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记录5(可打印修改)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目标本次集体备课的目标是为了帮助五年级学生在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达到以下研究目标:1. 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和土壤等条件。

2. 了解不同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适应性。

3. 学会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内容1. 植物的生长条件:- 光线: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 水:植物通过根吸水,供给养分,维持生命活动。

- 土壤:植物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对土壤要求有所不同。

2. 植物的适应性:- 不同植物对光照、水分和土壤要求有所不同,根据这些要求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区。

- 植物的适应性使其能够在各种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3.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学生们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 可以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片等部分的生长变化,并进行记录和比较。

4. 动手实践活动:- 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的实验,如在不同条件下培养植物、比较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 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和适应性。

教学策略1. 提供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和适应性。

2.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4. 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

总结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我们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和适应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为学生今后对植物和生态问题的理解打下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详细记录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详细记录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详细记录日期: [日期]参与人员: [姓名1], [姓名2], [姓名3], ...目标:本次集体备课的目标是讨论并确定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兴趣。

议程:1. 确定课程框架2. 讨论教材选择3. 确定研究目标4. 确定教学方法5. 安排实验和实践活动6. 确定课程评估方式记录:1. 确定课程框架- 小学科学课程框架应包括自然界和科学探究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 自然界部分应包括生物、物质和能量、地球与宇宙等内容。

- 科学探究部分应包括观察、实验、提问和解释等科学方法的研究。

2. 讨论教材选择- 根据课程框架,选择适合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

- 教材应符合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和要求。

3. 确定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

- 研究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

4. 确定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5. 安排实验和实践活动- 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探索过程。

- 确保实验和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6. 确定课程评估方式- 设计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 评估应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行动:- 教师们根据本次集体备课的讨论结果,准备教学计划和教材。

- 确定课程安排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表。

- 每位教师负责一部分内容,共同推进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结论:本次集体备课讨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教师们将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教学准备,以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研究兴趣的目标。

5年级科学下学期集体备课

5年级科学下学期集体备课
3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4初步知道摆钟计时的原理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5、经历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的摆长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掌握校对时钟的方法。
重点
能用画图的方法设计水钟、通过观察钟摆,了解影响摆摆动的因素
科学集体备课记录本
2010学年度第2学期科组综合科组
周次
1-4
内容
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
中心发言人
教学
目标
1、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
3、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4、研究小车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注意
问题
课前搜集多媒体资料或图片资料等,实验的材料
科学集体备课记录本
2010学年度第1学期科组综合科组
周次
13-17
内容
第四单元
中心发言人
教学
目标
1.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
2.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
重点
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蔷薇花丛与动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对自然环境下生态系统的认识。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过程记录一、备课背景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我们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集体备课,旨在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集体备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三、集体备课地点学校会议室四、参与人员1. 张老师:科学学科带头人,负责本次备课的总体指导。

2. 李老师:一年级科学教师,负责一年级教学内容的研究。

3. 王老师:二年级科学教师,负责二年级教学内容的研究。

4. 刘老师:三年级科学教师,负责三年级教学内容的研究。

5. 陈老师:四年级科学教师,负责四年级教学内容的研究。

6. 赵老师:五年级科学教师,负责五年级教学内容的研究。

7. 孙老师:六年级科学教师,负责六年级教学内容的研究。

五、备课内容1. 分析教材内容各年级老师分别对所教学段的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点等。

2. 确定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各年级的教学目标。

3. 优化教学方法各年级老师针对教学目标,讨论并优化了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

4. 设计教学活动各年级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导入、新课、练习、总结等。

5. 确定评价方式各年级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了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

六、备课成果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形成了以下成果:1. 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为教学提供了方向。

2. 教学方法优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评价方式合理,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后续工作计划1. 各位老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完善个人教学计划。

2.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沟通交流,共享教学经验。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八、备课总结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各位老师积极参与,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方法,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次集体备课
每课
教学
重点
难点
《地球表面的地形》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等地形的区别;从地形图中观察整个中国、世界地表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张丽:4、指导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实验一: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
实验二: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
实验三:一块长方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
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
黄剑辉: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1、教师介绍。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塘沟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2019年11月11日
地点
五年级办公室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科学
参加人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记录
日期:2022年11月15日
时间:上午9:00-12:00
地点:小学科学教室
出席人员:
- 张老师
- 李老师
- 王老师
- 赵老师
议程:
1. 上一次备课记录回顾
2. 本周课程内容讨论
3. 教学资源分享
4. 下周课程安排确定
讨论记录:
1. 上一次备课记录回顾
- 张老师总结了上次备课记录的要点,并提醒大家将备课记录
整理好归档。

2. 本周课程内容讨论
- 大家共同商讨了本周的科学课程内容,确定了以下安排:
- 第一堂课:《植物的生长》
- 张老师将介绍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 李老师将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并进行简单的实验。

- 第二堂课:《天气与季节》
- 王老师将讲解天气和季节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
关系。

- 赵老师将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季节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

3. 教学资源分享
- 王老师推荐了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天气与季节相关的绘本,可以作为辅助教材。

4. 下周课程安排确定
- 大家商讨了下周的课程安排,并决定进行一次科学实验。

- 张老师将为实验准备所需的材料,并提前通知学生们做好准备。

结论:
经过集体备课,本周的科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得到了明确安排。

大家对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方法有了更好的理解,并分享了有用的教学资源。

下周的课程将进行一次实验,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备课记录人:张老师。

高晓英5年级上科学集体备课记录

高晓英5年级上科学集体备课记录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一个小缆车
1、教师出示材料:小车、长绳、垫圈、回形针、PPT图片
让学生按照图安装一个小缆车。
小组在桌面上玩一玩小缆车,注意不要让小车冲出桌面。
师:在玩的过程中,看看你的缆车还需要怎样调整?
2、汇报、讨论
讨论的关键为:
(1)怎样不让小车掉下桌子去?
(2)垫圈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一节课以问题开始,同样也以新的问题结束,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中走出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
同伴互助交流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使学生逐渐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师: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可是它们的运动却包含着许多相同的科学道理。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车是什么类型的车,都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
教师播放PPT图片。请学生回答。
(图中是马车、汽车、电瓶车、缆车,用的动力分别是马的拉力、发动机的动力、电力和缆绳的拉力。)
师: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缆车是用钢缆绳拉着前进的车,它可以轻松地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今天,我们也来安装一个小缆车,并通过它来做研究。
主讲
高晓英
同伴
徐有玲茹克亚
主讲人备课意图
教材分析: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有两个活动:1、安装一个小缆车。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铁垫圈又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2、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年级1单元、实践部分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1单元、实践部分单元集体备课
教学资源分析
《病毒》一课,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查找资料比较难,只能利用书本中的图片资料。
《细菌》一课,某几种细菌地图片资料及部分利用细菌的生活实例。
《真菌》一课,能收集到木耳、银耳、香菇、金针菇等干品,鲜品很难找到,部分村庄的学生可进行菌房的实地参观。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观察的实物的形态特征。
2、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微生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3、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食品,衣物发霉的条件。
4、了解病毒细菌的主要特征,及细菌的主要特征,及细菌对人类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既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5、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社会有关的社会问题。
授课教材
科学
备课内容
研究与实践
备课日期
9.26
备课地点
记录人
参加教师
项目
单元备课记录
使用意见
单元教材解读
“霉变”专题以本册“微小的生物”单元内容为依托,依据《课程标准》具体要求,选择了生活中馒头发霉这一常见的生活现像,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目的是想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发霉的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店乡蓝天小学集体备 办公室
备课组长 马家荣 参加人员
马家荣 范广亭
中心备课人 范广亭 时 间 2015 年 4 月 24 日
集体备课内容
第二单元复习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2、 了解眼睛常见疾病及发病原因,了解自己和同学的
中心备课人 备课内容
视力情况,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知道常见的保护眼 睛的方法。 3、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了解新型观察仪器的种类和主
要用途
4、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凸透镜、眼睛、潜望镜、照相机的
特点。
备课过程 (其他教师
马家荣:根据提纲内容先自学再同桌互查最后有学习小组 组长进行督促检查
发言记录)
备课小结
通过此次活动,较好地打磨本节课,使本课的各个环 节趋于更好,使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发展学生的爱好,提 高学生的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