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4)验证(探究)人或动物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通过激素的调节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通过激素的调节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通过激素的调节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一、非标准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中有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循环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在该激素的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三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剔除。

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答案:A2.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

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 )A.这个顽固的神经反射仍然存在,是因为小肠上的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B.稀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C.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D.稀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解析:通过两组实验的对照,说明稀盐酸不是促进胰液分泌的直接因素,而它会刺激小肠黏膜产生某种物质,即后来被人们证实了的促胰液素,这种物质促进了胰液的分泌。

答案:C3.下列有关动物激素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激素促进动物的发育B.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C.有些激素促进动物的生长D.有些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解析: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

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激素包括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的是性激素。

答案:B4.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B.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促进根的生长C.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往往不同D.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解析:选C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超过最适浓度后,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直到起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导致植物死亡;由于根比茎对生长素敏感,因此,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会抑制根的生长;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一般不同;在植物体内,幼嫩细胞的代谢和生长比成熟细胞旺盛,对生长素也更敏感。

2.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了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可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 )A.小麦B.玉米C.黄豆D.辣椒解析:选D 小麦、玉米和黄豆收获的都是种子,辣椒收获的是果实。

生长素能够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3.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解析:选B 解除顶端优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摘掉顶芽。

B项中虽然摘掉了顶芽,但由于在顶芽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羊毛脂中的生长素会运往侧芽,从而不能解除顶端优势。

C项与B项的区别是摘掉顶芽后,在顶芽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没有生长素运往侧芽,D项中琼脂小块不能提供生长素。

4.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正式实验前做预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时,可以浸泡或沾蘸C.不同组的实验材料处理的时间可以不同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解析:选B 在正式实验前做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3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Word版含解析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3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Word版含解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住对点训练・KF TAMfi [TH II niAM XI IM I IAN题型■一生长素的两重性原理及曲线分析1 •下列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不正确的是()A •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C.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D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答案A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2.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A点的浓度促进芽生长②B点的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③C点的浓度抑制芽生长④D点的浓度抑制芽生长A .②④ B.③④ C.①② D .②③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①错误;B点对芽的生长促进最大,所以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②正确;C点对芽的生长仍为促进作用,所以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浓度,③错误;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抑制了芽的生长,④正确。

3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 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依次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C.生长素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D .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根、芽、茎的作用均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表现为两重性,A正确;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的作用最强,依次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B正确;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高浓度时抑制生长,C错误;D点位于0”线以上,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D正确。

4.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生长素“两重性”作用特点的是()A .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B .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C.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D .无子番茄的形成答案B解析茎的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导致背光一侧生长快,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在此过程中,生长素都是促进生长,茎的背地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浓度高由于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较远地侧快,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A错误;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体现了促进和抑制的特点,根的向地性产生的原因是受重力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因根对生长素较茎敏感,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根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B正确;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错误;无子番茄的形成是利用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并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课件(共张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课件(共张PPT)

2.切除法
原理:切除动物的某种内分泌腺,通过观察该动 物的异常反应来验证该腺体所分泌激素的功能。
过程:手术摘除小狗的甲状腺。
结果:小狗出现身体臃肿、行动呆笨迟缓、精神 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等症状。
分析:甲状腺激素在体内含量减少。
结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 统的兴奋性,促进动物发育。
C 激素分泌过少,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疾病是:( )
A、甲状腺激素、呆小症
B、甲状腺激素、侏儒症
C、生长激素、侏儒症
D、生长激素、呆小症 2、能够为泌乳准备条件的激素是:(
C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孕激素
D、雌激素
3、下列物质口服后将失去原有作用的是( A )
A 胰岛素
B 雌性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胃蛋白酶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四、 激素调节的实例
来源
食物中 消化 的糖类 吸收
糖类代谢
去路
氧化分解
线粒体 CO2+H2O+能量
肝糖元
甘油 氨基酸 乳酸
分解
血糖
合成肝脏肝糖元(储能备量)暂时
(80~120mg/dL)
肌糖元(供肌肉活动)
骨胳肌
合成
转变
分解 乳酸+能量
三、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①生长激素(蛋白质): 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和骨的生长。幼年时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幼 zxxkw
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成年人分泌过多会 得肢端肥大症。
②甲状腺激素(含碘的氨基酸)。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

2020高中生物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高中生物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3章水平测试一、选择题1.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B.实验二证明顶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分布不均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生长素答案 C解析实验一,在实验条件下,两个胚芽鞘都发生了生长,但是遮住了尖端下部的胚芽鞘生长发生了弯曲,此实验证明植物接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A错误;实验二,一个胚芽鞘尖端切除,不能产生生长素,一个胚芽鞘有尖端并且在光下弯曲生长,不能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B错误;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分布不均,C正确;实验四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D错误。

2.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物质是( )A.2,4-D 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答案 A解析题干中所说的物质是植物激素,2,4-D为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

3.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协助B.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D.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一定抑制根的生长答案 D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A正确;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B正确;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C正确;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也可能促进根的生长,也可能抑制根的生长,D错误。

4.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答案 D解析甲遮住了尖端,因而无法感受光刺激,但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因而直立生长;乙遮住了尖端下方,可尖端下方不感光,因而不会影响胚芽鞘对单侧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因而乙会向右弯曲生长;丙用云母片纵向插在胚芽鞘尖端,因而单侧光下生长素无法在尖端向背光侧转移,因而丙直立生长;丁用云母片横向插在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方之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引起尖端下方的生长,因而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用云母片横向插入尖端与尖端下方之间,但不插透,因而只遮挡了右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左侧依然可以生长,此处光是从上至下直射,导致左边尖端下方生长素浓度高,右边尖端下方没有生长素,故戊向右弯曲生长。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11)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11)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11)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因变量是土壤的湿度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2、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3、某同学完成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对照实验,对照组( )A.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土壤进行处理C.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D.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4、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B.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5、将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①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②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③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④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使用催腐剂(含腐生细菌、真菌)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士地肥力下降等问题。

2020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四)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四)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含答案

课时达标训练(四)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基础题组】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2.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4.(2016·德州高二月考)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参与B.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C.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5.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如图①②③表示的是检测时的三种连接方法与刺激前的电位状态,图①②中的刺激点与两电极的距离相等。

在刺激点给予刺激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①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B.图②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C.图③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D.图①与图③中的微电流计指针两次偏转的方向不同6.你幸福吗?最近研究表明,当人感到开心时一种被称为hypocretin的神经递质显著增加;而当人感到悲伤时该多肽水平减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ypocretin在突触后膜中形成B.hypocretin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无关C.人开心时,较多hypocretin进入组织液D.hypocretin在神经元间双向传递7.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Ⅴ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8.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在兴奋传递过程中图示细胞高尔基体活动较明显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能力题组】9.如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实验题专练-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实验题专练-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1)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B.清水组实验结果异常,可能滴加的是NaOH 溶液C.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D.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2、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

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溶液。

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水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实验的自变量是血浆和蒸馏水D.实验证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所以血浆pH稳定不变3、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步骤A组B组①分组编号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②? 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1)步骤②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A组:1号试管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1号试管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4)验证(探究)人或动物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1、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后代谢能力明显下降;若切除5d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后进行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下列最为适宜的对比实验组是()
A.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
B.从进行切除后的第1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溶剂的实验组
C.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d开始,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某溶剂
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
2、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3号瓶、4号瓶、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影响TSH的分泌
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
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
D.3号瓶、4号瓶对比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

对照组应设为( )
A.用一成年健康的家兔做相同的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同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垂体后做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同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下丘脑后做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6、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 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 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 测定血糖含量
④ 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 ③ ④
B.① ③ ⑤
C.② ③ ⑤
D.② ③ ④
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

一段时间后,A 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 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原理是。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

8、现有一只小鼠表现出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某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该小鼠出现此症状的原因。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果给小鼠注射__________溶液后症状得到缓解,则说明该小鼠出现此症状的原因是血糖偏低,此种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注射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来缓解此症状。

2.另一种原因是:某部位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TH)含量低,上述症状的出现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该同学通过测量下列血液中相关激素含量来判定病变部位。

a.如血液中TPH偏多, TSH和TH偏低,则说明病变部位为__________,可通过注射__________来验证该结论,若注射后血液中__________激素含量明显升高,则说明该结论正确。

b.如血液中TRH和TSH含量都偏多, TH含量偏低,则说明病变部位为__________。

3.用a和b两种方法判定该小鼠异常病因所依据的原理是: TH的分泌过程中存在__________调节。

9、如图是由前胰岛素原加工成胰岛素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胰岛素分子的A、B两条肽链是由_______(填“同一”或“不同”)种基因编码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

(2)由胰岛素某因合成胰岛素的过程有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的参与。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蛋白酶催化________键的断裂。

(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均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小鼠注射_________—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_______ (填“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溶液。

一段时间后, 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小鼠活动状况几乎无变化。

(4)阐述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

10、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 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 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

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

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D 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 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11、“瘦素”是最近由英国研究人员发现的人体中一种重要的激素,它能控制人的食欲。

注射“瘦素”后,人的食欲会下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肥胖是由体内脂肪过多引起的,检验脂肪的试剂是__________,颜色反应是__________。

2.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期的救援中,从废墟下救出的生还者中女性较男性多。

其原因是女性皮下脂肪厚,在没有食物和饮水的条件下,女性的生存期限会比男性长。

请从脂肪的元素组成及主要作用角度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瘦素”能否控制动物的食欲以及能否起到减肥作用,请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生理盐水,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____的大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并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甲组每天__________,乙组每天__________。

第三步:在正常饲养的基础上,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分别饲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观察大鼠的食欲状况,称量并统计各组大鼠的体重。

12、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若干只健康成年小鼠均分为两组,其中甲组切除甲状腺,乙组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观察其精神状态,并记录.
(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

该同学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乙组小鼠的耗氧量会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甲组小鼠的体温可能会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稳定”)。

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乙组的部分小鼠放置到了低温环境中,结果乙组小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明显增强,原因是__________。

(3)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以使实验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对丙组的处理是
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并且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相同。

为了不影响家兔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两者的生理作用刚好相反。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3号瓶、4号瓶、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影响TSH的分泌,3位对照,A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