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课堂实录根据录音整理
《陋室铭》教案(优秀7篇)

《陋室铭》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作者整理了7篇《陋室铭》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陋室”的“陋”和“不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铭”这种文体,可以赏析并仿写对偶句乃至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研读及课外知识延伸,理解作者刘禹锡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并进而理解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交流探讨,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铭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比兴和类比的手法!3、反复吟诵乃至当堂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感悟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能够静听贤明之心!三、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刘禹锡受人挤兑而住的简陋房屋,但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真可谓用“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激励了太多的中国文人,所以在纯粹“赏析”的教学设计上,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及所有和作者有一样精神追求的雅士的情怀,是上课的重难点。
至于铭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对偶和类比”学生很容易掌握,会仿写即可!四、计划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步骤1、导入:人的一生当中,必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越是苦难的挫折,越能折射出“高人雅士”的坦荡胸襟和励志情怀!一路走来,我们接触过苏轼被贬但仍“夜游承天寺”,释怀地吟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龚自珍被迫离开朝廷,也是一路高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天,我们再来听一听又一个被贬文人刘禹锡的故事,看看他又经历了什么?2、【多媒体展示】话说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到和州做“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这么爽的人生,你敢不敢要——刘禹锡《陋室铭》群文教学实录

前沿•专題zhUami52279@ 163.c o m栏目编辑杨冰梅专题透视.青春语文03【编者按】本期专栏呈现的是王君老师的刘禹锡《陋室铭》教学实录。
此次教学不同于一般,它首先将文本定位为思辨型和诵读型文本,带领学生在群诗阅读中纵观刘禹锡一生诗路,辨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生追求,然后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对自身人生选择与价值的思辨上,以激发其内部生命的活力,彰显出青春语文课堂的独特个性。
这么爽的人生,你敢不敢要—刘禹锡《陋室铭》群文教学实录执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君实录整理:山东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中学李亚平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授课时间:2020年12月27日(中国第三届诗词教学大会系列活动第三天)授课学生:长沙怡雅中学八年级学生课型:思辨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一:今人之歌唱,理解迥异师:首先致谢本课朗读者—青春语文语言艺术家孙雪梅、刘兴艳女士(屏显照片)。
同学们,文言学习一般有三个层面:【屏显】文字层面重积累-----关注生生不息的汉语之生长,给古代汉语找现代亲人;文学层面重鉴赏—关注耐得住推敲的经典之写法,理解作者的独特用笔;文化层面重打通-----关注推陈出新的经典之灵魂,探索《陋室铭》的当下意义。
师:本课我们重点从文化层面来学习《陋室铭》。
我们要进行三次思辨活动:【屏显】(生读)思辨一:今人之歌唱,理解週异;思辨二:今人之研究,石破天惊;思辨三:今人之追问,振聋发聩。
(播放《陋室铭》配乐朗读录音)【屏显】文字层面重点关注铭文韵脚。
关注“馨”“牍”两字。
文学层面重点关注“铭”。
小诗解释铭并齐读—文章编号:1002 -2155(2021)03 -0003 -06【屏显】(生读)刻于金石自我警诫对偶押韵托物言志山水起兴通篇对比类比结尾引用收束师:听说我们班有位同学朗读非常好。
(一男生主动读课文。
掌声)师:读得真好!舒展,自然,不紧绷。
师:诗歌是可以歌唱的语言。
(播放卢一帆版古典优雅的《陋室铭》,屏显歌词,重点标注“只求得心安宁”).(播放《经典咏流传》中摇滚式激越高亢的《陋 室铭》)师:哪一款歌唱更符合你心中的《陋室铭》和刘禹锡?生:后者。
精选《陋室铭》教案4篇

《陋室铭》教案精选《陋室铭》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导语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邪,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解题1.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
碑锅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
如:墓志铭、座右铭等。
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胜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腼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三)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1)读准字音,如“馨”、“牍”。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
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教学设计目标及依据5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目标及依据5篇《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
文章借“陋室”,来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以下是整理的陋室铭教学设计目标及依据,供您阅读,参考。
陋室铭教学设计目标及依据1教学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链接: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
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
(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
(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五、明确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一)、听录音朗读课文。
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篇1一、预习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陋室铭听课记录及评价

陋室铭听课记录及评价以下是陋室铭的听课记录和评价:听课记录: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简陋的房屋图片,引导学生们进入课题,了解“陋室”的含义,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朗读课文,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3. 解释:教师通过逐句解释课文,向学生们介绍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在解释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意蕴和语言美感。
4. 拓展:教师通过介绍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提供了一些类似的古文作品,让学生们进行对比和学习。
评价:1.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图片导入、朗读、解释、拓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全面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同时,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突出重点难点:教师通过逐句解释课文,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晰。
特别是在解释难点时,教师通过举例子、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课堂氛围良好: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有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培养能力意识: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意识。
这种意识的培养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体而言,这次听课是一次成功的经历。
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学生能力意识的培养,使课堂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同时,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陋室铭》教案六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六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教学本文要贯穿“以读会意”的方法。
在读的方法上要灵活,可由教师范读、学生推荐朗读、比赛读等。
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由老师帮助解决。
疏通文意,然后背诵课文。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
)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及文体。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要求:记住作者及文体。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本文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文章结尾再一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明确:(陋:不华美、狭小。
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指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陋室铭》课堂实录

《陋室铭》课堂实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陋室铭》课堂实录《陋室铭》课堂实录4篇《陋室铭》课堂实录1一、交流座右铭导入《陋室铭》师:老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板书:我思考我存在)这是老师的座右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课《陋室铭》课堂实录根据录音整理金华四中郑永威师:讲关于刘禹锡的故事。
他的诗与白居易起名,他的词与柳宗元起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
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
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
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
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
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
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
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
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
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
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师:昨天我们预习过了,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古人写诗文是没有标点的,我想请同学读一读没标点的文章,你来吧。
生读没有标点的文章。
师:好,读得不错,你不仅读出男子汉的气概,而且字词读的也很准,抑扬顿挫,还读出了韵文的味道,韵文一般是用韵的,我们来齐读这篇文章吧。
生齐读。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并屏显出示【“铭”的解释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师:请大家看标题,这里有一个铭字,你能用铭来组词吗?生1:铭文生2:刻骨铭心师:很好生3:铭刻师:不错生4:座右铭师:不错,还可以组什么词?生5:铭记师:不错,陋室铭,陋室铭,作者在陋室中想要铭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请大家先来看这四句话,口头翻译一下,并且要思考一个问题,从这些话当中,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先翻译一下。
师屏显: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画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师:翻译好了吗?翻译的时候发现一个画面就举手,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就把手举高一点。
生:我仿佛看见一个房子,他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师:好,请坐,这位同学他看到的是房子的外面,外面是太狠碧绿,草色青葱,外面看完了,里面有没有东西啊?生:我放佛看到了刘禹锡和别的人,谈笑往来的人大都是知识渊博的人。
师:知识渊博的人,你从哪里看出的?生:鸿儒。
师:“鸿儒”是什么意思?注释怎么说的?生:博学的人,我看到和刘禹锡谈笑往来的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并没有没有没有知识的人。
师:没有知识的人是看不到的,和他交往的都是有知识的人,还有吗?生:我看到刘禹锡在弹没有装饰过的琴。
师:没有装饰的琴是什么样的琴?生:素琴师:好,我把他写一下,在这里老是要插说一下,他弹的是一种素琴,住在一间陋室,可见他生活条件怎么样?生:不是很富裕,比较清贫。
师:但是,他快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从“谈笑有鸿儒,调素琴”这个画面中看到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刘禹锡调出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的?我这里有两种音乐准备的,让大家来猜一猜刘禹锡调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师播放音乐两段:一曲欢快的音乐;一曲高山流水。
师:哪一种音乐啊?生:第二种师:这种音乐听起来有一种什么感觉?生: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高雅。
师:高雅,可见他的志趣也很高雅,刘禹锡在调素琴的时候,他的志趣很高雅(板书志趣高雅),那么他除了调素琴,他还可以?生:阅金经师:“金经”什么意思?生:佛经师:他还可以“阅金经”,佛经,那么他看佛经有什么感觉?生:悠闲师:也很悠闲,那么,还有一句话该怎么说呢?生:刘禹锡他在他的房子里弹琴,阅读佛经,旁边没有琴瑟、萧管等嘈杂的乐器来扰乱他的耳朵,非常清静,让他的心理很宁静,也没有官府的公文让他劳累。
师:什么让他乱耳?生:一些琴瑟、萧管等乐器。
师:用原文说是哪个词?生:丝竹师:丝竹这种乐器一般会出现在哪里?生:在热闹的地方师:比方说?生:宫廷里面师:“丝竹”代表什么生活生:权位高,地位重,生活富有师:很到位,“案牍“是什么意思?生:官府的公文师:一般都是什么人看的?生:当官的人师:那它代表的是什么?生:荣华富贵,权利师:荣华富贵,至高的权利,那是很多人都向往的,那么,刘禹锡对荣华富贵,权利地位持有什么态度呢?生:一种不屑的眼神和态度。
师: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品德高尚,非常高雅师:把机会留点给别人吧,生:他很清高对这些东西根本不重视师:不是不重视,而是根本不在他的眼里,师:同学们,刘禹锡在陋室里调素琴时,那个知县老儿不请自来了,于是就有了一番对话,让我们就当一次刘禹锡,跟那个知县老儿对话一番。
请大家看示例,师示范朗读。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漏?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屏显:当一回刘禹锡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内,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我(______地笑道):……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我(________地笑道):……】师:你们小组里讨论一下,前面一三五的同学往后转,把纸条传一下。
把讨论下来的东西写在我发来的小纸条上。
(小组讨论合作约6分钟)师:差不多了吧?要想表现的举个手。
请你来。
还要有个搭档。
先介绍一下谁是知县老儿,谁是刘禹锡。
生1:瞧你着穷酸样,估计你也没啥朋友吧?生2:错,错,错!神马都是浮云。
或许我很穷但我还有很多朋友呀,而你却穷得只有官和钱,还压力山大呢!我的朋友全是知心之友,而你的朋友只是些狐朋狗友罢了。
生1:你,你,你即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生2:没有了丝竹这些杂音与使人劳累的案牍,在清静的环境里,素琴的音色更绘图啊!你在那么乱的环境里还整啥整啊?(会场掌声)师:你们是701班吧,一班一班,非同一般啊!还有谁来表现一下?好的,你们来。
你们已经商量好了,你们谁是知县,谁是刘禹锡。
好,开始吧!生1:看你的穷酸样,肯定没有人和你交朋友吧?生2:我可不像你,我选朋友是看质不看量,我有刘大哥和白大哥。
他们可是十分给力的。
他们都是我的生死之交。
而你呢,你看看你,你那些酒席上的朋友只是狗肉朋友,他们跟你在一起是为了什么,相信你自己心里是最为清楚的。
如果你不是知县,看你还有什么人与你为友。
这样一来,你觉得你有什么权力来笑我吗?生1:既没丝竹又没案牍,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生2:没有了丝竹就有了安静,没有了案牍就有了轻松和快乐。
你天天在嘈杂和劳累当中,虽有名有利可这又有什么可快乐的呢?师:好,请坐下。
我觉得刘禹锡他如果看到今天的场景,我估计他要笑的,我要给他画张笑脸。
(师板书:画笑脸。
)我觉得他会欣慰地笑,因为在一千两百年之后嘉兴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又出现了很多跟他一样的有灵气的少年才俊啊!师:我们这四句话,我觉得我们应该用这个表情(手指板书的笑脸)来读一读这四句了吧?生齐读屏显的四句。
师:好。
那么刘禹锡他在陋室中想要记住什么呢?现在我们明白了,他其实是要记住: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
其实在历史上像刘禹锡这样安贫乐道的人也是不少的。
你们看——五柳先生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
【屏显:环者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五柳先生陶渊明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
——山中宰相陶弘景】师:刘禹锡是否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文章表达的是不是仅仅就是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经历,也许大家就会有个一新的发现。
请看大屏幕。
【屏显:走近作者】他一贬再贬,直到六十五岁才回到洛阳。
一般的人会怎么样?生:伤心。
师:伤心悲痛欲绝啊!可是刘禹锡又是怎样的呢?他被贬到朗州,九年之后他才被召回到长安,可是他回到长安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他写了桃花来讽刺权贵。
他又一次被贬。
而这一次他被贬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之后他又一次被召回到长安,他还是不改桀骜不驯的脾气,他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师激情读诗。
【屏显: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他曾经因桃花而被贬,他就不怕再次被贬吗?他在序里这样写道“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俟就是等待。
也就是说他已经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
这就是刘禹锡,这就是他的铮铮铁骨,多么豪气啊!所以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对他是什么评价啊?生齐答——诗豪。
【屏显: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师:我们来看这张笑脸,表面上是一张笑脸,他的骨子里是有豪气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前面三句话,前面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里面?【屏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可以去轻轻地去读。
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生思考。
师:有人举手了。
生:把自己比作龙和仙人,很有豪气。
师:对了,把自己和仙人与龙对比,这是何等的豪气啊!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有没有这种豪气?【屏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生:他将自己和诸葛亮的草庐和扬子云的亭子相比,把自己和这两个人相比。
师:回答得太正确了!(板书:思诸葛,比子云)他是想着把自己和诸葛亮和子云相比啊,诸葛亮是什么人?生齐答:三国时蜀国丞相,政治家。
师:子云是什么人?生齐答:西汉文学家。
师:这些人都是怎么样的?生:伟大的。
师:伟大的,名扬天下的。
可见刘禹锡想要一辈子呆在陋室里么?不是的。
他曾经在前面,知县老爷把他安排在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他写过这样的诗句:【屏显: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心在哪里啊?生齐答:在京。
师:他心在京,他想干嘛?生1:他想要回到长安,去推翻那些暴政,控诉贪官的行为。
师:我估计他也是一心为国家着想的吧?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啊?生2:忧国忧民的人。
师:他住在什么地方?陋室里。
心里想着什么?他想着要像诸葛亮一样报效国家,如果没有明君,也没有关系。
他就不当政治家他就当什么家?生3:他就当文学家。
师:他照样名扬天下。
师:可见他的抱负怎样?生4:抱负很大。
师:这里有副对联请大家填一填,有四个字,请同学填进去,对联注意词性要相同的。
好,请你来说一下。
生:思诸葛比子云,志向远大。
师:志向远大,好,我把它写一写。
有没有问题?请坐。
我们说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能不能有同样的字啊?和上联的志趣相同了?改成什么比较好?生:改成抱负远大。
师:(改写,板书)好了,这样子,就比较工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