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合集下载

2007年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2007年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2007年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一、质量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1.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掌握管理层次和技能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4.熟悉质量管理的发展5.熟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念)三、方针目标管理(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1.掌握方针目标管理的概念2.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原理3.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作用(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1.掌握方针目标制订的依据和程序2.熟悉制订方针目标的要求3.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要求4.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程序5.掌握方针目标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6.熟悉方针目标管理考核的对象和内容7.了解方针目标管理诊断的概念四、质量经济性分析(一)质量经济性1.了解质量与经济性的关系2.熟悉从利润与成本两个方面考虑质量经济性问题3.熟悉质量经济性管理(二)质量成本1.熟悉质量成本的概念2.掌握质量成本的PAF(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模式3.熟悉质量成本的过程(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模式4.熟悉质量成本模型5.了解质量成本管理6.熟悉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方法(三)成量成本构成1.掌握预防成本的构成2.掌握鉴定成本的构成3.掌握内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4.掌握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四)劣质成本1.熟悉劣质成本的概念及组成2.了解劣质成本分析的步骤五、质量信息管理1.掌握质息和信息流的概念2.了解质量信息系统的构成3.熟悉质量信息管理的要求六、质量教育培训1.掌握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2.熟悉质量教育培训的范围及各层次培训的目的3.掌握组织选择和实施质量教育培训的阶段和主要活动4.了解培训需求识别的方法5.熟悉设计策划培训的含义和培训的制约条件6.熟悉常用培训方式和选择培训方式应考虑的因素7.熟悉培训实施过程管理的主要活动8.掌握评价培训效果的方式七、质量与标准化(一)我国标准的体制1.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概念2.掌握我国强制性标准的概念和法律地位3.了解强制性标准的范围4.熟悉强制性标准的形式5.熟悉推荐性标准的概念6.了解推荐性标准的作用(二)标准的制定1.掌握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2.熟悉制定标准的对象3.熟悉标准制定的一般程序、标准的备案和复审(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1.熟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的概念(四)企业标准化1.熟悉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3.了解企业标准的贯彻与监督(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表示方法3.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六)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WTO/TBT)规范1.了解WTO/TBT协议的基本内容2.熟悉WTO/TBT协议的主要原则八.卓越绩效评价准则1.掌握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2.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结构3.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概要4.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评价方法九、产品质量法规与职业道德规范(一)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规定1.熟悉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2.掌握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3.熟悉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4.掌握判断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5.掌握《产品质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7.熟悉《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8.熟悉《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第二章供应商质量控制与顾客关系管理一、供应商选择与质量控制1.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典型形式2.了解互利的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的益处3.了解供应商的重要性分类4.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选择的影响因素5.了解供应商审核的时机与分类6.熟悉供应商评价的基本原则7.了解供应商评价的一般程序8.了解供应商选择的常用方法9.掌握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方法二.供应商契约与供应商动态管理1.了解企业与供应商契约的种类2.了解供应商选择评价与业绩评定的区别3.掌握供应商评定的主要指标4.熟悉供应商业绩的评定方法5.了解供应商的动态分级及动态管理三、顾客满意1.掌握顾客的类型2.了解相关方的含义3.掌握顾客满意的概念和特性4.熟悉Kano模型的涵义5.熟悉顾客要求的识别与确认6.熟悉顾客满意度概念7.熟悉顾客满意度指标8.了解中国顾客满意指数模型要素的含义四、顾客关系管理1.熟悉(原为了解)顾客关系管理的含义2.熟悉(原为了解)顾客关系管理的技术类型3.了解顾客关系管理与顾客满意度持续改进的关系(新增)4.了解骨骼关系管理的技术类型(新增)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2.了解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新增)3.掌握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了解其在组织中的应用4.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5.熟悉2000版ISO 9000族文件的结构6.掌握ISO 9000族核心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一)范围1.熟悉标准应用的范围2.掌握标准应用的要求(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和文件要求1.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2.掌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范围及要求3.掌握质量手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4.掌握文件和记录的概念及控制的目的和要求(三)管理职责1.熟悉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及要求2.掌握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四)资源管理1.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2.掌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3.了解对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要求(五)产品实现1.熟悉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及控制要求2.掌握设计和开发的概念及对其控制的要求3.熟悉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要求(六)测量、分析和改进1.了解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作用2.熟悉对监视和测量的要求3.熟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基本要求4.熟悉数据分析的要求5.熟悉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概念及基本要求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1.了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活动2.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四、质量管理体系审核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术语2.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分类3.掌握五项审核原则4.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5.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及联系第四章质量检验一、质量检验概述(一)质量检验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2.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3.了解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4.掌握质量检验的步骤5.熟悉产品验证及监视的概念(二)不同类别的产品质量检验1.熟悉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2.熟悉电工产品的质量检验3.熟悉流程性材料的质量检验4.熟悉产品的环境条件试验5.了解软件质量的检验二、质量检验机构(一)质量检验机构的基本知识1.熟悉质量检验机构的主要工作范围2.了解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3.熟悉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二)实验室的基本知识1.了解实验室的基本任务2.熟悉实验室的质量体系3.熟悉样品的质量控制4.掌握检测的质量控制5.掌握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三、质量检验计划(一)概述1.掌握检验计划的基本概念2.了解编制质量检验计划的目的3.熟悉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4.熟悉检验计划的基本内容5.熟悉编制检验计划的原则(二)检验流程图1.掌握检验流程图的基本概念2.熟悉检验流程图的编制过程3.掌握简单的检验流程图的编制(三)检验站的基本知识1.掌握检验站的基本概念2.熟悉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3.了解检验站设置的分类4.熟悉几种主要检验站设置的特点(四)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1.掌握检验手册的基本概念2.了解检验手册的主要内容3.掌握检验指导书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4.熟悉编制检验指导书的要求5.熟悉检验指导书的基本内容6.掌握一般检验指导书的编写四、质量特性分析和不合格品控制(一)质量特性分析表1.掌握质量特性分析的基本概念2.了解质量特性分析表的编制依据3.熟悉质量特性分析表的内容(二)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1.掌握不合格的基本概念2.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3.了解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级别4.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的内容(三)不合格品的控制1.熟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2.了解不合格品的判定3.了解不合格品的隔离4.熟悉不合格品的处置5.掌握不合格品控制与纠正措施第五章计量基础一、基本概念(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1.掌握计量的定义2.了解计量的内容3.熟悉计量的分类和特点(二)计量的法律和法规1.了解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2.熟悉《计量法》的基本内容(三)量值溯源、校准和检定1.熟悉量值溯源性的概念2.掌握校准和检定的概念3.了解校准和检定的作用二、计量单位(一)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1.了解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2.掌握SI基本单位3.熟悉SI导出单位和SI单位的倍数单位4.了解可与SI单位并用的非SI单位(三)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三、测量仪器(一)概述1.熟悉测量仪器、测量设备的定义2.了解测量仪器的分类(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1.了解测量仪器控制的概念2.熟悉标称范围、量程和测量范围的概念3.了解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的概念4.掌握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的概念5.了解灵敏度的概念6.掌握分辨力的概念7.熟悉稳定性、漂移的概念(三)了解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四、测量结果(一)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1.掌握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2.了解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二)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1.掌握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概念2.了解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区别五、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一)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修正1.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2.熟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3.了解测量结果修正的方法(二)测量不确定度1.基本概念(1)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熟悉标准不确定度和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概念(3)熟悉扩展不确定度的概念2.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1)了解测量模型的建立(2)掌握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方法(3)熟悉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的常用方法(4)掌握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5)熟悉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6)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4.掌握测量不确定度应用实例六、测量控制体系(一)概述1.熟悉测量控制体系的概念2.了解测量控制体系的组成(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1.掌握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概念2.了解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过程(三)了解测量过程实施的控制。

中级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中级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中级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上篇质量专业综合知识第一章质量治理概论一、质量与质量治理(一)质量与质量治理的概念1、把握质量的定义2、熟悉质量特不性的内涵3、了解朱兰广义质量概念与狭义质量概念的比照4、把握顾客满足的概念5、把握质量治理的定义6、熟悉质量治理的要紧内容7、把握全面质量治理的含义(二)质量治理的开展过程1、熟悉质量治理开展的三个时期二、方针目标治理(一)方针目标治理的全然知识1、把握方针目标治理的含义2、熟悉方针目标治理的理论依据3、熟悉方针目标治理的作用(二)方针目标治理的实施1、把握方针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程序2、熟悉制定方针目标的要求3、把握方针目标展开的程序4、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全然要求5、熟悉方针目标执行的要紧工作内容6、把握方针目标治理评价的要紧内容7、熟悉方针目标治理考核的对象和内容8、了解方针目标治理诊断的概念三、人力资源及其治理(一)人力资源开发与治理1、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治理的含义2、了解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二)质量治理的教育培训1、了解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2、熟悉质量治理培训的内容3、把握质量治理培训实施的全然环节4、了解参与治理与“团队精神〞的内涵四、质量本钞票(一)质量本钞票的全然知识1、把握质量本钞票的全然概念2、了解质量经济性的含义(二)质量本钞票的分类1、把握按本钞票性质分类〔预防、鉴定和故障本钞票的方法〕2、熟悉按活动过程分类〔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本钞票的方法〕(三)质量本钞票的构成1、了解质量本钞票模型原理2、把握质量本钞票的构成3、了解质量本钞票科目的划分五、质量与标准化(一)我国的标准体制1、把握我国标准、行业标准、地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概念2、把握我国强制性标准的概念和法律地位3、了解强制性标准的范围4、熟悉强制性标准的形式5、熟悉推举性标准的概念6、了解推举性标准的作用7、了解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中国〕的概念(二)标准的指定1、把握指定标准的全然原那么2、熟悉指定标准的对象3、熟悉标准制定的一般程序、标准的备案和复审(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1、熟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统化、组合化的概念(四)企业标准化1、熟悉企业标准化的全然任务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3、了解企业标准的贯彻与监督4、了解标准化与质量的关系(五)采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把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2、熟悉采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及表示方法3、熟悉采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全然原那么的一般方法六、产品质量法与职业道德标准(一)产品质量法1、熟悉使用产品质量法的产品范围和经营活动2、了解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3、熟悉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4、把握?产品质量法?中对企业质量治理的要求5、把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6、熟悉国家对产品质量采取的监督治理和尽力引导措施(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全然要求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第二章质量治理体系一、质量治理体系的全然知识(一)质量治理体系全然术语1、把握过程、产品、供方、顾客、合格、相关方和质量保证、质量筹划、质量操纵的概念2、把握质量治理体系概念及其作用3、把握质量治理八项原那么,了解其在组织中的应用4、熟悉组织、质量方案、程序、文件、记录的概念(二)质量治理体系与ISO9000族标准1、了解质量治理体系标准的产生和开展2、了解ISO9000族的概念3、把握ISO9000族核心标准的要紧内容和应用范围4、了解质量治理体系要求与其他各种治理体系的相容性5、了解质量治理体系与环境治理体系的形容性二、质量治理体系全然要求(一)概述1、熟悉质量治理体系的总要求2、把握质量治理体系文件的范围3、把握质量手册的概念及要紧内容4、把握文件的作用及操纵的全然要求5、把握记录的作用及操纵的全然要求(二)治理职责1、熟悉最高治理者在质量治理中的职责2、把握治理评审的概念及作用3、了解治理评审输进和输出的要紧内容(三)资源治理1、熟悉质量治理体系所需的资源2、熟悉对人力资源、全然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四)产品实现1、把握产品实现筹划应明确的内容2、熟悉产品要求确实定和评审3、把握2000版ISO9001标准对删减的要求4、熟悉2000版ISO9001中设计和开发的概念及对其操纵的要求5、熟悉对采购操纵的全然要求6、熟悉对生产和效劳提供过程操纵的全然要求(五)测量、分析和革新1、熟悉对不合格品操纵的全然要求2、熟悉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概念及其全然要求三、质量治理体系的建立与持续革新(一)质量治理体系的建立1、了解建立质量治理体系的全然要求2、熟悉建立质量治理体系的一般步骤(二)质量治理体系的持续革新1、把握持续革新的概念2、了解持续革新的活动3、熟悉持续革新的全然途径四、质量治理体系审核(一)质量治理体系审核的全然概念1、把握审核、审核准那么、审核证据的概念2、把握质量治理体系审核的概念(二)质量治理体系审核的分类和作用1、了解质量治理体系审核的分类及含义2、熟悉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的作用3、把握内部审核的作用(三)质量治理体系审核实施1、了解质量治理体系审核的各项预备2、熟悉现场审核的各项工作3、了解监督审核和复审的含义第三章质量革新一、质量革新的全然知识(一)质量革新的概念1、把握质量革新的概念2、熟悉质量革新的意义(二)质量革新的全然过程1、把握PDCA循环的概念2、把握PDCA循环的特点二、质量革新的组织与推进(一)了解质量革新的组织形式(二)了解质量革新的障碍(三)熟悉持续开展质量革新的方法三、质量革新的步骤和内容(一)把握质量革新的步骤、内容(二)熟悉质量革新的致意事项四、质量革新的工具与技术(一)头脑风暴法1、把握头脑风暴法的全然概念和用途2、了解头脑风暴法应用的三个时期(二)系统图1、了解系统图的概念和用途2、熟悉系统图的分类3、把握绘制系统图的步骤(三)P DPC法1、熟悉PDPC法的概念及特征2、把握PDPC法的实施步骤3、熟悉PDPC法的用途(四)网络图1、了解网络图的概念、作用2、把握网络图的组成以及网络图的绘制规那么3、把握网络图节点的计算方法4、熟悉网络图的应用步骤(五)矩阵图1、熟悉矩阵图的概念和类型2、熟悉矩阵图的用途(六)亲和图1、了解亲和图的概念2、熟悉亲和图的用途3、把握亲和图的绘制步骤(七)流程图1、了解流程图的概念2、熟悉流程图的应用程序3、把握绘制流程图的方法五、QC小组活动(一)质量治理与QC小组活动1、把握QC小组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QC小组活动在实施全面质量治理中的作用(二)Q C小组活动的启动1、把握组建QC小组的原那么2、熟悉QC小组的组建程序和注册登记(三)Q C小组活动的推进1、熟悉QC小组长的职责和对小组长的要求2、把握推进QC小组活动应作好的工作(四)Q C小组活动在全企业的推广1、了解QC小组成果发表的作用2、熟悉组织好成果发表的注意事项3、熟悉对QC小组进行鼓舞的手段4、把握QC小组成果评审的方法和内容第四章质量检验一、产品验证与质量检验(一)把握产品验证的全然概念(二)把握质量检验的全然概念二、质量检验方案(一)质量检验方案的编制1、把握质量检验方案的全然概念2、了解编制质量检验方案的目的和作用3、把握检验方案的全然内容4、熟悉编制检验方案的原那么(二)检验流程图的编制1、了解流程图的分类2、把握检验流程图的编制过程3、把握简单的检验流程图的编制(三)检验站〔试验站〕的设置1、把握检验站的全然概念2、熟悉检验站设置的全然原那么3、了解检验站设置的分类4、熟悉几种要紧检验站的设置的特点(四)质量特性分析表1、把握质量特性分析表的作用2、把握一般质量特性分析表的编制(五)不合格的严峻性分级1、把握不合格的全然概念2、熟悉不合格严峻性分级的原那么3、把握不合格严峻性分级的级不(六)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检验规程〕1、把握检验手册的全然概念及其要紧内容2、把握检验指导书的全然概念及其作用3、熟悉编制检验指导书的要求4、熟悉检验指导书的全然内容5、把握一般检验指导书的编写下篇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第五章概率统计根底知识一、概率根底知识(一)事件与概率1、把握随机现象、样本空间、事件的概念2、了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二)概率确实定1、了解概率的古典确定方法2、把握概率的统计确定方法3、把握概率的性质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随机变量的分布1、把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及它们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2、熟悉超几何分布及其均值、方差和标准差3、把握正态分布及其均值、方差和标准差4、熟悉对数正态分布及其均值、方差和标准差5、把握用标准正态分布计算不合格率的方法6、了解ppm的概念(二)中心极限定理1、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2、熟悉样本均值的分布三、统计根底知识(一)样本与统计量1、把握总体、个体、样本、统计量的概念2、把握常用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中位数、样本极差、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的概念(二)正态概率纸1、熟悉正态概率纸及其使用四、参数估量(一)点估量1、把握点估量的概念2、熟悉矩法估量方法(二)区间估量1、熟悉区间估量的概念2、把握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3、了解比率p的置信区间〔大样本场合〕五、假设检验(一)全然概念1、把握假设、检验统计量、拒尽域、两类错误、显著性水平的全然概念2、把握假设检验的全然步骤(二)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1、把握正态均值的u检验2、熟悉未知正态均值的t检验3、熟悉正态方差的检验4、了解方差比的F检验第六章常用的统计技术一、方差分析(一)方差分析全然概念1、把握因子、水平、全然假设的全然概念2、熟悉方差相等下假设干个正态均值的相等的假设(二)方差分析全然方法1、把握单因子的方差分析方法〔平方和分解、总平方和、误差平方和、因子平方和,自由度、方差分析表〕二、回回分析(一)散布图1、把握散布图的做法和种类2、熟悉样本相关系数及其检验(二)一元线性回回1、把握一元线性回回模型及其参数估量方法2、把握一元线性回回模型的检验方法3、熟悉一元线性回回方法在猜测与操纵中的应用三、正交试验设计(一)试验的一般考虑1、把握重复与随机化的概念2、熟悉试验设计的全然思想(二)正交表1、把握无交互作用场合的正交设计及直看分析法2、熟悉有交互作用正交设计方法3、把握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法4、了解最正确水平组合的选取第七章抽样检验一、全然概念(一)名词术语1、把握抽样检验、单位产品、产品批、批量的概念(二)接收概率与OC曲曲折折线1、把握一次抽样检验方案的OC曲曲折折线及其特点2、把握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案的不合理性(三)全然参数1、把握生产方风险α、使用方风险β的全然概念2、把握可接收质量水平AQL、拒收质量水平RQL的全然概念3、把握平均检验总数ATI的全然概念二、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和计数选择型抽样检验(一)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1、了解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的含义2、了解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的全然原理(二)计数选择抽样检验1、了解选择型抽样检验的特点2、了解选择型抽样检验的两种保证质量的方法三、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一)把握调整型抽样检验的含义(二)熟悉调整抽样检验的使用情况(三)G B2828的假设干要素1、熟悉GB2828抽样系统的设计原那么2、熟悉确定AQL检验水平的方法3、熟悉检验严格度的设计思想4、熟悉抽样方案类型的选取原那么5、熟悉转移规那么6、熟悉确定批量的原那么7、了解一次、二次抽样方案类型的判定程序框图8、了解平均样本量(ASN)曲曲折折线的含义〔四〕GB2828抽样表的使用1、把握从GB2828-87中检索抽样方案的方法2、把握转移规那么:由“正常至放宽〞条件中运用放宽界限数〔LR〕的方法3、把握转移规那么的运用4、把握批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规那么5、熟悉不合格的分类方法6、熟悉逐批检验后的处置〔五〕GB2829-87的使用1、把握周期检验的含义、目的2、熟悉选取判不水平的原那么3、熟悉选取抽样方案的方法第八章统计过程操纵(SPC)一、统计过程操纵概述(一)了解统计过程操纵的全然思想、手段和途径(二)了解减少动摇的系统措施与局部措施二、常规操纵图〔休哈特操纵图〕分析(一)了解休哈特操纵图的设计思想(二)把握判稳准那么的判异准那么(三)了解操纵图两种错误的概念(四)了解合理子组的原那么内容(五)把握X-R操纵图的作图和应用(六)熟悉p操纵图的应用(七)了解采纳常规操纵图的注意事项三、过程能力分析(一)熟悉过程能力的定义(二)把握过程能力指数Cp和Cpk的计算和评价(三)了解Cp和Cpk的对比与讲明(四)熟悉过程能力指数Cp偏离度K和不合格品率p之间的关系(五)了解提高过程能力指数Cp的途径第九章可靠性根底知识一、全然概念(一)可靠性全然概念1、把握可靠性概念2、把握故障及其分类(二)把握维修性概念(三)了解可信性和可用性概念(四)熟悉可靠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二、可靠性维修性常用的度量参数(一)了解可靠度函数、累积故障分布函数和故障密度函数(二)故障率与浴盆曲曲折折线1、把握故障率2、熟悉浴盆曲曲折折线(三)平均故障前时刻与平均故障间隔时刻1、把握平均故障前时刻2、把握平均故障间隔时刻(四)产品寿命特征1、了解可靠寿命2、了解使用寿命3、了解总寿命4、了解存期限〔五〕了解平均修复时刻三、可靠性设计、试验与治理(一)了解可靠性设计、试验和治理的全然概念(二)了解故障模式、妨碍及危害性分析〔FMECA〕(三)了解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第十章计量及其治理一、全然概念(一)把握计量和测量的概念(二)了解计量和测量的区不二、校准和检定(一)概述1、把握校准和检定的概念2、熟悉校准和检定的依据3、了解校准和检定的区不(二)量值溯源性1、把握量值溯源性的概念2、了解溯源等级图(三)计量检定系统1、把握计量检定系统概念2、熟悉计量检定系统表的构成三、测量标准及其治理(一)把握测量基准、标准的概念(二)熟悉参考标准、工作标准和传递标准的概念(三)了解测量标准的考核方法四、测量重复性和复现性(一)把握测量重复性和复现性的概念(二)了解测量复现性和复现性的区不五、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测量误差1、熟悉测量误差分析方法2、了解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区不(二)测量不确定度1、把握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2、了解测量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3、了解不确定度传播率(三)标准不确定度和标准〔偏〕差1、把握标准不确定度和标准〔偏〕差的概念(四)不确定度的A类、B类评定及合成1、把握不确定度的A类、B类评定2、熟悉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五)扩展不确定度1、熟悉包含因子和扩展不确定度(六)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和实例1、把握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2、熟悉测量不确定的评定流程3、把握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六、测量仪器、装置和设备(一)概述1、把握测量仪器、装置和设备的概念2、熟悉测量链和测量传感器的概念(二)测量仪器、装置和设备的特性1、把握测量范围和最大答应误差的概念2、熟悉灵敏度、分辨力的概念3、了解稳定性、漂移的概念。

质量工程师(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

质量工程师(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

质量工程师(中级) 《质量专业综合知识》目录第一节质量的基本知识一、质量的概念二、质量概念的发展第二节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一、管理概述二、质量管理三、质量管理的发展四、质量管理培训五、质量信息管理第三节方针目标管理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第四节质量经济性分析一、质量的经济性二、质量成本三、质量成本构成四、劣质成本第五节质量与标准化一、我国标准的体制二、标准的制定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四、企业标准化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六、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一、产品质量法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1 习题及答案第一节供应商管理一、供应链管理概述二、供应商选择三、供应商管理的契约要求四、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五、供应商的业绩评定与动态管理第二节顾客满意一、顾客与顾客要求二、顾客满意三、顾客要求的确认四、顾客满意度测量第三节顾客关系管理一、顾客关系管理的含义二、顾客关系管理技术2 习题及答案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一、概述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三、 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第二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一、范围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和文件要求三、管理职责四、资源管理五、产品实现六、测量、分析和改进第三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一、基本原则二、主要活动三、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第四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概念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概念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3习题及答案第一节质量检验概述一、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二、不同类别的产品质量检验第二节质量检验机构一、质量检验机构的基本知识二、实验室的基本知识第三节质量检验计划一、概述二、检验流程图三、检验站的设置四、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第四节质量特性分析和不合格品控制一、质量特性分析表二、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三、不合格品的控制4 习题及答案第一节基本概念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二、计量的法律和法规三、量值溯源、校准和检定第二节计量单位一、概述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三、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第三节测量仪器一、概述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三、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第四节测量结果一、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二、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第五节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一、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修正二、测量不确定度第六节测量控制体系一、概述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三、测量过程实施的控制5 习题及答案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第一节质量的基本知识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

质量工程师(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doc

质量工程师(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doc

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质量工程师(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目录第一节质量的基本知识一、质量的概念二、质量概念的发展第二节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一、管理概述二、质量管理三、质量管理的发展四、质量管理培训五、质量信息管理第三节方针目标管理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第四节质量经济性分析一、质量的经济性二、质量成本三、质量成本构成四、劣质成本第五节质量与标准化一、我国标准的体制二、标准的制定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四、企业标准化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六、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一、产品质量法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1 习题及答案第一节供应商管理一、供应链管理概述二、供应商选择三、供应商管理的契约要求四、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五、供应商的业绩评定与动态管理第二节顾客满意一、顾客与顾客要求二、顾客满意三、顾客要求的确认四、顾客满意度测量第三节顾客关系管理一、顾客关系管理的含义二、顾客关系管理技术2 习题及答案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一、概述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三、 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第二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一、范围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和文件要求三、管理职责四、资源管理五、产品实现六、测量、分析和改进第三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一、基本原则二、主要活动三、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第四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概念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概念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3习题及答案第一节质量检验概述一、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二、不同类别的产品质量检验第二节质量检验机构一、质量检验机构的基本知识二、实验室的基本知识第三节质量检验计划一、概述二、检验流程图三、检验站的设置四、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第四节质量特性分析和不合格品控制一、质量特性分析表二、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三、不合格品的控制4 习题及答案第一节基本概念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二、计量的法律和法规三、量值溯源、校准和检定第二节计量单位一、概述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三、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第三节测量仪器一、概述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三、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第四节测量结果一、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二、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第五节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一、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修正二、测量不确定度第六节测量控制体系一、概述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三、测量过程实施的控制5 习题及答案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第一节质量的基本知识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

2012年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2012年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一、质量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1.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熟悉管理层次和技能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4.熟悉服务质量管理的含义5.熟悉质量管理的发展6.熟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念)三、方针目标管理(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1.掌握方针目标管理的概念2.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原理3.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作用(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1.掌握方针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程序2.熟悉制定方针目标的要求3.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要求4.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程序5.掌握方针目标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6.熟悉方针目标管理考核的对象和内容7.了解方针目标管理诊断的概念四、质量经济性分析(一)质量的经济性1.了解质量与经济性的关系2.熟悉从利润与成本两个方面考虑质量经济性问题3.熟悉质量经济性管理(二)质量成本1.熟悉质量成本的概念2.掌握质量成本的PAF(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模式3.熟悉质量成本的过程(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模式4.熟悉质量成本模式5.了解质量成本管理6.熟悉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方法(三)质量成本构成1.掌握预防成本的构成2.掌握鉴定成本的构成3.掌握内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4.掌握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四)劣质成本1.熟悉劣质成本的概念及组成五、质量信息管理1.掌握质量信息和信息流的概念2.了解质量信息系统的构成3.熟悉质量信息管理的要求六、质量教育培训1.掌握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2.熟悉质量教育培训的范围及各层次培训的目的3.掌握组织选择和实施质量教育培训的阶段和主要活动4.了解培训需求识别和方法5.熟悉设计策划培训的含义和培训的制约条件6.熟悉常用培训方式和选择培训方式应考虑的因素7.熟悉培训实施过程管理的主要活动8.掌握评价培训效果的方式七、质量与标准化(一)我国标准的体制1.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概念2.掌握我国强制标准的概念和法律地位3.了解强制性标准的范围4.熟悉强制性标准的形式5.熟悉推荐制性标准的概念6.了解推荐制性标准的作用(二)标准的制定1.掌握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2.熟悉制定标准的对象3.熟悉标准制定的一般程序、标准的备案和复审(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1.熟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的概念(四)企业标准化1.熟悉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3.了解企业标准的贯彻与监督(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表示方法3.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六)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1.了解WTO/TBT协议的主要内容2.熟悉WTO/TBT协议的基本原则八、卓越绩效评价准则1.掌握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2.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结构3.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概要4.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评价方法九、产品质量法与职业道德规范(一)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规定1.熟悉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2.掌握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3.熟悉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4.掌握判断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熟悉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5.掌握《产品质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7.熟悉《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8.熟悉《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第二章供应商质量控制与顾客关系管理一、供应商选择与质量控制1.了解供应商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2.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典型形式3.了解互利的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的益处4.了解供应商的重要性分类5.熟悉企业自产—外购的决策影响因素6.掌握供应商调查的主要内容7.了解供应商审核的时机和分类8.熟悉供应商评价的基本原则9.了解供应商评价的一般程序10.了解供应商选择的常用方法11.熟悉产品质量要求信息和质量协议的基本内容12.掌握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方法二、供应商动态管理1.解供应商选择评价和供应商业绩评定的区别2.掌握供应商业绩评定的主要指标4.熟悉供应商业绩的评定方法5.了解供应商的动态分级及管理5.了解供应商发展的作用三、顾客满意1.掌握顾客的类型2.了解相关方的含义3.掌握顾客满意的概念和特性4.熟悉KANO模型的含义5.熟悉顾客要求的识别与确认6.熟悉顾客满意度指标7.了解中国顾客满意指数基本模型及模型要素的含义四、顾客关系管理1.熟悉顾客关系管理的含义2.熟悉顾客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3.了解顾客关系管理与顾客满意度持续改进的关系4.了解顾客关系管理的技术类型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2.了解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3.掌握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了解其在组织中的应用4.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5.熟悉ISO9000族文件的结构6.掌握ISO9000族核心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一)范围1.熟悉标准应用的范围2.掌握标准应用的要求(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和文件要求1.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2.掌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范围及要求3.掌握质量手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4.掌握文件和记录的概念及控制的目的和要求(三)管理职责1.熟悉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及要求2.掌握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四)资源管理1.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2.掌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3.了解对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要求(五)产品实现1.熟悉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及控制要求2.掌握设计和开发的概念及对其控制的要求3.熟悉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要求(六)测量、分析和改进1.了解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作用2.熟悉对监视和测量的要求3.熟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基本要求4.熟悉数据分析的要求5.熟悉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概念及基本要求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1.了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活动2.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四.质量管理体系审核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术语2.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分类3.掌握五项审核原则4.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5.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及联系第四章质量检验一、质量检验概论(一)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2.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3.了解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4.掌握质量检验的步骤5.熟悉产品验证及监视的概念(二)产品质量检验的技术方法1.掌握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生物检验、在线检测的基本概念2.熟悉理化检验的内容3.熟悉感官检验的内容4.了解生物检验的内容5.熟悉在线检测优点和局限性6.了解在线检测的应用二、质量检验机构(一)质量检验机构的基本知识1.熟悉质量检验机构的主要工作范围2.了解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3.熟悉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二)检验站的基本知识1.掌握检验站的基本概念2.熟悉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3.了解检验站设置的分类4.熟悉几种主要检验站设置的特点三、质量检验计划(一)概述1.掌握检验计划的基本概念2.了解编制质量检验计划的目的3.熟悉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4.熟悉检验计划的基本内容5.熟悉编制检验计划的原则(二)检验流程图1.掌握检验流程图的基本概念2.熟悉检验流程图的编制过程3.了解简单的检验流程图的编制(三)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1.掌握检验手册的基本概念2.了解检验手册的主要内容3.掌握检验指导书的基本概念及作用4.熟悉编制检验指导书的要求5.熟悉检验指导书的基本内容6.了解一般检验指导书的编写四、质量特性分析和不合格品控制(一)质量特性分析表1.掌握质量特性分析表的基本概念2.了解质量特性分析表的编制依据3.熟悉质量性分析表的内容(二)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1.掌握不合格基本概念2.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3.了解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级别4.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的内容(三)不合格品的控制1.熟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2.了解不合格品的判定3.了解不合格品的隔离4.熟悉不合格品的处置5.掌握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五、质量检验的控制(一)质量检验误差1.熟悉检侧误差2.熟悉检测误差产生的来源(二)质量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1.了解质量控制的意义和作用2.掌握质量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第五章计量基础一、基本概念(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1.掌握计量的定义2.了解计量的内容3.熟悉计量的分类和特点(二)计量的法律和法规1.了解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2.熟悉《计量法》的基本内容(三)量值溯源、校准和检定1.熟悉量值溯源性的概念2.掌握校准和检定的概念3.了解校准和检定的作用二、计量单位(一)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1.了解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2.掌握SI基本单位3.熟悉SI导出单位和SI单位的倍数单位4.了解可与SI单位并用的非SI单位(三)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三、测量仪器(一)概述1.熟悉测量仪器、测量设备的定义2.了解测量仪器的分类(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1.了解测量仪器控制的概念2.熟悉标称范围、量程和测量范围的概念3.了解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的概念4.掌握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的概念5.了解灵敏度的概念6.掌握分辨力的概念7.熟悉稳定性、漂移的概念(三)了解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四、测量结果与测量准确度(一)测量结果、测量误差与测量结果的修正1.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2.熟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3.了解测量结果修正的方法(二)测量准确度1.掌握测量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及其表示2.掌握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概念及其表示3.了解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区别五、测量不确定度(一)基本概念1.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熟悉标准不确定度和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概念3.熟悉扩展不确定度的概念(二)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1.了解测量模型的建立2.掌握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方法3.熟悉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的常用方法4.掌握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5.熟悉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6.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四)掌握测量不确定度应用实例六、测量控制体系(一)概述1.熟悉测量控制体系的概念2.了解测量控制体系的组成(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1.掌握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概念2.了解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过程(三)了解测量过程实施的控制。

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zxw整理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zxw整理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一、质量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 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3。

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1。

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

熟悉管理层次和技能 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4。

熟悉服务质量管理的含义 5.熟悉质量管理的发展 6。

熟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念)三、方针目标管理(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 1.掌握方针目标管理的概念 2.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原理 3.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作用(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 1.掌握方针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程序2.熟悉制定方针目标的要求 3。

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要求 4。

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程序 5。

掌握方针目标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 6。

熟悉方针目标管理考核的对象和内容 7。

了解方针目标管理诊断的概念四、质量经济性分析zxw整理(一)质量的经济性 1。

了解质量与经济性的关系 2。

熟悉从利润与成本两个方面考虑质量经济性问题3.熟悉质量经济性管理(二)质量成本 1。

熟悉质量成本的概念 2.掌握质量成本的PAF(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模式 3。

熟悉质量成本的过程(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模式 4。

熟悉质量成本模式 5.了解质量成本管理 6。

熟悉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方法(三)质量成本构成 1.掌握预防成本的构成 2.掌握鉴定成本的构成 3.掌握内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4.掌握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四)劣质成本 1.熟悉劣质成本的概念及组成五、质量信息管理zxw整理1.掌握质量信息和信息流的概念 2.了解质量信息系统的构成 3。

熟悉质量信息管理的要求六、质量教育培训zxw整理1。

掌握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2。

熟悉质量教育培训的范围及各层次培训的目的 3。

2009年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2009年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2009年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一、质量的基础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二、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1、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熟悉管理层次和技能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4、熟悉质量管理的发展5、熟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罄等关于质量的理念)三、方针目标管理(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础知识1、掌握方针目标管理的概念2、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原理3、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作用(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1、掌握方针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程序2、熟悉制定方针目标的要求3、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要求4、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程序5、掌握方针目标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6、熟悉方针目标管理考核的对象和内容7、了解方针目标管理诊断的概念四、质量经济性分析(一)、质量的经济性1、了解质量与经济性的关系2、熟悉从利润与成本两个方面考虑质量经济性问题3、熟悉质量经济性管理(二)、质量成本1、熟悉质量成本的概念2、掌握质量成本的PAF(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模式3、熟悉质量成本的过程(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模式4、熟悉质量成本模型5、了解质量成本管理6、熟悉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方法(三)、质量成本构成1、掌握预防成本的构成2、掌握鉴定成本的构成3、掌握内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4、掌握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四)、劣质成本1、熟悉劣质成本的概念及组成2、了解劣质成本分析的步骤五、质量信息管理1、掌握质量信息和信息流的概念2、了解质量信息系统的构成3、熟悉质量信息管理的要求六、质量教育培训1、掌握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2、熟悉质量教育培训的范围及各层次培训的目的3、掌握组织选择和实施质量教育培训的阶段和主要活动4、了解培训需求识别的方法5、熟悉设计策划培训的含义和培训的制约条件6、熟悉常用培训方式和选择培训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7、熟悉培训实施过程管理的主要活动8、掌握评价培训效果的方式七、质量与标准化(一)、我国标准的体制1、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概念2、掌握我国强制性标准的概念和法律地位3、了解强制性标准的范围4、熟悉强制性标准的形式5、熟悉推荐性标准的概念6、了解推荐性标准的作用(二)、标准的制定1、掌握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2、熟悉制定标准的对象3、熟悉标准制定的一般程序、标准的备案和复审(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1、熟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的概念(四)、企业标准化1、熟悉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3、了解企业标准的贯彻与监督(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表示方法3、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六)、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1、了解WTO/TBT协议的主要内容2、熟悉WTO/TBT协议的基本原则八、卓越绩效评价准则1、掌握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2、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结构3、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概要4、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评价方法九、产品质量法与职业道德规范(一)、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规定1、熟悉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2、掌握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3、熟悉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4、掌握判断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熟悉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5、掌握《产品质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7、熟悉《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8、熟悉《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第二章供应商质量控制与顾客关系管理一、供应商选择与质量控制1、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典型形式2、了解互利的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的益处3、了解供应商的重要性分类4、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选择的影响因素5、了解供应商审核的时机和分类6、熟悉供应商评价的基本原则7、了解供应商评价的一般程序8、了解供应商选择的常用方法9、掌握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方法二、供应商契约与供应商动态管理1、了解企业与供应商契约的种类2、了解供应商选择评价和业绩评定的区别3、掌握供应商评定的主要指标4、熟悉供应商业绩的评定方法5、了解供应商的动态分级及动态管理三、顾客满意1、掌握顾客的类型2、了解相关方的含义3、掌握顾客满意的概念和特性4、熟悉Kano模型的含义5、熟悉顾客要求的识别与确认6、熟悉顾客满意度指标7、了解中国顾客满意指数基本模型及模型要素的含义四、顾客关系管理1、熟悉顾客关系管理的含义2、熟悉顾客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3、了解顾客关系管理与顾客满意度持续改进的关系4、了解顾客关系管理的技术类型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2、了解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3、掌握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了解其在组织中的应用4、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5、熟悉2000版ISO 9000族文件的结构6、掌握ISO 9000族核心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一)、范围1、熟悉标准应用的范围2、掌握标准应用的要求(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和文件要求1、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2、掌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范围及要求3、掌握质量手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4、掌握文件和记录的概念及控制的目的和要求(三)、管理职责1、熟悉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及要求2、掌握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四)、资源管理1、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2、掌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3、了解对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要求(五)、产品实现1、熟悉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及控制要求2、掌握设计和开发的概念及对其控制的要求3、熟悉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要求(六)、测量、分析和改进1、了解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作用2、熟悉对监视和测量的要求3、熟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基本要求4、熟悉数据分析的要求5、熟悉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概念及基本要求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1、了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活动2、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四、质量管理体系审核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术语2、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分类3、掌握五项审核原则4、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5、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及联系第四章质量检验一、质量检验概述(一)、质量检验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3、了解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4、掌握质量检验的步骤5、熟悉产品验证及监视的概念(二)、不同类别的产品质量检验1、熟悉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2、熟悉电工产品的质量检验3、熟悉流程性材料的质量检验4、熟悉产品的环境条件试验5、了解软件质量的检验二、质量检验机构(一)、质量检验机构的基本知识1、熟悉质量检验机构的主要工作范围2、了解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3、熟悉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二)、实验室的基本知识1、了解实验室的基本任务2、熟悉实验室的质量体系3、熟悉样品的质量控制4、掌握检测的质量控制5、掌握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三、质量检验计划(一)、概述1、掌握检验计划的基本概念2、了解编制质量检验计划的目的3、熟悉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4、熟悉检验计划的基本内容5、熟悉编制检验计划的原则(二)、检验流程图1、掌握检验流程图的基本概念2、熟悉检验流程图的编制过程3、掌握简单的检验流程图的编制(三)、检验站的基本知识2、熟悉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3、了解检验站设置的分类4、熟悉几种主要检验站设置的特点(四)、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1、掌握检验手册的基本概念2、了解检验手册的主要内容3、掌握检验指导书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4、熟悉编制检验指导书的要求5、熟悉检验指导书的基本内容6、掌握一般检验指导书的编写四、质量特性分析和不合格品控制(一)、质量特性分析表1、掌握质量特性分析表的基本概念2、了解质量特性分析表的编制依据3、熟悉质量特性分析表的内容(二)、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1、掌握不合格的基本概念2、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3、了解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级别4、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的内容(三)、不合格品的控制1、熟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2、了解不合格品的判定3、了解不合格品的隔离4、熟悉不合格品的处置5、掌握不合格的纠正措施第五章计量基础一、基本概念(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1、掌握计量的定义2、了解计量的内容3、熟悉计量的分类和特点(二)、计量的法律和法规1、了解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2、熟悉《计量法》的基本内容(三)、量值溯源、校准和检定1、熟悉量值溯源性的概念2、掌握校准和检定的概念3、了解校准和检定的作用二、计量单位(一)、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1、了解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2、掌握SI基本单位3、熟悉SI导出单位和SI单位的倍数单位4、了解可与SI单位并用的非SI单位(三)、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三、测量仪器(一)、概述1、熟悉测量仪器、测量设备的定义2、了解测量仪器的分类(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1、了解测量仪器控制的概念2、熟悉标称范围、量程和测量范围的概念3、了解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的概念4、掌握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的概念5、了解灵敏度的概念6、掌握分辨力的概念7、熟悉稳定性、漂移的概念(三)、了解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四、测量结果与测量准确度(一)、测量结果、测量误差及测量结果的修正1、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2、熟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3、了解测量结果修正的方法(二)、测量准确度1、掌握测量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及其表示2、掌握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概念及其表示3、了解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区别五、测量不确定度(一)、基本概念1、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熟悉标准不确定度和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概念3、熟悉扩展不确定度的概念(二)、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1、了解测量模型的建立2、掌握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方法3、熟悉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的常用方法4、掌握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5、熟悉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6、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四)、掌握测量不确定度应用实例六、测量控制体系(一)、概述1、熟悉测量控制体系的概念2、了解测量控制体系的组成(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1、掌握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概念2、了解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过程(三)、了解测量过程实施的控制。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备考资料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备考资料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备考资料质量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中级)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一、质量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 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1.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熟悉管理层次和技能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4.熟悉质量管理的发展5.熟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念)。

三、方针目标管理(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1.掌握方针目标管理的概念2.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原理3.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作用(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1.掌握方针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程序2.熟悉制定方针目标的要求3.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要求4.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程序5.掌握方针目标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6.熟悉方针目标管理考核的对象和内容7.了解方针目标管理诊断的概念四、质量经济性分析(一)质量的经济性1.了解质量与经济性的关系2.熟悉从利润与成本两个方面考虑质量经济性问题3.熟悉质量经济性管理(二)质量成本1.熟悉质量成本的概念2.掌握质量成本的PAF(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模式3.熟悉质量成本的过程(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模式4.熟悉质量成本模型5.了解质量成本管理6.熟悉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方法(三)成量成本构成1.掌握预防成本的构成2.掌握鉴定成本的构成3.掌握内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4.掌握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四)劣质成本1.熟悉劣质成本的概念及组成2.了解劣质成本分析的步骤五、质量信息管理1.掌握质量信息和信息流的概念2.了解质量信息系统的构成3.熟悉质量信息管理的要求六、质量教育培训1。

掌握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2.熟悉质量教育培训的范围及各层次培训的目的3.掌握组织选择和实施质量教育培训的阶段和主要活动4.了解培训需求识别的方法5.熟悉设计策划培训的含义和培训的制约条件6.熟悉常用培训方式和选择培训方式应考虑的因素7.熟悉培训实施过程管理的主要活动8.掌握评价培训效果的方式七、质量与标准化(一)我国标准的体制1.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概念2.掌握我国强制性标准的概念和法律地位3.了解强制性标准的范围4.熟悉强制性标准的形式5.熟悉推荐性标准的概念6.了解推荐性标准的作用(二)标准的制定1.掌握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2.熟悉制定标准的对象3.熟悉标准制定的一般程序、标准的备案和复审(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1.熟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的概念(四)企业标准化1.熟悉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3.了解企业标准的贯彻与监督(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表示方法3.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六)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1.了解WTO/TBT 协议的基本内容2.熟悉WTO/TBT 协议的主要原则八、卓越绩效评价准则1.掌握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2.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结构3.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概要4.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评价方法九、产品质量法与职业道德规范(一)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规定1.熟悉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2.掌握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3.熟悉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4.掌握判断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熟悉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5.掌握《产品质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7.熟悉《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8.熟悉《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第二章供应商质量控制与顾客关系管理一、供应商选择与质量控制1.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典型形式2.了解互利的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的益处3.了解供应商的重要性分类4.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选择的影响因素5.了解供应商审核的时机和分类6.熟悉供应商评价的基本原则7.了解供应商评价的一般程序8.了解供应商选择的常用方法9.掌握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方法二、供应商契约与供应商动态管理1.了解企业与供应商契约的种类2.了解供应商选择评价和业绩评定的区别3.掌握供应商评定的主要指标4.熟悉供应商业绩的评定方法5.了解供应商的动态分级及动态管理三、顾客满意1.掌握顾客的类型2.了解相关方的含义3.掌握顾客满意的概念和特性4.熟悉Kano 模型的涵义5.熟悉顾客要求的识别与确认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全国质量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中级)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一、质量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2.熟悉质量特性的涵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1.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熟悉管理层次和技能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4.熟悉服务质量管理的含义5.熟悉质量管理的发展6.熟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念)三、方针目标管理(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1.掌握方针目标管理的概念2.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原理3.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作用(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1.掌握方针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程序2:熟悉制定方针目标的要求3.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要求4.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程序5.掌握方针目标管理评价的主要容6.熟悉方针目标管理考核的对象和容7.了解方针目标管理诊断的概念四、质量经济性分析(一)质量的经济性1.了解质量与经济性的关系2.熟悉从利润与成本两个方面考虑质量经济性问题3.熟悉质量经济性管理(二)质量成本1.熟悉质量成本的概念2.掌握质量成本的PAF(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模式3.熟悉质量成本的过程(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模式4.熟悉质量成本模型5.了解质量成本管理6.熟悉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方法(三)成量成本构成1.掌握预防成本的构成2.掌握鉴定成本的构成3.掌握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4.掌握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四)劣质成本1.熟悉劣质成本的概念及组成2.了解劣质成本分析的步骤五、质量信息管理1.掌握质量信息和信息流的概念2.了解质量信息系统的构成3.熟悉质量信息管理的要求六、质量教育培训1.掌握质量教育培训的容2.熟悉质量教育培训的围及各层次培训的目的3.掌握组织选择和实施质量教育培训的阶段和主要活动4.了解培训需求识别的方法5.熟悉设计策划培训的含义和培训的制约条件6.熟悉常用培训方式和选择培训方式应考虑的因素7.熟悉培训实施过程管理的主要活动8.掌握评价培训效果的方式七、质量与标准化(一)我国标准的体制1.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概念2.掌握我国强制性标准的概念和法律地位3.了解强制性标准的围4.熟悉强制性标准的形式5.熟悉推荐性标准的概念6.了解推荐性标准的作用(二)标准的制定1.掌握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2.熟悉制定标准的对象3.熟悉标准制定的一般程序、标准的备案和复审(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1.熟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的概念(四)企业标准化1.熟悉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3.了解企业标准的贯彻与监督(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表示方法3.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六)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WT0/TBT)协议1.了解WT0/TBT协议的主要容2.熟悉WT0/TBT协议的基本原则八、卓越绩效评价准则1.掌握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适用围2.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结构3.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容概要4.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评价方法九、产品质量法与职业道德规(一)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规定1.熟悉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2.掌握产品质量法的适用围3.熟悉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4.掌握判断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熟悉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5.掌握《产品质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7.熟悉《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8.熟悉《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第二章供应商质量控制与顾客关系管理一、供应商选择与质量控制1.了解供应商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2.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典型形式3.了解互利的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的益处4.了解供应商的重要性分类5.熟悉企业自产一外购的决策影响因素6.掌握供应商调查的主要容7.了解供应商审核的分类和时机8.熟悉供应商评价的基本原则9.了解供应商评价的一般程序10.掌握供应商选择的常用方法11.熟悉产品质量要求信息和质量协议的基本容12.掌握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方法二、供应商动态管理1.了解供应商选择评价和供应商业绩评定的区别2.掌握供应商业绩评定的主要指标3.熟悉供应商业绩的评定方法4.了解供应商的动态分级及管理5.了解供应商发展的作用三、顾客满意1.掌握顾客的类型2.了解相关方的含义3.掌握顾客满意的概念和特性4.熟悉Kan0模型的含义5.熟悉顾客要求的识别与确认6.熟悉顾客满意度指标7.了解中国顾客满意指数基本模型及模型要素的含义四、顾客关系管理1.熟悉顾客关系管理的含义2.熟悉顾客关系管理的主要容3.了解顾客关系管理与顾客满意度持续改进的关系4.了解顾客关系管理的技术类型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2.了解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3.掌握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了解其在组织中的应用4.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5.熟悉IS0 9000族文件的结构6.掌握IS0 9000族核心标准的主要容和应用围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一)围1.熟悉标准应用的围2.掌握标准应用的要求(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和文件要求1.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2.掌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围及要求3.掌握质量手册的概念及主要容4.掌握文件和记录的概念及控制的目的和要求(三)管理职责1.熟悉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及要求2.掌握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四)资源管理1.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2.掌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3.了解对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要求(五)产品实现1.熟悉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及控制要求2.掌握设计和开发的概念及对其控制的要求3.熟悉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要求(六)测量、分析和改进1.了解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作用2.熟悉对监视和测量的要求3.熟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基本要求4.熟悉数据分析的要求5.熟悉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概念及基本要求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1.了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活动2.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四、质量管理体系审核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术语2.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分类3.掌握五项审核原则 74.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及主要容5.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及联系第四章质量检验一、质量检验概述(一)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2.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3.了解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4.掌握质量检验的步骤5.熟悉产品验证及监视的概念(二)产品质量检验的技术方法1.掌握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生物检验、在线检测的基本概念2.熟悉理化检验的容3.熟悉感官检验的容4.了解生物检验的容5.熟悉在线检测优点和局限性6.了解在线检测的应用二、质量检验机构(一)质量检验机构的基本知识1.熟悉质量检验机构的主要工作围2.了解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3.熟悉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二)检验站的基本知识1.掌握检验站的基本概念2.熟悉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3.了解检验站设置的分类4.熟悉几种主要检验站设置的特点三、质量检验计划(一)概述1.掌握检验计划的基本概念2.了解编制质量检验计划的目的3.熟悉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4.熟悉检验计划的基本容5.熟悉编制检验计划的原则(二)检验流程图1.掌握检验流程图的基本概念2.熟悉检验流程图的编制过程3.了解简单的检验流程图的编制(三)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1.掌握检验手册的基本概念2.了解检验手册的主要容3.掌握检验指导书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4.熟悉编制检验指导书的要求5.熟悉检验指导书的基本容6.了解一般检验指导书的编写四、质量特性分析和不合格品控制(一)质量特性分析表1.掌握质量特性分析表的基本概念2.了解质量特性分析表的编制依据3.熟悉质量特性分析表的容(二)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1.掌握不合格的基本概念2.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3.了解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级别4.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的容(三)不合格品的控制1.熟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2.了解不合格品的判定3.了解不合格品的隔离4.熟悉不合格品的处置5.掌握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五、质量检验的控制(一)质量检验误差1.熟悉检测误差2.熟悉检测误差产生的来源(二)质量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1.了解质量控制的意义和作用2.掌握质量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第五章计量基础一、基本概念(一)计量的容、分类和特点1.掌握计量的定义2.了解计量的容3.熟悉计量的分类和特点(二)计量的法律和法规1.了解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2.熟悉《计量法》的基本容(三)量值溯源、校准和检定1.熟悉量值溯源性的概念2.掌握校准和检定的概念3.了解校准和检定的作用二、计量单位(一)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1.了解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2.掌握SI基本单位3.熟悉SI导出单位和SI单位的倍数单位4.了解可与SI单位并用的非SI单位(三)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三、测量仪器(一)概述1.熟悉测量仪器、测量设备的定义2.了解测量仪器的分类(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1.了解测量仪器控制的概念2.熟悉标称围、量程和测量围的概念3.了解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的概念4.掌握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的概念5.了解灵敏度的概念6.掌握分辨力的概念7.熟悉稳定性、漂移的概念(三)了解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四、测量结果与测量准确度(一)测量结果、测量误差及测量结果的修正1.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2.熟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3.了解测量结果修正的方法(二)测量准确度1.掌握测量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及其表示2.掌握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概念及其表示3.了解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区别五、测量不确定度(一)基本概念1.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熟悉标准不确定度和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概念3.熟悉扩展不确定度的概念(二)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1.了解测量模型的建立2.掌握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方法3.熟悉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的常用方法4.掌握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5.熟悉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6.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四)掌握测量不确定度应用实例六、测量控制体系(一)概述1.熟悉测量控制体系的概念2.了解测量控制体系的组成(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1.掌握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概念2.了解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过程(三)了解测量过程实施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