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治疗小儿感冒初探
略说小儿推拿专著

/book/Print.asp?ArticleID=37338
《针灸大成》卷一转引《难经本义》第六十 一难和第四十难,原文后有“四明陈氏” 的注文,而《难经本义》一书“引用诸家 姓名”有“陈氏瑞孙,字廷芝,元朝庆元 人,温州路医学正,与其子宅之同著《难 经辨疑》”语。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推拿学》也持此观点。
——据 赵毅《〈小儿按摩经〉考略》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1年8月
曹炳章(1877-1956年) 近代医家。字赤电。浙江鄞县人。世经商。幼承庭 训,理业务之暇,诵医经,从师方晓安,习《内 经》、《金匮》及历代医书,历七载深悟其理,声 誉鹊起,应聘任药栈经理,兼行医。广搜医籍,精 研之,术益精。曾任《绍兴医药月报》编辑,创办 《药学卫生报》,开设和剂药局。主张博览群书, 反对保守偏执,墨守一家之法,以应付临证多变之 病症。于中医古籍之保存,作出贡献,精选古医籍 365种,编成《中国医学大成》,分医经、药物、诊 断、方剂等十三类。著述甚多,除《霍乱寒热辨 证》、《医医病书》、《辨舌指南》外,尚有遗稿 22种。
明 ·龚廷贤
卷下:将儿科多种疾病编成歌诀、并载述为“推拿最善之 本”。
《小儿推拿秘诀》
明 ·周于藩
周于蕃,字岳甫,蒲圻(今属湖北)人。 以指代针治婴幼疾,甚为后世所推崇
《小儿推拿秘诀》
明 ·周于藩
《小儿推拿秘诀》除了叙 述手法、穴位和治疗外, 还有较好的分析和归纳总 结
介绍归纳小儿推拿8法, 即“按摩掐揉推运搓摇”
《小儿推拿广意》
清 ·熊应雄
熊应雄,字运英。东川(今 属四川)人,生平欠详。
《小儿推拿广意》又名《幼 科推拿广意》、《推拿广 意》,是一部介绍推拿(按 摩)治疗儿科疾病的著作。
推拿手法学

宋金元时代 《圣济总录》记载了手法治疗眼病的方法,开创眼 科疾病推拿治疗的先河。 明代 1.《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按 摩又称为推拿,也是从这时小儿推拿的名称沿革而 开始的。 2.《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里,把摸,接,捏,按,摩, 推,拿列为伤科八法。
是指操作者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按照 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化的动作在体表操 作的方法。
手法的两重性
是对经络系统的刺激作用 是对组织结构的破坏作用
手法的基本要求(必须牢记)
持久:指手法能够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持续操作足够时间而不走样,保持动作的连贯性 有力:指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但这种力量不是蛮力, 而是一种技巧力,有一定的适度。同时这种力也不是固定 不变的,也要根据对象以及部位的不同而改变 均匀:指手法的操作必须有节律性,不可时慢时快,手法的 压力必须保持一致 柔和:指用力必须讲究技巧,手法动作灵活及力量缓和,使 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深透:指手法的刺激,不能局限于体表,而要达到组织深处 的筋脉,以提高组织的热度为主
推拿治疗的内涵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 论,运用推拿手法(及现代技术手段?) 施术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以达到 防治疾病目的的一门临床课。
如何学好推拿学
多看:看人、看解剖、看神经、看文献 多练:练手法、练身体
推拿的作用和原理
推拿对伤筋的作用及原理 推拿对内脏功能调节的作用及原理
手法演示
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手指罗纹面部分, 吸附于一定的部位或是穴位上,做轻柔缓 和的回旋揉动
分类:
大鱼际揉法 掌揉法 指揉法 肘揉法
动做要领
小儿推拿概论

小儿推拿概论
二、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的穴位不仅有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阿是穴等,还有其特有的特定穴。 特定穴的形状有呈点、面和线状分布,是一般针灸书籍中未载入的。特定穴大多分布以双肘以下,
其次为头面、胸腹背及下肢则较少。
小儿推拿概论
二、小儿推拿穴位 特定穴的特点,一是与推拿以手法为防治手段有关,二是与治疗方便有关,三是与直接经验于临床
小儿推拿概论
卷十中有“秘传看惊掐惊口授手法诀”,“穴道诀,手穴经络图”,“另左女右图”,“穴道脚面图”,“家 传秘诀”,“总穴图,辨证穴法”等等。
小儿推拿概论
小儿推拿始于明,而盛于清,有关著作频繁增多,诊疗水平相应不断提高。 熊应雄(字运英,东川人)《小儿推拿广意》(1676年)称:“推拿一道,真能操造化夺天功” 。
宋钱乙的学术思想,对小儿病的病因病机、推拿穴位、手法、治疗方法均有阐述,特别是对小儿推 拿十二手法(复式)论之甚祥)。
小儿推拿概论 周岳甫所著《小儿推拿秘诀》(字于蕃,薄折人),拿作专门论述的有《补要袖珍小儿方论》(1413年),原为徐用宣辑明以前小儿诸家 验方,至1574年又经庄应琪加以增补。
小儿推拿概论
三、小儿推拿手法 (一) 手法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平稳,从而达到深透。
小儿推拿概论
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律性,用力轻重得当,速度均匀。 柔和——手法用力要灵活,缓和、重病即止。 平稳——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小儿推拿概论
三、小儿推拿手法 (二)配合适当介质,以适应小儿肌肤柔弱。并根据病情之不同,季节的变化,选用不同介质。借
小儿推拿概论
四关泛指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与五脏六腑之气表里相通,有十二原穴,十二原穴经气输注,多出自 两肘,两膝以下部位,因此四肢关节以下的穴位都可主治五脏疾病。
第四节 小儿推拿治疗概要

二 小儿推拿顺序
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 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 或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捣”等强刺激 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 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小儿推拿手法操 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 人而异。在临床实践中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 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 重、少、快。如果仅按摩一侧手部穴位,可不论 男女,均按摩左手。
小儿推拿学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 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 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小儿推拿 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和《小儿推拿秘诀》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 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 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 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三 小儿推拿适应症与禁 忌症
【适应症】小儿推拿疗法适用的对象一般是6岁 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6 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应用此法,但因为随着年龄 的增长,机体对按摩的感知力下降,所以疗程相 对要长一些。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广泛,可治腹泻、 呕吐、疳积、便秘、腹痛、脱肛、发热、咳嗽、 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证。 【禁忌症】有重大疾病的小儿,如心脏病、肿瘤、 皮肤感染性疾病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 的部位等,不宜采用推拿疗法。
五 小儿推拿常用介质
生姜汁 取鲜生姜适量切碎、捣烂,取汁液应用。小儿在冬春季节,常用姜汁,取其辛温,能发汗解表、温中健 胃、助消化之功效。既可用于风寒感冒,捣烂,取汁液应用。葱白能散在表之风寒,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之作用。对于感冒 风寒的轻症,常用葱白汁作介质,此外,对于因寒凝气滞所导致的小便不利,也可使用本品。 鸡蛋清 把生鸡蛋打一小洞,然后倒置,取渗出的蛋清使用。有清热除烦,消积导滞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热 性病,或久病后期烦躁夫眠,手足心热等病症。 薄荷水 取鲜薄荷叶或干薄荷叶(鲜者最好),浸泡于适量的开水中,容器加盖存放8个小时后,去渣取汁液应用。 小儿在夏天炎热季节常用。因其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选疹的作用,故对于风热感冒或风热上犯所致 的头痛、目赤、咽痛等,或痘疹初期隐隐不透,或麻疹将出之际,均可用薄荷水作介质。 滑石粉 医用滑石粉或爽身粉均可。本品有润滑皮肤,干燥除湿的作用。对于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一年四季均 可使用。 白酒 采用市场出售的普通白酒或药酒。具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麻木不仁,手足拘挛,局部瘀血 等病症。 红花酒精 将1克红花浸入100毫升酒精中浸泡2周,取汁液使用。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穴位按摩及四肢酸痛。 其他 如冷水多用于退烧;风油精用于风热感冒。
小儿推拿总论

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邪气易实、正气易虚
脏腑清灵、易趋康复 病因单纯、少伤情欲
五脏特点
肝常有余
心常有余
肾常虚
脾常不足
肺常不足
生长发育特点
体重
新生儿平均是50cm
囟门
一周岁达到75cm
2周岁达到85cm 2-12 岁( cm ) = 年龄 *7+77 ( cm ) 1-6 个月:体重( kg ) = 出生体重( kg ) +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 *0.25 2 岁以上:体重( kg ) =8 ( kg ) + 月龄 *2
刘开运推拿流派
刘氏为御医后代,家族业医三四百年,祖传中医、草医、推拿三套绝技。
刘氏手法操作简单,临床常用的只有推、运、拿、揉、捣、掐6个常用手 法,本流派有时两穴联推,如清肝经和清肺经,退六腑和清胃经;手法 上常用3种形式的复合手法:揉中加按,揉按,掐后加揉。 该流派认为小儿患病,实证、热证居多,故流派治病取穴以清法为主, 主张祛邪为先。临床常在肝经、肺经、胃经、大肠经取穴,少用补法, 清天河水、退六腑常用,推三关少用。 清肝经在治疗中运用甚多,比如清肝经配合清肺经主治呼吸道疾病;配 合清胃经治疗消化道疾病。肺非极虚不宜妄补,补之则呼吸满闷。小儿 多肾虚,肾经手法运用只补不清,若属膀胱湿热,可清后溪代之。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 的菱形间隙,1-1.5岁时闭合
后囟: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
身高
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即很 小或闭合,最迟约6-8周闭合。
How
01 02 03
中医推拿发展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
膏摩疗法进一步发展。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首次为膏摩的药方、辨证和制造方法等作系统总结。陶弘景又在《养性延命录》中,介绍了啄齿、熨眼、按目、牵耳、梳头、摩面、擦身等成套导引、按摩动作。成为后世养生保健、疾病自疗之自我推拿法源头。
隋唐时期是中医推拿的盛世。宫廷太医署正式设立按摩专科,并把按摩专业分级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主理按摩教学和治疗工作。此时的按摩基础理论、诊断技术及治疗方面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可以认为近代推拿的雏型经已形成。另外,由于经济、文化、交通发达,对外交流频繁,推拿也随中医学传入朝鲜、日本、阿拉伯等。
Hale Waihona Puke 1949年以后, 中医推拿疗法再度受重视。许多医疗机构重新设有按摩科或正骨科,培养不少专业人材。开始整理历史文献,研究作用和治疗原理,用现代方法来对推拿手法进行探索。
宋金元时期,
按摩运用畴扩大。由于其间战争频繁,跌打损伤较多,孕育了后世正骨推拿分科。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按摩导引方法,医生开始习武,一方面是为了提N体质,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习武给患者提供新的内容。将按摩导引与武术结合,对后世按摩发展有很大影响。
明代的按摩治疗非常盛行。
按摩属十叁个医学科目之一,太医院设有按摩科,针对内科、儿科、骨伤科等疾病。在小儿治疗方面,当时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理论知识,形成了独有的小儿推拿体系。着名小儿推拿专着相继问世,如《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推拿”这一名称也是由此时开始。另外,以成人为对象的民间按摩开始活跃,称为摸先生。
中医推拿,又称“按摩”、“按跷”、“导引”、 “摩消”等。
中医按摩发源于河南洛阳区。
早在秦汉时期已有专着《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说明秦汉以前,按摩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医疗手段。虽然该书早已失传,幸而同期完成的经典《黄帝内经》中,亦有不少相关章节对于按摩起源、手法、临床应用、适应症、治疗原理都有阐述。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最先提倡“膏摩”疗法,即将配制好的膏药涂抹在患者体表,然后用手法在其上抚摩擦揉,具有手法与药用双重作用,这不仅提高疗效,亦扩大了按摩的应用畴。
12本小儿推拿必读古书籍

12本小儿推拿必读古书籍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能够帮助儿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在学习小儿推拿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古书籍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文将介绍12本小儿推拿必读的古书籍,为学习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小儿推拿理论和实践经验。
学习者可以从中了解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创作的一本医学著作,其中涉及了小儿推拿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本书,学习者可以了解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针灸学著作,其中也包含了小儿推拿的相关内容。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小儿推拿与针灸的联系和应用。
4.《小儿腧穴按摩疗法》这本书是中国著名小儿推拿专家杨继洲的经典之作,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系统地学习小儿推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小儿推拿经络穴位图解》这本书是一本图解类的小儿推拿参考书,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小儿推拿的经络穴位和按摩手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更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技术要点。
6.《小儿推拿经络学》这本书是小儿推拿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经络理论和应用。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小儿推拿与经络学的关系。
7.《小儿推拿按摩学》这本书是一本小儿推拿按摩技法的实用指南,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和按摩技巧。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学习到实用的小儿推拿技术。
8.《小儿推拿经络穴位手册》这本书是一本小儿推拿经络穴位手册,包含了小儿推拿常用的经络穴位和按摩手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快速查找和学习小儿推拿的关键技术。
9.《小儿推拿诊疗学》这本书是小儿推拿领域的诊疗学著作,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方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小儿推拿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10.《小儿推拿按摩配穴手册》这本书是一本小儿推拿按摩配穴手册,包含了小儿推拿常用的按摩手法和配穴方法。
2小儿推拿简史

现代的流派问题
小儿推拿从古到今流派很多,目前是全国看山 东,山东看青岛,青岛是小儿推拿的发源地、 汇集地。
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著作《推拿三字经》 徐谦光、李德修。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著作《小儿推拿概 要》。
张席珍小儿推拿流派——著作《小儿推拿疗法》 盲校派--山东青岛地区。
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通俗推拿手册》山 东济南,以“十三复式手法”见长。
冯氏小儿捏积(脊)流派—北京冯泉福,佘继 林等。捏积配合口服冯氏消积散和外敷冯氏化 痞膏。
河东少儿推拿流派——《少儿亚健康推拿调理》 任化天,孙德仁等,山西运城。
湘西小儿推拿流派——著作《小儿推拿疗法》-刘开运,湖南湘西地区。
海派—上海 金义成 我所听说的其他流派:
西南派,学院派, 脾胃派 ,补土派 , 三分钟 ,
冯氏小儿捏积(脊)流派—北京冯泉福,佘继 林等。捏积配合口服冯氏消积散和外敷冯氏化 痞膏。
河东少儿推拿流派——《少儿亚健康推拿调理》 任化天,孙德仁等,山西运城。
湘西小儿推拿流派——著作《小儿推拿疗法》-刘开运,湖南湘西地区。
海派—上海 金义成 我所听说的其他流派:
西南派,学院派, 脾胃派 ,补土派 , 三分钟 ,
现代的流派问题
小儿推拿从古到今流派很多,目前是全国看山 东,山东看青岛,青岛是小儿推拿的发源地、 汇集地。
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著作《推拿三字经》 徐谦光、李德修。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著作《小儿推拿概 要》。
张席珍小儿推拿流派——著作《小儿推拿疗法》 盲校派--山东青岛地区。
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通俗推拿手册》山 东济南,以“十三复式手法”见长。
扶阳派,黄氏。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