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专题12原电池模拟题训练

合集下载

2019届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精品】

2019届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精品】

2019届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试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i 28 P 31 S 32Cl 35.5 Cr 52 Cu 64 Zn 6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 1.下列对有关文献的理解错误的是A .“所在山洋,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过程包括了溶解、蒸发、结晶等操作。

B .《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没,“气”凝即得 “矾油”。

青矾厂气是NO 和NO 2。

C .《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

”中药材铁华粉是醋酸亚铁。

D .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制作过程。

【答案】B【解析】A 项,文中描述了提纯固体的方法:将固体溶解,通过煎炼蒸发水分,进一步析出晶体,涉及溶解、蒸发、结晶等操作,故A 正确;B 项,青矾为硫酸亚铁晶体(FeSO 4·7H 2O),“厂气熏人”中的“气”应为硫的氧化物,气凝即得“矾油”中的“矾油”应为硫酸,故B 错误;C 项,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与铁反应生成醋酸亚铁和氢气,因此铁华粉是醋酸亚铁,故C 正确;D 项,黑火药是由木炭粉(C )、硫磺(S )和硝石(KNO 3)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文中描述的应为制备黑火药的过程,故D 正确。

高考化学原电池题型专项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原电池题型专项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原电池题型专项训练题(附答案)2017高考化学原电池题型专项训练题(附答案)在高考化学原电池题型训练中,大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理解到位,然后配合题型训练更好地掌握模块精髓。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高考化学原电池题型专项训练题(附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高考化学原电池题型训练真题及答案例1.(江苏卷,T9)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解析】: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镁为负极,而非正极,A选项错误;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正极(石墨)上发生还原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电极上发生反应:H2O2+2e—+2H+=2H2O,消耗了H+,溶液PH值增大,C选项正确;溶液中Cl-向负极方向移动,D选项错误。

【答案】:C迁移训练1:(2013海南卷,T4)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Mg2++2Ag+2Cl-。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Mg为电池的正极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C.不能被KCl溶液激活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例2.(全国理综II化学卷,T1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Mn2O4+xLi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的Li+从b向a迁移【解析】由电池的结构知b为电池的负极,发生反应:Li-e-=Li+,a为电池的正极,A选项正确,a极发生反应:Li1-xMn2O4+Li++e-=LiMn2O4,电解质溶液中的Li+得到电子生成单质Li嵌入Li1-xMn2O4中生成LiMn2O4,所以,a极锂的价态没有改变,C选项错误;放电时,总反应为:Li1-xMn2O4+xLi=LiMn2O4,所以,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Mn2O4+xLi;B选项正确;LiMn2O4中的`Mn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放电时,Li+向正极移动,D选项正确§。

原电池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

原电池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

易错点12原电池瞄准高考1.(2018课标H)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 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银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3CO2+4Na=^2Na2cO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结-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4e- =2CO2-+C23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答案】D【解析】A放电时是原电池,阴离子as一向负极移动,A正确s B.电池的总反应为3c口一因此充电时释放C5,放电时吸收E正确s C_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反应为:忙-=2C0,C, C正确j D_充电时是电解,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纪6工一2-4e-=3C5, D错误。

2.(2018课标O)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

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S -x=2Li+ (1 —;') J 【答案】D【解析】A.题目叙述为:放电时,6与Li+在多孔碳电极处反应,说明电池内,LR 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因 为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多孔碳电极为正极,选项A 错误。

B.因为多孔碳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应该由 锂电极流向多孔碳电极(由负极流向正极"选项E 错误。

C.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应该相 反,放电时,L(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充电时向锂电极移动,选项C 错误。

D.根据图示和上述分析,电池 的正极反应应该是3与Li 叫导电子转化为LhCKx,电池的负极反应应该是单质U 失电子转化为Li+,所以 总反应为:2Li + (l —楙介二及0班 充电的反应与放电的反应相反,所以为LhO^-x = 2Li+(l-| Oi f 选项D 正确。

2019年化学高考总复习课时演练 9-1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卷

2019年化学高考总复习课时演练 9-1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卷

2019年化学高考总复习课时演练 9-1原电池化学电源练习卷一、选择题详细信息1.难度:中等-2e-=2H2O NiO(OH)+H2O+e-=Ni(OH)2+OH-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H2+2OH-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A.H2O的还原B.NiO(OH)的还原C.H2的氧化D.Ni(OH)2的氧化详细信息2.难度:中等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详细信息3.难度:中等两种金属A与B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

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A的金属性强于BB.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C.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D.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一定排在氢前面详细信息4.难度:中等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详细信息5.难度:中等+3H2O=Fe(OH)2+2Ni(OH)2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详细信息6.难度:中等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原电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原电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4-1《原电池》课时练双基练习1.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D.铁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解析:A中Al在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发生氧化反应;B中的白铁中含Zn,Zn比Fe活泼,在构成原电池时Zn作负极,失去电子,阻止Fe进一步被氧化;C只是铁与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生成Fe3O4,不属于原电池反应;D中Fe+CuSO4===Cu+FeSO4,析出的Cu覆盖于Fe的表面,相互接触,构成原电池,故B、D均属于原电池反应。

答案:BD2.100 mL浓度为2 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的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解析:增大氢离子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但由于是跟过量的锌片反应,所以再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会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A错误;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锌置换出铜以后,就会构成原电池,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加入适量蒸馏水或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都会减小氢离子浓度,从而减慢了反应速率。

答案:B3.把金属M放入盐N(NO3)2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M+N2+===M2++N,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金属M和N可跟水反应B.M和N用导线连接放入稀H2SO4中,一定能构成原电池,且N极上有H2放出C.M和N用导线连接并平行放入N(NO3)2溶液中,一定能构成原电池D.由M和N构成的原电池,M一定是负极,且N极上一定产生H2解析:A项,M可以从N(NO3)2溶液中置换出N,说明常温下M和N 都不与水反应;B项,M比N活泼但不一定能置换出酸中的H+;C项,由于可以发生反应:M+N2+===M2++N,因此能构成原电池;D项,M 和N构成的原电池,M不一定是负极,也不一定能产生H2,还需考虑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如Fe、Cu放入浓硝酸中,Fe作正极。

高考化学专题原电池例题和练习(含解析)

高考化学专题原电池例题和练习(含解析)

原电池化学电源【例题精讲】例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铜锌原电池装置,实验时,观察到滤纸上紫色小点向A极移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为Zn片,发生氧化反应B.电子由B经导线流向AC.B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D.若将Cu片移出滤纸,锌片会继续溶解答案 B解析A项,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Mn 向A极移动,则A极为Zn片,作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确;B项,电子由A(负极)经导线流向B(正极),错误;C项,H+在Cu电极上得电子,正确;D项,Zn会与滤纸上的稀硫酸反应而溶解,正确。

例2.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 Fe2+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答案 B解析②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故Al是负极;③中Fe在浓硝酸中钝化,Cu和浓硝酸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A、C错误。

②中电池总反应为2Al+2NaOH+2H2O 2NaAlO2+3H2↑,负极反应式为2Al+8OH--6e- 2Al +4H2O,则正极反应式为6H2O+6e- 6OH-+3H2↑,B正确。

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D错误。

例3.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一种工艺,装置如图。

若上端开口关闭,可得到具有强还原性的H·(氢原子);若上端开口打开,并鼓入空气,可得到具有强氧化性的·OH(羟基自由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论是否鼓入空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B.不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e-H·C.鼓入空气时,每生成1 mol·OH有2 mol电子发生转移D.处理含有草酸(H2C2O4)的污水时,上端开口应打开并鼓入空气答案 C 由铁碳微电解装置示意图可知,Fe在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A正确;由题意可知上端开口关闭,可得到强还原性的H·,则不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e-H·,故B正确;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e-2·OH,每生成1 mol·OH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故C错误;处理含有草酸(H2C2O4)的污水时,草酸根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氧化剂作用易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则上端开口应打开并鼓入空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以氧化草酸处理污水,故D正确。

专题12 原电池及化学电源(新高考地区)(解析版)

专题12 原电池及化学电源(新高考地区)(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精选考点专项突题集(新高考地区)专题12 原电池及化学电源【基础题】1.(2022·山东淄博·二模)利用垃圾假单胞菌株分解有机物的电化学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流方向:B电极→用电器→A电极B.B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C.A电极反应式为:-4e-→+4H+D.若有机物为葡萄糖C6H12O6,处理0.25mol时,会有6molH+透过质子交换膜迁移【答案】C【解析】A.由图分析可知:A电极为负极,B为正极,故电流由B电极→用电器→A电极,A项正确;B.由图示知,B极反应物为氧气,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B项正确;C.由A选项分析知,A是负极,结合图示,电极反应式为-2e-=+2H+,C项错误;D.由反应C6H12O6+6O2→6CO2↑+6H2O可知1mol葡萄糖反应,转移24mol电子,电极反应也要转移24mol电子,处理0.25mol C6H12O6时,电解质溶液中转移6molH+,D项正确;答案选C。

2.(2022·上海徐汇·二模)在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作用下,深埋地下的铁管道与土壤中的硫酸根离子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管道发生的是吸氧腐蚀B.铁管道附近土壤的pH会减小C.铁管道上镀锌可以延缓管道的腐蚀D .输送高温水蒸汽的铁管道也会发生该类型腐蚀【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该电化学腐蚀中,硫酸根离子得电子生成硫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2--42SO +8e +4H O=S +8OH ,铁管道做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据此结合电化学腐蚀原理分析解答。

A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铁管道正极不是氧气得电子,发生的不是吸氧腐蚀,A 错误;B .根据铁管道的正极反应:2--2--42SO +8e +4H O=S +8OH 可知,该腐蚀会使铁管道附近土壤的pH 会增大,B 错误;C .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的,所以铁管道上镀锌,锌隔绝了铁与外界的接触,既使锌破损,锌做负极,铁做正极,被保护,可以延缓管道的腐蚀,C 正确;D .高温下,水蒸气与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与上述类型腐蚀不同,D 错误;答案选C 。

高中化学《原电池》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原电池》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原电池》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 A .铜片、石墨棒,稀硫酸 B .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 C .锌片、铜片,稀盐酸D .铜片、银片,FeCl 3溶液2.食品保鲜所用的“双吸剂”,是由还原铁粉、生石灰、氯化钠、炭粉等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可同时吸收氧气和水,起到抗氧化和干燥的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双吸剂”中的生石灰有吸水作用 B .“双吸剂”吸收氧气时,发生了原电池反应 C .氯化钠的作用是作电解质,传导离子构成回路D .炭粉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2O 4e 4H =2H O -+++3.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正极和负极必须是金属B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C .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上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 .锌、铜和盐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锌片上有6.5 g 锌溶解,正极上就有0.1 g 氢气生成 4.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5.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原电池内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D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 C .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 .加入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7.用铜片、铁片和硝酸银组成的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是( )A .+-Ag e +=AgB .-2+Cu-2e =CuC .+-3Fe-3e =FeD .+-2Fe-2e =Fe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1装置用电流计检验电流的方向B .用图2装置制备Fe (OH )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C .用图3装置可分离CH 3COOC 2H 5和饱和碳酸钠溶液D .用图4装置除去C 2H 4中少量SO 29.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 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如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过量的碱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因此负极反应为:
Al+4OH- -3e - =AlO2- +2H2 O,故 B 错误; C 项、
以 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的总反应为:
4Al+4OH-
+3O2═
4AlO
2
+2H2O,反应中消耗氢氧根离
子且生成水,所以溶液的 pH 降低,故 C 错误; D 项、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或中性,发生吸氧腐
易错点 12 原电池
模拟题训练 1.最近,科学家研发了“全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右边吸附层中发生了还原反应 B. 负极的电极反应是 H2- 2e-+ 2OH- ==== 2H 2O C. 电池的总反应是 2H2+O2 ==== 2H 2O D. 电解质溶液中 Na+向右移动, ClO 向左移动 【答案】 C
为电池的正极, A 项正确; B,放电时,电解液中 Na+向正极移动,向碳电极移动, B 项正确;
C, 充 电 时 碳 电 极 为 阳 极 , 阳 极 发 生 失 电 子 的 氧 化 反 应 , 碳 电 极 的 电 极 反 应 式 为 2Na2CO3+C-4e-=4Na++3CO2,C 项错误; D,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4Na++3CO2+4e-=2Na2CO3+C,
C. 充电时,外接电源的负极需要与 Pb 电极相连
D. 充电时,阳极区附近溶液酸性减弱
【答案】 C
7.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
NaCl 溶液或 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铝合
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B. 以 NaOH溶液为电解质时,负极反应为 Al + 3OH-- 3e-==Al(OH) 3↓
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电能又转变为热能、光能等,故
A 错误; B.右池
Cu 电 极 为 正 极 发 生 还 原 反 应 , CO2 得 到 电 子 被 还 原 生 成 CH4 , 电 极 反 应 式 为
CO2+8e-+8H+═CH4+2H2O,故 B 错误; C.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知,同温同压产生的
O2、 CH4 体积
比为 2:1,故 C错误; D.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
H+ 从负极左池
移向正极右池,故 D 正确。 4.中国科学院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铝 - 石墨双离子电池, 大幅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该电池 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 AlLi+C xPF6 Al+xC+Li ++PF6-,有关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 充电时, PF6-向阳极移动 B. 充电时,铝电极质量减少 C. 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Al+Li ++e- AlLi D. 放电时,电子由石墨沿导线流向铝 【答案】 A
【答案】 D
【解析】由氮化镓 (GaN) 光电池的工作原理装置图可知,左池 GaN为负极水失电子发生氧化反
应生成氧气,右池 Cu 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O2 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 CH4,电极反应式为 CO2+8e-+8H+═CH4+2H2O。 A.由氮化镓 (GaN) 光电池的工作原理装置图可知,该装置系统中存在
C. 以 NaOH溶液为电解质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
pH 保持不变

D. 以 NaCl 溶液或 NaOH溶液为电解质时,正极反应都为 O2+ 2H2O+4e-== 4OH-
【答案】 D
【解析】 A 项、放电时,电子从负极 Al 沿导线流向正极,故 A 错误; B 项、以 NaOH溶液为电
解液时, Al 易失电子作负极,且铝失去电子后变为铝离子,在氢氧化钠的溶液中铝离子继续
3.太阳能光电池具有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等优点,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氮化镓
(GaN) 光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装置系统中只存在光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 B. Cu 电极: CO2+8H+-8e -=CH4+2H2O
C. 工作时,产生的 O2、 CH4 体积比为 1∶ 1( 同温同压 ) D. 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 H+从左池移向右池
C2H5OH +3O2=2CO2 +3H2O,电池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每转移 2mol 电子消耗 1.5molCO2,消耗标准状况下的 CO2 的体积为 1.5mol 22.4L/mol=33.6L ,
D 项正确。
6.铅蓄电池是目前常见的二次电池,其放电时总反应为
Pb + PbO 2 + 2H 2SO4 =2PbSO4 + 2H 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电时, Pb 作为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 放电时,内电路中的 H+ 向 Pb 电极移动
蚀,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故 D 正确。
8. 2004 年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
200℃左
右 时 供 电 , 乙 醇 电 池 比 甲 醇 电 池 效 率 高 出 32 倍 且 更 安 全 。 电 池 总 反 应 为 :
5.2016 年 7 月报道, 南开大学科研团队在“可充室温钠-二氧化碳电池”的研究中取得突破 进展,该电池放电时工作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属 Na 为电池的负极 B. 放电时,电解液中 Na+向碳电极移动 C. 充电时,碳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4Na++ 4e-+ 3CO2== 2Na 2CO3+ C D. 放电时,每转移 2 mol 电子,消耗标准状况下的 CO2 33.6 L 【答案】 C 【解析】 A,图中电子由金属钠片通过导线流向碳纳米管,金属钠片为电池的负极,碳纳米管
2.一种微生物电池可进行多种污水净化和海水淡化的综合处理,该电池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 示,其中污 水中的有机物用 C6H10O5 表示,海水用食盐水代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
B. 处理后的含 NO3 污水的 pH降低 C. 负极反应式为 C6H10O5+7H2O+24e-==6CO2↑+24H+ D. 导线中流过 lmol 电子,理论上有 1molCl - 通过 a 膜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