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学生探究实验报告提出问题: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猜想或假设: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设计实验方案:让小球从斜面顶端A 下滑,通过相同的路程(距离) sAB 、sBC 、sCD 所用的时间为tAB 、tBC 、tCD ,根据v=t s ,算出小球通过AB 、BC 、CD 段路程时速度vAB 、vBC 、vCD ,就可以知道小球在斜面上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了。
为了便于准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用金属片(金属档板)分别固定在B 、C 、D 三个位置。
实验器材:斜面、刻度尺、小球、停表、金属片。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作记号B 、C 、D ,让sAB=sBC=sCD=10m2.将金属片固定在B 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1,tAB=t1,记在下表中。
3.将金属片固定在C 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2,tBC=t2-t1,记在下表中。
4.将金属片固定在D 处,用停表测邮时间t3,tC D=t3-t2,记在下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1)路程s/m0.1m 0.1m 0.1m 时间t/s速度v/m ·s -1实验结论:(小球在斜面上下滑运动,速度发生变化,越来越快)实验评估:(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实验交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
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
把交流情况写在这里。
) [师]实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1.组装斜面,调整斜面的高度,使小球刚好从斜面上滑下,小球下滑太快,不易计时,让学生反复练习几次,使得每次小球从斜面顶端放开后都得沿斜面滑下。
2.学生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两个学生配合,一个学生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倒数“3、2、l 、0”,当读到“0”时,将小球从斜面顶端放下,另一个同学同时启动停表。
当小球滑到斜面底端撞击金属片发出响声时立即停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案-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新課標版初中八上1.4測量平均速度”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學會用停錶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並求出平
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通過動手實驗逐步掌握使用物理儀器的基本技能。
2、使學生通過實驗學會用簡單方法估測時間、距離。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和實事求是
的精神。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學會用刻度尺和碼錶測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學難點:組織實施教學目標
課型:實驗探究
教學活動:表達交流、實驗設計、實驗測量、記錄資料、資料分析、解釋、體驗、評價、討論、回饋
教學用具:碼錶(每組一隻)、課本、筆記、筆、直尺、卷尺、斜面小車。
附錄:
一、課堂評價手冊:
二、板書設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4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设计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学习目标】①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知识回顾】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________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自学导读】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预习检测】1.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2.小明在利用图8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3.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猜想:(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4.一列长为120 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 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 ,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5.声音的速度是340m/s ,人喊话后0.2s 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6.甲、乙两人利用回声测量河岸到峭壁的距离,乙站在岸边,甲站在距峭壁较远处,甲乙连线与峭壁垂直,甲乙间距50m ,现甲放一枪,乙测出所听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s ,求河岸到峭壁的距离(设声音传播速度为340米/秒)7.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 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 、5.5s 、7.9、10.7s 、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1)小高跑100 m 的平均速度是 ;(2)小高在第几个20m 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图8。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2、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重点)3、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会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速度的变化温故互查:1、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3、我们常用来测量长度,利用来测量时间。
4、从速度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运动物体的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5、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min s。
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计算的物理量有:3、需要的测量工具有:4、下图是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设计的实验方案图5实验步骤:⑴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并填入表中。
⑵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并填入表中。
⑶根据测得的s、t,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并填入表中。
⑷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挡板的距离s1, 并填入表中。
⑸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的时间t1,算出平均速度v1,并填入表中。
⑹计算小车下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及平均速度v2,并填入表中。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将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填入下表路程s/cm时间t/s速度v/(cm/s)全程s =t =v =前半路程s1 =t1 =v1 =后半路程s2 =t2 =v1 =分析与论证:1比较小车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说明小车做的是运动。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些。
课堂练习:1、在“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中,小明设计如图示测小车平均速度的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_____cm tBC=___________s v=__________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填“大”或“小”)、达标检测: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C、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D、人打一个阿欠2、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如图4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图4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1、5m/sB、2m/sC、1m/sD、2、5m/s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 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图5A、5m/sB、10m/sC、15m/sD、20m/s5、出租车司机在某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5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问题导入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
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来研究呢?推进新课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小车、带金属档片的斜面、停表、刻度尺3.设计实验——实验装置:4.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步骤进行: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学习重点】:在实验中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如何准确的测量出小车的运动时间。
【自主预习】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__量程和分度值_,读数时,一定要有一位__估读__值。
2.使用停表:①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②停表的读数: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小盘:通常有30刻度(甲图)和60刻度型(乙图).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 的原因。
读数结果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
每次读完后要_归零。
实验前先多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
甲乙 【合作探究】探究一: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v =st.3.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 和时间t 。
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公式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4.实验装置图:5.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1)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
(2)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以及后柳中学初二学生对物理世界充满求知欲与好奇心的性格特点,本节课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总结归纳-分析论证”的教学模式,将整节课知识点贯穿于实验引导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实践,交流讨论,在教师做适当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领会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提高实验素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v2=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6.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学生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小车下滑的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
讨论总结:
(1).因为斜面坡度不同、对应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不同;
(2).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四、回顾实验,总结升华
课堂小结
3-5分钟
回顾整个实验及分析过程,包括:1.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3.如何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回顾整个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实,总结实验要点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实验素养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动画导入,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第二部分是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第三部分是讨论总结,回顾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素养。通过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实验探究课,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新版)新人教版V=实验过程: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6、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8、记录数据表格路程(厘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厘米/秒)S1=t1=V1=S2=t2=V2=课堂练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1、观察如3-12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此时的秒表图3-12图3-13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2、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314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1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15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图3-15(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 tBC=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填“大、小”)图3-14学习目标1、会进行速度的单位换算,能利用公式v=s/t 及其变形公式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自学指导一频闪摄影1、自学讨论: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学案人教
新课标版
人教新课标版实验目的:
1、会使用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培养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
(一)复习旧知,提出课题从速度的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图
1、4-1,找出所需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各小组按照课本23页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教材设计的表格中,最后求出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3、交流评估:各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看那一组做的最好。
4、阅读教材P24“科学世界”,了解超声波测距的过程和原理。
自我小结: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我还存在的疑问。
当堂测试
1、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既可以取相同时,比较的长短;也可
以取相同时,比较的长短。
在田径运动会中,看台上的观众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
2、以下有关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速度越大,物体跑得就越远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速度小的物体跑的距离不一定小
D、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接反映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3、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
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
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4、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利用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5、在用图
1、4-1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列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6、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 m ,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7、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