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123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全练全测 (I)卷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全练全测  (I)卷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全练全测(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

(共8题;共19分)1. (3分)土壤是沙、小石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 (4分)土壤中的颗粒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3. (3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跟有无________覆盖、________的多少、________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4. (1分)雨水除了蒸发的、被土地吸收的和被拦阻的以外,沿着地面流走的水叫________。

5. (2分)杭州玉皇山海拔200多米,属于________地形;天目山清凉峰海拔1787米,属于________地形。

6. (2分)地球上________面积大,________面积小。

7. (3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8. (1分)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二、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9. (2分)土壤源于岩石,岩石的颗粒就是土壤。

()10. (2分)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小,对土地的侵蚀作用越明显。

11. (2分)研究“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时,必须要有两组实验进行对照。

()12. (2分)风中携带的沙碰到岩石不能把岩石腐蚀光滑。

13. (2分)地球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

14. (2分)土壤源于岩石,岩石的颗粒就是土壤。

15. (2分)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受到的灾害。

16. (2分)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下列动物不是生活在土壤的是( ) A .蚯蚓 B .屎壳郎 C .蚂蚁 D .金鱼 2 . ( )是一种灰白色、粒细而密、硬度不大、能用小刀刻划,遇盐酸冒泡的岩石。

A .砂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3 . 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 )内。

A .地幔B .地壳C .地核4 . 洗沙游戏中主要洗去了( )。

A .沙B .黏土 5 . 发生火山喷发的地点是( )A .地壳较薄处并有裂缝的地方B .地壳较厚而坚固出 6 . 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化现象的是( )。

A .汶川地震B .岩石变成泥沙 C .河流中鹅卵石不断地向下游滚动7 . 土壤颗粒中肉眼看不清的是( )A .沙B .黏土C .粉沙 8 . 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 ( ) 。

A .多B .少C .一样9 . 下列关于地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B.我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C.我国东部多高山,西部多平原10 . 最肥沃的自然土壤是()。

A.褐土B.黑土C.黄土D.冰沼土二、填空题11 . 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2 . 火山一般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和活火山。

13 . 流水对土壤的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14 .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______)内。

火山活动与(_____)和(____)运动有关。

15 . 土壤中的腐殖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_____)%~(______)%以上。

A、75B、85C、9016 . 降雨量比较大时,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就____________;降雨量比较小时,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就____________。

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期末复习卷(三)

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期末复习卷(三)

试卷第1页,总3页 …………○________班级…………○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期末复习卷 (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关系是( ) A .同在中国 B .黄河携带的黄土沉积到华北平原 C .长江携带的黄土沉积形成华北平原 2.东非裂谷是( )形成的。

A .河水冲涮 B .大地震 C .两个板块拉张 3.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们: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 )。

A .这里曾经是海洋地形,后来变迁为陆地 B .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 .贝壳这样的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 4.因为土壤中有( ),所以很多小动物能生活在土壤里。

A .沙 B .黏土 C .空气 5.钱塘江岸边的堤坝下部的岩石比上部的岩石要光滑,这是由于( )对岩石的作用引起的。

A .流水 B .风力 C .气温 6.下列岩石变化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岩石→小石子和沙→岩石碎裂 B .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 C .岩石碎裂→岩石→小石子和沙试卷第2页,总3页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判断题 7.地球内部由内到外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____) 8.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______) 9.河床越宽、水流越快,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

(____) 10.土壤源于岩石,岩石的颗粒就是土壤。

(______)11.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

(____)12.研究“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时,必须要有两组实验进行对照。

(____) 13.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______)三、综合题14.把一个漏斗插入一个干燥的小塑料瓶瓶口,灌入一至两勺苏打水。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练习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练习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练习一、填空题1、地球表面有_____、高原、山地、_____、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我国的地形_____高_____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呈______状分布3、地球上_____多,_____少.海洋在地形图上用_____表示,用绿颜色表示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沧海桑田表明地球表面是变化的。

()2、地球上海洋少,陆地多。

()3、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复杂多样。

()4、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5、地形图上以深浅不同的蓝色代表陆地。

()6、沙洲可能是水土流失形成的。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地势的高低,颜色越深,地势越高。

下列符合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2、小鹿同学在和外地笔友通信的过程中知道了笔友的家乡“山峦起伏,崎岖不平,山峰高耸”。

这天他收到了笔友寄来的明信片,是当地风景俯瞰图,推测笔友家乡地形主要为( )A.山地B.丘陵C.平原3、地形图上,填充浅蓝和深蓝色的地方,通常表示是()A.湖流、湖泊和海洋B.草原和平原C.丘陵和山地4、覆盖地球表面最多的是()A.水B.裸露的岩石C.衣田D.沙漠5、在世界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 )A.不同的国家和省份B.不同的生物分布C.不同的地形地貌6、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能是()A.雨水冲刷B.淤泥沉积C.风的吹蚀四、连线题把各种颜色及其代表的地形进行连线。

海洋黄色平原棕褐色高山绿色丘陵蓝色雪峰白色五、综合题1、填一填平原丘陵盆地高原高山2、读图题我国地形图沿着北纬32°自西向东的的地形主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呈_____高_____低的特点。

3、观察下面地貌特点,推测它们的成因。

图片编号观察到的地形特点猜测主要形成原因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平原盆地2、西东阶梯3、海洋陆地蓝色平原二、判断题1、√2、✘3、√4、✘5、✘6、✘三、选择题1、A2、A3、A4、A5、C6、C四、连线题五、综合题1、2、高原盆地平原西东3、图片编号观察到的地形特点猜测主要形成原因①岩层弯曲、断裂地震破坏②湖泊被群山环抱火山喷发风的吹蚀③呈现一个个形态多姿的石柱、平台形高地④地面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水的冲刷碎⑤平坦、河流产生分支、扇形泥沙沉积。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测试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测试教科版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练习题一、填空题。

1.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造成的。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压力越来越()。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熟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3.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

4.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说来,()的颗粒先沉积,()的颗粒后沉积。

5.()和()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6.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

7.岩石在()()()()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风化现象。

8.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

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9.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小石子),其次是(),接着是比沙还小的(),最小的土壤微粒是()。

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0.土壤中还有()和()。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二、判断题。

1.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但是不会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2.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相同的地形地貌。

()3.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不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4.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5.在各种力量塑造和改变着地表地形地貌的过程中,有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害。

()6.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是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小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2

小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2

第三单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地球上有昼夜变化是( )的结果。

2.晚上,我们见不到太阳,是因为地球在( )转,我们正处在( )3.地球自转—周的时间大约是( )。

4.太阳从( )方升起,从( )方落下,根据这一现象,我判断地球应该是自( )向( )转动的。

5.16世纪( )天文学家( )提出了“日心说”,指出( )绕着( )在运动。

6.月亮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

7.通常情况下,月亮在农历( )时最圆。

8.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 )→( )→( )→( )→( )→( )→蛾眉月。

9.月亮之所以呈现出圆缺变化,是因为( )。

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是( )、( )、( )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引起的。

10.看过满月以后,再过________左右才可以看到下一次圆圆的月亮。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6分)1.物体影子方向变化的原因是( )变化。

A.物体的大小 B.物体的形状 C.太阳的位置2.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太阳大约在( )。

A.西方 B.南方 C.东方3.下列几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形成的B.在测量某段时间的温度时,应将温度计放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C.一天中,同一个物体的影子总是越来越短4.中午,我们面向正南站立,阳光照射在我们身上,影子在( )。

A.北面 B.西北面 c.脚下5.太阳运动的规律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6.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的长短是( )。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 C.不变的7.月亮上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 )。

A.太阳 B.地球 C.北极星8.月亮之所以有光亮,是因为( )。

A.能自行发光 B.反射地球的光 C.反射太阳的光9.月球上被照亮的部分总是月球的( ) 。

A.一半 B.不确定 C.四分之一10.为了了解完整准确的月亮变化规律,我们在观察月亮时应做到( ) 。

A.有的时候可以猜测B.要坚持至少一个月的连续观察,实事求是C.只需集中在某几天仔细观察11.从蛾眉月这一天开始,月亮一天比一天圆,而且我们晚间看到月亮的时间也越来越( )。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的地形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A. 平原B. 高原C. 盆地【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各个地形地貌的特点。

【解答】盆地的地貌特色是地形四周的高度比较高,中间部分比较低。

选C。

2.【答题】()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A. 火山和地震B. 雨水的侵蚀C. 岩石的风化【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风化的知识点。

【解答】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岩石的风化形成了众多美丽的奇观,改变了众多地形地貌。

选C。

3.【答题】地形图上以深浅不同的()代表海洋。

A. 绿色B. 蓝色C. 黄色【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地貌。

【解答】地图上蓝色的部分代表海洋。

选B。

4.【答题】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A. 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原B. 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高原,西部多平原C. 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原【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

【解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选C。

5.【答题】土壤颗粒中肉眼看不清的是()。

A. 沙B. 黏土C. 粉沙【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土壤的类型。

【解答】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其中黏土是用肉眼无法看到的。

选B。

6.【答题】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 风化B. 沉积C. 侵蚀【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解答】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选C。

7.【答题】下面不是土壤的成分是()。

A. 沙B. 金属C. 腐殖质【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土壤的成分。

【解答】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教科版五年级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含解析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含解析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盆地等。

2.地球内部运动有时能让地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________和________。

下图所示的现象可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

3.导致岩石变化的原因有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的作用、________的作用和动物的活动等。

4.土壤为生存在其中的生物体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也为人类提供了________的材料来源。

5.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________。

6.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7.小金奶奶家的花盆里放了很多的鹅卵石,它们是奶奶在附近的河床上捡来的。

这说明小金奶奶家最可能住在河的________游,这种形状的石头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8.最大的土壤颗粒是________,其次是沙,比沙还小的是________,最小的土壤微粒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9.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0.越往地球内部,压力越大,温度却越低。

()11.地表的地形地貌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变化的。

()12.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会看到有分层的现象产生。

()13.山上的岩石会慢慢碎裂,这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14.土壤是小石子、沙、粉沙、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15.自然界中,只有流水才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16.同一条河流里的鹅卵石,上游的岩石一般比下游的岩石更光滑。

()17.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了灾害,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

()18.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都能有效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的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9分
1、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和()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由于受()、()、气温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土壤是()、()、()、()、()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5、土地坡度的大小、()、()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二、判断。

每题2分,共30分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
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
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
5、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
6、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
7、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
8、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9、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1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
11、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速激烈的,有时是缓慢的。

()
1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
13、河流上游一般是鹅卵石。

()
14、冰川、风、海浪的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

()
15、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
三、选择。

每题2分,共24分
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为:()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间高,东西面低
2、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
A、沉积
B、风化
C、侵蚀
3、沉积实验中,我发现()
A、细沙和黏土先沉积
B、轻的颗粒先沉积
C、重的颗粒先沉积
4、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的条件。

()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5、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其中不属于的结构名称为()
A、地壳
B、地幔
C、地心
6、下列做法不能减少土地的侵蚀是()
A、建造更多的高楼大厦
B、退耕还林
C、退耕还草
7、下列不属于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作用和目的的是()
A、疏松土壤
B、寻找腐殖质
C、获取地下水
8、下列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
B、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
C、水
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
9、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多高山,()多平原。

A、东部
B、西部
10、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
B、沉积
C、侵蚀
11、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
B、相互拉张
12、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
A、土壤
B、腐殖质
四、连连看。

每连一线2分,共16分。

1、地形特点及例举:
高原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
山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平原地势较高,陡峭起伏
盆地面积广大,海拔高,
2、土壤和生物关系:
蚂蚁分解动植物残留体
细菌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
植物的根茎叶在土壤中群居
蚯蚓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五、回答问题。

(11分,第1题5分,第二题6分。


1、请你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岩石风化过程。

2、请你制定一份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的实验方案,注意写明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30分)
1、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有、、。

2、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3、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

4、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5、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6、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我知道像电灯这样的物体还有、、等。

7、光是沿________传播的,速度大约为每秒_______千米,太阳发出的光大约分钟到达地球。

8、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沿传播的。

9、影子的产生需要、、。

10、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和。

12、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

光强温度,光弱温度。

二、选择题(15分)
1、一天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会()
A、不变
B、大于5米
C、小于5米
2、同一种红色纸袋,在阳光下按()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A、和地面垂直
B、和地面水平
C、和阳光垂直
3、医生带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解决了难题。

A、光的直射
B、光的反射
C、光带有热量
4、奥运会圣火是利用()聚光取得的。

A、凹面镜B、凸面镜
C、平面镜
5、“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相同的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让其中一组种子受光照,将另一组种子用硬纸盒遮住。

”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光
B、水
C、空气
6、上午8点和下午2点A同一物体的影子()。

A、长度和方向都不同
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
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
7、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是科学家用()解决的
A.用飞机飞的速度和时间B.光的反射C.长距离的望远镜
8、在观察太阳时,千万不能用()和望远镜一起看太阳。

A.凹面镜 B.凸透镜C.玻璃
9、骆驼适应在()生活,河马适应在()生活,斑马适应在()生活。

A.沙漠 B.湿地 C.草原
10、增加()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A、水B、植物C、动物
11、炎热的夏天,我们常选择()的衣服。

A、深黑色B、浅色C、咖啡色
12、下面3种色纸按反光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A、白纸、红纸、黑纸
B、红纸、白纸、黑纸
C、黑纸、红纸、白纸
13、在下列环境中,绿豆芽的根会朝着哪个方向生长?()A、有水B、没有水C、与有水没水无关
三、判断题(共11分)
1、月亮会发光,也是光源。

()
2、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什么作用。

()
3、物体的影子就是物体的投影。

()
4、物体离光源距离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小。

()
5、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一致。

()
6、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能聚光。

()
7、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
8、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
9、草丛、森林、湖泊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
10、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
1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表面约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约2万多摄氏度。

()
四、连线:(6分)
香蕉针叶山地
仙人掌阔叶沙漠
松树叶刺雨林
五、简答(共28分,第1题13分;第2题5分,第3题10分,第4题10分)
1、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野兔鹰蛇(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直接以植物为
食的消费者是
狐狸
和。

小草老鼠(2)左图是一个,共有条食物链,
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为。

请写出其他几条食物链,
它们分别是:
(1)
(2)
(3)
2、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 据图回答。

( 1 )图一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答: 。

( 2 )图二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答: 。

( 3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答: 。

(图一)(图二)
3、下表是用温度计测得的用一面和多面镜子反射光,光斑处的温度,请根据有关数据,画出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柱状图,并分析其关系。

不用镜子 1面 3面 6面
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