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题目

合集下载

(整理)中国古建史复习重点题目.

(整理)中国古建史复习重点题目.

1、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城市布局不规则,主宫未央宫位于西南,长乐宫位于东南;城市每面三门;设有外郭;城内设有160个闾里;在东南与北郊设有七座陵邑,加强中央集权;城内分为八街九陌,主干道分三股;路面为土路,用陶质排水管和砖砌排水阴沟排泄雨水;郑渠用以漕运。

2、简述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

3、简述山西应县释迦塔的造型特征及结构技术成就造型特征:释迦塔内部高九层,其中四个暗层,所以外部看来只有五层,再加重檐共六层。

第一层柱高和第二、三、四层包括柱、斗拱、屋檐、和上层平座四个部分的总高都相等,在立面上形成有规则的韵律。

各层屋檐按照总体轮廓所需以华栱和下昂进行调整,形成优美的总体轮廓并丰富了檐下造型。

最下一层绕以副阶周匝,加强塔的稳定感。

塔的总高恰等于中间层外围柱头内接圆的周长,也是塔设计时的重要比例数字。

结构技术成就:柱网和构件组合采用内外槽制度,内槽供佛,外槽供人活动;结构上,外槽和屋顶使用明栿和草栿两套构架;这种双层套筒室平面和结构,不仅扩大了空间,而且大大增强了塔的刚度。

塔内部有暗层,作为容纳平作和屋檐的空间;各层上下柱不贯通,采用“插柱造”,每层外柱与其平座层柱都比下层外柱推入约半个柱径,并向中心略有倾斜,不仅形成各层向内递收的轮廓,也符合力学特性。

4、简述晋祠圣母殿的造型特征晋祠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施围廊,前檐廊深两间,空间开阔,前檐廊柱采用盘龙柱,盘龙造型栩栩如生。

圣母殿斗拱用材较大,柱间仅施一补间铺作,角柱升起颇为显著,而上柱尤甚,使整作建筑具有柔和的外形。

5、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考试题库

中国古代建筑考试题库

中国古代建筑考试题库⼀、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个选项正确)1、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中形成屋脊的最主要的⽊头叫_______A ⽊头圆柱B 檩条C ⼤梁D 额枋3、建筑屋顶形式中级别最⾼的是_______A 重檐四阿顶B 庑殿顶C 重檐歇⼭顶D 盝顶4、屋⾯双坡,两侧伸出⼭墙之外,这种形式的屋顶叫_______A 硬⼭顶B 庑殿顶C 悬⼭顶D 歇⼭顶7、长城作为特殊的防御⼯程,⾃春秋战国时期就得到充分重视,以后许多朝代都修A 汉朝B 北魏C 明朝D 清朝9、⼭东曲⾩孔庙⼤成殿的台基是。

A 普通台基B 较⾼级台基C 更⾼级台基D 最⾼级台基11、建筑屋顶形式中级别最⾼的是_______A 重檐四阿顶 B 庑殿顶 C 重檐歇⼭顶 D 14、秦代的万⾥长城东西起⽌点为_______ A 东起辽东,西迄蒲昌海(亦名盐泽,即今罗布泊) B 西起临洮,东C 西起嘉峪关,东⾄鸭绿江 D 东起辽东,西⾄丝绸之路17、中国传统⽂化思想中,包含着对祖先和对天地的崇敬,因此产⽣了相应的礼制A 宫殿建筑 B 坛庙建筑 C 陵墓建筑 D 宗教建⼆、多项选择题(每题⾄少有两个选项正确)2、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保存完好的宫殿主要有两处,它们是_______A 河南偃师⼆⾥头宫殿B 西安⼤明宫C 北京故宫D 颐和园仁寿殿E 沈阳9、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特点_______A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檐B 扩⼤了采光⾯C 有利于排泄⾬⽔D 飞檐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E 显得稳重协调10、藻井形状⼀般有_______A ⽅格形B 圆形C 五⾓形D 六⾓形E ⼋⾓形112、以下是中国宫殿建筑的主要特点的是A 严格的中轴对称 B 左祖右社 C 前朝后寝 14、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特点_______A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 B 扩⼤了采光⾯ C 有利于排泄⾬⽔D 飞檐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E 显得稳重协调16、歇⼭顶是同以下哪⼏种屋顶形式结合⽽成的A 庑殿顶 B 悬⼭顶 C 硬⼭顶 D 攒尖顶 E 17、中国古代建筑多采⽤框架式结构,其主要构成⽅式有以下⼏种 A 密檐式 B 井⼲式 C 穿⽃式 D 抬梁式18、以下是中国古代宫民殿外主要陈设的是。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1、《兆域图》1977 年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王陵中发掘的一幅陵区图,以金银线镶嵌于铜板。

兆域——墓地。

该图按比例正投影绘制,是我国第一幅建筑总平面图。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匠人营建的王城,九里见方,每面城垣开辟三座城门。

城内辟有九条南北方向的道路与九条东西方向的道路,每条道路可以走九辆马车。

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寝宫,后面是市场和民居,朝廷宫室和市场占地一百亩。

3、辟雍周天子的大学,位于城郊,圜如壁,周水。

与明堂一起失传。

汉以后与明堂概指礼制建筑。

4、明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5、黄肠题凑代陵墓的最高制式,黄肠——柏木段,题凑——排成箱体结构6、抬梁式木构架春秋时完成,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7、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的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8、井干式结构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

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

井干式结构需用大量木材,在绝对尺度和开设门窗上都受很大限制,因此通用程度不如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中国目前只在东北林区、西南山区尚有个别使用这种结构建造的房屋。

9、九脊屋顶即歇山顶。

用于殿阁则称九脊殿,用于亭榭、厅堂则称厦两头造。

10、四阿屋顶即四面坡的庑殿顶,宋代称四阿顶,或称五脊殿。

11、栌斗一组斗栱最下面的构件,或称大斗、坐斗。

12、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槫,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

多见于唐、宋、元、明的建筑上。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

《中国建筑史》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8分)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10分)三、名词解释(任选3题,共12分)1、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

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

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

其他各槫的生头77772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

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2、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3、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斜。

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4、金箱斗底槽: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

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5、副阶周匝: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的外围加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例如:应县木塔6、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方约30cm,长约90cm)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

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已不再使用。

7、《营造法式》: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北宋李诫编修。

本书内容除行政管理上“关防工科”的要求外,侧重于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并有图样,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典籍。

其中提出的“以材为祖”的材份制,这是建筑体系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8、羡道: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由地面通至椁室,称“羡道”。

中国古代建筑-复习题.doc

中国古代建筑-复习题.doc

CHINA[中国部分]中外建筑史(中国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黄肠题凑:“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黄肠题凑:丙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 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中。

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

“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

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

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黄。

题凑是指枋木的端头皆指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与同侧椁室壁板面呈垂直方向,若从N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

2、庑殿:庑殿是古代汉族建筑中的一种屋顶形式。

宋称为“五脊殿”、“吴殿”;清时称为“四阿殿”;吴《营造法原》称为“四合舍”。

汉族建筑形制体系定型后,庑殿建筑成为房屋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由于它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人,在封建社会里,他是体现皇权、神权等统治阶级的象征。

所以多用作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上。

其他官府及及庶民不许采用庑殿有重檐和单檐两种。

庑殿建筑是古代汉族建筑中的最高型制。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

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淸宫、坤宁宫,太庙大戟门、卓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己经成为皇家建筑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它建筑如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3、中山王兆域图:兆域阁,是1983年10月在河北右平山县中山国古墓发现的一块铜板地图,图文用金银镶嵌,铜版竹面中部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

古建史复习题答案

古建史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重点内容及复习题1.试用最简捷的一句话说明什么是“建筑”。

答: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2.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屋面形式?答:重檐抚殿,重檐歇山,重檐卷棚,抚殿,抚殿,歇山,卷棚,悬山,硬山,风火山墙,盝顶,单坡,囤顶,平顶,拱顶,重檐赞尖,赞尖顶,穹顶等。

……3.文字填空:①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②《老子》第11章:“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③建筑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空间。

④木构建筑取材方便,加工容易;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抗震性能好;不耐火, 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4.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结构形式?答: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5.北宋都料匠喻皓《木经》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是指什么?答: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6.说明什么是“间”。

答: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7.识图:①给下图填空。

②指明下列图式的结构形式穿逗结构井干结构抬梁结构第二章原始社会的建筑重点内容与复习题:1.中国建筑木构技术最早始于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栏建筑。

2.仰韶文化时期建筑的特征是什么?试以实例说明答:仰韶文化时期的氏族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这种村落已有初步的区划布局,陕西临潼发现的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子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做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生活状况。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分为三个区:居住区,墓葬区,陶窑区。

从营造技术上看,后期的建筑已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并已有了分隔成几个房间的房屋,仰韶房屋的平面分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墙体和屋顶多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或直接用枝条扎结的骨架后涂泥的做法。

为了承托屋顶中部的重量,常在室内用木柱做支撑,柱数不等,说木架结构尚未规律化。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所有试题均从其中选取)一、选择题1.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C)A 战国B 秦C 汉D 唐2.《营造法式》是哪个朝代的著作?(C)A 汉B 唐C 宋D 清3.我国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始于哪个朝代?(D)A 秦B 唐C 宋D 明4.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D)A 杭州B 南京C 开封D 苏州5.唐长安城位于汉长安城的:(A)A 东南B 西南C 东北D 西北6.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C)A 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B 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C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D 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7.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B)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9.历代帝王陵墓中“因山为陵”的是:(B)A 秦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10.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A)A 北魏B 北周C 隋D 唐11.我国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A)A 南北朝B 唐C 春秋D 西周13.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C)A 单槽B 双槽C 金厢斗底槽D 分心槽14.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A)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 西安半坡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15.原始社会晚期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 A)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16.我国已知最早的庭院式建筑是:(C)A 西安半坡遗址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17.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B)A 湖北蕲春建筑遗址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18.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个时期?(B)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19.我国砖的使用始于:( B)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20.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的设计人是:(B)B 李春C 宇文恺D 鲁班21.《园冶》的作者是:(C)A 李诚B 李春C 计成D 苏东坡22.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 A)A 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B 五台山、武当山、峨嵋山、普陀山C 武当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D 武当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23.著名的《考工记》成书于:(C)A 春秋B 西周C 战国D 商24.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 D)A 全部青色B 全部绿色C 全部淡蓝色D 分别为青、黄、绿三色26.《园冶》是哪个朝代的著作?( A)A 明B 唐C 宋D 清28.现存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于:(A)B 北周C 隋D 唐29.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B)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30、我国宋代的建筑官书是。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考试中国建筑史复习题(课程代码 2523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 小木作B. 大木作C. 铺作D. 檐下作2.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 宋B. 宋以前C. 明清D. 元3. 宋代的“材”为()。

A. 斗口高B. 斗口宽C. 单拱高D. 单栱断面4. 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 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 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5. 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全面保护B. 重点保护C. 有限保护D. 酌情保护6. 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A. 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 安阳洹北遗址7. 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 兆域图B. 西京长安图C. 平江府图D. 清明上河图8. 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 河南嵩岳寺塔B. 小雁塔C. 苏州虎丘塔D. 云南大理三塔9. 天安门的屋顶形式是()。

A. 庑殿式B. 歇山式C. 悬山式D. 复合式10. 天坛的屋顶形式是()。

A. 庑殿式B. 歇山式C. 攒尖式D. 复合式11. 《营造法式》的成书年代:()。

A. 唐代B. 宋代C. 明代D. 清代12. 以下哪一位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的作者:()。

A. 李渔B. 计成C. 张南恒D. 戈裕良13. 《营造法式》中规定材等分为几等:()。

A. 六等B. 八等C. 九等D. 十一等14. 《营造法式》中规定的“侧脚”指的是:()。

A. 山墙向内侧倾斜B. 外檐柱向内倾斜C.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间升高D. 即“移柱法”15. 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题目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题目壹,单项选择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A.重檐歇山B.重檐庑殿C.单檐歇山D.重檐攒尖二,多项选择属于天坛的建筑有A.祈年殿B.圜丘C.皇穹宇D.斋宫E.佛香阁三,名词解释1,副阶周匝中国古建筑中塔身、殿身周围包绕壹圈外廊的平面做法,称为副阶周匝。

2,金箱斗底槽中国古建筑中塔身、殿身内有壹圈柱的平面做法,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俩层空间,称为金厢斗底槽。

3,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

斗拱于结构上挑出承重,且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同时作为立面上大屋顶到屋身的过度部分,也起到装饰作用。

斗拱也是等级的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

斗拱于古建筑中也起到模数作用。

4,藻井是指高级的天花,壹般用于殿堂明间的正中。

5,《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宋代将作监李诫。

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和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

6,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清式彩画,用于主要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以龙为主要题材,7,举折举折是我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面曲度的壹种方法;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8,《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规划学说。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壹夫”。

9,抬梁式古代木构建筑的壹种结构形式。

柱头上置梁,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于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托脊檩。

这种结构于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10,穿斗式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和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且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于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11,井干式古代木构建筑的壹种结构形式。

将原木直接叠垒成墙壁,受到木头长度的限制。

12,大木作指的是木构架建筑中主要的承重部分。

包括柱、梁、枋、檩、斗拱等主要构件。

且负责制造,组合,安装这些木构件的专业。

13,楼阁式塔是我国古塔中为数最多,产生的的年代最早,塔体最为高大的壹种塔。

它是从我国高屋楼阁发展而来的。

实例: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山西佛宫寺释迦塔。

14,密檐式塔第壹层很高,之上各层骤然变低矮,高度和面阔均逐渐缩小,愈往上收缩愈急,各层檐紧密相连,故称密檐式塔。

实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15,单层塔大均是僧人的墓塔,规模不。

其特征是壹多边形小屋,有拱门,上面是壹或俩层屋檐。

再上覆以刹。

山东济南附近神通寺四门塔是中国最早的石塔,也是现存单层塔中最早和最重要的壹座。

16,喇嘛塔于壹个高台筑壹个瓶装建筑;台基壹般为单层或者双层须弥座,平面呈亚子形,台上有塔肚子和瓶颈状的十三天,再上则冠以宝盖。

实例:妙应寺白塔17,分心槽是指门屋建筑中,用壹列中柱将平面等分。

18,天花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19,垂花门是指檐柱不落地,悬于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

屋顶用勾连搭。

多用于四合院第二道门。

20,合玺彩画清式彩画等级最高的壹种,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

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于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22,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俩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壹般指第二种),若俩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23,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见是俩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24,祈年殿是天坛内天地合祀时的大祀殿;平面正圆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檐柱12根,内檐柱12根,象征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同时井口柱4根,象征四季,和内外檐柱和起象征二十八星宿.祈年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层径约90米),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上为三重青(蓝)色琉璃瓦檐,顶尖以鎏金宝顶结束,檐下彩绘金碧辉煌;整个建筑色调纯净,造型典雅.祈年殿用台基提高,用矮墙来扩大形象,表现崇天的境界.25,《园冶》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作者是明代计成,字无否,出版于1634年.全书共分三卷。

壹卷:①兴造论②园说③相地④立基⑤屋宇⑥装折。

二卷:栏杆(图示多)。

三卷: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造石,借景.其造园目标是,"虽由人做,宛自天成".造园方法,"巧于因借,精于体宜".其造园优化标志,"妙于得体合宜,未可均率".造园步骤,"目寄心期,意于笔先".其造园构思,壹般建筑上"三分匠,七分主人"。

庑殿是屋顶前后左右四面均有斜坡的建筑物,它共有五脊。

因为面阔长于进深,所以前后俩坡相交而成壹条正脊,左右俩山坡同前后坡相交而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可称为五脊殿、四阿坡。

27,梁梁的功能是承受由上面桁檩传下的屋顶的重量,再向下传到柱上,主要的梁多支承于前后檐柱、金柱上,廓步于金柱和檐柱之间,另有次要的短梁,28,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

壹般用于高级建筑。

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和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

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

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9,雀替雀替:是置于梁枋下和柱子相交的短木,能够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能够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于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俩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壹体叫骑马雀替。

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30,样式雷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四,简答题1,简述故宫的艺术成就。

(1)中轴对称,主体突出。

(2)建筑群规模宏大,以院落空间组合。

(3)主体建筑华丽,尺度巨大。

(4)房屋等级制度明确。

(5)装修色彩丰富。

(6)技术设施完善,排水、防火等。

2,中国古代常见的窑洞主要有哪几种形式?(1)靠山窑,沿陡壁开凿的窑洞。

(2)地坑窑,从平地往下挖,四壁开窑。

(3)混合窑,将靠山窑和地面建筑组成壹个院落。

3,简述佛光寺大殿的建筑造型特点。

(1)唐代建筑稳健雄丽的风格。

座东朝西,七开间,每间成方形。

(2)单檐四阿顶,坡度平缓,正脊和檐口均有升起曲线。

(3)柱有生起及侧脚,柱上有卷杀。

(4)斗栱高大,斗栱和柱高比为1:2,屋面出檐近4m。

4,中国古代的佛塔按其造型分,主要有哪几种类型?(1)单层塔。

(2)楼阁式塔,仿中国式木构楼阁的外形建造。

(3)密檐式塔,分下部塔身和上部紧密相叠的塔檐俩段。

(4)喇嘛塔,又称白塔。

(5)金刚宝座塔。

5,简述清式彩画的几种类型。

(1)和玺彩画:用于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

(2)旋子彩画:主要用于官式建筑,因于藻头上画旋子而得名。

(3)苏式彩画:主要用于民居和园林建筑,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

以山水、人物为主要题材。

6,简述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1)把全园分为若干景区。

(2)塑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3)处理人工建筑和自然风致的矛盾。

(4)巧妙处理园林建筑空间。

7,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优势⑴.取材方便;⑵.适应性强,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⑶.抗震性能好;⑷.施工速度快;⑸.便于维修、搬迁;⑹.木构参和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⑺.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8,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缺憾⑴.木材越来越少,造成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⑵.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⑶.采用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的需求9,简述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著作⑴.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书中论述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原理⑵.五代,喻皓的《木经》⑶.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⑷.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⑸.明代,《鲁班经》、计成的《园冶》⑹.清代,工部《工程做法》10,简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类型1)中心塔柱型(支提窟):以塔为窟的中心,北朝2)佛殿型:以佛像为主,隋唐3)僧院型:供僧众打坐修行用11,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和面积大小来决定(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带形展开,和壹般寺院纵深布局不同(4)由于建造需要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5)除石窟本身外,于雕刻、绘画艺术中仍保存了许多早期建筑形象五,论述题1,试述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

私家园林壹般为"宅加园"型,主要集中于江南壹带.面积均不大。

于有限的空间里,人工创造有山有水,曲折迂回,景物多变的环境,既要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又要富于自然意境。

基本原则和手法:(1)把全园分为若干景区。

①变单壹为多样,变单调为丰富。

②提供壹个持续的欣赏过程。

③形成疏密相间的对比效果。

其每区均有自己的特点。

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2)塑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①叠山。

②理水,聚分得体。

③选用水生植物。

(3)处理人工建筑和自然风致的矛盾。

①采用隔绝式,如留园的五峰仙馆。

②尺度处理得宜,壹般用小尺度建筑。

③虚化界面,例如将墙体表现为"爬墙虎"。

(4)巧妙处理园林建筑空间。

①私家园林的空间追求境界,意境。

(5)运用扩大空间的手法。

①化整为零。

②度处理。

③凹凸处理。

2,试述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长安城和里坊制的规划等。

(2)建筑群处理越来越成熟:宇文恺设计明堂,用1/100的图及模型送宫廷审查;大明宫的主体建筑于中轴线上;以及利用地形建造乾陵等。

(3)木构建筑群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大明宫麟德殿。

(4)木构件标准化:无过大或过小的构件;如南禅寺及佛光寺,构件受力作用明确,且富有艺术性,斗栱的装饰效果很好。

(5)设计和施工水平提高:设专门掌管建筑设计、施工的职务,称“均料”。

(6)砖石建筑进壹步发展:砖石结构发展,砖石枋木,砖石加工精细了。

(7)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3,试述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1)前者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壹带的优美风景为创作源泉。

2)前者以提供皇宫贵族休息,娱乐之处,后者是贵族富商以及官僚地主的生活享乐而建的。

3)前者于大范围内以堆土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再适当点缀山石,山中叠山,假山和真山相结合。

后者以山石造山为主。

4)前者花木配植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后者以单株为主。

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手法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均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

园中空间和景物布置主次分明,不宜均匀分布。

大小空间疏密相间,构成有节奏的变化。

水面的处理方面。

池的大小有主次之别,水面处理有聚分不同。

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叠石造山是为了创造山林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