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有答案)

【高一】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有答案)试卷说明:安庆~学年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调查与检查高一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1(3分)d(这个项目不是让中国人关注自己“阅读危机”的“莫言热”,而是“莫言热”的积极影响。
)2.(3分)C(“最基本的”是不合适的。
)3.(3分)a(本条“因此作者认为‘莫言热’是一种‘阅读危机’”与文章中的观点不一致。
)4.(3分)d(见:比较)5(3分)C(实词:坚定而持久;A.主语和谓语/代词之间,I;B.如果:this/you;d.with,介词,使用/传递“ready”,副词,ready。
)6.(3分)C(作者不能爬山,所以他必须向钓鱼台致敬,表达他对严子陵的钦佩,而不是向船夫道歉。
)7.(10分)(1)然而,这次我把文件寄到了北方,匆匆上路,这不能算是一次旅行。
(顾1分,席1分,曹操2分,流畅句2分)(2)两个平台从东到西是截然相反的,大约有几百步远,站在河边,高达几千英尺高。
(1分表示“直”、“可”和“陡”,2分表示句子流畅)8(10分)① 席有潘② 只有杜康③ 同心同德④ 忽视了类别的繁荣⑤ 脚镣爱这片古老的森林⑥ 与鱼和虾交配,与麋鹿交朋友⑦ 开一艘树叶船⑧举起一个泡泡奶瓶就属于它⑨ 让蜉蝣飞向天地⑩ 浩瀚大海中的一滴9(6点)(1)在结构上,它起着引导以下的作用。
老教授的课让作者感到“安静而快乐”,这自然导致了对经典的深刻理解。
(2)在内容方面,扣上标题(或参考标题)。
《午后的阳光》和《漂泊的诗篇》表明,经典正在人们的视线中慢慢消失。
10.(5分)简单厚重的经典书籍字里行间充满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则和多极的核心,可以超越时空,逐渐进入我们(读者)的心灵和血液,抚慰人类的精神和灵魂,引导人类穿越历史。
11.(6分)古典主义源自平凡的生活,源自朴素宁静的心灵,与古人融为一体。
然而,在汽车、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物欲多变的今天,人类已经远离了生命与自然最爱、最和谐的“蜜月年”,远离了充满生命精神的古典世界。
2018-2019安徽安庆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

安庆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3分)D(A项“代表”错,原文说传统手艺是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
B项“特别”错,原文“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只是保存核心记忆的三个方面中的一个。
C项“最主要途径”错,不是“最主要途径”,是“重要途径”之一。
)2.(3分)D(错在“总-分-总”,全文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是总领,第二、三、四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3.(3分)C(从末段“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可知。
)4.(3分)B(A项,“真正原因是曾经受伤”错,冷脸不会发笑的真正原因谁也不知道,原文表述是“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
C项,“带着怨恨离场”错,从冷脸再不去相声园子可以看出,冷脸称赞对方是真心的,并没有带着怨恨。
D项,“精神麻木迟钝”错,从冷脸喜欢听相声、主动称赞对方、再也不进相声园子可知,他内心世界丰富。
)5.(6分)〔答案示例〕①表现毛猴长相滑稽、技艺高超以及喜欢挑战的个性;②为下文毛猴表演、冷脸“砸场”铺垫蓄势;③毛猴冲冷脸来天津表演推动了情节发展(或:引起下文情节)。
(6分,答对一点给2分)6.(6分)〔答案示例〕①具有悬念效应。
冷脸突然不听相声,既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②增强了戏剧性。
冷脸先酷爱相声后不听相声,情节逆转显示了戏剧性。
③突出了人物个性。
冷脸不听相声,为的是不让表演者尴尬、自己成为笑料,从而表现他与人为善、自尊自爱的品格。
④凸显了小说主题。
冷脸不听相声的行为,彰显了理解、尊重与包容是美德的主题。
(任意答对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7.(3分)B(“已经重归”错误,材料二表述是“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
)8.(3分)A(B项“它们都不约而同强调从点滴小事做起”错,“从点滴小事做起”是建设优秀家风做法,不是优秀家风内涵。
安徽省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期末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真的猛士,______ ,______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上天要将重任交给一个人时,会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磨炼,文中表明上天磨炼人的目的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19猪年到了。
现在很多人认为猪代表着好吃懒做,其实在古代,①。
我国主要文化遗址中几乎均有猪骨出土,这是因为占人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猪作为最常见的家畜,以猪做祭品显得十分重要。
②?这与猪有关,古人家祭即以猪为之,“陈豕(猪)于室,合家而祭”,这正是“家”字的本意。
猪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最后一位,③故一天十二时辰的“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称“猪时”。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
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
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
这些_____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
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_____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
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_____.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
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_____,结果会大不一样。
安庆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安庆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1. (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B . 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C . 《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D . 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投、落下2. (2分) (2017高一下·福建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B . 幸蒙其赏赐C . 单于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D . 衡下车,治威严3. (2分)选出与例句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A .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B . 失其所与,不知。
C .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D .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4. (6分) (2019高三上·陕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狼图腾》由有机连贯的几十个“狼故事”演绎而成,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
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
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令人拍案: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凯旋的高超战术,都让我们折服。
面对强敌,狼的和 ,让人佩服;狼族遭遇困境的 ,让人惊讶;倔强可爱的小狼失去自由成为而艰难的成长——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悬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于是,我们不能不追思遥想,不能不面对我们曾经辉煌也曾经对破碎的山河和历史发出叩问:我们口口声声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夏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将从此揭秘?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演绎而成,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
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
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
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
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孔子没有直接地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
《论语》之中,“仁”之一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
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
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
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2025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5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尊重而又不敢欺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愿望。
(3)《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
2.(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周密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为蒙元朝廷所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
作者为此写了一首送别的词。
但因作者一向热爱宋朝,宋亡以后坚隐不仕。
②方回:贺铸字。
周密此处以方回自比。
1.(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前三句作者用豪放笔法勾画出一幅威武鲜明的郊野送行的场面,该场面威武雄壮,令人振奋。
B.“宝带”两句使词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的神气。
C.“秦关”六句实写友人北上经过的路途和友人走后的作为。
安徽期末考试卷语文高一

安徽期末考试卷语文高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诗文,选择正确的解释或用法。
(每题2分,共10分)(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诗中“举头”和“低头”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A. 惊讶与怀念B. 悲伤与思念C. 喜悦与忧愁D. 愤怒与失望(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中的“床”指的是什么?A. 睡觉的床B. 井边C. 窗边D. 门槛2. 根据题目所给的现代文段落,完成句子填空或选择。
(每题2分,共10分)(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_______。
”根据语境,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A. 鸟语花香B. 秋高气爽C. 冬日暖阳D. 夏雨绵绵(2)“他总是_______地对待工作,从不马虎。
”根据语境,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A. 一丝不苟B. 漫不经心C. 草草了事D. 随遇而安3.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或俗语,选择正确的使用场合或解释。
(每题2分,共10分)(1)“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做事细致B. 做事过头C. 做事有始有终D. 做事恰到好处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略)4.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分)5. 文章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他”的性格特点?(5分)6.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7.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或启示?(5分)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下列问题。
(古诗文略)8. 请解释文中“_______”一词的含义。
(5分)9. 请分析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5分)10. 请描述文中的景物描写,并说明其作用。
(5分)11. 请对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5分)12. 请谈谈你从这篇古诗文中得到的启示或感悟。
2020年安徽省安庆市天城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安庆市天城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
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
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
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
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
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
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真是玩得太久了。
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像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
也可以想像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
还可以想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__________。
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便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会让人丧失定力,__________;会让人心急如火,投机取巧。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__________,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
不要忘记那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
(),成功也是短暂而不稳固的。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意思是,稳重是轻率的控制者,镇定是躁动的制服者。
人活一辈子,要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
要实现自我价值,关键在于他能不能拒绝社会的喧嚣,避开外来的诱惑。
唯有静下心定下神,才能扎扎实实地做事。
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__________,也一定可以有所成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无可厚非随遇而安一劳永逸鹤立鸡群B . 无可非议随波逐流一举成名超凡脱俗C . 无可非议随遇而安一举成名鹤立鸡群D . 无可厚非随波逐流一劳永逸超凡脱俗(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关键在于他是否能避开喧嚣的社会,拒绝外来的诱惑B . 关键在于他能拒绝喧嚣的社会,避开外来的诱惑C . 关键在于他能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D . 关键在于他能不能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诱惑的外在(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即使有了创新,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B . 与其有了创新,不如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C . 即使有了创新,无论知识和技能储备是否扎实稳固D . 与其有了知识的扎实稳固和技能储备,如果没有创新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5高二上·铜陵期中)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龙城”还是“卢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
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
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
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
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
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
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
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
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
”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
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
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
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城”。
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
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
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
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
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
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
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他,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具佳的境地。
(1)《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 . 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 . 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 . 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D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2)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A . 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 . 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 . 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D . “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 . 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 . 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D . 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统称为“龙城”。
3. (12分) (2020高二上·鹤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吉米・海斯和缪里尔(美)欧・亨利一吃过晚饭,营地上安静了下来,只有用玉米皮卷烟草的窸窣声。
草原狼在嚎叫。
德克萨斯边境营的半个骑兵连分散在篝火周围。
营地北面茂密的丛林里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小槲树枝碰到马證时的颤动和刮擦声。
游骑兵们细心倾听。
一个愉快的声音安抚地喊道:”打起精神来,缪里尔,好姑娘,我们快到啦!别再吻我啦!别把我的脖子搂这么紧,我们可能摔下来。
”两分钟后,一匹累得够呛的枣红马跑进营地。
一个瘦长的、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懒洋洋地跨在鞍上。
他刚才与之谈话的"缪里尔”,连影子都没有。
“嗨,弟兄们!”骑马人快活地嚷道,“这儿有一封给曼宁中尉的信。
”他下马卸鞍,把拴马索扔到地上,从鞍头取下马脚绊,细心地蹭掉脚绊圈里的干泥巴疙瘩。
“弟兄们,”中尉朝游骑兵们挥挥手说,“这位是新来的海斯先生,我们的新队员。
海斯,弟兄们会替你弄一点吃的。
”游骑兵们热诚地接待了新伙伴。
但是他们并不马上做出判断,而是冷眼观察。
在边境选择伙伴,审慎的程度比选一个姑娘当恋人还要高出十倍。
海斯饱餐一顿后,来到火堆边,游骑兵们看到的是一个瘦长懒散的年青人,亚麻色的头发,黨黑天真的脸上带着善意的微笑。
“弟兄们,”新来的游骑兵说,“我给你们介绍我的女友。
从没听谁说她长得漂亮。
出来吧,缪里尔!”他敬开蓝色法兰绒衬衫的前襟。
一只角蟾(注)却爬了出来。
细长的脖子上系着一个漂亮的、大红色的缎带结。
它爬到主人的肩头,一动不动地坐着。
游骑兵们咧嘴笑了。
二吉米•海斯成了营地里受欢迎的人物。
但并没有立刻获得同伴们的信任。
他们爱他的幽默和滑稽,但是逗乐并不是游骑兵的全部生活,他们还要追踪盗马贼,镇压杀人越货的罪犯,同亡命徒交火。
吉米说自己在巡逻作战方面没什么经验,游骑兵们心里不免有点嘀咕。
众所周知,连队的荣誉和骄傲取决于它的个别成员的英勇。
两个月来,边境相当平静。
游骑兵们没精打采地闲呆在营地里。
接着,使人高兴的是,萨尔达,有名的墨西哥土匪,带了一帮人渡过格朗德河,骚扰德克萨斯一带。
吉米-海斯很快就有机会显示他的勇气了。
一天下午日落时分,游骑兵们长途奔驰后停下来吃晚饭。
马匹没有卸鞍,站着直喘气。
骑兵们在煎咸肉,煮咖啡。
萨尔达那帮人突然从灌木丛里出现,呼叫呐喊,开着六响手枪冲过来。
游骑兵们骂骂咧咧,纷纷拿起温彻斯特连发枪。
但这次突击纯粹是墨西哥式的耀武扬威,来犯者随即后撤,呼啸着朝河下游跑去。
游骑兵们上马追赶,没跑两英里,那些疲惫的马就难以坚持,曼宁中尉下令返回。
那时发现少了吉米•海斯。
第二天早晨,他没有回来。
他们在附近搜索,没有结果。
接着,他们继续追踪萨尔达匪帮,可是那帮人似乎也失踪了,再也没有消息。
他们相信吉米・海斯在呼啸的子弹下成了懦夫和逃兵,没有其他解释。
有人指出,见到海斯朝他的马跑去后,那帮匪徒没放过枪。
他不可能被杀。
曼宁支队十分沮丧。
这是它名誉上的第一个污点。
三几乎过了一年,曼宁支队去离他们营地几英里远的地方执行任务。
一天下午,他们穿过茂密的牧豆树丛,来到一块洼地,他们见到了一幕悲剧场景。
一个大坑里有三具墨西哥人骷髅。
最大的一具肯定是萨尔达,因为他的宽帽檐上有许多金饰,赫赫有名。
现在上面有三个弹孔。
坑边的几支枪已经生锈,指向一个方向。
那是一场殊死的战斗。
游骑兵们朝那个方向走了五十码。
发现小凹洼里另有一具骨骼,他的来复枪指着三具骨骼的方向。
没有什么能辨别那个孤独的防御者。
就在那时候,死者久经风吹日晒的破衣服底下,扭动着爬出一只角蟾,脖子上系着褪色的红缎带结,它坐到早已无声无息的主人肩上。
角蟾无言,但仿佛讲述了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故事——为了连队的荣誉,他献出了生命。
(有删改)【注释】角蟾,一种形如蛤蟆的蜥蜴。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吉米•海斯的出场,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方式与之类似。
B . 游骑兵们久经战阵,受到萨尔达匪帮突然袭击时,他们从容迎战,因为担心遇到埋伏,所以停止了追击。
C . 作为初出茅庐的游骑兵,吉米•海斯幽默风趣,英勇过人,珍惜集体荣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 . 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构思精巧,讲求技巧,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带有鲜明的“欧•亨利风格”。
(2)请简析小说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小说中的“角蟾”有什么作用?请从故事情节设置方面,简要分析。
4. (9分) (2017高一下·新余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李娟看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
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