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物的四字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十二生肖的成语故事。

十二生肖的成语故事。
1、鼠,抱头鼠窜。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任用韩信为大将,抄了项羽的后路,破赵取齐,占据黄河下游地区,被封为齐王。
蒯通积极鼓动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举出当年常山王张耳抱头鼠窜归降了汉王并出兵消灭了生死与共的好友陈余。
2、牛,对牛弹琴。
汉•牟融《理惑论》:“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对牛弹琴”这句话,出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3、虎,踞虎盘龙。
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元•汤式《哨遍•新建构栏教坊求赞》:“三尺台包藏着屯莺聚燕闲人窟,十字街控带着踞虎盘龙旧帝基。
”毛泽东诗词:“虎踞龙盘今胜昔”中的虎踞龙盘由此演化而来。
4、兔,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
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
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
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
和动物相关的成语故事

和动物相关的成语故事在成语中有许多和动物的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让人读起来获得许多的欢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动物相关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九牛一毛》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
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
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
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
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
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
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
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耻笑。
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
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
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着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才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杯弓蛇影》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
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儿。
有关动物的寓言成语故事

有关动物的寓言成语故事动物成语寓言故事包含了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些有关动物的寓言成语故事。
1. 乌鸦展翅相传,在古时候有两只乌鸦,一只是白色乌鸦,一只是黑色乌鸦,它们俩竞争着谁的运动能力更好。
于是它们开始比赛,黑色乌鸦不断地向上飞,一直没能触及到天空,但白色乌鸦却凭着超强的意念飞到了天空中。
白色乌鸦凭借着自己的耐心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展翅高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才能取得成功。
2. 蜘蛛织网古时候,有一只蜘蛛,它不停地织网,终于织出了一张美丽的大网。
当它刚完成时,它看到一只蝴蝶,便决定抓住它。
可是,它的网并没有那么牢固,蝴蝶轻轻一扑,便飞了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千万不要轻率行事。
只有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成功。
3. 杯弓蛇影有一只青蛇想吃一只小鸡,它躲在树上等待小鸡出现。
突然,一只鸟经过,它看到了映在水中的蛇影,以为是一条大蛇,便惊恐地飞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常常因为杯弓蛇影而惊恐不已,不要轻易地误判事物,否则可能会错失良机。
4. 狐假虎威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它们看到后都朝狐狸低头自首,它们觉得越来越难以忍受这种压迫。
最后,小猫见狐狸不真是老虎,并趁机揭穿了它的行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出于自卑或为了讨好他人而故意欺骗他人,实际上这种欺骗只会让自己更加糟糕。
5. 井底之蛙有一只蛤蟆一直生活在井底,它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所处的井底是整个世界的全部。
后来有一只海鸥下到井边,告诉蛤蟆世界比井底要大得多,并试图劝说蛤蟆离开井底。
但蛤蟆并不相信,它觉得自己在井底已经是最高达到的层次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狭隘观念而忽略了外面的世界。
人要有眼界,放眼世界,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
以上就是有关动物的寓言成语故事。
动物的中国成语故事

动物的中国成语故事关于动物的中国成语故事1、对牛弹琴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很会弹琴。
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一天,公明仪在郊外游玩时,看到了一头牛。
他想:大家都赞扬他的琴技,不如我给牛也弹一曲吧!给牛弹奏了一曲古雅的曲子,牛埋头吃草不理他。
他又弹奏了一曲欢快的曲子,牛依然埋头吃草不理他。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结果牛还是不理会他。
公明仪非常失望,开始怀疑自己的琴技。
路人说:“不是你弹的琴不好,而是牛根本听不懂啊!”2、守株待兔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他每天早起晚归,非常辛苦。
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一不小心,野兔撞到了树桩上,死了。
农夫捡起了野兔,回家和妻子美美吃了一顿。
从此以后,农夫不想干活了。
他专门坐在田地里等兔子撞树桩。
可是他等啊等啊,却再也没等到。
最后,农夫的庄稼都荒废了。
3、亡羊补牢亡羊补牢的故事: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
他白天放羊,晚上就把羊赶进木桩做的羊圈。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马上听从邻居的劝告堵上了窟窿。
4、狡兔三窟战国时期,齐国相国田文,号孟尝君,门下养了三千宾客,其中有一个门客叫冯谖(xuān),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一直没有受到孟尝君的重视。
一天,孟尝君召集宾客,问道:“我在薛地放了不少债,谁能为我去收取本利?”别人还没开口,冯谖抢着说:“我愿意去。
”孟尝君点头同意。
冯谖又问道:“我收完了债,要给您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随口说:“先生看我家中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带着债券来到薛地,他召集老百姓,把债券核对后,放火烧了。
他对老百姓说:“孟尝君体谅大家的苦处,命令我将所有的债券一概免除!”借债的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1. 《狐假虎威》老虎在森林里觅食,碰到了一只狡猾的狐狸。
狐狸眼珠子一转,大摇大摆地走到老虎面前,说:“你敢吃我?我可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老虎不信,狐狸就说:“那咱俩在林子里走一走,看看动物们见了我怕不怕。
”老虎心想:“哼,我倒要看看这小狐狸有啥本事。
”于是就和狐狸一起走。
果然,那些小动物们一看到狐狸后面的老虎,撒腿就跑。
狐狸得意洋洋地对老虎说:“怎么样,看到没?”老虎还真以为狐狸了不起呢,就灰溜溜地走了。
你说老虎傻不傻呀!例子:那人就像狐狸一样,借着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哼!2. 《亡羊补牢》有个牧羊人,他的羊圈破了个大洞。
邻居劝他赶紧修好,他却不当回事,说:“哎呀,没事没事!”结果,晚上真有狼钻进羊圈叼走了几只羊。
牧羊人那个后悔呀,哎呀,真是肠子都悔青了!这时候他才赶紧把羊圈修好。
这就叫亡羊补牢,还不算晚呀!例子:咱犯了错就得赶紧改,可别等事情严重了才亡羊补牢。
3. 《画龙点睛》传说张僧繇画龙特别厉害。
有一次,他在寺庙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那龙画得栩栩如生,可就是不点眼睛。
人们就问为啥呀,他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啦!”大家都不信。
嘿,你猜怎么着,张僧繇被逼得没办法,就给其中一条龙点上了眼睛。
哇塞,那条龙真的一下子腾空而起,飞向云端!这可太神奇啦!例子:这篇文章就差那么一点点睛之笔,就完美了。
4. 《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叶公,特别喜欢龙。
家里的龙画、龙雕、龙摆件到处都是,逢人就说自己多么多么喜欢龙。
嘿,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心想:“还有这么喜欢我的人呀,那我得去见见他。
”结果真龙一来,叶公吓得屁滚尿流,哎呀妈呀,那脸都白了!这就是嘴上说喜欢,心里又害怕呀。
关于十二生肖的成语故事

关于十二生肖的成语故事龙腾四海相传龙王之女与人间书生相恋,被龙王强行拆散。
书生悲愤之下,跳入海中化身一条龙,从此翱翔四海,寻找爱人。
虎啸山林山林中有一只威猛的老虎,吼声震天,吓得百兽不敢靠近。
它象征着勇猛和威严,成为叱咤风云的代名词。
兔死狐悲兔子和狐狸本是好朋友,但狐狸见兔子心善,便起了歹念。
它骗兔子去偷庄稼,结果兔子被农夫打死。
狐狸得知后,悲伤不已,因为它失去了一位善良的朋友。
龙争虎斗两条神龙在空中争夺宝珠,而两只猛虎在地面厮杀。
此成语形容势均力敌,激烈争斗的场面。
鼠目寸光老鼠的视力很差,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
此成语比喻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
蛇蝎心肠蛇和蝎子都是有毒的动物,比喻心肠狠毒,不择手段的人。
马到功成西汉名将霍去病出征匈奴,战无不胜,他所到之处,功绩卓著。
此成语形容顺利成功,迅速达成目标。
羊群效应羊群跟随头羊,盲目而从众。
此成语比喻缺乏独立思考,随波逐流的心理。
猴急猴燎猴子性情急躁,做事毛手毛脚。
此成语形容做事急切,难以冷静思考。
鸡鸣狗盗公鸡偷吃粮食,狗偷吃肉,形容行为不端,道德低下。
猪头三民间传说中的一个笨蛋,做事糊涂,经常闯祸。
此成语形容愚蠢无知的人。
鼠肚鸡肠老鼠肠子很小,比喻心胸狭窄,容不下异己。
龙游浅水遭虾戏真龙即使身处浅水之中,也会被小虾戏弄。
此成语形容有志之士怀才不遇,不得施展抱负。
虎落平阳被犬欺老虎落入平原,被野狗欺负。
此成语形容强者失势,受弱者欺凌。
兔死狗烹兔子死了,猎狗会被杀掉。
比喻功臣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就会被卸磨杀驴。
蛇行狐步蛇爬行,狐狸走路,形容行为诡秘,难以捉摸。
马失前蹄骏马奔跑时,容易因前蹄打滑而摔倒。
此成语比喻做事顺利时遭遇突然的挫折。
羊入狼群羊误入狼群,危险重重。
此成语形容身处险境,处境危急。
猴急猴跳猴子性情急躁,动作敏捷。
此成语形容急躁不安,难以安静。
鸡飞狗跳鸡和狗在院子里打架,场面混乱。
此成语形容家庭不和睦,争吵不断。
猪八戒照镜子猪八戒照镜子,看到自己丑陋的样子,大惊失色。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成语一,狐假虎威。
相传,有一只狐狸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老虎。
老虎凶猛威武,狐狸便装作很害怕的样子,跟老虎说,“我是你的忠实朋友,我一直都很崇拜你。
”老虎听了很得意,便对狐狸说,“你跟着我吧,我保护你。
”于是,狐狸便趁机利用老虎的威势,到处欺负其他动物。
后来,其他动物发现了狐狸的伎俩,纷纷向老虎告状。
老虎知道了真相后,非常生气,将狐狸赶出了森林。
成语二,狼吞虎咽。
在一个深山里,有只狼和一只老虎。
它们经常一起出去狩猎。
一天,它们碰到了一头大象,它们非常高兴,一起合力把大象吃了。
可是,狼和老虎却因为争夺大象而发生了激烈的争斗。
最终,它们两败俱伤,再也没有力气去狩猎了。
成语三,狗尾续貂。
从前,有一只狗,它很喜欢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它偷了一只貂,还把自己的尾巴剪短,假装成了一只貂。
可是,其他动物发现了它的伎俩,纷纷向它告状。
最终,它被众怒难逃,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成语四,画蛇添足。
有一位画家画了一条蛇,但他觉得画得还不够好,便在蛇身上加了一只脚。
后来,有人看到了他的画,笑话他画蛇添足。
画家听了后,才意识到自己画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情要有个度,过犹不及反而会适得其反。
成语五,猴子捞月。
传说有只猴子看到水中的月亮,它非常想把月亮捞出来。
于是,它伸出了一根手臂,试图抓住月亮。
可是,月亮总是在水中,猴子怎么也捞不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要学会理性思考,不要做无谓的努力。
以上就是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每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理。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当。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智慧和勤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吧!。
关于六畜的成语典故

关于六畜的成语典故1. “马到成功”:传说古代将军出征,每次骑马冲锋都能迅速取得胜利。
就好像你去参加比赛,充满信心地向前冲,不就很可能马到成功嘛!比如你努力准备了很久的考试,然后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那不是很有希望取得好成绩,马到成功了呀!2. “亡羊补牢”:有个人丢了羊才去修补羊圈,这虽然有点晚了但总比不补好呀。
想想看,你要是犯了个小错误,及时改正,不就是亡羊补牢嘛,之后就不会有大问题啦。
比如说你忘记写一项作业,发现后赶紧补上,这就是亡羊补牢的好例子呀!3. “牛刀小试”:就像一个很厉害的厨师,先用小活儿来试试自己的刀快不快。
这不正和你学了新本领,然后找个小事情试试身手一样嘛。
比如你刚学会骑自行车,就在小区里转两圈,这就是牛刀小试呀!4. “鸡鸣狗盗”:以前孟尝君靠着会学鸡叫和会偷东西的人脱离危险呢。
这不就是在说有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本事也能派上大用场嘛。
好比一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关键时候用特别的办法解决了问题,这是不是有点像鸡鸣狗盗呀!5. “猪朋狗友”:哎呀呀,就是说身边一些不怎么好的朋友啦。
你想想,有些人整天就知道玩乐,不务正业,可不就是你的猪朋狗友嘛。
比如说那些总拉着你一起逃课去玩的人呀。
6. “对牛弹琴”:对着牛弹好听的音乐,它也听不懂呀。
就像你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讲高深的知识,那不就是对牛弹琴嘛。
就像是给小婴儿讲物理,他怎么可能懂呢,这就是对牛弹琴的典型呀!7. “羊入虎口”:弱小的羊进了老虎的嘴巴,多危险呀。
你想想,要是你一个人不小心走进了很危险的地方,那不就是羊入虎口嘛。
比如说你一个人晚上去很偏僻的黑暗角落,多吓人呀,这就是羊入虎口呀!8. “犬马之劳”:说人像狗和马一样忠诚地为主人效力。
就好像你的好朋友特别仗义,为你做很多事情,那不就是犬马之劳嘛。
比如朋友帮你拿很重的东西,跑很远的路,这就是在为你尽犬马之劳呀!9. “虎背熊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动物的四字成语故事典故大全在汉学成语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关于动物的成语,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情,而他们所拥有的品格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
以下集锦了一些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在很多动物成语中我们不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习性,而且还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做人的大道理。
《亡羊补牢》典故一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守株待兔》典故二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
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
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能够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
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
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为虎作伥》典故三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
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
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
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
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
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协助老虎行凶。
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
这个协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
后人根据这个传说,把协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
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叶公好龙》典故四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所以自称叶公,大家都叫他“叶公子高”。
叶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
他不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里的门窗梁柱上也刻着龙,就连墙上都绘着龙的图案。
天界的天龙知道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要下凡来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一天,叶公正在家中午睡,一时间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
梦中的叶公被惊醒了。
他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天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吓得叶公魂飞魄散。
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叶公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顿时瘫软,不省人事。
天龙瞧着晕倒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
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只不过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而实际上对它怕得要死的人。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鸡犬升天》典故五西汉时期,有位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
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很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
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
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
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
不过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
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
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
那些仙丹,晶莹剔透。
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
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与虎谋皮》典故六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下?”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得离开官位,您与那些所以事而可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什么结果呢?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周朝时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还爱吃精美的饭食。
他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于是就与狐狸商量说:‘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
’狐狸一听,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于是去找羊说:‘请帮帮我的忙,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我准备祭祀。
’没等他说完,羊就吓得狂呼乱叫,互相报信,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
这样,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
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你现在打算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所以而辞官的人商议,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二者有何不同?”《画龙点睛》典故七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
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
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
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
不过,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
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
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
这个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
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能够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狐假虎威》典故八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
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
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不过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不过,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
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
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
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
”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
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很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
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不过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所以,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画蛇添足》典故九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
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
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
不过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
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
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
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
”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
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
”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井底之蛙》典故十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
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
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
那简直是一座天堂。
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