168 专稿】网络设备大致分为集线设备和路由设备两类,而集线设备又划分为集线器和交换机。

当然,交换机又可根据性能划分为多个类别。

虽然不同网络所采用的设备千差万别,拓朴结构也并不相同,但集线器与交换机的连接,以及不同性能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所遵循的策略却是相同的。

一、交换机连接策略交换机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类型的交换机之间在连接时,应当有针对性地采用遵循不同的连接策略,以获得最佳的网络性能。

1. 不对称交换网络连接策略所谓不对称网络,是指由不对称交换机构建的网络。

则不对称交换机,则是指交换机拥有不同速率的端口,或者是10Mbps和100Mbps,或者是100Mbps和1000Mbps。

通常情况下,高速端口用于连接其他交换机或服务器,而低速率端口则用于直接连接计算机或集线器(如图1所示)。

该连接方式同时解决了设备之间以及服务器与设备之间的连接瓶颈,充分考虑了服务器的特殊地位,通过增加服务器连接带宽,可有效地防止服务器端口拥塞的问题,同时,由于交换机之间通过高速端口通讯,可使网络内所有的计算机都平等地享有对服务器的访问权限.2. 对称交换网络连接策略所谓对称网络,是指由对称交换机构建的网络。

对称交换机,是指交换机所有端口拥有相同的传输速率。

对称网络的连接策略非常简单,就是选择其中一台交换机作为中心交换机,然后,将其他所有被频繁访问的设备,如其他交换机、服务器、打印机等,都连接至该交换机,而其他设备则连接至其他交换机(如图2所示)。

由于所有端口只需一次交换即可实现与频繁访问的设备的连接,因此,大幅度地提高了网络传输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该拓朴结构中,对中心交换机性能的要求比较高。

如果中心交换机的背板带宽和转发速率较差,那么,将会影响整个网络的通讯效率。

3. 不同性能交换机连接策略从交换机背板带宽和转发速率上看,交换机之间的性能区别很大。

性能最高的交换机(通常是三层交换机)作为中心交换机(或企业交换机)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用于实现整个网络中不同子网之间数据交换;性能稍逊的交换机(可以是三层交换机)作为骨干交换机,用于实现某一网络子网内数据之间的交换;性能最差的交换机作为工作组交换机,用于直接连接至桌面计算机,为用户直接提供网络接入,如图3所示。

二、共享网络连接策略所谓共享网络,是指由全部集线器构建的网络。

在共享网络中,所有端口共享集线器的连接带宽,并且处于同一碰撞域,因此,在网络用户较多且通讯量较大的情况下,通讯效率极其低下。

所以,当计算机数量较多时,建议构建交换式网络,或利用交换机作中心设备构建混合网络。

1. 10Base-T共享网络连接策略(1)10Base-T共享网络的5-4-3规则虽然经过集线器的放大后,信号可以传输到更远的距离,那么,是不是可以将这个距离延伸到很远很远的距离,从而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扩大网络直径呢?不是的,凡事都有个限度,集线器间的级联也不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10Base-T网络的范围也不能无限制地扩大。

否则,将由于经过的集线设备太多,到达目的地的距离太远,信号传输所使用的时间太长,使发送数据的源计算机误认为信号无法到达,从而导致通讯失败。

那么,经过多少集线器,或者说经过多长的距离是被允许的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拓朴结构是10Base-T网络认为可以忍受的呢?这就是5-4-3规则。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规则只适用于单纯由集线器而组建的10Base-T共享式网络,而由交换机所构建的网络,并不遵循这一规则。

所谓5-4-3规则,是指任意两台计算机间最多不能超过5段线(既包括集线器到集线器的连接线缆,也包括集线器到计算机间的连接线缆)和4台集线器,并且只能有3台集线器直接与计算机等网络设备连接。

如图4所示即为10Base-T网络所允许的最大拓朴结构,以及所能级联的集线器层数。

其中,Hub 4是网络中唯一不能与计算机直接连接的集线器。

事实上,许多人为了连接方便而在集线器间采用了过多的级联(在搭建大型机房时经常出现),使集线器级联的层数达到4层(如图5所示),虽然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没有超过5段线和4台集线器,但由于所有的集线器都连接了计算机,依然仍违反了10Base-T网络5-4-3规则中只有3台集线器可以直接连接计算机的规定,从而造成网络通讯的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了解或不熟悉5-4-3规则,恐怕将无从下手去判断和排除网络故障,将一直会为“一切都是好好的,可为什么就是不通?”的问题而困扰,而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介绍“古董级”的5-4-3规则的初衷。

(2)10Base-T共享网络的连接策略10Base-T共享网络通常只适用于小型网络,计算机数量通常不应当多于50台。

事实上,集线器的端口数量通常都比较少,市面上的10Base-T集线器通常为16口。

因此,当网络内的计算机数量多于16台计算机时,就必须采用级联的方式以成倍地扩展端口。

由于两台集线器之间的连接需要占用两个端口,因此,当计算所需要的集线器台数时,应当将集线器连接所需要的端口数量考虑在内。

集线器连接时,应当尽量选用一台端口数量较多的集线器作为中心集线器,然后,将其他所有集线器和服务器均连接至该中心集线器(如图6所示),从而确保不会违反5-4-3规则,并便于故障的判断和排除,并有利于对网络的管理。

网络内的其他计算机可以就近直接连接在各集线器上。

由于集线器间、集线器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距离均可达100米,因此,该拓朴策略的网络直径最大可达300米,对于小型网络而言已经绰绰有余了.如果网络直径的确大于300米,也可以再级联一级集线器,从而使网络直径扩大至400米(如图7所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中心连接设备的集线器不能直接连接任何计算机或服务器。

更大的网络直径,建议选用光缆及光纤设备或选用交换设备,此时由10Base-T 集线器构建的共享网络已经不能再满足需要了。

2. 100Base-TX共享网络连接策略(1)100Base-TX共享网络规则快速以太网规则也是仅适用于单纯由集线器所组成的共享式网络。

当网络中加入交换机作为集线设备后,由于将分隔原有的网段,所以,只是在每一个网段中适用该规则,而不是在整个网络中适用该规则。

这么说吧,每个交换机端口就是一个网段,凡是级联至同一端口的所有集线器都处于同一网段,这些集线器的拓朴结构必须遵循快速以太网的规则。

同样,级联至另一端口的所有集线器也都处于另一网段,那些集线器的拓朴结构同样要遵循快速以太网的规则。

对于分别连接至交换机不同端口的集线器而言,彼此之间则无需遵循该规则。

100Base-TX快速以太网规则如下:所有双绞线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

一个单独的快速以太网可以有一至两个II类集线器。

或者说,一个网络内不能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互连接的II类集线器。

连接II类集线器的上行链路电缆长度必须在5米以下。

一个单独的快速以太网只能有一个I类集线器。

I类和II类集线器在同一快速以太网中不能同时使用。

由于堆叠后的集线器堆栈可视为一个集线器,因此,如果需要提供多端口时,可采用堆叠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

另外,也可采用以交换机作为中心节点的方式,把每个集线器分别连接至交换机的一个端口。

(2)100Base-TX共享网络连接策略100Base-TX共享网络的拓朴结构非常简单,如果使用I类100Base-TX集线器,那么,在网络内只能有一台集线器(如图8所示)。

由于集线器之间不能级联,而且集线器的端口数量最大为24口,因此,由I类100Base-TX集线器构建的共享网络,无论是计算机的数量(最多24台)还是网络直径(最大200米)都非常有限。

如果使用II类100Base-TX集线器,那么,在网络内只能有两台集线器(如图9所示),集线器之间通过双绞线级联,并且长度不超过5米。

由于只能连接两台集线器米,而且集线器的端口数量最大为24口,因此,由II类100Base-TX集线器构建的共享网络所能容纳的计算机数量仍然非常有限(最多46台)。

另外,由于,级联线不能超过5米,因此,就网络直径而言,网络直径仍然非常有限(最大205米)。

既然每个网段内只允许有一至两台集线器,而且每台集线器所能够提供的端口数量都是有限的,那么,当计算机数量多于集线器所能够提供的最多端口时,应当怎么办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堆叠。

也就是说,当必须使用2台以上的集线器时,可以使用专门的堆叠电缆(如3Com产品)或普通的双绞线将其堆叠起来,将它做为一个设备来管理和使用。

当然,堆叠的前提是必须选择可堆叠快速以太网集线器。

不过,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那就是,双绞线快速以太网的网络直径最大为200米,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和范围。

也就是说,由快速以太网集线器作为集线设备而组建的局域网络,网络的最大跨度为200米,而且每台计算机距离集线器最远不得超过100米。

这个问题在由双绞线构建的共享式网络中无法得到解决。

因此,必须把思路再放宽些。

解决这个问题最廉价的方式就是使用交换设备。

即通过将集线器级联到交换机的方式,实现网络端口成倍的扩充和网络直径的进一步扩大。

3. 100Base-TX与10Base-T混合共享网络需要注意的是,真正意义上的100Base-TX集线器与10Base-T集线器是无法连接在一起的。

如果大家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即使能够同时接入10Base-T与100Base-TX设备的集线器,也是被称为10Mbps和100Mbps双速集线器,而不是像交换机那样被称为10/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

因此,若欲实现10Mbps共享网络与100Mbps共享网络的连接,就必须借助于10/100Mbps双速集线器(如图10所示),即以双速集线器作为网络中心设备,其他10Mbps 集线器、100Mbps集线器均连接至该集线器,从而实现网络中10Mbps设备与100Mbps设备之间的互连互通。

10/100Mbps双速集线器内置的10/100Mbps交换模块可实现10Mbps和100Mbps网段的桥接,使用户简单易行地从10Mbps以太网转移至100Mbps以太网。

集线器的每个端口都可自动检测所连接设备的运行速率,并在10Mbps以太网和100Mbps以太网间确定端口的运行速度,之后,端口被连接到两个内置集线器之一,一个集线器在100Mbps以太网下运行,另一个则在10Mbps以太网下运行。

在常规状态下,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集线器上,双速集线器端口只以半双工模式运行。

双速集线器允许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设备在同一网络中相互连接,用户不必了解设备在以何种速率运行,利用快速以太网网卡,则这些设备将以100Mbps连接到双速集线器上,在快速以太网网卡可以使用的网络,仍可以连接到10Mbps 集线器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