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资源
02气候资源与大气污染

(一) 霜冻
• 在作物生长期里,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 空气的温度降低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冻害或者 死亡的短时间的低温。 • 通常是在0℃或以下,有时略高于0℃。 • 霜冻:空中水汽达到饱和,水汽直接凝固成冰晶凝聚。 • 黑霜:空气中水汽未达到饱和,农作物同样受害。
• 霜冻的防御措施:1、熏烟法;2、灌溉法
3、覆盖法;4、农业技术
(二) 春季阴雨低温
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时节,冷气南下,形成阴雨低 温天气,引起烂种、烂芽和烂秧现象。
•防止措施: 抢冷尾暖头进行播种;选育抗寒品种; 推广薄膜育秧和工厂化育秧; 采用半旱式育秧和旱秧田育秧等。 短时降温时可以采取灌水和覆盖等方法护秧。
(三) “寒露风”
秋季南方晚稻孕穗开花的9~10月份,遇到冷空 气南下所带来的低温,阻碍幼穗分化和开花授粉而造 成减产现象(有些地方这种现象出现在寒露季节)称 为“寒露风”。 •防御措施: 调整晚稻品种和播期;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 栽培管理技术;培育抗低温品种;早晚稻合理搭配。
就单项资源而论, 把气候资源丰富、质量 最好一级的生产力定为 1,其余各质量级的指 数大小,根据各自对生 产力的贡献确定。
3.气候资源类型及生产力
表2 水热光单项资源生产力指数 资源种类 水 热 光 4级 1.0 1.0 1.0 3级 0.6 0.8 0.9 2级 0.3 0.6 0.8 1级 <0.1 <0.4 0.7
四、 冰雹
• 通常冰雹的直径为0.5~5cm,在直径3cm以上就能 直接砸毁房屋、作物,伤害人畜。 • 直径越大,危害越强,危害程度还与积雹深度,降 雹的持续时间性、范围以及作物种类和所处生长期 有关。
• 防御措施:1.植树种草绿化荒山、秃岭
2.人工消雹 3.调整作物布局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A.气候资源都具有周期性 B.气候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数值 C.不同的气候资源具有不同的数值 D.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才 具有资源价值
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活动 一、探讨气候资源与农业的关系
活动二、探讨气候资源与建筑的关系
活动三、探讨气候资源与交通的关系
请同学们先预习课本,然后回答问题:
一、探讨气候资源与农业的关系
≥10℃积温值
太阳辐射总量
珠江三角洲
>1600mm
气候资源的利用
资料:光照是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一般 光照愈强,植物制造的有机质越多,农作物果实 也就越饱满,当然产量就越高。热量直接影响农 作物有机体的主要活动机能,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发育只有在它们所需要的适宜的热量条件下进行。 例如棉花对热量的要求:发芽10.5--12℃,现蕾19 --20℃,吐絮20--30℃,整个生育期大于等于10 ℃ 的积温至少为3000 ℃,否则就不能正常生长。
( D)
D.积温和降水量
二、探讨气候资源与建筑的关系
1、日照与街道方位
A
D C
B
如果是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ABCD四种朝向的 房间日照条件由好到差如何排列? A>D>C>B
怎样布局才能使各处都能得到阳光的照射
北
经线(子午线)
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 位,即使街道与子午线(经线)成30º ~60º 的夹 角。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无霜期、≥10℃积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回答
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无霜期
140~170
100~220
10℃积温
1300~3700
2000~4500 3400~4700 4500~5600
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概述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地理科学专业 12160232聂爱铃指导老师田亚平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气候资源主要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气候资源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可为人类的物质财富生产过程提供原材料和能源。
一、气候资源概念指可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材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的气候要素和气候现象的总称。
二、气候资源的特点1.一种可再生资源:太阳辐射,热量,降水,风等。
2.普遍存在性:数量多少和结构差异。
3.数值特征:只有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有资源价值。
4.有较大变率: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变化。
三、气候资源的划分1.按组成成份:光资源、热量资源、水份资源、大气资源。
2.按气候类划分:热带气候资源、亚热带气候资源、温带气候资源、寒带气候资源、干旱半干旱区气候资源、山地气候资源、海洋气候资源。
3.按气候资源与社会、经济联系的专业划分:农业气候资源、林业气候资源、畜牧业气候资源、水汽气候资源、旅游气候资源、建筑气候资源、医疗气候资源等。
四、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气候资源与农业光、热、水、空气等决定我们的种植制度,导致不同地区的有不同的熟制,有的地区一年一熟,有的一年两熟,有的一年三熟。
例如:江南鱼米之乡,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二)气候与建筑1.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
2.风与城市的规划:如有污染大气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还应避开冬夏季吹的季风,布局在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向。
而我们居住区的布局应布局在盛行风主导的上风向,最小风频的下风向等等。
(三)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的设计需要注意风和暴雨,远离已发生灾害的地点,航空机场应布局在少暴雨、云、雾和风速较小的地区(四)气候资源与商业大多商品销售量都受到气温的影响。
(五)气候资源与战争如古时候的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和现在的海湾战争等都与气候紧密相关(六)气候资源与能源1.太阳能: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2.风能:帆船、风车、风力发电机。
气候资源资料

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气候资源不仅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还包括气候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空气是最基本的气候资源之一。
空气中的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质,同时,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的浓度也直接影响到地球上的气候。
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也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保护空气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其次,水资源也是气候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气候对水资源的分配和储存也有着直接影响,气候变化会导致降水模式、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土壤是支撑植物生长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气候资源。
气候对土壤的形成和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干旱、洪涝和土壤侵蚀等气候因素都会影响到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因此,保护土壤资源,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是维护气候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的来说,气候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人类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推动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未来世代留下更好的气候环境。
气候资源与利用

麦-麦-豆套种 一年两熟
长江中下游
地区
210~280 4500~5600 800~1600
绿肥-稻-稻 油菜-稻-稻 麦-稻-稻 一年三熟
“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
*与农业的关系最密切*
提 供 光 热 、 水 和 空 气 等
能 量 和 物 质 。
是 农 业 自 然 资 源 的 组 成 部 分 , 主 要
• 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 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地区
**我国四个地区的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类型
第1章 绪论
知识点:
1、气候资源的概念 2、气候资源的特性 3、气候资源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4、气候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知识框架
气候资源与利用
气候资源的 特点及内容
的与 相与 气 共其 比其 候 同他 较他 资 特自 的自 源 点然 特然 的
资 殊资 主 源 性源 要
内 容
气候资源的开 发利用
7、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风能,太阳能的利用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表
地 区 年日照时 类 数(h/a) 型
年辐射总量 (MJ/m2)
一 类
3200-3300
6680-8400
二 类
3000-3200
5852-6680
三 类
2200-3000
5016-5852
四 类
1400-2000
源。
5、风资源
风能就是大气运动产生的能量,是由太阳辐射。
6、空气资源
1.氧气 :用于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主要用于潜水、医疗急 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 2.氮气:主要用于工业原料(制造硝酸和化肥等),作保护气, 食品防腐,液氮用于医疗冷冻麻醉等。 3.稀有气体 :利用惰性做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 灯的电光源、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 4.二氧化碳: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气候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的共同点1、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气候资源件。
2、要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就要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气候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的不同点1、气候资源是普遍存在的。
2、气候资源的数字特征。
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数字范围内才有资源价值。
如:农业生产——对日照、温度、降水有一定的数值要求。
商品贮存、工业产品的质量——温度、湿度有一定的适宜数值范围。
3、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如:光、热、降水等都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变化。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良好环境和生态系统平衡为前提的,要顺利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防灾减灾、资源利用与保护、气候和环境监测保护等方面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可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反之,则会遭受经济损失,破坏气候资源,甚至诱发气候灾害。
气候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气候资源是指大气圈中光、热、水、风能和空气中的氧、氮以及负离子等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人类形成使用价值的气候条件。
气候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一样,能够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缺少的能量和物质。
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气候资源和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生产、生态和经济同步发展。
气候资源对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保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使用合理的气候指标和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既可获得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又可预防气候灾害。
适宜的气候是宝贵的资源,光、热、水、风可无偿提供给任何人。
但是,气候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的概念现在已开始改变,河流的污染使淡水资源的价值降低,气候变迁改变了资源的恒定性。
第十讲 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大气环境保护

气象灾害
据联合国布,1949~1980年 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 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 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大西洋飓风“卡特里娜”于2005年8月25日袭击 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死亡总数达到1209人,新 奥尔良市80%区域遭淹没,变成了一片汪洋泽 国;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工业陷入瘫痪
气象灾害
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 因有哪些?结合地形因 素、气象因素、河湖因 素加以分析。
雨量大而集中
孟加拉国
地势低洼易积水 河网密、河水入海口少, 河水宣泄不畅,造成洪 水泛滥
少雨的地方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
三.干旱
干 旱
成 因
长时间无降水或 降水异常偏少 空气干燥 粮食减产 饮水困难
危 害
影响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
1.农业
6CO2+6H2O 叶绿素 光 C6H12O6+6O2+能量
农业生产离不开充分的阳光、空气和水,而农作 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 能量是太阳辐射,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CO2和H2O 也都来自气候资源。
地膜覆盖
温室种植
太阳辐射能
华北平原
西 北 地 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问:三个地区的种植制度为什么不同?
非洲水资源如此如此匮乏 的原因:除了地理位置和 气候因素以外,迅速增长 的人口是造成非洲水资源 最主要原因。目前非洲人 口为7.66亿,非洲有40% 的地区是干旱地区,还有 27%的土地本身就是沙漠 的话,更让人们感到担忧 的是,目前非洲人口正在 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 到2025年人口预计将达到 13亿,如果这样的话,本 来就匮乏的水资源将会更 加不堪重负。
讨论:居民家里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正面一 般朝哪个方向?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 夏天与冬天比应怎样调整?试通过下图说明 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 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气候资源开发多种多样:建筑利用、疗养 利用、交通、旅游、商业。 最关心是农业利用及能源利用 1.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气候资源为农业提供了光、热、水、空气 等能量和物质,中国的农业气候资源具 有类型多样,夏温偏高,雨热同季,不 太稳定等特点,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
多样的气候
(三自夏季风,受季风环流 的影响,在降水分配上存在着地区的不 均匀性,季节间的不平衡性和年与年间 的不稳定性。 以上三个特点:即有水资源优点,也有 许多缺陷
(1)空间不均匀性--东南多西北少 (2)季节不平衡性--降水集中夏半年,集中5- 9月 (3)降水变率大 (4)降水强度大,暴雨多,日雨量>50mm暴雨 日雨量>100mm大暴雨 暴雨发生在拦蓄能力弱地区,特别是缺乏森林植 被的山区,雨水截流不住,来不及下渗,成为 地表径流江河横溢,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土 壤侵蚀
(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农业生产既要求一定数量的年降雨量和合理的季 节分布,又希望常年稳定少变,降水量变动大, 易形成旱涝,又不利于高产稳产,其规律: (i)降水量多的地区,年变化率小,反之则大 (ii)气旋雨,地形雨为主的地区,年变化率小 (iii)台风雨,对流雨地区,年变化率大 (iv)山地年变化率小 (v)河谷、盆地降水量年变化大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也是水旱灾害频繁地区
分类
①降水量大于等于500mm地区->半湿润和湿 润区 ②降水量小于等于500mm地区->半干旱或少雨 区 ③降水量小于等于250mm地区->干旱地区,无 农业区 另外,还受地形条件和气旋活动影响,如山地多 于草原,迎风坡大于风坡,气旋活动多降水多
(2)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既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年降水总量,也需 要年降水总量在各季节中的合理分配。 既各季节间不要相差过分悬殊,而且要 湿热同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绿色植物能接受的太阳辐射在0.3~0.75µm之间,这部分对植物的
正常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称为生理辐射。
对植物光合作用有益的太阳辐射,即具有光合效应的辐射,称为光
合有效辐射(PAR)。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光时与光周期效应
光时是指光照时间,包括可照时间(日长,太阳升出地平线直 到落入地平线地时间)和实照时间(实际观测到的日照时数)。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单位面积植物产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植物利用光能的多少
(光能生产潜力),这一方面取决于各地光能资源的优劣, 同时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
从叶绿体光化学的角度,光能转化率(光能利用率)最高
为20~25%;但由于植株的反射、株间漏光、自身呼吸消 耗等原因,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的理论计算值一般可达6.0~ 8.0%,而实际生产中仅为0.5~1.0%。
第二章 气候资源
第一节 气候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第三节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第四节 水分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第五节 气候灾害与农业生产 第六节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水分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水分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土壤水和地表水、地下水。
大气降水是其它三项的源泉,也是水量平衡的重要因子; 土壤水是植物水分的供应者,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的形成;
Q :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投辐射能; : 生理辐射系数,通常取0.49;
a : 吸收率,a 1 R ,R为反射率,为漏射率;P : 无效吸收率,通常取0.1; r : 光饱和限制率,自然条件下取0; : 量子效率,通常取0.224; w : 呼吸作用的耗损率,通常取0.3;x : 有机物的含水率,通常取0.14; H 107 焦耳 / 千克。
≥0℃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 通过0℃后,农耕 活动开始,喜凉 耐寒植物开始萌 动生长,此期间 内的热量资源不 仅影响作物品种 选择,而且影响 熟制。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10℃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后,喜温植物开始生长,喜凉植物积 极生长,此期间内的热量资源直接影响春播作物的生长。
表面特征 黑钙土(新翻、潮湿) 黑钙土(平坦、干燥) 砂土(平坦、干燥、褐色) 黄沙 白沙 灰沙 浅色灰壤 反射率 (%) 5 12 19 35 34-40 18-23 31 表面特征 冬小麦 水稻 棉花 绿色高草 黄熟作物 旧雪 新雪 反射率 (%) 16-23 12 20-22 18-20 25-28 70 90
节律性变化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有所波动,甚至出现异常变
化,这种波动往往具有随机性。
空间上的区域差异性
宏观尺度:地球运转特点、地表的海陆分布的差异,造成气
候资源地带性的纬度差异和海陆差异。 微观角度:由于地形、海拔等下垫面微地貌的作用,造成气 候资源小范围的非地带性差异。
气候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昼夜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及其对植物发育,特别是开花有显著影 响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光周期效应。
光周期效应是对光暗的反应,与阴晴无关,决定植物光周期现象的是
日长而非日照时数。
使植物通过光周期而能开花的最长或最短的光照长度临界值称临 界光长。根据开花对光照长度的要求,可将植物分为短日性植物: 长日性植物,光期钝感植物(中间性植物)。
地表水和地下水一般与气候资源关系较远,是水资源的主要范 畴。
最热月均温与树种分布有
关。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无霜期与最冷月均温
无霜期与最冷月均温主要用来衡量作物的越冬条件,是一种限 制性因子。
地面温度≤0℃时,大多喜 温植物将受到霜冻危害, 所以将地面最低温度>0℃ 的日数(无霜期)衡量作 物大田生长时期的长短。
无霜期的长短同样会影响
到作物的熟制。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是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水分、二氧化碳供 应充分,其他环境条件完全适宜的情况下,理想群体在当地光、温
资源下,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实质上是光能生产潜力受到地区热量条件限制后的产量,可以代表 作物所需水分不受自然界供应条件限制时,如充分灌溉农田或水田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光能生产潜力
光能生产潜力是指在水、土、气、热、肥等其它因素都能充分 满足绿色植物生长需求的情况下,由某区域光能资源因素决定 的理论最大产量。
Q a (1 P) (1 r ) (1 w) Y f (Q)
1
(1 x) H
≥10℃积温是评价农业 气候资源最重要 、 最 普 遍 的 指标,也 是 评 价热量资源的基础。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最热月均温
作物生长除需要一定时间的积温之外,还要求一定的高温条件, 喜温植物尤其如此。
一般最热月均温>20℃即可 满足农作物需求,<15℃则 基本不能种植农作物。
最热月均温也是影响积温 有效性的因素之一。
第二章 气候资源
第一节 气候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第三节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第四节 水分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第五节 气候灾害与农业生产 第六节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二章 气候资源
第一节 气候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第三节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第四节 水分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第五节 气候灾害与农业生产 第六节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在地球大气顶界,单位时
间到达单位面积上的太阳 辐射量近乎常数,称为太 阳常数。它穿过大气层到 达地面的只占55%,其中 4%又被地表反射,所以 光能资源约占太阳常数的 51%。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太阳辐射资源多寡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不
同物理性质地表的反射率不同,也影响到获得光能的多少。
气候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气象,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
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
气候,是指某一个地区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
往往是由某一地区的大气环流、地面特征等因素相互作用 所决定的。
气候资源:是指气候条件中可被利用来产生经济价值的物
第二章 气候资源
第一节 气候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第三节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第四节 水分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第五节 气候灾害与农业生产 第六节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在进行农业气候资源分析时,通常将界限温度期间的积温、
最冷、最热月均温、无霜期等作为衡量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中国气候区划
国家气象局按照≥10℃活动积温及其天数、最冷月平均气温和 年极端最低气温等指标,将中国划分为9个气候带和青藏高原 气候区。
气候带 北温带 中温带 南温带 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 北热带 中热带 南热带 青藏高原 气候区 ≥10℃活动积温及其天数 <1600~1700;<100 最冷月均温 <-30 -30~-10 -10~0 0~4 4~10 10~15 15~19 19~26 >26 年极端低温 <-48 -48~-30 -30~-20 -20~-10 -10~-5 -5~2 2至5~6 5~6至20 >20
质和能量,是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气候条件,包 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
气候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只影响农业生
产,而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比如温度,既不属于物质, 也不是一种能量,只是物质运动状态的一个表征量。因此, 从严格意义上讲,温度以及由此引申的积温、生长期等都 不能称之为气候资源。
而太阳辐射能、二氧化碳、氧和水分等,不仅影响农业生
产,而且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属于真正的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作为物质形态进入生产过程,主要是通过农作物
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来实现的;而以能量形式进 入则需要通过特定的能量转换手段。
气候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光、温和水的综合效应
光、温、水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产生综合效应, 通常一个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
非资产性
有价值。利用价值高,无论是生产生活都不可或缺。
无价格。数量巨大、流动性强、无边界、无法人为控制、唾
手可得却无归属等特点使之无法成为商品,无价格可论。
第二章 气候资源
第一节 气候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第三节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第四节 水分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第五节 气候灾害与农业生产 第六节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的产量上限。
YPT KT YP YPT : 光温生产潜力; YP : 光能生产潜力;KT : 温度订正系数(函数)。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植物的生命活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维持生命、生 长、发育都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即下限温度、适宜温度和上 限温度,通常称为植物的三基点温度。
温度订正系数目前主要是基于三基点温度与植物光合速率的关
具体是指在一定时间(年月日、植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 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焦耳/平方米)。
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通量密度,或辐照度、光强(瓦/平方米)。
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碳水化合物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