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资源与利用
《自然资源的类型》气候资源利用

《自然资源的类型》气候资源利用《自然资源的类型——气候资源利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其中气候资源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存在。
气候资源,简单来说,就是指能为人类经济活动所利用的气候条件,比如光照、热量、降水、风等等。
首先,我们来谈谈光照资源。
阳光是万物生长的能量源泉,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光照时长和强度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在光照充足的地区,比如我国的新疆,特别适合种植喜光的农作物,如棉花。
棉花在充足的阳光下能够茁壮成长,结出饱满的棉絮。
不仅如此,光照资源还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板通过吸收阳光转化为电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在一些阳光充足的地区,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当地的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下来是热量资源。
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很大,这就决定了各地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和能够开展的农业活动类型各不相同。
在热带地区,终年高温,热量丰富,适合种植热带水果,如香蕉、芒果等。
而在温带地区,四季分明,热量适中,既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也能够发展畜牧业。
热量资源还影响着工业生产。
一些需要特定温度条件的工业生产过程,如化工、制药等,会选择在热量条件适宜的地区建厂,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降水是气候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充沛的降水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
例如,我国的江南水乡,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是著名的水稻产区。
然而,降水的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区干旱少雨,有的地区却洪涝成灾。
因此,合理利用降水资源至关重要。
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灌溉渠道等,来储存和调配水资源,满足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同时,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也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用于灌溉、城市绿化等方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风资源也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气候资源。
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一些风力强劲的地区,如我国的内蒙古和沿海地区,矗立着一排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A.气候资源都具有周期性 B.气候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数值 C.不同的气候资源具有不同的数值 D.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才 具有资源价值
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活动 一、探讨气候资源与农业的关系
活动二、探讨气候资源与建筑的关系
活动三、探讨气候资源与交通的关系
请同学们先预习课本,然后回答问题:
一、探讨气候资源与农业的关系
≥10℃积温值
太阳辐射总量
珠江三角洲
>1600mm
气候资源的利用
资料:光照是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一般 光照愈强,植物制造的有机质越多,农作物果实 也就越饱满,当然产量就越高。热量直接影响农 作物有机体的主要活动机能,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发育只有在它们所需要的适宜的热量条件下进行。 例如棉花对热量的要求:发芽10.5--12℃,现蕾19 --20℃,吐絮20--30℃,整个生育期大于等于10 ℃ 的积温至少为3000 ℃,否则就不能正常生长。
( D)
D.积温和降水量
二、探讨气候资源与建筑的关系
1、日照与街道方位
A
D C
B
如果是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ABCD四种朝向的 房间日照条件由好到差如何排列? A>D>C>B
怎样布局才能使各处都能得到阳光的照射
北
经线(子午线)
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 位,即使街道与子午线(经线)成30º ~60º 的夹 角。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无霜期、≥10℃积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回答
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无霜期
140~170
100~220
10℃积温
1300~3700
2000~4500 3400~4700 4500~5600
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1. 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包括合理施肥、节约用水、合理轮作等,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和排放的污染物。
2. 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湿度和肥力,如覆盖耕作、植树造林等。
4. 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合理规划农田排水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气象监测预测,提供农业生产的科学依据,减少农业风险。
6. 推广和应用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太阳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7. 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农田、森林、水源地等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8. 制定农业气候适应策略,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减少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 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及时提供气象预警信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防治病虫害等。
10. 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气候资源利用

4、气象与事故 气象条件也是直接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 由于下雨、下雪、洪水、雾霜、结冰等气象现象, 或使大气能见度降低,或使路面变滑,都容易发 生交通事故。
人工影响天气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人类为了 生产、生活的需要,在适宜的地理背景和自然 环境中,选择适当的云体进行人工催化作业, 因势利导,从而达到降水、除雾、防雹、消除 雷电等目的,以克服或减轻由恶劣天气引起的 自然灾害。
5、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主要指远紫外线到远红外线波段的辐射,约50% 集中在可见光区。太阳辐射中不同波长的光线的生物效应是不 同的。 1)紫外线 波长为0.40~0.32微米紫外线能引起色素沉着; 波长为0.32~0.28微米紫外线主要作用是抗佝偻病和红斑 作用 波长为0.28~0.20微米紫外线具有最大杀菌力,对机体细 胞也有强烈的刺激破坏作用。 2)红外线 红外线易被皮肤表层吸收,引起温度升高,皮肤局部毛 细血管扩展充血,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但过强的红外线 对身体有损害。
全面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的贡献
一、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是指长时期内(月、季、年、数 年、数十年和数百年等)天气的平均或统 计状况,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暖、干、 湿等的平均状况以及极端状况。
3)水资源部问题日益严峻。水质量下降,洪灾和旱 灾的频度和强度增大。
5)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如:强降水、泥 石流对三峡等重大工程存在着严重威胁;高原冻土 融化,影响到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行。
6)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气候变化可能恶化某些本 已濒临灭绝的物种的生存环境,对野生动植物的 分布、数量、密度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7)气候变化其他方面的影响。全球 变暖可能会增加灾难性天气出现的 概率,引发某些传染性疾病,爆发 热浪导致死亡等。
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述

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述摘要:农业气候资源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过程, 且能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物质或能量的农业气候要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资源已成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本文从气候资源的内涵、分类、区域划分、利用与开发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农业气候资源的认识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字:气候资源分类利用与开发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1]。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人口增长了2倍,能源和天然资源的消费增长了10倍。
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气候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提供无污染的能源,是未来可开发利用的理想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是指那些属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农业气候要素,它们不仅影响而且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能为农业生产对象所利用, 例如太阳辐射(光能)、二氧化碳、氧和水等。
作为农业生态环境的农业气候,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害则称为灾害,称为农业气候灾害。
目前, 农业气候资源已成为农业气候学的两个重要学科分支,目前已经有许多相关研究[ 2-4]。
一般来说, 农业气候资源是以其自身的量值、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各资源不同量级的组合类型等来表示其质量优劣的;而以各资源不同量级控制的面积或总量以及各资源不同量级组合类型所控制的面积来表示其数量多少的。
农业气候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 具有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及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等特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气候资源的地方差异对各地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通过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对合理指导地方农业生产活动、发展适合地方气候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5]。
1.气候资源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候资源已成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第三章 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气候资源开发多种多样:建筑利用、疗养 利用、交通、旅游、商业。 最关心是农业利用及能源利用 1.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气候资源为农业提供了光、热、水、空气 等能量和物质,中国的农业气候资源具 有类型多样,夏温偏高,雨热同季,不 太稳定等特点,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
多样的气候
(三自夏季风,受季风环流 的影响,在降水分配上存在着地区的不 均匀性,季节间的不平衡性和年与年间 的不稳定性。 以上三个特点:即有水资源优点,也有 许多缺陷
(1)空间不均匀性--东南多西北少 (2)季节不平衡性--降水集中夏半年,集中5- 9月 (3)降水变率大 (4)降水强度大,暴雨多,日雨量>50mm暴雨 日雨量>100mm大暴雨 暴雨发生在拦蓄能力弱地区,特别是缺乏森林植 被的山区,雨水截流不住,来不及下渗,成为 地表径流江河横溢,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土 壤侵蚀
(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农业生产既要求一定数量的年降雨量和合理的季 节分布,又希望常年稳定少变,降水量变动大, 易形成旱涝,又不利于高产稳产,其规律: (i)降水量多的地区,年变化率小,反之则大 (ii)气旋雨,地形雨为主的地区,年变化率小 (iii)台风雨,对流雨地区,年变化率大 (iv)山地年变化率小 (v)河谷、盆地降水量年变化大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也是水旱灾害频繁地区
分类
①降水量大于等于500mm地区->半湿润和湿 润区 ②降水量小于等于500mm地区->半干旱或少雨 区 ③降水量小于等于250mm地区->干旱地区,无 农业区 另外,还受地形条件和气旋活动影响,如山地多 于草原,迎风坡大于风坡,气旋活动多降水多
(2)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既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年降水总量,也需 要年降水总量在各季节中的合理分配。 既各季节间不要相差过分悬殊,而且要 湿热同期。
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但也必须指 , 与其他 自然资源相 比, 气候资源 的内容和形式具有 一定的特殊性 。主要 表现为 : 一是开发利用气候 资源 成本较 高且存 在一定风险 , 不适 当的开发 可能酿成气候灾 害 , 以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时必须 同时考虑 防灾减灾 ; 所 二是气候 资 源作 为一种可再生 自然资源 , 不利用造 成资源 流失 , 利用不 当造 成灾 害 , 多数 情况下必 须与土地 资源 、 且 生物资源 同时开发
利 用 ; 是 气 候 资 源 具 有 数 量 变 异 的 绝 对 性 和 稳 定 的 相 对 性 , 相 对稳 定 性 为 人 类 利 用 气 候 资 源 提 供 了机 遇 , 其 变 异 性 又 一 其 但
要求开发 利用气候 资源应因地 因时制宜 , 抓住机 遇 ; 四是气候 资源受到人类 活动 的影 响可能发 生变化 , 甚至是严重 的变化 。 所 以, 气候 资源的利用必须科学合理 , 并且在开发利用 中对气候 资源进行保 护。为此 , 出如下建议 : 提 第一 , 气候资源 的开发 、 把 利用 和保 护纳入 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在制定经济社会 发展政策 和计划过 程中 , 必须考
虑 气 候 及 气 候 变 化 的 影 响 。 在 实 施 城 镇 化 战 略 以及 超 大 型 城 市 发 展 等 重 大 区 域 开 发 、 市 规 划 、 源 开发 等建 设 项 目时 , 城 资 必
须进行 气候 影响评价 以及气候资 源可行性 论证 , 把人类活 动对气候资 源的影 响降到最低 , 使项 目投人使用后 对气候资源 的
[ 收稿 日期 3 0 9 1— 2 2 0 — 1 1 [ 作者简介] 良军 (9 1 )男 , 包 16 一 , 内蒙古兴安盟人 ,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 事气象观测开发T作 :
大雪节气气候资源评价与优化利用

大雪节气气候资源评价与优化利用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大雪节气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12月6日或7日到12月20日之间。
这一节气标志着进入了深冬季节,寒冷的天气逐渐加剧。
大雪节气的气温骤降,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气候资源。
接下来,我将评价大雪节气的气候资源并提出优化利用的建议。
首先,大雪节气带来的气候资源之一是降雪。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湿空气遇冷凝结成雪花,从而带来了各种形式的降雪。
降雪给冬季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一方面,适度的降雪可以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并提供了冬季水源。
另一方面,降雪还有助于冬季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前往雪景区参观、滑雪等活动。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降雪资源,加强对农业和旅游业的支持。
其次,大雪节气的另一个气候资源是低温。
随着气温的骤降,大雪节气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寒冷季节。
低温作为一种气候资源,对于某些行业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低温可以用于制冷和冷链物流,保持食品的新鲜和质量;低温还可以用于冷冻保藏、冷冻保存和维修电子产品等。
此外,低温可以用于发电,如末端电制冷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低温资源,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再次,大雪节气还带来了增加降水和减少蒸发的气候资源。
冬季由于降水较少,地表水量通常较低,大雪节气的降雪增加了地表水资源。
此外,冬季降雪之后的低温天气也减缓了地表水蒸发速度,提高了地表水的蓄水量。
这对于北方地区的干旱问题和水资源短缺缓解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应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大雪节气还带来了太阳辐射减少的气候资源。
冬季的日照时间较短,太阳高度较低,太阳辐射相对较少。
这样的气候资源对于有机农业和太阳能发电具有积极意义。
有机农业在大雪节气的寒冷气候条件下,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并提供有机农产品。
太阳能发电也可以利用冬季较少的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提高发电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麦-豆套种 一年两熟
长江中下游
地区
210~280 4500~5600 800~1600
绿肥-稻-稻 油菜-稻-稻 麦-稻-稻 一年三熟
“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
*与农业的关系最密切*
提 供 光 热 、 水 和 空 气 等
能 量 和 物 质 。
是 农 业 自 然 资 源 的 组 成 部 分 , 主 要
• 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 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地区
**我国四个地区的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类型
第1章 绪论
知识点:
1、气候资源的概念 2、气候资源的特性 3、气候资源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4、气候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知识框架
气候资源与利用
气候资源的 特点及内容
的与 相与 气 共其 比其 候 同他 较他 资 特自 的自 源 点然 特然 的
资 殊资 主 源 性源 要
内 容
气候资源的开 发利用
7、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风能,太阳能的利用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表
地 区 年日照时 类 数(h/a) 型
年辐射总量 (MJ/m2)
一 类
3200-3300
6680-8400
二 类
3000-3200
5852-6680
三 类
2200-3000
5016-5852
四 类
1400-2000
源。
5、风资源
风能就是大气运动产生的能量,是由太阳辐射。
6、空气资源
1.氧气 :用于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主要用于潜水、医疗急 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 2.氮气:主要用于工业原料(制造硝酸和化肥等),作保护气, 食品防腐,液氮用于医疗冷冻麻醉等。 3.稀有气体 :利用惰性做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 灯的电光源、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 4.二氧化碳: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中等
湖南,广西,江西,浙江, 湖北,福建北部,广东北 部,陕西南部,安徽
南部
较差
五 类
1000-1400
3344-4180
115-140
四川大部分地区,贵州 最差
大 气 的 气 体 组 成 成 份
研究任务
摸清光、热、水、风、大气成分等气候资 源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时空分布状况
研究气候资源各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 掌握它们相互之间组合的变化规律 揭示气候资源的特性,分别鉴定气候资源 对农业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影响和作用 研究气候资源的形成、演变及发展规律 • 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和措施,以充
分挖掘其潜力,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气候 资源为国民经济服务
气候资源研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 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光照、热量、水 分及二氧化碳等物质和能量
• 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 • 为城市规划和建筑提供依据 • 为旅游业提供独特的自然景观 • 为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水分、气、风 能、
太阳能
**气候资源与农业:
气 气 气 气气 候 候 候 候候 资 资 资 资资 源 源 源 源源 与 与 与 与与 农 交 建 旅能 业 通 筑 游源
开 发
天气和气候
• 天气?
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 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风、云、雾、 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气候?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 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 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 与天气比,气候更具稳定性,深刻反映了大气状 况的规律性。
4180-5016
等量热量所 需标准燃煤
(kg)
包括的主要地区
备注
225~285 200~225 170-200 140-170
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 疆南部,青海西部,西藏 西部
最丰 富
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 内蒙南部,宁夏南部,甘 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 东南部,新疆南部
较丰 富
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 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 林,辽宁,云南,陕西北 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 部
• 为人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 可少的物质条件。
• 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是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
气候资源的基本特征:
• 气候资源各组成因子的相互制约性和不可代替性 • 时间分布上的节律性和波动性 • 地域分布上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 常年的有限性和长远的潜在性 • 气候资源和土地、生物资源的相互依存性
无霜期 ≥10℃ 积 温 降 水 →隔年
(℃)
(mm) -年内复种指数
东北地区
140~170 1300~3700
春麦→玉米→大 500~800 豆轮作
一年一熟
西北地区
100~220 2000~4500
春麦→冬麦→谷 250~600 轮作
一年一熟
黄淮海平原 177~220 3400~4700 500~950
3、热量资源
一个地区热量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其作物种植类型、生长状况 和产量。为了描述热量资源,一般采用积温,即在一定温度范 围内日平均温度的累 积值。
4、水分资源
我国的水分资源虽然较丰富,但其变异性较大。总体 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季节与高温长期一 致,即水热同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气候资
气候资源的概念
气候资源是指可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 料、能源、观赏游览价值的气候要素或气候现 象的总体。气候资源包括光、热、水、风与大 气成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自 然资源。
气候资源学是介于气候学与自然资源学之间的一门边缘 科学,它是以光、热、水、风、大气成分等气候资源 要素及其组合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发展变化、 空间分布及其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一门科学。 这门科学在农业、建筑业、能源开发、水利工程、生 产布局、城镇规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
**中国东部地区的
雨带随着月份的变化 作周期性移动**
如洪涝灾害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则表现了 气候资源的非周期性特征。
气候资源研究的对象
• 研究对象:
1、气候资源的形成及物理基础 2、太阳辐射资源(光)
光能资源主要指来自太阳的辐射能。辐射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1)光能的直接利用,如太阳能发电、供暖 等;(2)通过光合作用转换为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