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金融市场学考试大纲

金融市场学考试大纲

金融市场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金融市场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交易策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市场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对金融市场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

二、考试范围(一)金融市场概述1、金融市场的概念、分类和功能2、金融市场参与者3、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二)货币市场1、货币市场的概念和特点2、同业拆借市场3、票据市场4、回购市场(三)资本市场1、资本市场的概念和特点2、股票市场股票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股票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股票价格指数3、债券市场债券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债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四)外汇市场1、外汇市场的概念和特点2、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和影响因素3、外汇交易的类型和风险(五)衍生金融市场1、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分类3、金融期权市场4、互换市场5、远期合约市场(六)投资组合与资产定价1、投资组合的基本原理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3、套利定价理论(七)金融市场监管1、金融市场监管的目标和原则2、金融市场监管的体制和内容3、金融市场监管的国际合作三、考试形式和题型(一)考试形式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二)题型1、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约占总分的 30%。

2、判断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判断和分析能力,约占总分的 10%。

3、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阐述能力,约占总分的 30%。

4、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的能力,约占总分的 20%。

5、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金融市场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约占总分的 10%。

四、考试要求(一)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述相关内容。

金融学基础(代码812)考试大纲

金融学基础(代码812)考试大纲

金融学基础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微观金融(投资学与公司金融)三部分,各部分各占比1/3。

参考书目为: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范里安,格致出版社,2009年2、《宏观经济学》曼昆(Mankiw),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国际金融学》奚君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4、《货币银行学》(第二版)戴国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投资学》金德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公司理财》(原书第7版)斯蒂芬.罗斯等,机械工业出版,2007年考试大纲为:微观经济学部分:一、消费者行为:预算约束、消费者偏好与效用函数、消费者最优选择、需求、斯勒茨基方程、消费者剩余二、不确定性:期望(预期)效用函数、风险规避、风险性资产三、生产者行为: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企业供给四、竞争性市场:市场需求、行业供给、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经济租金、竞争性市场中的税收与税负转嫁五、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定价、价格歧视、自然垄断、寡头产量竞争、产量合谋、产量领导者模型、价格领导者模型六、博弈论基础:支付矩阵、纳什均衡、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七、一般均衡:交换经济均衡、帕累托有效、均衡与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八、外部性与公共品宏观经济学部分:一、国民收入核算与国民收入恒等式二、IS-LM模型1、收入与支出2、IS-LM模型3、IS-LM模型中的财政、货币政策4、开放经济下IS-LM模型政策效应分析三、总供给与总需求1、总供给与总需求2、失业与通货膨胀四、经济增长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2、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五、消费1、持久性收入消费理论2、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行为六、投资1、基本投资理论2、投资的Q理论七、经济周期1、价格错觉模型2、实际经济周期模型3、粘性价格模型八、宏观经济政策争论1、积极与消极政策2、政策时滞与政策效应3、规则与相机抉择国际金融部分:一、国际收支及宏观经济均衡1、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各种国际收支理论2、国际收支分析方法、国际收支性质上的不平衡及其成因、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3、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和货币论4、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方法及其效能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部与外部均衡、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和政策分配原则、斯旺模型和蒙代尔模型6、中国的国际收支二、外汇、汇率及汇率制度1、外汇的概念及货币的可兑换性、汇率的标价方法及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汇率种类、外汇风险、外汇市场的概念、主要的外汇交易2、汇率的决定基础、各种汇率决定理论、各种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防范方法3、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购买力平价论、利率平价论、货币论(灵活价格货币模型和粘性价格货币模型)、资产组合论4、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及中间汇率制度5、最优货币区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三元难题、外汇干预6、中国的汇率制度三、国际储备和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储备的内涵、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的规模与结构管理2、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成因和特点3、国际金本位制度和储备货币本位制度的运作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崩溃、买加体系的成因、欧元区的形成和发展4、中国的国际储备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四、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危机1、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发展过程2、国际资本市场的涵义和优势3、国际货币市场以及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经营活动、优劣及其影响4、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类型和动因、国际中长期资本流动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形式和特点5、货币危机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本机理和经济影响货币银行部分:一、货币、信用与利息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的层次2、信用:信用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各种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的作用3、利息与利率:利息本质的理论、利率的种类、利率的作用、利率的决定、利率的结构二、金融市场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创新2、货币市场:特征、主要工具3、资本市场:特征、主要工具4、其他金融市场与工具:金融衍生产品及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三、金融机构体系1、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经营管理、巴塞尔协议2、投资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3、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型、契约型、投资型、政策型4、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性质与地位、职能与作用5、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表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主要措施四、货币理论与政策1、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存款创造、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乔顿模型、内生性与外生性2、货币需求: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传统货币数量说、流动性偏好理论及其发展、现代货币数量说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菲利普斯曲线、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的度量、成因与治理、通货紧缩5、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抑制、金融发展投资学部分:一、证券市场和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1、基本概念、证券市场的要素及运行(1)证券、投资、金融市场、各类金融工具的概念、特点与分类(2)证券市场主体、证券市场中介(3)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方式和运行规则2、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1)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的种类(2)各种收益率的计算(3)投资风险的衡量二、证券投资组合管理1、多样化与组合构成(1)有效集及无差异曲线(2)最佳资产组合的选择和投资分散化2、有效市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有效市场理论(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3、因素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1)因素模型(2)套利定价理论4、资产配置三、投资工具分析和投资业绩评估1、股票、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1)股票定价模型与股票投资分析(2)债券定价分析与债券组合管理(3)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管理2、期权和期货(1)期权和期货的原理、功能及品种(2)期权定价模型与期货价格决定(3)期权和期货的交易机制、交易策略3、投资绩效评估公司金融部分:一、公司概论与资本预算1、公司概论:公司制企业、公司治理、公司目标、净营运资本、财务现金流量2、资本预算:净现值、股利折现模型、NPVGO模型、投资回收期、内部报酬率、盈利指数、约当成本法3、风险分析与资本预算:决策树、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盈亏平衡分析、蒙特卡洛模拟、实物期权二、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1、资本结构:MM定理1、MM定理2、有税收的MM定理、财务困境成本、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米勒模型2、杠杆企业的估值:加权平均资本成本、APV估值模型、FTE估值模型、W ACC估值模型3、股利政策:股利无关理论、股票回购4、长期融资:IPO折价之谜、私募股权资本、长期负债发行、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经营租赁三、短期财务规划、现金管理与信用管理1、短期财务规划:经营周期、现金周期、可持续的增长率2、现金管理与信用管理:鲍莫尔模型、米勒-奥尔模型、最优信用政策、平均收款期四、企业并购、破产与重组收购兼并、协同效应、购买法、和解与破产、破产概率的Z值模型。

2024年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2024年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考试性质《金融学综合》是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该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人才。

二、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包含金融学和证券投资学两个部分,这两门课程是金融学科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金融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与金融、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与金融发展与稳定四个部分;证券投资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投资运作方式、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组合管理以及投资微观主体行为等部分。

三、考试内容1. 金融学部分: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金融;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等。

2. 证券投资学部分: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组合管理;证券投资微观主体行为等。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50分。

其中,金融学部分约占总分的60%,证券投资学部分约占总分的40%。

4. 题型结构: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

其中,选择题约占30%,简答题和论述题约占50%,案例分析题约占20%。

五、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包括金融学和证券投资学两个科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要涉及货币与金融、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与机构、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基本理论、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组合管理以及证券市场微观主体行为等内容。

以上是2024年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请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04762 金融学概论 自考考试大纲

04762 金融学概论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金融学概论课程代码:04762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金融学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投资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核心课程,是该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和先导。

课程主要介绍有关金融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基本制度规定,不管是对于金融管理者、从业者或者普通居民,在从事投资活动时,都能发挥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

本课程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实践性和宏观性等特点,因而包括了概念、范畴、规律、政策等一系列学习内容,要求学习者从识记、理解和应用等三个层面进行系统学习。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充分了解金融与一国经济的相关性以及金融固有的独特性,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通货膨胀、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

通过课堂助学和课外自学,使学生在了解国内外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的基础上,掌握辨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金融基本理论知识来探索金融前沿问题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课程的统领之下,与《投资学》一起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与《财政学》和《会计学》等基础性交叉课程相融合,引出《证券投资学》、《房地产金融》、《项目融资》、《创业投资》和《国际投资》等专业基础课,并深入到《家庭理财》等微观层面,而且运用《投资项目管理》、《投资估算》和《投资信息管理》等技术,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课程,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投资筹划、投资分析和投资管理的课程体系。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金融概述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金融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了解金融与信用之间的关系,对于金融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重点了解金融的构成要素,理解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初步认识金融的运行模式;了解金融的产生基础和发展趋势,分析发展趋势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并进而寻找金融发展的规律性;理解金融学的内涵与外延,简单了解金融学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理解金融学科的构成,了解学科内容的层次性;通过理解金融学科的创新来思考金融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方式。

《金融工程学》课程考核大纲

《金融工程学》课程考核大纲

《金融工程学》课程考核大纲【考核目的】考核学生了解衍生金融工具与金融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衍生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则,初步具备运用金融工具进行合成、复制、保值、避险等金融管理的基本能力的目标实现情况。

也为教学状况做出检查,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考核范围】金融工程导论、金融工程基本分析方法、远期、期货、期权、互换、期权定价、资产证券化等。

【考核方法】课程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学生出勤情况(10%)、课堂学习态度及回答问题情况(15%)、课后作业完成情况(15%)。

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包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两大部分。

其中,理论知识考核采用笔试形式,考查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30%。

【期末考试形式】采用笔试、闭卷。

【期末考试对试题的要求】题型比例:单选题10%-20%、多选题10%-20%、简答题10%-20%、论述题10%-20%、计算题20%-30%。

(当学生平时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时,建议采用全计算题的形式进行考核。

)难度等级: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是40:40:20【期末考试的具体内容】第一章金融工程导论知识点:1.金融工程的概念2.金融工程的产生与发展3.现代金融学的基本框架4.金融工程的基本框架5.套期保值6.投机7.套利8.构造考核目标:1. 了解:(1)金融工程的概念(2)金融工程的产生与发展2. 理解:(1)现代金融学的基本框架(2)金融工程的基本框架3. 掌握:(1)套期保值(2)投机(3)套利4. 运用:(1)构造第二章金融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知识点:1.传统资本结构理论2.MM理论3.金融工程与无套利分析4.无套利均衡分析的基本思想 5.无套利均衡分析的应用 6.状态价格定价技术7.金融工程与积木分析法8.几种基本的金融积木9.金融积木的综合分析考核目标:1. 了解:(1)传统资本结构理论(2)MM理论(3)几种基本的金融积木2. 理解:(1)金融工程与无套利分析(2)无套利均衡分析的基本思想3. 掌握:(1)状态价格定价技术(2)金融工程与积木分析法3. 运用:(1)无套利均衡分析的应用(2)金融积木的综合分析第三章远期知识点:1.远期合约的含义2.远期合约的要素3.远期合约的种类4.远期利率的确定5.远期利率协议的含义6.远期利率协议的术语7.远期利率协议的交割8.远期汇率的确定9.直接远期外汇合约10.远期外汇综合协议*11.远期合约的定价基本假设与符号12.无收益资产远期合约的定价13.支付已知现金收益资产远期合约的定价14.支付已知收益率资产远期合约的定价考核目标:1.了解:(1)远期合约的含义(2)远期合约的要素(3)远期合约的种类(4)远期利率协议的含义(5)远期利率协议的术语(6)远期利率协议的交割(7)直接远期外汇合约(8)远期合约的定价基本假设与符号2.理解:(1)远期利率的确定(2)远期汇率的确定(3)远期外汇综合协议3.掌握:(1)远期合约定价原理4.运用:(1)无收益资产远期合约的定价(2)支付已知现金收益资产远期合约的定价(3)支付已知收益率资产远期合约的定价第四章期货知识点:1.期货合约的含义2.期货合约的要素3.期货合约的种类4.期货套期保值5.期货投机6.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7.期货价格与远期价格关系8.外汇期货的定价9.股票指数期货的定价10.短期利率期货的定价11.长期利率期货的定价*考核目标:1. 了解:(1)期货合约的含义(2)期货合约的要素(3)期货合约的种类2. 理解:(1)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2)期货价格与远期价格关系(3)基金资金清算与会计复核(4)基金投资运作监督3.掌握:(1)期货套期保值(2)期货投机4. 运用:(1)外汇期货的定价(2)股票指数期货的定价(3)短期利率期货的定价(4)长期利率期货的定价*第五章互换知识点:1.互换的含义2.互换合约要素3.互换的种类4.互换确认书5.利率互换原理6.货币互换原理7.利率互换在期初的定价8.利率互换在期初之后的价值9.货币互换在期初的定价10.货币互换在期初之后的价值考核目标:1. 了解:(1)互换的含义(2)互换合约要素(3)互换的种类(4)互换确认书2. 理解:(1)利率互换原理(2)货币互换原理(3)利率互换在期初之后的价值3.掌握:(1)互换定价原理4. 应用:(1)利率互换在期初的定价(2)货币互换在期初的定价第六章期权知识点:1.期权合约的含义2.期权合约的要素3.期权合约的分类4.期权与期货的区别5.期权价格的构成6.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7.期权价格的上下限*8.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评价关系*9.提前执行美式期权的合理性*10.基本交易策略11.合成期权12.价差交易13.期权组合考核目标:1. 了解:(1)期权合约的含义(2)期权合约的要素(3)期权合约的分类(4)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税收2. 理解:(1)期权与期货的区别(2)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3)期权价格的上下限(4)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评价关系3.掌握:(1)期权价格的构成(2)提前执行美式期权的合理性4. 运用:(1)基本交易策略(2)合成期权(3)价差交易(4)期权组合第七章期权定价理论知识点:1.风险中性假设2.风险中性定价原理3.无套利均衡分析与风险中性定价比4.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基本假设5.布莱克-斯科尔斯微分方程的推导与求解6.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推广7.波动率的估计8.二叉树定价模型基本思想9.一阶段的二叉树定价模型10.多阶段的二叉树定价模型11.蒙特卡洛模拟定价基本思想*12.蒙特卡洛模拟定价模拟实例*13.蒙特卡洛模拟定价应用特点*考核目标:1. 了解:(1)风险中性假设(2)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基本假设(3)我国基金信息披露制度体系(4)基金管理人的信息披露义务(5)基金托管人的信息披露义务(6)基金份额持有人的信息披露义务2. 理解:(1)风险中性定价原理(2)无套利均衡分析与风险中性定价比较3.掌握:(1)布莱克-斯科尔斯微分方程的推导与求解(2)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推广(3)波动率的估计(4)二叉树定价模型基本思想4. 运用:(1)一阶段的二叉树定价模型(2)多阶段的二叉树定价模型10.某股票的市价是70元,年波动率为32%,该股票预期3个月和6个月将分别支付1元股息,市场无风险利率为10%。

《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

《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

《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金融学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及金融机构的科学,是经济学的专业基础课。

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资金融通的概念、性质、特征及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金融学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并且使学生逐渐关注现实的金融热点问题,为以后将要学习的金融类专业课(如商业银行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及国际金融学等)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金融学的主要内涵有大致的了解。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商品、货币等问题有先期的知识准备。

通过学习金融学,要求学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及信用形式、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和外汇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关注现实的经济问题,尤其是金融方面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解决现实中的疑难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

先修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货币的定义及发展形式,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内容及其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1、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2、货币制度的定义、内容及发展第二章信用与融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理解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与作用。

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作用、应用范围;了解信用工具的特点;了解融资渠道的种类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信用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作用、应用范围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3、融资渠道第三章利息与利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利息的概念、来源,了解中外经济学家对利息本质的理论,能从利息的来源揭示利息的本质;掌握利率的划分标准及其主要分类,能应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进行计算;掌握影响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能对我国影响利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掌握利率的一般功能与作用,理解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知识点、重难点、题库

中国人民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知识点、重难点、题库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431 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参考书 目、知识点、重难点、题库
中国人民大学 431 金融学综合考试要求
第一本书《金融学(第二版)》黄达
本书总计包括 25 个章节, 占考试总分的 60%。 本书共 874 页,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微观金融(1-11 章) 、货币创造(12) 、宏观金融(13-25) ,几乎涵盖了金融学的全部内容。 在复习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起金融学的理论体系。 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考试大纲,对大纲上的考点做到深入、全面的掌握;另一 方面也要通读全书,对金融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大家也要关注社会金融热点问题, 尝试着用书中的理论去解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1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倒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
P 绝对购买力平价:r A PB
P 相对购买力平价:r1 r0 A1 P B1
P A0 P B0
这一学说是以两国的生产结构、 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为限制条件。 具备这些 条件,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可比性较为充分;反之,可比性则较小。 【知识点 5.11】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 现代汇率理论的发展,是着重从资本流动和货币供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如,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应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金融资产说: 在金融资产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 它将分析的视野扩大到货币以外的其他 各种金融资产供求。 【知识点 5.12】汇率与进出口 本币汇率下降,即对外贬低,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若本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 则有利进口,不利出口。 这必须有一个伴随的条件, 即进出口需求有价格弹性——进出口品的需求会由于进出口 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汇率下降,出口商品量能否增加,还要受商品供给扩大的可能程度, 即出口供给弹性所制约。 一国出口商是否可以从汇率贬值中得到额外利润, 还以一国货币对内购买力不变为前提 条件;国内物价上涨,就会对消额外利润,从而也就没有调低出口品在外国市场上的价格的 空间。 【知识点 5.13】汇率与物价 本币对外贬值,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本币对外升值,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降低。 本币对外贬值, 刺激出口, 出口品有可能涨价; 本币对外升值, 有可能获得较廉价的进口品。 【知识点 5.14】汇率与资本流出入 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之间长期投资的影响不太直接。 因为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 险为转移。如果吸收投资国的货币对外比值下降并从而使利润汇回投资国的金额相应减少, 或者其他不利的汇率变化, 一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会由于汇率而减弱; 相反的汇率变化也可能 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对于短期资本流动,汇率的影响是直接的: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以本币计值 的各种金融资产会被转兑成外汇,资本外流;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下,会引发

431金融学考试大纲

431金融学考试大纲

431金融学考试大纲# 431金融学考试大纲金融学作为一门研究资金的流动、分配和管理的学科,对于理解现代经济体系至关重要。

431金融学考试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框架,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金融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考试大纲的详细内容:一、金融学基础知识- 货币与信用:了解货币的职能、货币供应的层次、信用的形式和作用。

-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分类、功能、参与者以及市场机制。

- 金融工具:包括债券、股票、期权、期货等金融工具的特点和交易方式。

二、利率与风险管理- 利率理论:利率的决定因素、利率的种类及其影响。

- 风险与收益:风险的类型、度量和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

- 投资组合理论:资产组合的构建、分散化和优化。

三、金融机构与市场结构-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的职能、业务和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角色和业务。

- 金融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分类、特点和效率。

四、公司金融- 公司价值评估:财务报表分析、公司价值的估算方法。

- 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资本结构的决策、资本成本的计算。

- 股利政策与融资决策:股利政策的制定、融资方式的选择。

五、投资学- 投资决策:投资评估的标准、投资组合的选择。

- 行为金融学: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基础、市场异常现象。

六、国际金融- 外汇与汇率:外汇市场的功能、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

- 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原因和影响。

- 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类型、原因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七、金融监管与伦理-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 金融伦理:金融职业道德、伦理冲突的解决。

八、金融创新与技术- 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 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九、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具体的金融案例,加深对金融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十、考试形式与评分标准-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金融学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及金融机构的科学,是经济学的专业基础课。

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资金融通的概念、性质、特征及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金融学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并且使学生逐渐关注现实的金融热点问题,为以后将要学习的金融类专业课(如商业银行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及国际金融学等)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金融学的主要内涵有大致的了解。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商品、货币等问题有先期的知识准备。

通过学习金融学,要求学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及信用形式、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和外汇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关注现实的经济问题,尤其是金融方面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解决现实中的疑难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

先修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货币的定义及发展形式,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内容及其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
2、货币制度的定义、内容及发展
第二章信用与融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理解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与作用。

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作用、应用范围;了解信用工具的特点;了解融资渠道的种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信用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作用、应用范围
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
3、融资渠道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利息的概念、来源,了解中外经济学家对利息本质的理论,能从利息的来源揭示利息的本质;掌握利率的划分标准及其主要分类,能应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进行计算;掌握影响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能对我国影响利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掌握利率的一般功能与作用,理解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利息的定义与本质
2、利率的定义与种类
3、单利、复利的计算
4、利率的作用
5、影响利率因素
第四章金融市场及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金融市场的构要成素与分类方法,理解金融市场的地位与主要功能,掌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特点。

了解货币市场的构成与特点,掌握各子市场的主要功能与运作,重点掌握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了解资本市场的构成与特点,掌握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主要活动内容,重点掌握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
及期权市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金融市场的分类及主要功能
2、货币市场种类及运行
3、资本市场种类及运行
第五章商业银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理解银行的特殊风险;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及组织形式;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重点掌握其资产负绩业务。

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重点掌握“三性”方针。

了解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掌握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商业银行基本职能及组织形式
2、商业银行的资产负绩业务
3、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第六章中央银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条件,熟悉各国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
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2、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第七章其他金融机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专业性银行的种类;了解政策性银行的种类;了解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其他金融机构种类
第八章国际收支与外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及各项目的关系;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并掌握调节失衡的主要方法;了解外汇的含义和种类,掌握汇率的种类,能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标价方法套算汇率,正确理解汇率的决定与变动;了解国际储备的概念与构成,理解国际储备的作用,掌握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国际收支平衡表构成
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3、汇率的种类及标价方法
4、国际储备的构成、作用、管理
第九章货币供给与均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把握宏观和微观分析的角度。

了解西方各种货币需求理论,重点掌握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及凯恩斯需求理论的精髓;理解货币供给与供给量的概念,掌握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各国的异同;掌握货币供给过程的特点与机制,能具体分析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会计算货币乘数;正确理解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掌握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与机制,能具体分析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理解我国货币均衡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货币层次划分
2、西方各种货币需求理论
3、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第十章通货膨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正确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测定通货膨胀率的主要指标,熟悉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正确认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正确区分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重点分析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掌握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案与对策,全面具体分析各种方案的适应症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通货膨胀的测量指标
2、通货膨胀的类型
3、通货膨胀的原因
4、通货膨胀的解决对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与作用,重点掌握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及各目标间的关系;理解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理解政策工具的含义,熟练掌握各种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的政策工具。

理解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和西方学者的争论,重点掌握传导的时滞效应。

理解两大政策的一般作用与功能差异,能说明的政策搭配的必要性与组合方式,重点掌握我国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货币政策终极及中介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
3、我国现行政策工具的运用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
指定教材及参考教材
王常柏主编,《金融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第5次印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