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释义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

DDD值: 按照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约定剂量计算: (defined daily doses , DDD),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 DDD值也不同。
收治患者人天数: 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 平均住院天数的乘积。
DDD数作为不同药品间可比较的指标。DDD数大,反映对该药的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 数)×100 ;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DDD影响因素: 1.抗菌药物的使用总量(单次给药量、用药疗程、 联合给药等)。(正比) 2.患者住院时间长短、住院人数多少。(反比)
• (2)抗菌药物使用率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同期总出院人数
×10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和 抗菌药物使用率
药剂科 XXX 2018-05-09
(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是指每100人天中消耗抗菌药物 的DDD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 数)×100 ;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除以DDD值(克 /DDD值)。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X 100% 。
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X 100%。
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1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X 100% 。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例数X 100%。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x 100% 。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x 100 。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
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 。
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100% 。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例数×100% 。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100% 。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当今医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过度和不当的抗菌药物使用已经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并有效遏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展,我们必须关注并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合理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
一、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定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某一地区或机构在特定时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总量。
通常以药物数量、频次、剂量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指标来评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反映了某一地区或机构对抗菌药物的需求程度,也是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和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因素1. 医生开具处方:医生对抗菌药物的开具处方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医生的处方习惯、知识水平和临床判断能力均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产生影响。
因此,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准确性和合理性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关键措施之一。
2. 医院管理措施:医院制定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重要影响。
包括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加强信息管理、规范处方行为、监督抗菌药物监测和评估等方面的工作,能够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3. 患者期望与需求:患者的期望和需求也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产生影响。
一些患者由于对抗菌药物的误解,过度要求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导致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因此,增加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并鼓励合理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三、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的措施1. 增加医生抗菌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通过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优化处方行为,并加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 加强医院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和指南,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评估,规范处方行为,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3. 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并鼓励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
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 。
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100% 。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例数×100% 。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100% 。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X 100% 。
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X 100%。
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1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X 100% 。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例数X 100%。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x 100% 。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x 100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了抗药性,这对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药性细菌的产生,各国纷纷推出了抗菌药物相关的政策和指南,其中包括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监控和评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的衡量指标。
它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医疗机构或个体来评估,帮助揭示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和趋势,为制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策略提供依据。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或地区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
它可以反映抗菌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2.抗菌药物使用总量:抗菌药物使用总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抗菌药物的总使用量。
可以通过统计医疗机构、社区或个体的抗菌药物销售和处方数据来评估。
3.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是指某个特定抗菌药物在所有抗菌药物中的使用占比。
通过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可以评估抗菌药物的选择合理性。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空间分布: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空间分布可以揭示不同地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性。
这有助于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区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并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相应措施。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监控和评估是制定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策略的基础。
它可以帮助监测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抗菌药物滥用和不当使用的问题。
同时,它还可以为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推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实施。
对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评估,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数据源和数据质量: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需要可靠的数据支持。
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和报告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评估指标的选择:评估指标应准确反映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具有可比性和操作性。
不同的评估指标可以综合使用,以更全面地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是衡量抗生素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用于分析和评价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或不同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控制措施的效果。
在以下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
1.患者人次法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人次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总数,总患者人次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住院的总患者数。
例如,在医院内有1000名患者住院,其中有200名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那么抗菌药物使用率就是200/1000×100%=20%。
2.非重复占床天数法使用抗菌药物的非重复占床天数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床位数,总非重复占床天数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全部床位的累计天数。
例如,在医院内有100个床位,其中有20个床位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了抗菌药物,那么抗菌药物使用率就是20/100×100%=20%。
1.DDD/1000患者天DDD(Defined Daily Dose)是一种国际通用定义的抗菌药物标准剂量,可以根据不同药品和不同病情进行调整。
总患者天数是特定时间段内所有患者的累计住院天数。
例如,医院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了500 DDD的抗菌药物,且总患者天数为10,000天,那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就是500 / 10,000 × 1000 = 50 DDD/1000患者天。
2.药物销售量/居民口径药物销售量是特定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总量,居民人口数是特定地区的居民总人口数。
例如,在地区特定时间段内卖出了10万元的抗菌药物,且该地区的居民人口数为100万人,那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就是10万/100万×1000=100元/居民口径。
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以更好地反映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此外,这些指标仅是衡量抗生素使用情况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临床用药指南、疗效监测、感染预防措施等多个因素来判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控制策略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释义
发表时间:2013-08-15T11:38:23.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何丽泉
[导读] 计算某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为该科室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相加。
何丽泉(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药房内蒙古赤峰 024000)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386-01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要求,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本文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两项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
1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释义
(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每100人天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
(2)收治患者人天数: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乘积。
(3)标准DDD值(defined daily doses):DDD以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作为标准剂量,将不同药物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标准单位。
目前国外有关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研究大多采用这一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DDD为研究药物使用合理性的指标,并颁布了用来规范此类研究的每一种抗生素的标准DDD值。
(4)某个抗菌药物的累计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除以标准DDD值(克/DDD值)。
此值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
(5)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即DDDs)。
可以计算单一病例或所有病例使用药物累计DDD,也可以计算某一种抗菌药物的累计DDD,也可以计算使用不同种类药物的累计DDD。
如计算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即为该医院住院患者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相加。
计算某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为该科室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