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硬伤”举隅

合集下载

关于看精忠岳飞有感

关于看精忠岳飞有感

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站在昏君,奸臣的立场上说三道四,抨击大忠和大义!作为一个有血有人的人,最起码,心中有一杆明辨是非的秤,否则,不配为人!你还知不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你不分好坏何为人?
你错勘忠奸又何为人?有人说赵构杀岳飞是情理之中,还有人反问秦桧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了,听到觉的可气,可笑又可悲。

我想问问残害忠良不是伤天害理?在岳飞身上撒胶水然后再扒皮,这样没绝人性的行为不是伤天害理?那什么是伤天害理!说说赵构,作为一国国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他最失败的地方,一个君主,最起码的就是心中要有百姓,他赵构有吗?他秦桧有吗?说到底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荣华富贵!有些人说议和不也保了大宋一百多年的太平吗?好笑,议和?议的是他赵构一个人的和,太平,享的是他赵构和一干奸臣的太平。

岳飞墓前是秦桧和他夫人跪着的雕像,难道这还说明不了一切吗!我很想对这样的人说一句,难道你们都丧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了吗?千古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人们认为岳飞为忠为义,秦桧是奸是恶,赵构是昏庸,是无能。

难道全天下人都瞎了吗?岳飞穷其一生精忠报国,换来的难道就是你无知小儿的说三道四?你不感到羞耻,不感到惭愧吗?他用血与泪铸就了华夏的历史,他用忠与义诠释着大宋的荣光。

当夷狄四起,山河破碎,苍生刍狗的时候,从不曾背弃过自己的灵魂;不曾弯下过自己的脊梁。

因为,那是大宋的灵魂,那是华夏的脊梁!——他是岳飞!支持岳飞,正道的光才能永存华夏!。

2024年《精忠岳飞》观后感_1

2024年《精忠岳飞》观后感_1

2024年《精忠岳飞》观后感2024年《精忠岳飞》观后感1由黄晓明、罗嘉良、林心如、张嘉倪、吴秀波、邵兵等众多演艺明星联袂主演的电视剧《精忠岳飞》正在浙江、安徽、山东、天津四家卫视热播。

剧中,张嘉倪饰演女侠吴素素,在昨日的剧集中,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侠脱下戎装换上女装,尽显柔情一面。

而如此一位刚中可柔的奇女子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热点,直呼“此款宅男最爱”。

电视剧《精忠岳飞》自开播后,迅速成为观众关注的热门剧之一,尤其是剧中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众多英雄拳拳到肉的武打镜头,让许多观众热血沸腾。

而在众英雄的身影中,张嘉倪饰演的“女汉子”吴素素无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夜探小梁王、智引岳飞、独身访金营报信,甚至还报名参军,成为岳家军与忠义社的联络员,看似娇弱却“武功赫赫”,堪称巾帼英雄。

在显示“刚”的一面之外,女侠的柔情之处也让人眼前一亮。

尤其在素素归家之后,侠女一秒钟变淑女,言行举止俨然大家闺秀的风范,尤其在出浴后的惊艳亮相,瞬间俘获不少观众的心。

剧中,素素在力劝爹爹邀请岳家军之后,亲自打扫房间,素手诊病的场景令人对这位女侠有更深的认识。

而张嘉倪在戏中如此刚中带柔的形象也吸引许多网友的评论赞扬,称此款“上得了战场,下得了厅堂”的侠义淑女正是宅男们的心仪对象。

对于这样一个可柔可刚的角色,张嘉倪恰到好处的拿捏也为角色增色不少,而谈及剧中形象,张嘉倪直言表示:“她有非常刚烈的.一面,也有非常柔情的一面,在我心里她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角色。

2024年《精忠岳飞》观后感2近期,我坚持观看电视剧《精忠岳飞》,直至昨天看到了大结局。

电视机关闭后,我静坐好久,心中实在难受,难受极了,有好多话想说,有好多语想道,不说实在不痛快,不言实在睡不着,就此着笔说写几句。

一是感慨宋代高层领导的无知。

过去看过一点宋朝的历史,不太全面,只是知道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达到了鼎盛时期,社会文化繁荣昌盛,不太清楚宋朝的皇帝却是如此的腐败和懦弱。

电视剧精忠岳飞拍的实在不敢恭维---徐占国

电视剧精忠岳飞拍的实在不敢恭维---徐占国

电视剧精忠岳飞拍的实在不敢恭维!“大导演”你玩呢?真实的契丹、宋、辽、金 ---- 徐占国一、配音笑话1、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笑话:第二集到31:49时大金国皇帝金太宗完颜晟(shèng 或chéng)叫来金兀术,金兀术(jīn wùzhú)问有何事,金太宗说话见附图:配音为"粘(nián)罕和斡(wò)不离对此争执不下”!2、纠正:粘字有两个音,一读zhān,是张贴的意思,另读音为nián,用作姓氏,但少数民族中,特别女真族中也有读作zhān的。

现在汉语词典已规范读音粘在姓氏中统一读作nián。

3、刘兰芳的评书中将粘罕读作zhān。

4、无论采取哪种读音,都不应该出现两个读音的笑话!这个大金国皇帝比徽宗还昏庸,竟然连自己大元帅的姓氏都搞不准,只能说这个大金皇帝不识字,可以查字典呀!---我笑喷了,只能说:这破电视剧制作不严谨,甚至粗制滥造。

5、故事把岳飞那种个人主义的争强好胜表现的太过离谱。

6、重拍岳飞传或说岳全传肯定好看,提醒那些香港所谓大导演:TMD,岳飞的武术不是道术,更不是孙悟空!二、从岳飞简历看岳飞实属抗金而非抗辽1、周朝河北涿州的节度使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公元960年黄袍加身成立了北宋。

1004年北宋与辽国签订澶(ch án)渊之盟结束25年的战争。

2、徽宗1100年登基,岳飞两年后1103年出生,7岁时师从周侗18年。

3、1122年河北宣抚司官员刘韐(gé)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

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自此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

同年父亲岳和病故,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

4、1122年的确北宋派童贯等攻打过辽国失败,但岳飞并未参加(见3)。

5、1123年北宋武举招考,汤阴县令李春慧眼识珠,认可岳飞的同时,包办了岳飞与女儿的婚姻,当时岳飞20岁,妻子李氏16岁。

电视剧《精忠报国》多穿帮,岳飞背后的刺字是尽忠还是精忠?

电视剧《精忠报国》多穿帮,岳飞背后的刺字是尽忠还是精忠?

电视剧《精忠报国》多穿帮,岳飞背后的刺字是尽忠还是精忠?向左转|向右转(图片请勿抄袭)•电视剧《精忠岳飞》将播,片花曝出后,其中一段“岳母刺字”成为最大噱头,原因是片花中岳飞背上的字竟然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很多网友认为这是一个大穿帮,并且进行讨伐。

——在每个人的成长史中都会听到这个故事,而这个故事中,岳飞背后的字绝对是“精忠报国”。

但被炮轰,黄晓明还是发微博再度重申“尽忠报国”:“我娘在我背上刺字:尽忠报国。

何谓忠?勿忘国耻光复中原!何谓国?万千黎民父老乡亲。

”同时黄晓明也称电视剧演的是历史。

【岳飞背后刺的“尽忠报国”】•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事,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但不是岳母亲手所刺!(但极有可能的是,他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

)那么这种说法是真是假呢?【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事。

】《宋史·岳飞传》有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初,秦桧等密议让何铸审讯。

岳飞义正词严,力陈抗金军功,爱国何罪之有?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

浩然正气,令何铸汗颜词穷。

向左转|向右转【“尽忠报国”为什么后来误传成了“精忠报国”?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关系。

】“精忠”二字其实是出自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宋高宗赵构那里。

宋高宗曾经因为岳飞抗金有功,特赐给岳飞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作为他的战旗,以示对他的鼓励和褒奖。

人们便把岳飞称为“精忠”元帅,“精忠”二字成为了岳飞的代名词,再加上他秉承母训,尽忠报国,所以,人们就将“精忠岳飞”和“尽忠报国”合称为“精忠报国”了。

•《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

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

【两字的区别】尽忠:对人的勉励,希望能够忠心耿耿。

精忠:是一种评判,对人的称赞•北京师范大学的游彪教授说,在明清时期,人们把“尽忠报国”变为“精忠报国”,其实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帝权,因为“精忠”这两个字是宋高宗御赐的。

看“精忠岳飞”有感

看“精忠岳飞”有感

看《精忠岳飞》有感近期,全国多家地方卫视热播古装史诗剧制《精忠岳飞》,看了黄小明主演的名族英雄岳飞后,该剧中的看点比较多,为岳飞坦背刺“尽忠报国”而献血淋漓而感动,为岳飞带部将披甲杀金虏收复中原而澎湃,为高宗秦桧不思收复失地只为自身利益而愤慨。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高宗赵构和秦桧如何陷害冤杀岳飞的片,岳飞受秦桧“莫须有”之罪悲壮赴死,两大正反主角的交锋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受史官记述所浸染,我们提到岳飞之死,大多归罪于秦桧。

通过该剧的剖析,穷原竟委,致岳飞於死者还是宋代猜防武臣的传统政策,这政策由太祖赵匡胤所定,杯酒释兵权是大家都知晓的历史事件,高宗赵构亦用所谓帝王心术遵守并执行。

由此,笔者断定,史上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死。

理由一:岳飞身为武将而过于好学,其后贵为大将,仍然治学不倦,所以在学问方面竟能有颇深的造诣。

他遗留下来的作品如满江红词之类,至今还为人传诵;他的书法也很美观,他在宋代武臣中,可说是第一个好学的,也可说是第一个学问好的。

所以可以说他是个文武双全的将帅,但正因为如此,无形中触了宋廷的忌。

文臣有知识而不能打仗,武臣能打仗而没有知识,以文臣治民,武臣带兵,又以文臣节制武臣,武臣协助文臣,不仅分工合作,用得其宜,而且可以互相牵制,无论文臣武臣都不敢造反,不能造反了。

但岳飞身为武将却学识高仰,这不得不为皇帝忌。

理由二:岳飞表现太过于人之本性,一不求财为子孙计,二不恋色纵情于欲,三治于军深得民心,四是有功却功高盖主,剧中高宗曾今听从张俊建议通过送豪宅,美食美女等手段试探岳飞,但岳飞都拒绝了,这样不得不让高宗猜忌,他岳飞生于世不求财不求色,那只有求权了,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哪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

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

剧中秦桧在与宋高宗对答最触动赵构内心的说辞“岳飞之忠,天下皆知。

然好比太祖,后周世宗在时,太祖于军中东征西讨尽忠于上,一心一意为后周拼打天下,全无半点不二之心。

《精忠岳飞》观后有感(二)

《精忠岳飞》观后有感(二)

《精忠岳飞》观后有感(二)盼望已久的电视剧《精忠岳飞》看完了,岳飞后裔们也气坏了!真令人失望,令人愤怒,也令人反思。

精忠岳飞,千古一人。

而纵观该剧,从头至尾充斥着贬岳、颂秦、捧金的荒唐主题。

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不顾史实,胡编乱造,严重损害了民族英雄岳飞在广大人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而那些不学无术的编导们,倒是把这些年来社会上某些别有用心的小人们恶意攻击损毁岳飞形象的言论,在该剧里充分的暴露出来,让英雄岳飞蒙羞,让汉奸卖国贼得意,让广大民众痛心!由此,岳飞后裔们对该剧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义愤填膺,忍无可忍!现逐条批驳,共同分析,探讨:1、该剧从头至尾,编导者的政治立场出现了严重偏差,把英雄岳飞描写成了缺乏政治头脑,冷酷无情,不仁不义,只知道拼杀厮打的一介武夫,反而把昏帝赵构、奸臣秦桧、侵略者金兀术加以粉饰、美化,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岳飞一心要洗雪国耻,收复中原,迎回二圣。

却被认为是图谋私利,拥兵自重,扩充势力,没事找事。

只有杀了岳飞,实现议和,天下才能太平。

简直是荒谬之极!2、岳飞一生征战沙场,经历大小战役200余场,从无战败记录,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奇才。

他文武兼备,精通兵法,智勇双全,胆识过人,往往能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例如史上著名的“朱仙镇大捷”,就是以岳家军500精兵运用“钩镰枪”的战术,大破拥兵10万金兵的“拐子马”、“铁浮屠”。

而本应是非常精彩的战争场面,观众所看到的却是没完没了的血淋淋的肉搏拼杀。

真是埋没了岳家军的威名!3、岳飞最重要的优秀品质是“忠、孝、仁、义”,对长辈,对妻儿,对部下,都仁爱有加。

而该剧却无中生有,画蛇添足,应给弄出来一个寡廉鲜耻的岳母之弟,凭空捏造出一个红颜知己素素,于军中帐前两情相悦,反而把妻子李娃和女儿失散之事弃之不顾,还把宜兴士绅百姓捐赠给岳家军的粮草一事,硬安到素素父亲头上,好让岳飞对素素父女感恩戴德,真是叫人难以接受,心生反感。

这连连败笔,纯粹是往岳飞脸上抹黑。

《精忠岳飞》剧评:香港导演的历史剧之殇

《精忠岳飞》剧评:香港导演的历史剧之殇

《精忠岳飞》剧评:香港导演的历史剧之殇说起来,只需要请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在最终定版前通看一遍,细节硬伤都能避免。

但就是没人做这件事,就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弄出不通的台词和字幕。

严格说起来,这也是一种雷人,只不过《隋唐英雄》《新洛神》是拉开架势主动雷人,《精忠岳飞》是不自觉地默默雷人。

随着《精忠岳飞》的热播,关于“什么是历史正剧”的争议又起。

这实际上已是一道例牌菜:凡是有重要帝王将相的传记类电视剧开播,普通观众必然会在历史学者的引领下沸沸扬扬:这里不合史实了,那里道具穿帮了,网上网下热烈吐槽。

(1)历史剧天下三分在历史学者眼里,所有的电视剧都是野狐禅,都有太多“篡改”和错漏,都不配叫做“历史正剧”。

这实际上是对电视剧这门艺术形式的天大的误解。

在“电视剧”三字中,“剧”是核心和底座,“电视”只是呈现的形式。

电视剧既然是戏剧之一种,它就拥有虚构情节和改编史事的自由,历史学者眼里“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戏剧化处理,正是这门艺术形式天赋的权利。

真正的历史是淹没在重重厚幛中的,即使历史学者也只能说是掌握了局部史实,或者说无限靠近史实,而决无可能手握历史全貌。

就算是一段轮廓清晰、细节完备的历史,要直接改成电视剧也需要二度创作,填充血肉和“激化”矛盾。

如果哪部电视剧是纯粹按照史书描红而成的,它一定不好看,一定是有史无剧,顶多算是真人演绎的记录片。

所以,讨论历史剧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史实的吹毛求疵化”。

摆脱了关于历史剧的第一道纠缠,我把历史剧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泛政治寓言历史剧,《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汉武大帝》为代表作,刘和平、江奇涛是此中高手。

选取某一帝王作为主角,某一王朝的截面作为背景,通过历史故事的重述,对今时今日的政治和经济形成观照。

这类剧有明确的借往事浇自家块垒的意念,有炽烈的以电视剧“干预”时局的愿望,有强大的政治和历史思辩能力,也有很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类剧看上去一板一眼,不会有明显的常识错误,但并不拘泥于“历史上真的发生过什么”。

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硬伤”举隅

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硬伤”举隅

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硬伤”举隅摘要: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在国内播映后,受到广泛关注。

该剧虽宣称以“用最切合史料记载的方式来讲述岳飞的生平及他带领岳家军保卫南宋河山的传奇故事”“展现史上最真实的岳飞”,但由于该剧过度市场化、娱乐化的缺陷,导致了诸多谬误,潜移默化中给观众灌输了错误的历史观念与史实。

历史剧创作应依据历史资料,遵循历史精神,避免历史和常识性错误,恰当塑造历史人物,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精忠岳飞》;电视连续剧;历史题材;“硬伤”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5-0153-042013年7月,69集电视剧《精忠岳飞》在浙江、天津、安徽、山东卫视同步播出。

该剧集大投资、大阵容、大牌明星、大制作等为一体,场面宏大,广受关注。

在宣传中打出了“用最切合史料记载的方式来讲述岳飞的生平及他带领岳家军保卫南宋河山的传奇故事”“展现史上最真实的岳飞”的口号。

但细究起来却发现,该剧在内容上出现了大量不符史实的情节,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历史题材电视剧应遵循的历史精神。

笔者在查阅大量信史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剧多处历史、言语和逻辑错误进行辨析,以期能为历史题材电视剧恰当地展现历史人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精神的界定及政策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存在形式上可分为“正说”和“戏说”两种。

正说即以正史为依据,以历史固有的素材和矛盾冲突作为核心内容,力求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电视剧,如《汉武大帝》等;戏说即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线索,完全虚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的电视剧,如《戏说乾隆》等。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的《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办法》将电视剧题材的分类标准定为当代题材、现代题材、近代题材、古代题材和重大题材。

其中,“重大题材特指总局关于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文件规定的题材”①。

《关于加强和改进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及管理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提出要“正确表现传统文化,保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准确客观”,“严格控制戏说历史的作品”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硬伤”举隅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在国内播映后,受到广泛关注。

该剧虽宣称以“用最切合史料记载的方式来讲述岳飞的生平及他带领岳家军保卫南宋河山的传奇故事”“展现史上最真实的岳飞”,但由于该剧过度市场化、娱乐化的缺陷,导致了诸多谬误,潜移默化中给观众灌输了错误的历史观念与史实。

历史剧创作应依据历史资料,遵循历史精神,避免历史和常识性错误,恰当塑造历史人物,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

标签:《精忠岳飞》;电视连续剧;历史题材;“硬伤”2013年7月,69集电视剧《精忠岳飞》在浙江、天津、安徽、山东卫视同步播出。

该剧集大投资、大阵容、大牌明星、大制作等为一体,场面宏大,广受关注。

在宣传中打出了“用最切合史料记载的方式来讲述岳飞的生平及他带领岳家军保卫南宋河山的传奇故事”“展现史上最真实的岳飞”的口号。

但细究起来却发现,该剧在内容上出现了大量不符史实的情节,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历史题材电视剧应遵循的历史精神。

笔者在查阅大量信史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剧多处历史、言语和逻辑错误进行辨析,以期能为历史题材电视剧恰当地展现历史人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精神的界定及政策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存在形式上可分为“正说”和“戏说”两种。

正说即以正史为依据,以历史固有的素材和矛盾冲突作为核心内容,力求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电视剧,如《汉武大帝》等;戏说即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线索,完全虚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的电视剧,如《戏说乾隆》等。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的《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办法》将电视剧题材的分类标准定为当代题材、现代题材、近代题材、古代题材和重大题材。

其中,“重大题材特指总局关于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文件规定的题材”①。

《关于加强和改进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及管理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提出要“正确表现传统文化,保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准确客观”,“严格控制戏说历史的作品”②。

而所谓“历史精神”,是指文艺作品在尊重重要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呈现当时代独有的人文品质、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

基本内容包括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展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精神、记录人类文明和民族传统的传承精神、与文明共进的时代精神等。

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艺术产品,不苛求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历史,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加工和创造,但在重要史实上却不能随心所欲编排篡改,而应以国家政策规范为底线,以历史精神为引导,以“大事实小事虚”为原则,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为观众带来艺术的真实感受和启迪。

二、《精忠岳飞》对已定论历史人物的扭曲该剧对已定论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过分虚构,导致剧情浮于表面,偏离主题。

从岳飞本人的经历来讲,史载岳母姚氏是一名乡村妇女,其是否读书识字尚不得而知,传说中“岳母刺字”的故事很难凭信。

但在电视剧中,岳母给岳飞刺字时说的一番话可谓见识超群(19集),很难说符合一个乡村老妇的身份。

同时该剧在对姚氏的形象塑造上又有前后矛盾之处,如果姚氏真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为何对杨再兴杀岳翔之事耿耿于怀?况且岳飞的这个亲弟名字应为“岳翻”,“岳翔”一名为电视剧随意修改。

岳飞一生四次从军,追随的人物主要有刘韐、刘浩、宗泽、张所、王彦、杜充等。

③其中除刘浩、王彦为武将外,其余都是文臣。

而剧中把他们都扮成了披坚执锐的武将,明显系误。

刘韐进士出身,在北宋靖康之变后奉命与金人议和,拒不接受金人的劝降,自尽殉国。

宗泽也是进士出身,作东京留守,在开封府城中病逝。

该剧中“刘韐被金军追杀伤重跳崖”“宗泽在胙城被兀术围殴,身中数箭,不治而亡”等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而剧末刘韐成为高僧更让人匪夷所思。

第8集中岳飞奉宗泽之命带一百人收吉倩与史不符,岳飞收吉倩是在他第三次从军时,其上级为刘浩而非宗泽。

④剧中杜充、王彦等人同岳飞的关系也与史料不符。

杜充与岳飞同乡,持续倚靠和重用了岳飞,而非剧中所言处处同岳飞作对。

杜充最终病死,而不是被宇文虚中杀死。

岳飞与王彦的矛盾确有其事,但王彦虽不肯原谅岳飞但并没有要杀他;剧中王彦执意杀岳飞,宗泽和士兵百姓求情的情节不实。

岳飞与刘韐一起见宗翰(粘罕)、岳飞救童贯等剧情均为杜撰。

岳飞统领的队伍被百姓称为“岳家军”,第四次北伐时发展到10万人。

史载岳家军的12军由22名统制、5名统领、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

谋士有姓名可考的有33人,经常活跃在岳飞周围的就有十几人。

⑤从流传今世的信札、诗词、题记、檄文等作品中,可见岳飞文化修养深厚,有较强的文人气质。

而该剧中,岳飞身边只有武将没有谋士,忽视了岳飞对文辞谋略的重视,使岳飞的形象只具一面性,凸显呆板片面,同宣传中的“真实”相去甚远。

剧中岳飞身边仅列的王贵、张宪、牛皋、杨再兴、傅庆五人也有很多违背史实之处。

例如剧中岳飞在樊楼遇牛皋的情节。

历史上的牛皋比岳飞大17岁,直到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才隶属岳飞,其最终是被毒死而不是被乱箭射死(69集)。

⑥史载傅庆原是刘光世的部属,在马家渡之战后才追随岳飞。

傅庆之死是因不服军令、贪功邀赏而被岳飞杀死,而非喝酒被金军劫杀。

历史上的刘韐、刘浩、宗泽、张所、王彦、杜充、王燮及岳家军诸将等人均有定论,该剧未在既有史实的基础上深挖这些人物的内在精神和彼此联系,却对这些人物进行随意的扭曲,违背了历史剧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

该剧中张用、张素素、梁兴三位角色是贯穿全剧线索的人物,他们的形象也与史实差距很大。

史载张用在南熏门一战被岳飞击败后便流窜淮西、淮南和江西一带抄掠,直到岳飞进军江南后才被招降。

史载张用的妻子叫“一丈青”,武艺超群,与张用一起被岳飞收降。

梁兴在岳飞第四次北伐时组织游击军配合作战,岳飞被迫班师后,梁兴仍在北方坚持抗金,于绍兴十八年去世。

剧中梁兴与岳飞在河北保护赵构等活动(12集等)、为劫金牌而就义(63集)的剧情与史不符。

而张素素这个虚构的角色,不仅没有把岳飞的形象很好地贯穿起来,反而使剧情离史实更远,不利于准确地刻画岳飞的形象。

该剧设置的这些主干人物对“展现史上最真实的岳飞”无太大的意义。

另外,赵小满在该剧后三分之一成了主要角色,她与秦桧的戏份竟成了主题,岳飞北伐相比之下反成陪衬。

主要人物形象大幅度地背离史实,不仅使岳飞的形象产生扭曲,而且使整部剧的可信度降低,历史价值大打折扣。

三、《精忠岳飞》基本史实错乱失真该剧并没有像宣传的那样依照史实构建剧情,相反,其剧情与史实差异甚大。

主要有三点:其一是情节编排同史实相差太远。

剧中宋高宗为宗泽千里奔丧纯属杜撰,史载宗泽病逝时宋高宗正在扬州行宫,这不仅仅是一个情节的处理问题,实际上牵涉出了北宋末年皇帝与忠臣之间的隔阂,由“行宫行乐”改为“千里奔丧”实属歪曲历史。

韩世忠和梁红玉大闹宴会救赵构的剧情无史可依,史载韩世忠率勤王军赶到杭州时,苗、刘已逃出杭州。

梁氏在史料中有夜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和保护孟太后的记载,并非直接参与擒杀苗、刘。

岳飞的眼疾是因不习南方湿热和过度劳累所致⑦,剧中却演绎为王燮投毒所致(37集)。

该剧中多处紊乱的编排不仅不符合历史逻辑,而且扭曲了岳飞所处的人际环境,使观众难以正确认识岳飞思想和行动的成因,剧情因缺乏真实感,使本来厚重的历史流于浅薄,主人公的形象也随之扁平化。

其二是片面强调角色在事件中的作用,对已有史实顺序的颠倒导致了人物与事件相互关系的错乱,使得各种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被打乱,也使各种历史上的大事件失去有机联系。

史载秦桧于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被金人放归南宋,这是宗泽死后两年的事;而剧中秦桧归宋居然在宗泽逝世之前。

以此为基础,剧中竟然出现苗、刘兵变时秦桧给牢里的赵构送银子(31集)、黄天荡之战中秦桧暗中帮助兀术等荒诞情节,因为如果按照史实,这些事件发生时秦桧根本应不在南宋。

秦桧复职在淮西军变前、岳母去世后,剧中却为淮西军变后、岳母去世前(50、52集)。

剧中苗、刘兵变后岳飞率众兄弟攻入宫中救赵构也是杜撰,因为苗、刘兵变时岳飞还在开封。

岳飞剿灭曹成发生在岳飞到江南之后任荆湖东路安抚使之时,晚于收复建康、苦战淮东、大破李成等事件。

但剧中把这一事件提得十分靠前(15—17集),生硬地把江淮战事搬到黄河流域。

其三是剧中人物、事件有很多张冠李戴之处。

看似集中表现人物,其实是对大量剧情进行过度虚构,使得重要的历史人物形象和事件都被湮没在肤浅的“戏说”中,失去了展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精神。

如给岳飞献美女的是大将吴玠,剧中移接到赵构身上(50集)。

与岳飞问对接替刘光世军主帅问题的也不是赵构(50集),而是张浚。

直接导致淮西兵变的也是张浚,剧中却误为张俊。

赵构命秦桧到庐山请岳飞(55集)也与史不符。

史载,朝廷是命李若虚和王贵带诏旨到庐山请岳飞下山主持军务;直接威胁王贵出卖岳飞的是张俊而不是秦桧;接岳飞下山去临安的是杨沂中而不是张俊(66集)。

屯驻宜兴县是岳家军的一件大事,可以说是岳家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精忠岳飞》第35集却虚构出了“倾慕岳飞的张素素恳求其父张大年借岳飞粮草”的剧情。

历史上邀请岳飞驻扎的是宜兴知县钱谌,张大年只是岳飞驻宜兴时的房东而已。

这些颠三倒四的安排使剧情乱如麻团,将真实的南宋政治解构得荒诞不经,也使荧幕上的岳飞形象仅仅成为了一个后现代式拼贴的扁平角色。

此外,该剧没有将岳飞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军事等情况恰当地表现出来,各种错误反映了创作者急于求成、疏于细节考察的问题。

经济方面,从宋代货币流通的整体情况看,铜钱是主要通货,白银主要在远距离贸易和批量贸易中流通,尚未遍及市场。

直到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明令“弛用银之禁”,此后“朝野率皆用银”,以白银为本位的贵金属货币体系才正式确立。

但剧中人物不论是捐钱还是购物都用银子。

军事方面,宋代虽然发明了火药并应用于军事,但主要还是利用火药的燃烧和放烟特性,当时的“火礮”是用抛石机抛射大药球,还没有管状火炮。

剧中黄河之战宋军搬出了460门火炮轰炸黄河堤坝(28集)、黄天荡船炮水上大战(40集)的场面实际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宗弼(兀术)在军事上的突出贡献是精心培养了精锐部队“铁浮屠”和“拐子马”。

剧中把“铁浮屠”设计为战车值得商榷,因为战车早在战国末期就被淘汰。

⑧四、《精忠岳飞》遗漏重要历史事件与词语“硬伤”该剧虽长达69集,但在有关岳飞的很多基本性的重要事件上选择失当,漏掉了不少大事、要事,却在一些小事和虚构的事情上用时太多,导致整部剧作结构混乱、琐碎,缺乏历史深度。

史载岳飞的父母教岳飞读书识理,对岳飞的成长影响很大,但该剧根本没有出现父亲岳和的身影。

岳飞的外公姚大翁,是引导岳飞学文习武的关键性人物,剧中亦未呈现。

岳飞人生重要的事件有两次拜师、四次从军、五除匪寇、三援淮西、四次北伐、八次朝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