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合集下载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摘要:验证性实验是指验证已知结果的实验,不需要做假设。

探究性实验是指对未知结果的探索;需要做假设,并且假设、预期和结论是一一对应的。

关键词:探究性;验证性;实验;区别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

验证性实验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分离,与背景无关,注重探究的结果(事实、概念、理论),而不是探究的过程。

验证性实验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了解一个发现和如何把这个发现的结果应用到一个确定的问题上比直接学习如何发现要重要得多。

验证性实验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等个别智力技能,强调任何快速经济的获得生物知识。

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高中《生物》新大纲将实验等活动课增加到 15学时,且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可以在教师的鼓励、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自主实验、发现问题、积极探索。

这类实验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分析阐明两个实验的区别,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两者在实验目的、选题、基本内容和结果上的区别1.两者在实验目的上的区别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实验项目,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学会进行综合实验的设计、准备、操作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的正确理解,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

验证性实验目的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是否达到原理所描述,实验目的重在使实验人员了解这个实验,以达到熟悉生物固有的现象。

探究性实验目的则是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假设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在这个目的指引下实验者更重视获取对假设有用的实验信息。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库(共160多题)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库(共160多题)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库(共160多题)一、考纲解读(1)能独立完成17个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实验题按能力要求可划分为四大题型:(1)实验分析题型——根据提供的实验方案,分析其中的步骤、现象、结果,作出解答。

(2)实验方案的纠错或完善题型——对实验方案中的错误或不完善处,进行改正、补充,使实验方案趋于完善。

(3)实验设计题型(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4)实验有关的综合类题型——以实验为背景,主要涉及代谢、遗传和生态相关知识。

所有实验设计的主要问题就是“六依托”,即细心审题、原理分析、材料分析、变量分二、专题训练1、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

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

在实验步骤(1)、(2)、(3)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并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步骤:(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上号,分别装上等量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

(2)取发育状况不同的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人1、2、3号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

(3)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普通饲料、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用60℃温水处理1小时的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

(4)过几天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

改正: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参考答案1。

改正:(1)蒸馏水/河水/自来水改为河水,(2)不同改为相同,(3)投入后加等量。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①若B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A、C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失活。

高考生物实验题类型及实验设计

高考生物实验题类型及实验设计

高考生物实验题类型及实验设计临夏中学生物教研组何世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实验设计和分析成为必考内容,近几年的高考中,实验相关的内容占总分的四分之一。

实验设计和分析题需要考生阅读材料,弄清实验目的、原理,通过分析推理,设计出严密的实验方案或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严谨的结论。

一、高中生物实验类型及高考实验题的类型:㈠、生物实验常见的实验类型:⒈观察实验,包括解剖实验:如教科书中的观察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

⒉分离、鉴别实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自生固氮菌的分离,杂交细胞的分离。

DNA的提取和鉴别,糖、脂、蛋白质、大肠杆菌的鉴别。

3.模拟实验:如:DNA结构模拟、分离规律模拟等4.探究和验证实验:如:质壁分离极其复原,温度、PH值对酶的活性的影响等。

㈡高考实验题的类型:⒈方案设计题:要求设计完整的方案。

⒉补充设计题:对方案的关键步骤进行补充设计。

⒊实验评价和纠错题:评价方案、找出已有方案的错误。

⒋实验分析题:对结果进行分析。

下面我们来重点谈一下,有关高考探究和验证实验设计题的解题要点。

二、探究和验证性实验的比较及解题思路1、概念比较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2、解题基本思路(程序)比较2005——2007高考生物实验题精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对实验的重视和复习是高考复习的重要一环。

考试大纲对生物实验的要求有以下几点:(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见下表)所列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探究试验分组的对照类型一

探究试验分组的对照类型一

2003年高考生物卷上海卷第42题。
在普通饲料中加入添加剂可以加速家禽和家畜的生长和增重。某 饲料公司新近开发出两种新颖饲料添加剂1号和2号,委托某生物学 小组试验这两种饲料的效果。请你为该小组设计一试验方案,方案 中应包括:(1)试验具体步骤;(2)用直角坐标图直观地表示和 比较试验结果;(3)试验要求在5周内结束。实验室有一批体重 15g左右的小白鼠,可按需选作为试验动物。
(二)探究性实验题的解题规律 一、明确课题: 1、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概括课题题目。 选取体重大致相似的 2、熟悉实验材料(动、植、微)及实验用具。 健康小鼠,随机分为 二、作出假设:根据实验目的作出合理假设。 三组,每组若干只 探究三聚氰胺 是否可能造成 动物肾部结石。 第一步:随机取样、均等分组、编号、完成装置。 三、实验步骤:(一般分三步) 第二步:施加单一变量因素;形成对照关系。
第三步:培养(相同条件)---观察(测量)---记录??(现象或数 据) 四、预期结果及分析讨论: (运用比较法,一般从三个方面讨论) 第一方面:若---比--- -----------,说明:----------第二方面:若---比--- -----------,说明:----------第三方面:若---和--- 无明显差异,说明:----------五、得出结论:结论要符合实验原理,呼应假设、印证实验目的
3、探究植物的叶片产生的生长素是否能够防止叶柄的脱落。 分组:取长势健壮大小基本相同的植物幼苗若干,将其均等分 成三组,编号A、B、C 处理:A组不作处理;B组去掉叶片;C组去掉叶片,并用生长 素在切口处处理。 培养:将三组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叶柄的脱落情况。 预测结果并讨论: 结论:
4、探究刚收获的玉米种子堆发热是种子呼吸产生的热量还是 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 分组:取刚收获的玉米种子若干,均等分成三组,编号A、B、 C 处理:A组种子煮熟后冷却;B组种子消毒处理;C组不作处理。 培养:将三组玉米种子分别放在三个保温瓶中,用温度计定时 测量并记录数据。 预测结果并讨论: 结论: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精品实验专题讲座4 实验设计思路的书写与完善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精品实验专题讲座4 实验设计思路的书写与完善

[技能必备]1.“四步法”规范书写实验步骤2.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技能训练]1.(2022·重庆一中调研)为了验证小鼠的特异性免疫既与来自胸腺的T细胞有关,也与来自骨髓的B细胞有关,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1)切除小鼠的胸腺,并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去除胸腺的小鼠,使小鼠完全丧失免疫功能。

(2)把完全丧失免疫功能的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标记为甲组、乙组、丙组。

(3)给甲组小鼠输入________;给乙组小鼠输入________;给丙组小鼠同时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

(4)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的免疫功能的恢复状况并记录。

实验结果:①甲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组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产生抗体的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③丙组小鼠免疫功能基本恢复。

实验结论:小鼠的特异性免疫既与来自胸腺的T细胞有关,也与来自骨髓的B细胞有关。

答案实验步骤:(3)来自胸腺的T细胞来自骨髓的B细胞(4)实验结果:①细胞免疫功能恢复,但不能产生抗体解析根据分析和题干给出的部分实验步骤可推知,(3)应为给甲组小鼠输入来自胸腺的T细胞;给乙组小鼠输入来自骨髓的B细胞。

根据实验步骤可知,甲组小鼠输入的是来自胸腺的T细胞,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故实验结果①应为甲组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恢复,但不能产生抗体。

2.(2022·福建厦门质检)疫苗从研制走向临床使用,需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多重检测,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陈薇团队对上述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疫苗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其保护效果进行评价。

图1、图2表示不同的接种剂量和接种方式对小鼠免疫的影响,图3表示接种不同剂量疫苗,14天后接种新冠病毒,72小时后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毒含量。

(1)IFNγ是一种能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活力的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组成中,它与抗体均属于________。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在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实验要素中都有显著的差异。

1.1 在实验目的上的差别实验目的统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设计思路、步骤,获取实验结果,在实验目的引导下开展后续的步骤。

验证性实验目的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是否达到原理所描述,实验目的重在使实验人员了解这个实验,以达到熟悉生物固有的现象。

探究性实验目的是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假设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在这个目的指引下实验者更重视获取对假设有用的实验信息。

1.2 在实验步骤上的区别实验步骤是实验设计者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有序过程。

验证性实验往往是在已有的实验步骤设计框架上进行操作的过程,操作者的任务是严格按照设计步骤完成准确的操作要求,以求得预想中的实验结果。

在操作过程中实验者可以掌握操作要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在实验者的设计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什么样的步骤取决于实验者对探究性实验目的理解程度,对实验结果的假想的细致程度。

实验者在自己的假设中通过创新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步骤并完成操作,既有对步骤的期望也有对操作精确度的自我要求,目标是获得假设的成功。

1.3 对实验结果的态度上的区别实验结果是一个实验的精髓所在,结果往往预示实验的成败。

对待实验结果的态度反应了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辛劳、努力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诸多素质。

若实验结果容易获得,实验者往往轻率处置,敷衍了事;实验结果历经千辛万苦,实验者会费尽脑汁分析结果,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同时还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验证性实验结果一切在预料之中,现象明显,唾手可得,在实验者看来没有新意,没有悬念,处理的态度就多有草率,分析不得理,收获较少。

探究性实验结果犹如蚕宝宝,再生形象尚未知,一切像谜一样值得探索、猜想,这样精心操作,热切期待中产生的实验结果,实验者的态度仔细认真,解释合理,收获丰富。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实验设计程序: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01实验目的1.验证性实验:寻找题干信息,一般写有“验证……”,即为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2.探究性实验:首先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此类实验的实验目的一般书写为“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探究‘自变量’的作用”等等。

例1.在复习“细胞膜”相关知识时,小明同学想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于是他在家中挑选相关的厨房用品作为实验用具,进行了以下的实验验证,请你按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补充完整小明同学的后续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和用具:4株大小、状态相似的苋菜,2只瓷碗,1个茶杯,1个电热水壶。

(3)实验步骤:①:将2个相同的碗,编号为甲、乙。

②:向甲碗中倒入一满杯清水,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答案】验证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02实验假设实验假设就是依据你要研究的对象或者说是研究目的作出推测假设通常有一种或几种答案或解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有理论依据的去提出假说,因为此类题目一般伴随着开放性问题,比如“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什么”。

这类题型的答法:“如果……现象,则……结论”。

例1.用浓度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 ℃)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在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实验要素中都有显着的差异。

1.1在实验目的上的差别实验目的统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设计思路、步骤,获取实验结果,在实验目的引导下开展后续的步骤。

验证性实验目的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是否达到原理所描述,实验目的重在使实验人员了解这个实验,以达到熟悉生物固有的现象。

探究性实验目的是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假设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在这个目的指引下实验者更重视获取对假设有用的实验信息。

1.2在实验步骤上的区别实验步骤是实验设计者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有序过程。

验证性实验往往是在已有的实验步骤设计框架上进行操作的过程,操作者的任务是严格按照设计步骤完成准确的操作要求,以求得预想中的实验结果。

在操作过程中实验者可以掌握操作要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在实验者的设计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什么样的步骤取决于实验者对探究性实验目的理解程度,对实验结果的假想的细致程度。

实验者在自己的假设中通过创新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步骤并完成操作,既有对步骤的期望也有对操作精确度的自我要求,目标是获得假设的成功。

1.3对实验结果的态度上的区别实验结果是一个实验的精髓所在,结果往往预示实验的成败。

对待实验结果的态度反应了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辛劳、努力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诸多素质。

若实验结果容易获得,实验者往往轻率处置,敷衍了事;实验结果历经千辛万苦,实验者会费尽脑汁分析结果,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同时还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验证性实验结果一切在预料之中,现象明显,唾手可得,在实验者看来没有新意,没有悬念,处理的态度就多有草率,分析不得理,收获较少。

探究性实验结果犹如蚕宝宝,再生形象尚未知,一切像谜一样值得探索、猜想,这样精心操作,热切期待中产生的实验结果,实验者的态度仔细认真,解释合理,收获丰富。

2两者教学上的差异教学因对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异,探究性实验的探究特点更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中采用开放性、合作式的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一、背景叙述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

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二)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

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

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A、实验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

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性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显然,无关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例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PH、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要求对低温、适温、高温3组实验是等同、均衡、稳定的;如果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3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在实验结果中产生干扰,造成误差。

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以减少误差。

2、对照性原则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

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细胞外液为蔗糖溶液则液泡变小,细胞外液为清水则液泡增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习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

丙组为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如“PH 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分别设置不同的PH值来实验,各个实验组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都要具有可行性。

4、重复性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也必须注意实验的可重复性。

任何实验部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尤其是有数据计算的实验,设计的实验不能只能进行一次,在无法重复的情况下,作为正式结论,这样的结论易被推翻。

(四)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或测量实验结果(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六)表达和交流四、笔试考查点及解题技巧六个基本内容中,除实施实验笔试无法考查外,其它各项均是考查点。

(一)课题的考查通常对课题的考查要求考生以合乎规范的方式写出或补充课题,难度不大,但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紧扣试题的意图,不能偏题。

2、课题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大而空洞,如果试题的意图是“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而回答成“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即为偏题,不具体。

(二)假设的考查一般要求根据试题中给出的材料、用具和药品,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因为后面的实验步骤的设计具体就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成立与否,从而得出结论。

(三)实验预期的考查是常考点,有两种情况,一是预期最可能的结果,二是预期各种可能的结果。

(四)实验步骤设计的考查最常见的几种考查形式是:写出实验步骤、补充关键步骤、续写步骤或找出设计中的错误。

该考查点对考生来说最难,跨度最大,需熟知仪器、药品的使用方法,掌握生物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术、方法,掌握设计的原则并能准确运用,还需有具体实验情境中获取信息和灵活处理能力。

所以要先审清:实验材料如何用?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因变量是什么?用什么观测指标来表示因变量的变化?步骤的一般顺序:1、分组标号、前期共性处理;2、设置对照(自身对照不需要设对照组);3、合适条件下培养或放置、后期共性处理;4、观察现象,记录结果;5、分析结果,推导结论。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低倍镜小短亮小多高倍镜大长暗大少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2、实验过程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

2、实验过程:选用富含淀粉的植物组织(如马铃薯)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反应。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原理: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过程: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盐酸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3、实验结果:真核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实验四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实验原理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叶片中。

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椭球或球形,它的形态和分布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用高倍镜观察。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用高倍镜观察。

2、实验过程(1)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或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低倍显微镜到高倍显微镜),注意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