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想体会影评400字500字600字

合集下载

《喋血孤城》观后感

《喋血孤城》观后感

《喋血孤城》观后感《喋血孤城》观后感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喋血孤城》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喋血孤城》观后感1星期四下午,我看了一部真实而又震憾人心的电影——《喋血孤城》。

影片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场惨烈异常的中日对抗守城战。

驻守湖南常德的国民党第五十七师八千多“虎贲”将士,在余程万师长的带领下,与三万精锐日军展开了生死对决。

从德山失手坚守阵地的100将士坚持到最后一个与日军同归于尽。

当日军攻到常德城门口,我军拼死守城,逼退日军多次冲锋和飞机的狂轰滥炸,让日军的敢死队也倒在了常德城下,最后日军不得不使用最卑鄙的毒气来攻打城门阵地,导致我军守城将士无力还击,惨烈牺牲。

在弹尽、援绝、城已破的绝望情势下,“虎贲”将士为守卫常德这痤孤城,洒尽了最后一滴热血。

“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这是二虎站在牺牲的将士堆里不停地大声重复连长冯葆华的话。

“还有活着的吗?还有活着的吗?”一声声撕心裂肺呐喊,就是听不见一个人的回应。

二虎自己依然坚持战斗……虽然这部影片没有好的结局,但是,让我最为真实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我的心久久、久久不能平静。

而今,烈士纪念碑周围已建起了高楼大厦,以前的废墟现在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

这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的幸福生活。

祖国的未来,社会的进步、前进和发展,都寄托在我们这些慢慢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身上。

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自己的.一切,才能让祖国变得更加美好、强大。

《喋血孤城》观后感2昨天我看了电影《喋血孤城》,电影讲述的是日本军队攻打常德,国民zf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几乎全军覆没的故事。

影片中,有些画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日军的飞机、大炮在国民zf的阵地上不停地轰炸。

一群一群的日本兵,不停地进攻,阵地上的士兵的衣服上、手上、脸上都沾满了鲜血和泥土,没有人后退,不停的还击。

喋血孤城观后感_1

喋血孤城观后感_1

喋血孤城观后感
【篇一:《喋血孤城》观后感】
看完《喋血孤城》后,我被影片中一幕幕残酷的画面深深地触动了。

《喋血孤城》讲述了1943年的一场异常惨烈的中日对抗攻防战,日军三万装备精良、武器先进的精锐部队合攻常德,驻守湖南常德的国民党第五十七师八千多“虎贲”将士,在余程万师长的带领下,与三万精锐日军展开了殊死对决。

看到这,我心想:这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啊,日军足足有我军的3倍多,我的心立刻绷紧了。

继续往下看,德山阵地上,坚守阵地的一百将士英勇奋战,坚持到最后一个战士也绝不投降,誓与日军同归于尽;河洑山阵地上,一千铁血男儿一次又一次地把失去的河洑山阵地从敌人的手上夺回来,最后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德山、河洑山两道屏障相继失守了,常德顿时变成了一座“孤城”。

我的心绷得更紧了,现在常德已是瓮中之鳖,但我们中国战士一定会守住常德城的。

当日军攻到常德城门口时,我军拼死奋战,逼退日军多次冲锋和飞机的狂轰滥炸,让日军的敢死队也倒在了国民党74军57师的枪下。

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果然,我们中国的“虎贲”战士果然厉害,每一个人都怀着必死的思想,决不放弃。

可现在援军无望,弹尽粮绝,打得十分艰难。

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400字

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400字

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400字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400字【篇一】还记得小学时,学校组织到文化宫看这部革命电影。

而如今,电影里的画面只是记得零零碎碎的一些。

今天,自己重新到网上观看了一番,很凄凉。

这个60多年前就在自己脚下发生的战争,现在除了几坐沧桑的碉堡,几段破败的城墙外就再也看不到曾经的一点痕迹。

电影一开场,就是漫天飘落着日军劝降书的常德城,镜头转到一个戏楼里,安以轩正在台上唱着常德丝弦,丝弦里提到的地名估计只有常德人知道,而看台上却只有余程万师长一个人在听,可以推测人们都早已出城避难去了,曾经热闹的常德城也就只有一个人唱丝弦的声音。

飘荡的芦苇看不到一点战争的影子,而马上,这里将化为焦土。

一个日本队长在写生,感叹美丽的景色,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在这里,很想去,可司令官说只有等占领常德后才能一起去桃花源。

真的,战争让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变成遥不可及。

一阵阵枪鸣传来,硝烟正在弥漫,桃源已成废墟。

八千“虎”将士,仍以自己的的生命护卫着常德——“非将敌寇驱退,绝不生离常德,与常德共存亡!”炸弹在眼前轰鸣,烟雾在远处升起,刺刀在耳边划过,毒气在身旁弥漫……有种感觉,真实的战争真的要比想象的残酷一千倍。

那个自愿参军的苗族战士二虎,那激昂的斗志在真正的战场上,也害怕得哆嗦。

枪声越来越近,常德外围阵地已全部丢失。

或许,这还能算一座城,死寂的孤城。

日军轮番攻城不得,最后使用毒气终于攻破城墙,与国军开始巷战。

巷战的惨烈都是知道的,寸土寸金,就在被战火摧毁的房屋的残垣断壁中,双方明枪暗箭。

日军不断压缩推进,国军的兵力远不及日军。

整座城,还剩两百余人,只能拼死突围。

那位苗族战士二虎站在尸体纵横的巷子高声疾呼:“还有活着的吗?还有活着的吗?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在那个舍生忘死的年代,他们所付出的和得到的我无法去形容,因为支撑他们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一种信仰、信念!【篇二】电影如同一卷尘封已久的灰色油画。

喋血孤城电影观后感

喋血孤城电影观后感

喋血孤城电影观后感喋血孤城电影观后感1这天,我观看了电影《喋血孤城》。

本片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驻守湖南常德的国军第五十七师八千余名号为“虎贲”的将士,与三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保卫孤城常德的血泪故事。

战争带来的惨不忍睹的场面和中国将士顽强抗战、“与城共存亡”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有这样一些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师长慰问受伤的战士时,有这样一位士兵,当师长想要与之握手时,却发现他已经失去了双手,于是师长严肃、郑重地对他行了一个军礼,他也举起了没有手的胳膊。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句话语,但此时却是无声胜有声,传达了深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看到这一幕,我流泪了。

在日本军官给中国俘虏发日本国旗时,中国俘虏把它踩在了脚下,应对他们的枪,毫不畏惧、威武不屈。

在战场上,他们喊着:“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就算战到最终一兵一卒,也坚守阵地,永不放下。

我期望出现奇迹,但最终仍以杯具收尾。

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很多人都说,人生就如一出戏,每个人都扮演着各自的主角,演绎着一段段人生。

以前,我也觉得这很有道理。

此刻,我突然觉得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戏剧中人物的人生历程早已经被安排好,他们的命运掌握在作者的手中,谁生谁死,谁好谁坏,他们只能照着剧本准确无误地表演下去。

而现实中,命运掌握在自我的手中。

并且,前面的路途充满着不确定性,不明白自我的人生将会如何发展,将会应对什么不可预知的东西。

就像影片中的战士们,前一刻还活蹦乱跳,或许下一刻就在战场上英勇地牺牲了。

在战争面前,人的生命是如此得脆弱,很轻易便被夺去了生命。

我们总是期望有奇迹发生,可是现实是残酷的,战争是残酷的。

此刻,我们这种幸福的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感激党,感激国家,如果没有将士们对外敌入侵的奋勇抵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还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珍惜,这一切来之不易,为祖国贡献一点自我的力量。

《喋血孤城》抗日片的观后感5篇

《喋血孤城》抗日片的观后感5篇

《喋血孤城》抗日片的观后感5篇《喋血孤城从影片定位和娱乐效果上来讲,从头打到尾的火爆程度堪称最具商业气质的主旋律影片,逼真的枪弹、爆炸效果和手提镜头的真实感很容易让人想起冯小刚的《集结号》。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喋血孤城》抗日片的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喋血孤城》抗日片的观后感(1)刚过四个生日的儿子观察力颇为敏锐,且很善于总结。

“爷爷爱看的片子,里面都有坏人和好人;奶奶爱看的片子,里面有小偷和警察;妈妈爱看的片儿一般没有坏人;我爱看的片儿,里面仅有妖精和怪兽!中央八套一向是公公的大爱,“下南洋、妈祖文化、风雨……”;而婆婆则是经济频道的粉,关注的多是拐卖孩子、骗银行卡这一类的消息;作为八零后的妈妈,我关注的常常是一些无关历史,不关痛痒的肥皂。

上周六,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与学生一齐观看了抗日大片《喋血孤城》,心灵很受震颤!那种久违了的、仇恨的感觉又重新回来了!实际上,“日本鬼子”是我小时候噩梦的一大主题。

那时候,电视上不断的播放着抗日的片子,再来就是聊斋志异。

所以,在小时候的噩梦里,我以往不止一次的杀死了来我幼儿园侵略的小日本鬼子;也曾不止一次的与各式各样的妖精对战。

那时,在我的脑海里,日本人全部都是肥肠大肚的草包,他们只会拿着大刀“烧、杀、抢”,只要共产党一来,他们立刻投降、完蛋!时光荏苒,这类的电视剧渐渐的越来越少了,我也慢慢的长大,停留在我脑海中的多半是日本精致的动漫、别致的服装、神奇的化妆品……我也渐渐的明白,“日本鬼子”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膘肥脑残,否则,巴掌大的国家不会把我们欺负的那么惨;国民党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软弱无能,其中,不乏抗日的救国的良将,比如《喋血孤城》中的余程万等。

于是,渐渐地忘怀小时候的噩梦、忘怀仇恨……而我的学生们,他们压根就不曾有过这些仇恨,所以,他们能够很雷的在观看这一类片子的时候笑出声来,只因为日本人吃了一口大馒头、一个鬼子不细心被打飞了头!刻意的丑化实非良策;客观的仇恨必须要有!毕竟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罪恶。

喋血孤城观后感【9篇】

喋血孤城观后感【9篇】

喋血孤城观后感【9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最有力的引导者。

学校党委组织了多家学院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中国成立发展的纪录片《重生》,这部四小时的精神大片,它向我们呈现了中国因何而生、为何而立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浴火重生、艰苦奋斗的历程。

观看之后,我深深为之震撼和动容。

这部片子讲述了1921年中国建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这一段历史,为了更好地讲清这段历史,影片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末帝溥仪退位开场,向我们展示了1921年建党前,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以及中共成立的条件。

在旁白平实的讲述中,我看到了在建党前的那段峥嵘岁月里,这群有志青年为建党做出的不懈努力。

在那段列强横行,军阀四起,混战连绵,生灵涂炭的日子里,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道路;也没有人知道,谁能够带领中国人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所有人心里都没底,只因为当时全中国的景象就是:万马齐喑。

但是此时,有一群人,怀着纯洁、纯粹、纯净的爱国热情,如同普罗米修斯,将珍贵的火种小心翼翼地移植到苦难的旧中国上。

为了追求光明,挽救衰朽的旧中国,不惜百死,这是何等的决绝和坚毅呢?如同巴金先生所说:“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火种是引来了,但如何让它越着越旺呢?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言不虚。

当然,在这“燎原”的过程中,曾有过大雪纷飞的寒夜,也有过冷心彻骨的狂风,它们都企图扑灭这萌芽一般充满着朝气,充满着生命力的火种。

比如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左倾”错误等。

这些都使得我们精心培育的火种遭遇巨大打击,有时甚至奄奄一息。

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次次的打击并没有将人击垮,反而使人凤凰涅槃,获得重生,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

经国大业,谁称英雄?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

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想体会影评400字500字600字

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想体会影评400字500字600字

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想体会影评400字500字600字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想体会影评400字500字600字这天,我观看了电影《喋血孤城》。

本片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驻守湖南常德的国军第五十七师八千余名号为“虎贲”的将士,与三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保卫孤城常德的血泪故事。

战争带来的惨不忍睹的场面和中国将士顽强抗战、“与城共存亡”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有这样一些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师长慰问受伤的战士时,有这样一位士兵,当师长想要与之握手时,却发现他已经失去了双手,于是师长严肃、郑重地对他行了一个军礼,他也举起了没有手的胳膊。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句话语,但此时却是无声胜有声,传达了深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看到这一幕,我流泪了。

在日本军官给中国俘虏发日本国旗时,中国俘虏把它踩在了脚下,应对他们的枪,毫不畏惧、威武不屈。

在战场上,他们喊着:“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就算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也坚守阵地,永不放下。

我期望出现奇迹,但最后仍以杯具收尾。

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很多人都说,人生就如一出戏,每个人都扮演着各自的主角,演绎着一段段人生。

以前,我也觉得这很有道理。

此刻,我突然觉得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戏剧中人物的人生历程早已经被安排好,他们的命运掌握在作者的手中,谁生谁死,谁好谁坏,他们只能照着剧本准确无误地表演下去。

而现实中,命运掌握在自我的手中。

而且,前面的路途充满着不确定性,不明白自我的人生将会如何发展,将会应对什么不可预知的东西。

就像影片中的战士们,前一刻还活蹦乱跳,或许下一刻就在战场上英勇地牺牲了。

在战争面前,人的生命是如此得脆弱,很轻易便被夺去了生命。

我们总是期望有奇迹发生,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战争是残酷的。

此刻,我们这种幸福的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感谢党,感谢国家,如果没有将士们对外敌入侵的奋勇抵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还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范文

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范文

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范文《喋血孤城》讲述的抗日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阅读!篇一:《喋血孤城》观后感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喋血孤城》。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太震撼了。

日本人侵略我们中国的领土,还对我们民族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他们对老百姓投放鼠疫和毒气,真是太卑鄙了,太可恨了!我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让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

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不敢欺负我们。

同学们,一起加油吧!篇二:《喋血孤城》观后感今天,学校为了纪念抗日战争XX周年,学校让我们看《喋血孤城》。

余程万带领57师镇守常德。

最后因为河茯山失守,常德成了一座孤城。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这场战斗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气吞山河,战士们都抱着必死的信念去守常德。

这种精神可以用在我们学习上,我为那些人自豪!篇三:《喋血孤城》观后感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去看电影,名字叫做《喋血孤城》,电影一开始,一声声凄凉的琴声,让我们教室里瞬间变得安静了,一个个都全神贯注地看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日本鬼子想占领我们常德城,但是一些战士们明知和日本鬼子战斗是死路一条,就像是明知前面是个火坑,还要往里跳,他们一共只有几千人,而日本有三万多人,可是他们没有当逃兵,而是选择了死守,但是他们并不是为了名气,还有钱,他们是想为了自己的祖国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秒,最后只剩下八十三个人没死了。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都快红了,我觉得这次常德保卫战战士们牺牲是值得的,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有他们这样的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骄傲。

以后长大了,我也会像他们那样爱祖国,爱人民,让祖国变得更强大。

篇四:喋血孤城观后感一天,邓老师带我们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一部电影,名叫《喋血孤城》。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贪婪的日军侵占了湖南省常德德山,把这个“鱼米之乡”给踏平了。

但是,国民党党军队57师的八千多名勇敢的虎贲战士保住了这美丽的常德。

可你们知道吗,那八千多名虎贲战士可是抛了头颅,撒了热血才保住了德山呀!敌人放空中弹,他们没有退缩,敌人放毒气,他们也没有退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想体会影评400字500字600字电影《喋血孤城》观后感想体会影评400字500字600字这天,我观看了电影《喋血孤城》。

本片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驻守湖南常德的国军第五十七师八千余名号为“虎贲”的将士,与三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保卫孤城常德的血泪故事。

战争带来的惨不忍睹的场面和中国将士顽强抗战、“与城共存亡”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有这样一些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师长慰问受伤的战士时,有这样一位士兵,当师长想要与之握手时,却发现他已经失去了双手,于是师长严肃、郑重地对他行了一个军礼,他也举起了没有手的胳膊。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句话语,但此时却是无声胜有声,传达了深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看到这一幕,我流泪了。

在日本军官给中国俘虏发日本国旗时,中国俘虏把它踩在了脚下,应对他们的枪,毫不畏惧、威武不屈。

在战场上,他们喊着:“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就算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也坚守阵地,永不放下。

我期望出现奇迹,但最后仍以杯具收尾。

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很多人都说,人生就如一出戏,每个人都扮演着各自的主角,演绎着一段段人生。

以前,我也觉得这很有道理。

此刻,我突然觉得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戏剧中人物的人生历程早已经被安排好,他们的命运掌握在作者的手中,谁生谁死,谁好谁坏,他们只能照着剧本准确无误地表演下去。

而现实中,命运掌握在自我的手中。

而且,前面的路途充满着不确定性,不明白自我的人生将会如何发展,将会应对什么不可预知的东西。

就像影片中的战士们,前一刻还活蹦乱跳,或许下一刻就在战场上英勇地牺牲了。

在战争面前,人的生命是如此得脆弱,很轻易便被夺去了生命。

我们总是期望有奇迹发生,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战争是残酷的。

此刻,我们这种幸福的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感谢党,感谢国家,如果没有将士们对外敌入侵的奋勇抵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还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珍惜,这一切来之不易,为祖国贡献一点自我的力量。

刚过四个生日的儿子观察力颇为敏锐,且很善于总结。

“爷爷爱看的片子,里面都有坏人和好人;奶奶爱看的片子,里面有小偷和警察;妈妈爱看的片儿一般没有坏人;我爱看的片儿,里面只有妖精和怪兽!中央八套一向是公公的大爱,“下南洋、妈祖文化、风雨……”;而婆婆则是经济频道的粉,关注的多是拐卖孩子、骗银行卡这一类的消息;作为八零后的妈妈,我关注的常常是一些无关历史,不关痛痒的肥皂。

上周六,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与学生一齐观看了抗日大片《喋血孤城》,心灵很受震颤!那种久违了的、仇恨的感觉又重新回来了!实际上,“日本鬼子”是我小时候噩梦的一大主题。

那时候,电视上不断的播放着抗日的片子,再来就是聊斋志异。

因此,在小时候的噩梦里,我以前不止一次的杀死了来我幼儿园侵略的小日本鬼子;也曾不止一次的与各式各样的妖精对战。

那时,在我的脑海里,日本人全部都是肥肠大肚的草包,他们只会拿着大刀“烧、杀、抢”,只要共产党一来,他们立刻投降、完蛋!时光荏苒,这类的电视剧渐渐的越来越少了,我也慢慢的长大,停留在我脑海中的多半是日本精致的动漫、别致的服装、神奇的化妆品……我也渐渐的明白,“日本鬼子”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膘肥脑残,否则,巴掌大的国家不会把我们欺负的那么惨;国民党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软弱无能,其中,不乏抗日的救国的良将,比如《喋血孤城》中的余程万等。

于是,渐渐地忘怀小时候的噩梦、忘怀仇恨……而我的学生们,他们压根就不曾有过这些仇恨,所以,他们能够很雷的在观看这一类片子的时候笑出声来,只因为日本人吃了一口大馒头、一个鬼子不留意被打飞了头!刻意的丑化实非良策;客观的仇恨务必要有!毕竟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罪恶。

所以啊,大牌们,明星们,偶像们,都来参演此类的片子吧,用你们的魅力吸引现如今的青少年们,让他们了解历史、感同身受!让我们所看的片子里都多一些好人和坏人,让我们铭记历史,吸取教训!导演啊,编剧啊,制片啊,都来多导几部《喋血孤城》式的好片吧!还原历史,客观对待,不要丑化、不要刻意!每个人都有血肉,思想,相信我们,我们会读出仇恨,读懂历史!这是抗战八年最惨烈之一役,是守城将领悲情抵抗故事,是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生死承诺。

常德血战,也被日军冠以“凄绝”之名。

影片真实还原了这段历史,让我们最为真实的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是十分值得一看的一部历史题材的战争片。

首先不是因为场面的感动而是在大陆能第一次这么正面的评价国民党的抗日精神是确实难得的。

《喋血孤城》,讲述了发生在1943年的一场惨烈异常的中日对抗守城战。

当年10月,国民党74军57师代号“虎贲”奉命守城。

手握“与城共存亡”的密令,师长余程万心知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斗。

百姓全部撤离的常德无异于一座“孤城”,枪声未响,众将士已是“死士”。

连长冯葆华坚守前沿。

战事吃紧让他与爱人婉清新婚之夜后便生生分离,念郎情切的婉清尾随而至,成为一名战地护士。

智勇双全的冯葆华是战士中的灵魂人物,不满16岁的民兵二虎视他为榜样,舍死忘生……“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二虎在死人堆里大声重复着冯葆华的话。

日军万万没有想到这座攻而不破的死城中,殊死抵抗的只有但是百余名士兵。

在“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的状况下,师长余程万手书绝笔,披挂整齐,率众突围……八千“虎贲”以生命为承诺,为守卫常德这座炮火中的孤城洒尽了最后一滴热血。

这是一场以绝望支撑期望的战斗,明知自我是死,却为了更多人有生的期望选取向死而生!八千“虎贲”以拼到只剩二、三百人的惨烈牺牲,阻止了日军继续南下的步伐。

影片里有个场景,令我酸楚地笑了:在坚守了常德好几天之后,弹未尽粮先绝,水自然是大家唯一的充饥的东西。

二虎拿着已经喝光了的水壶,看看连长冯葆华正在喝水。

连长见他如饥似渴的眼神和烟唾沫的样貌,顿生怜悯,于是把自我的小半壶水给了他。

他喝完之后看着连长,我估计是还想喝,连长坦然承认:那是尿,水早都没了。

还有一个场景是师长在去看伤员的时候,挨个和受伤的人握手表示慰问,当握到第四个人的时候,师长伸出右手,发现那人的右手已经没了。

于是师长脱下手套,伸出左手,那人又伸出左胳膊,手也没了。

然后师长脱军帽行礼,令我热泪盈眶!《碟血孤城》影片结尾时字幕显示,余程万师长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当我看到这一行字幕时情绪久久难已平静,在那个舍生忘死的年代,他们付出的和得到的我无法来形容,支撑他们的不是金钱、地位,而就应是一种信仰、信念。

身处此刻我们生活的时代,在努力追求物质生活极度富足的前提下,观看《碟血孤城》感触更深、受益良多、令我重新审视自我的世界观。

总之喋血孤城是一部中国人必看的电影!《喋血孤城》,讲述了发生在1943年的一场惨烈异常的中日对抗守城战。

当年10月,国民党74军57师代号“虎贲”奉命守城。

手握“与城共存亡”的密令,师长余程万(吕良伟饰)心知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斗。

百姓全部撤离的常德无异于一座“孤城”,枪声未响,众将士已是“死士”。

连长冯葆华(袁文康饰)坚守前沿。

战事吃紧让他与爱人婉清(安以轩饰)新婚之夜后便生生分离,念郎情切的婉清尾随而至,成为一名战地护士。

智勇双全的冯葆华是战士中的灵魂人物,不满16岁的民兵二虎(谢孟伟饰)视他为榜样,舍死忘生……“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二虎在死人堆里大声重复着冯葆华的话。

日军万万没有想到这座攻而不破的死城中,殊死抵抗的只有但是百余名士兵。

在“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的状况下,余程万手书绝笔,披挂整齐,率众突围……《碟血孤城》影片结尾时字幕显示,余程万师长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当我看到这一行字幕时情绪久久难已平静,在那个舍生忘死的年代,他们付出的和得到的我无法来形容,支撑他们的不是金钱、地位,而就应是一种信仰、信念。

走出文化宫影院出口,一阵凉风补面而来,显然没有了前几天夜晚的火热,一级级走下文化宫的台阶,眼前便是常德会战烈士纪念碑,常德人习惯称“公墓”,那里时常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吊念,个性是每年清明节期间,花圈、花篮簇拥着纪念碑,我也时常拿着相机拍下一些感人的图片,聆听一些有关常德会战的感人故事,记得几年前有一位50来岁的男子和我拉话时提起,常德会战能够拍一部很好的电影。

几年过去了,《碟血孤城》实现了这位中年男子的愿望,就应是广大民众的愿望,历史将会记住“虎贲”的功勋,每一个牺牲都是一座纪念碑,我感到不理解的是在影片里怎样没有提到为其修了纪念碑的事情和相关画面,哪怕是1秒钟也行啊!这样我们也会感到心安些。

沿烈士纪念碑走了一圈,从《碟血孤城》走回了现实,如今烈士纪念碑周围已修起了高楼大厦,影片里再现的古老的小巷、瓦房已难寻踪影,在这样一座钢筋水泥构成的新型城市里,人民更需要一种精神,期盼一种励志、追寻一种信仰,那就是《碟血孤城》中留给我们下一代人的宝贵财富。

早先明白喋血孤城这部电影是因为安以轩,因为喜欢轩轩所以对于关于她的消息都十分关注,所以经常在百度贴吧或者是她的博客微博上方逛游,从那时起就明白她要拍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了,但是,说实在的,俺不是很喜欢看战争片,一是太血腥,二是都比较假,但是,昨日看了喋血孤城以后,这种感觉没有了。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中国唯一一部以国民党为主的,和小日本打仗的片子,片中演绎的都是那时的残酷的战争场面,以及国民党军队奋勇杀敌的场面,而且情节十分感人,看的俺还落泪了几次。

其中有一场戏印象比较深刻,演的是安以轩在战争空隙,为了奋战杀敌的爱人,在战场上穿嫁衣,并主动倒酒给爱人,完成那段战争前未完成的婚礼;让人看的心里酸酸的,想想当时的那种状况下,她还能誓死相随,那要有多大的勇气和爱的力量啊。

还有一个场景也让我落泪,讲的是虎贲师的师长在伤员众多的状况的去视察状况,探望伤员,吕良伟演的师长在和一个受伤军人握手的时候,伸出了右手,结果那位军人右手打仗失去了,再伸出左手的时候,那位军人的左手也没有了,最后,吕良伟眼含热泪,给那位军人敬了个军礼,同时那位军人用自我残缺的手给师长还礼。

也许,我们没有经历过那场残酷的战争,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是被历史所记载的,我们此刻的日子也都是先烈用血用命换来的。

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我觉得我们的政府首次容许一部全篇都是国民党的军队的题材的电影的播出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以前的电影演的都是共产党多么多么的勇敢,多么多么的奋勇杀敌,多么多么的英雄,但是,不能忘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并不是只有共产党是抗日的,国民党的军队也曾奋勇杀过敌人,也曾不顾性命保卫过自我的国家,也曾在历史上留下过辉煌的篇章,所以,我们就应正视历史,正视现实。

国民党也有爱国人士,也有英雄豪杰。

1943年,侵华日军为了挽救必然失败的命运,挥军进犯湘西北军事重镇常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