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用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与空调系统的匹配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中央空调冷水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分析

关于中央空调冷水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分析
1 Btu/h=0.293 watts。
作为衡量冷水机组性能的指标,它是制冷量与输入功的比值。 与EER相关趺的另一个概念为SEER(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e),它刊‘以 表示为供冷季节总的制冷量与供冷季节总的输入能量之比。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节能研究的重点一直集L}·在如何提高冷水机组的EER。但 足,EER所表示的仅仅是名义工况条件下的能耗。随着系统负荷的减少,它会人幅度的 下降。例如某机组,在100%负荷(满负荷)时,它的EER是3.0左右的话,当系统调节 为40%附近的负荷率时,EER已经降为1.4了。事实上,系统负荷与冷水机组的制冷量 完企匹配的情况几乎是没有的。为此,必须考虑冷水机组在各种负荷下的综合能耗。 完全匹配的情况几乎是没有的。为此,必须考虑冷水机组在各种负荷下的综合能耗。
program is available in Xi’an.The performance under partial load and rate of price to performance,the relationship of the water chiller choice to life cycle cost was analyzed using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 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槲 日期:弦盯·6·7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it to the data in ARl standard.The time weighting factor of the IPIjV computational formula is

基于最优COP的楼宇空调冷水机组间的负荷优化分配

基于最优COP的楼宇空调冷水机组间的负荷优化分配

1 前 言
组 C P与其 间关系特性 , O 提出一种 自 适应的 负荷 优 化分 配方 法 , 别 根 据具 有 相 同 和不 同额 分
定 制冷 量冷 水 机组 的 系统 , 用 最 优 化 方法 求 解 采 目标 方 程 , 得最 佳 负荷 分 配率 , 获 利用 T N Y R S S仿 真 实验 平 台进行 仿 真实 验分 析 。
s vig e r . a n ne g y
Ke od : c ie;pi l l dn ;dpi t do t a cn o;atodrt ( L ) yw r s hl rot aig aat eme o ;pi l ot lp rla ai P R l ma o v h m r o
维普资讯
20 07年第 3 5卷第 6期
文 章 编 号 : 10 -0 2 (0 7 0 —0 7 — 0 0 5 - 3 9 20 )3 0 1 4




7 1
基于最优 C P的楼 字空调冷水 机 O 组 问的负荷优化分 配
陈丹 丹 , 欣 桥 , 晋 杜志敏 , 肖晓 坤
CHE Da - a N n d n,J N Xi ・ io, h - n, AO Xio k n I n q a DU Z i mi XI a ・ u
(h nhi i t gU i ri , hnh i 0 0 0 C ia S ag a J o n n esy S ag a 2 03 , hn ) ao v t A s at I e lpeciesss m,h hlr aeuul a e at em s o nigt s codn e bt c  ̄ nt t l hl r yt r h mu i l e tecie r sa yl d dpryi t ot fu nn me.A crigt t l s l o l nh r i oh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计算与限值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计算与限值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计算与限值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是指: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机组在各种负荷条件下的累积负荷百分比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的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效率的单一数值。

[1]IPLV计算公式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计算方法如下:IPLV = 1.2% A + 32.8% B + 39.7% C + 26.3% D(4.2.13)式中:A——10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30℃”且“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5℃”;B——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6℃”且“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1.5℃”;C——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3℃”且“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8℃”;D一一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19℃”且“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4.5℃”。

冷水(热泵)机组IPLV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冷定频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4.2.11的数值;2)水冷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4.2.11中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30倍;3)水冷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4.2.11中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15倍。

表4.2.11 冷水(热泵)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IPLV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不应低于表4.2.17 的数值。

表4.2.17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IPLV的适用范围。

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部分负荷下的节能分析

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部分负荷下的节能分析

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部分负荷下的节能分析邬燕芳;许雄文【摘要】针对实际运行中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节能效果偏低的状况,本文从离心压缩机的机理出发,介绍了离心压缩机运行的各种损失.分析得出分离冲击损失及叶轮进口气流冲角对不同调节方式下的离心压缩机运行效率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部分负荷下导叶调节的损失及其内在机理,得出了导叶调节对离心机防喘振的重要性.并重点分析了不同的冷却水温与负荷率变化关系下采用变频调节的节能效果.最后给出了理论上的最佳负荷率对应的冷却水温,在此关系下,变频离心机调节可以获得最大的节能效果.但在实际工况中,负荷率的变化速度更快,因此变频离心机运行将偏离最佳工作点,负荷率降低时,叶轮进口气流将产生正冲角,压缩效率降低较大,节能效果大打折扣.【期刊名称】《制冷》【年(卷),期】2013(032)002【总页数】6页(P59-64)【关键词】离心机组;变频;压缩效率;冲角【作者】邬燕芳;许雄文【作者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010;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31;TB657引言节能是我国目前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建筑能耗近年来增长迅速,已经达到了我国能源总消耗的30%,而中央空调的能耗占到了建筑总能耗的50% ~60%[1],因此中央空调节能对我国的节能降耗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央空调节能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系统的研究,包括冷却水和冷冻水系统的水泵耗能研究[2-7]。

但是,在中央空调系统能耗中,冷水机组的耗能占70%左右的比例,所以冷水机组的节能才是制冷系统节能中最关键的一环。

离心式压缩机流量大,压缩效率高,因此,在大型中央空调中,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应用最为广泛。

离心压缩机是通过调整旋转的叶轮带动气体做功从而提高气体的压力。

同所有其他型式的冷水机组一样,在部分负荷下,离心压缩机的效率下降,导致制冷能效比下降。

目前,大部分离心冷水机组调节负荷是通过改变压缩机的进口导叶来实现的,通过调节导叶的安装角来改变导叶的开度,从而调节压缩机的流量,改变机组的制冷能力。

冷水机组优化配置及节能运行模式研究

冷水机组优化配置及节能运行模式研究
冷 水 机 组 的节 能 途 径 。
[ 关键词 ] 冷水机组 ,配置模式 ,运行模式 ,部分 负荷 [ 中图分 类号] T 8 1 I 7 U 3 ;T ̄5 [ 文献标识码 ] B
A t d n t e Op i z d Al c i n M o e o d nd En r y o
对 于 大型公 共建 筑 ,夏季 空 调 系统 负荷 主 要来
可 以看 出 ,两种 类 型 的冷 水 机组 在 部分 负 荷 比 自新风负荷及围护结构传热 、太阳辐射传热 、室内 5 %处 的 C P 0 O 均达到最大值 ;随着部分负荷比的增 设备和人员等的散热 。由于空调负荷随室外气象参 大 ,冷 水机 组 的 C P逐 渐 减 小 ;部 分 负 荷 比小 于 O
S vn e a o o e o a e ilr Un t a i g Op r t n M d fW t r Ch l i i e s
S n HILig, MA mi Yi n
( ehncl nier gC lg f ie U i rt,Fj nXa e 60 1 M caia E g ei o eeo J i n esy ua i n3 1 ) n n l m v i i m 2
收稿 日期 :20 —6—1 08 3 基金项 目:本项 目获集美大学科研基金资助 。 作者 简 介 :施 灵 (90一) 17 ,女 ,副 教 授 ,硕 士 ,从 事 制 冷 空 调 系统 优 化 运 行 研 究 。 E—m i hb99 ul .l. c 。 al h 00 @pbi x .a , c n
c to de n a iu p r t g mo swa t de ai n mo s a d v ro so e ai de ssu d, a d te e eg a ig a p o c e r r s ne o n ts l t n n i n h n r y s vn p r a h swe p e e tdf ru i ee i e c o n p ai n. a d o rto e

冷水机组高效负荷区及实现高效运行的方法

冷水机组高效负荷区及实现高效运行的方法

冷水机组高效负荷区及实现高效运行的方法黄志刚【摘要】采用国际知名品牌的冷水机组选型软件,分析了冷水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效率(IPLV)和非标准条件部分负荷效率(NPLV)同实际运行的部分负荷效率的差异,指出绝大多数冷水机组高效运行负荷区在90%-100%.不恰当地采用IPLV /NPLV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从而导致冷水机组在实际运行中的能耗增加.同时介绍了在基本保证舒适度的情况下维持冷水机组高效运行的方法.%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quipment-selection software,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 (IPLV), non-standard part load value (NPLV), and the actual part load efficiency,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most efficient load-zone of most of operating water chillers were in the load range of 90%-100%. Therefore, improper understanding ofIPLV/NPLV would result in confus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operating water chillers. Besides, the author introduced some operation methods to maintain the most efficient performance of water chillers used in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期刊名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1)005【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冷水机组;IPLV/NPLV;部分负荷效率;高效运行【作者】黄志刚【作者单位】深圳市中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651对冷水机组性能评价时,往往采用冷水机组供应商提供的综合部分负荷效率/非标准条件部分负载效率(IPLV/NPLV)为依据.然而IPLV/NPLV并不能提供真实的实际运行部分负荷效率[1],这使得对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评价与实际情况出现偏离,则会导致冷水机组能耗增加,在业界引起了一些讨论[2,3].在实际工程中,为了降低中央空调系统中冷水机组的运行能耗,必须找到冷水机组的高效运行区域并尽可能使冷水机组运行于高效区.我们通过深入冷水机组运行现场了解到:采用IPLV/NPLV表述冷水机组性能的习惯做法使人们普遍以为冷水机组在50%–60%的部分负荷区域时效率最高,对冷水机组的实际运行操作起到了误导作用.加上部分负荷运行是实际运行中的常态,导致了冷水机组在空调季节绝大多数时间处于部分负荷运行,低效率的部分负荷运行已经成为中央空调系统高能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收集和分析了多种大型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参数的基础上,经过实际运行检验,对冷水机组高效负荷区及实现高效运行的方法进行了探讨.1 IPLV/NPLV与实际运行部分负荷效率的区别为准确获得冷水机组实际运行的部分负荷效率与高效工作区域的关系,必须首先了解广为使用的IPLV/NPLV及其与实际运行的部分负荷效率之间的区别.1.1 IPLV/NPLV按照美国空调制冷协会(简称ARI)所采用的ARI550/590-1998的介绍[4],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效率IPLV(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和非标准条件部分负荷效率NPLV(Non-standard Part Load Value)是在表1所给条件下通过式(1)获得的:式中,η表示部分负荷效率或非标准条件部分负荷效率(IPLV或NPLV);A–D 为各负荷下的效率ηp,见表1.可见IPLV/NPLV反映的是冷水机组在特定的冷却水进水温度下的部分负荷运行效率,而不是针对实际运行的冷却水温度提出的.事实上,式(1)是ARI基于对美国29个典型城市冷水机组运行时的气象条件、建筑负荷特点和冷水机组部分负荷运行时间等的统计结果分析后给出的,且只对单台冷水机组负担建筑空调负荷时适用.为使IPLV/NPLV在我国的气象条件等情况下适用,我国也提出了相应的IPLV/NPLV计算式,但并无本质上的变化,主要是对各负荷对应的权重系数及冷却水进水温度值进行了调整,其计算式如式(2)[5]:表1 ARI 550/590-1998规定的IPLV/NPLV计算条件ηp 冷水机组负荷/% Tc (IPLV冷却水进水温度)/ ℃Tc (NPLV冷却水进水温度)/ ℃A 100 29.4 用户指定的温度B 75 23.8 100%~50%负荷条件相应温度线性插值C 50 18.3 18.3 D 25 18.3 18.3式中:A为10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冷却水进水温度30℃;B为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冷却水进水温度26℃;C为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冷却水进水温度23℃;D为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冷却水进水温度19℃.1.2 实际运行的部分负荷效率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末端负荷的变化,致使冷水机组必须通过负荷调节装置来降低负荷,从而使提供的冷冻水温度保持不变,而冷却水温度则随季节等运行工况变化.此时冷水机组所产生的冷量与其能耗之比为实际运行的部分负荷效率,该效率反映的是冷水机组实际运行条件下所具备的效率,是依据实际运行工况而变化的效率,更能反映冷水机组的实际运行情况.1.3 IPLV/NPLV与实际运行的部分负荷效率的比较为说明 IPLV/NPLV与实际运行的部分负荷效率之间的差异,利用某知名品牌的冷水机组选型软件,根据工况条件计算相应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如在NPLV和实际运行条件下计算所得冷水机组运行参数分别见表2和表3.通过表2和表3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按照ARI 550/590-1998 NPLV条件所确定的冷水机组高效运行区间为60%~70%(对应的最小单位冷量能耗在0.158~0.159之间),而按照实际运行的部分负荷效率确定的冷水机组高效运行区间则在 100%附近(对应的最小单位冷量能耗在0.173~0.174之间).由此可见,根据 IPLV/NPLV所确定的冷水机组高效运行的负荷区与按实际运行条件所确定的是不同的.由于 IPLV/NPLV是在特定的冷却水进水温度条件下获得的,而实际运行时冷却水进水温度并不一定与其相符,因此,使用IPLV/NPLV来判断某台实际运行的冷水机组的高效负荷区并不一定合理.换言之,要客观判断某一冷水机组的实际高效负荷区,应该以实际运行的部分负荷效率为依据.表3的模拟计算和我们的实际运行测试均表明,冷水机组在满负荷附近运行时往往具有最高效率.表2 NPLV条件下的运行参数注:RT为制冷量单位“冷吨”,1RT=3.517kW.工况序号冷量负荷率/% 冷量(RT) Te (出/回冷冻水温度)/℃Tc (回/出冷却水温度)/℃ 电功率/kW 单位冷量能耗/( kW·kW-1) 1 100 650 7/12.0 32/37.0 395.9 0.173 2 90 585 7/11.5 29.27/33.72 338.3 0.164 3 80 520 7/11.026.53/30.470 292.1 0.160 4 70 455 7/10.5 21.07/27.23 252.4 0.158 5 60 390 7/10.0 18.33/24.01 218.5 0.159 6 50 325 7/9.5 18.33/20.81 196.0 0.171 7 40 260 7/9.0 18.33/20.3 147.6 0.161 8 30 195 7/8.5 18.33/19.83 124.5 0.182 9 20 130 7/8.0 18.33/19.35 91.3 0.200表3 实际运行的部分负荷效率条件下的运行参数工况序号冷量负荷率/% 冷量(RT) Te (出/回冷冻水温度)/℃Tc (回/出冷却水温度)/℃ 电功率/kW 单位冷量能耗/(kW·kW-1) 1 100 650 7/12.0 32/37.0 395.9 0.173 2 90 585 7/11.532/36.5 357.4 0.174 3 80 520 7/11.0 32/36.0 324.2 0.177 4 70 455 7/10.532/35.5 295.1 0.184 5 60 390 7/10.0 32/35.0 264.4 0.193 6 50 325 7/9.532/34.6 232.8 0.203 7 40 260 7/9.0 32/34.1 199.5 0.218 8 30 195 7/8.532/33.6 165.1 0.241 9 20 130 7/8.0 32/33.1 148.5 0.2702 IPLV/NPLV对冷水机组能耗的误导多年来,在生产厂商用IPLV/NPLV来表示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效率、各种文章资料引用IPLV/NPLV作为论述依据、甚至国家标准评定也采用IPLV/NPLV的情况下,已经使得许多制冷工程师和操作运行人员只记住了 IPLV/NPLV高效运行区段为50%~60%,而忽略了实现这一高效运行区段时的条件(此时冷却水的温度已经接近18.3℃)和IPLV/NPLV本身的适用条件,这就使按照NPLV/IPLV计算/测定工况参数条件给出的每台制冷机的最高效区域约在 50%~60%之间的结论似乎已经成为业内公论.其直接影响是,人们普遍认为2台部分负荷(比如60%或70%)运行的冷水机组是合理的、省电的;甚至还有人提出是否应该以2台50%(电力)负荷运行的制冷机,取代一台以 100%负荷运行的制冷机.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果依照IPLV/NPLV得出的参数来指导冷水机组的实际运行,其结果必然会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我们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冷水机组部分负荷运行的现象极为普遍,只要冷水机组配置大于冷量需求的中央空调系统,绝大多数都在部分负荷运行.一方面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效率低于满负荷(或附近)时效率,另一方面还造成了泵耗功率的相对(100%时)损失,因此冷水机组部分负荷运行已成了中央空调高能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降低中央空调系统和冷水机组的能耗,应澄清对IPLV/NPLV的认识,同时在实际工程中积极探寻提高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时运行效率的方法.3 冷水机组高效运行的方法在了解冷水机组只有接近满负荷时才具有最佳效率后,就应该尽量避免使冷水机组处于部分负荷运行.为使冷水机组实现高效运行,可采取以下方法:1)多台机组联合运行时,根据空调负荷(冷量负荷)确定合适的运行台数.我们知道,冷水机组控制面板上显示的负荷率是电负荷率,必须根据该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曲线查到所对应的冷量负荷率(对于离心冷水机组,往往部分负荷时的冷量率小于电负荷率,参见表2和表3).如果是多台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就可能出现2(或3)台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冷量小于或接近1(或2)台满负荷时的冷量,这种现象往往表现为2台60%负荷(电量)和3台70%负荷(电量)的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一台制冷机运行完全不改变空调系统的参数,完全能满足空调系统的使用要求.2)当多台冷水机组的负荷率(电量)高于70%以上时,可以利用舒适性空调系统的热惰性,通过一定时段的变工况运行,如提高冷冻水出水温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单台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末端的冷量供给,达到在一段时间内少开一台冷水机组的目的进而降低能耗.当冷冻水出水温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又可以通过加开以一台冷水机组来降低冷冻水温度,如果处于平电期,甚至可以使冷冻水温度低于7℃.这种变工况运行法可以有效地延长多开冷水机组的开机时间和下次少开冷水机组时的停机时间,使冷水机组至始至终处于满负荷运行.以开停机的方式调节供冷需求,重要的是摸索出不同条件下冷冻水最高供水温度,以保障供冷品质.深圳某大厦按照此方法节电效果明显,2007年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对该大厦的冷水机组运行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全年冷水机组平均负荷为97%.3)当冷量需求高于冷水机组供冷量时,主动减少部分场地的冷负荷需求,如:减少新风量、停开仓库除湿风柜、减少自用冷量等.当冷水机组供冷量高于冷量需求时,通过增加新风量、加开仓库除湿风柜,恢复自用冷量供应来加大冷量需求.其实前者为高水温供冷,减少了整体供冷;后者低为低水温供冷,加大了整体供冷. 4)从中央空调流程设计解决部分负荷低效及保证冷冻水温可控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表明,IPLV/NPLV并不能作为通用的依据来判断冷水机组的高效负荷区.在实际工程中,可从中央空调流程设计开始解决部分负荷时的低效问题;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对既有冷水机组与中央空调系统采取变工况方式,使冷水机组保持高效运行,达到降低冷水机组乃至中央空调能耗的目的.参考文献:[1] 王君,李元旦.对制冷机组效率指标IPLV/NPLV适用性的质疑与探讨[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 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004(1).[2] 曹琦.部分负荷综合值IPLV 的含义探讨[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4(2):9-10.[3] 袁昌立.有关IPLV参数的几个问题探讨[J].节能,2007(1):21-23.[4] ARI Standard 550/590-1998.Standard for water chilling packages using the vapor compression cycle[S].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Institute, 4031 North Fairfax Drive, Suite 425, Arlington, VA.22203, U.S.A, 1998.[5] GB50189-2005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

空调机组性能系数浅析

空调机组性能系数浅析

空调机组性能系数浅析西安工程大学赵军狄育慧宣永梅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应用较多的几种空调机组性能系数的现状,说明了各自的定义及应用,重点说明了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性能特点,并通过具体的测试数据,说明了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优势。

关键词空调机组性能系数蒸发冷却空调机组优点工程实例前言近年来,人们不对空调的需求量断增加,用电量也随之剧增,特别是加重了夏季的用电负荷。

在制冷系统容量和运行时间一定时,全年能耗取决于制冷组的类型、单机容量、台数、不同机型不同容量机组的搭配方式等。

如果知道机组的额定冷量和部分负荷调节特性,结合用户全年冷负荷的分布规律,就可以准确计算其全年能耗。

目前,国内外空调机组性能系数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1.能效比EER它是标志机组能耗的重要指标,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为在给定的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机组进行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一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Btu/h)/W 或W/W表示。

其中Btu为英热单位(British thermal units),1Btu/h=0.293W。

它与COP的关系是:EER((Btu/h)/W )= 3.413COP(W/W)。

EER主要表征了空调机组(含空气源、水源、地源等形式的整体式、分体式空调机组)的性能参数。

EER性能参数值比COP适用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一般的电动压缩式制冷或热泵空调机组(制冷压缩机)外,亦适合于吸收式制冷机组。

EER所表示的仅仅是名义工况下的能耗,随着系统承担负载荷的减少,EER会大幅度的下降。

例如:某机组在满负荷运行时的EER是3.0,而当系统调节为40%负荷时,EER 已经降为1.4了。

系统负荷与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完全匹配的情况几乎是没有的,因此必须考虑机组在季节下的能耗情况。

2.季节能效比SEER季节能效比SEER表示在制冷季节期间内,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从房间除去的热量总和(总的制冷量)与耗电量总和(总的输入能量)之间的比值。

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运行与改造案例研究_1_冷水机组(1)

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运行与改造案例研究_1_冷水机组(1)

% 34 %
公建节能
暖通空调 HV&AC 2010 年第 40卷第 8 期
图 4 原有冷水机组年运行 COP 平均值 图 1 空调水系统简图
2 影响冷水机组实际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本案 例中, 采用 文献 [ 1] 提出的 内部效 率 ( DCOP ) 与外部效率( I COP) 来分析影响冷水机组 COP 的因素。 I COP 和 DCOP ( 又称热力完善度 ) 定义如下。 Te ( 1) Tc - T e COP DCOP = ( 2) I COP T c 为蒸发温度 , K; T e 为冷凝温度, K 。 ICOP = 在蒸发温度相对固定的情况下, 冷却水侧的运
Abstract W ith a typical c ase, discusses the ke y f acto rs af fecting ener g y co nsumption and eff iciency of chiller s, and pr esents the metho ds to optimize chille r e ff iciency, pro viding ref er ence f or building s w ith lar ge chiller s. Keywords w ater chille r, coe ff icient of perf or ma nce , co mpressio n ra tio , lo ad pr o po r tio n
暖通空调 HV&AC 2010 年第 40 卷第 8 期
公建节能
% 33 %
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运行与改造 * 案例研究( 1 ) : 冷水机组
清华大学 常 晟 魏庆芃 陈永康 蔡宏武 吴稼培 常 良 太古地产有限公司 陈盛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调用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与空调系统的匹配分析摘要:本文分析研究了反映空调用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时的综合性能相关参数, 讨论了不同部分负荷性能冷水机组的能耗评价方法和节能潜力,划分了冷水机组在不同负荷段的部分负荷性能与全负荷性能的关系,指出美国空调与制冷学会标准(ARI-550/590-98)中提出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技术意义及其变化, 提示了制冷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能耗与空调动态负荷的相关性,给出了空调用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与空调系统匹配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空调系统匹配在空调工程中,制冷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对整个空调系统的能耗影响很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空调的使用日趋广泛,空调面积数量大幅度上升,各类风冷式、水冷式甚至蒸发式的冷水机组已经成为空调用冷源的主力军,冷水机组的能耗也越来越大,采用合理、科学和经济的设计、选型和运行方案,就成为降低冷水机组消耗的关键问题。

空调用冷水机组的全年运行能耗与冷水机组的性能有关,而冷水机组的性能主要包括全负荷性能和部分负荷性能,两者在选择和匹配冷水机组时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空调系统的冷负荷总是随室外气象参数扰动和室内状态的改变而变化的,在供冷期间空调系统在部分负荷下运行的时间较多,所以冷水机组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因此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对其运行能耗的影响是很大的。

研究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的部分负荷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匹配关系,对于挖掘空调制冷总能系统的节能潜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1冷水机组部分负荷综合性能参数在规定的名义工况条件下,冷水机组的制冷量与能耗之比称为冷水机组的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它是标志冷水机组能耗的重要指标。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节能研究的重点一直集中在如何提高冷水机组的EER。

但是,EER所表示的仅仅是名义工况条件下的能耗。

随着系统负荷的减少,它会大幅度的下降。

例如某机组,在100%负荷(满负荷)时,它的EER是3.0左右的话,当系统调节为40%附近的负荷率时,EER已经降为1.4了。

事实上,系统负荷与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完全匹配的情况几乎是没有的。

为此,必须考虑冷水机组在各种负荷下综合能耗。

季节能效比SEER(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e) 和由美国空调与制冷学会标准(ARI—550/590 –98)中提出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Integrate Partial Load Value)来评价不同类型冷水机组在整个空调季节中的综合性能,可以更准确的反映冷水机组的能耗。

这里重点分析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

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一般是以名义工况输入功率百分数和名义工况制冷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一般来说,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大致可以有在整个负荷段冷水机组的全负荷性能好于、差于部分负荷性能和部分负荷段好于、部分负荷段差于部分负荷性能这三种情况。

由于冷水机组的实际运行情况(串、并联台数;负荷调节方法;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室内外参数条件和机组运行方案)是有较大差异的,难以准确作出冷水机组的负荷特性曲线,需要寻求一个能描述不同类型冷水机组共同的部分负荷性能评价指标。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的概念是最早于1986年首先提出来的,后来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美国空调与制冷学会ARI550-92《离心式和回转式螺杆式冷水机组》以及ARI590-92《容积式冷水机组》两个标准中规定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Integrate Partial Load Value),在部分负荷下求得制冷性能系数,再按加权系数公式计算出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值,主要反映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调节功能。

这一方程是对于提供冷水机组平均负荷性能的一种进展,使得这一指标能够准确地描述在一个标准年周期内冷水机组运转的实际过程,这样就可以通过扩展的计算机数据分析用来解决冷水机组在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应用场合中的模型问题,而不是针对单机平均值的概念。

按照部分负荷ARI550-92《离心式和回转式螺杆式冷水机组》以及ARI590-92《容积式冷水机组》两个标准中规定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计算公式为:IPLV = 0.17A + 0.39 B + 0.33 C + 0.11 D其中A、B、C、D分别是冷水机组在100%、75%、50%和25%负荷下的EER或COP.方程式中的系数是冷水机组在评价负荷点运行时的权重系数.由于在通常情况下, 冷水机组满负荷的运行时间不到总运行时间的3%,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因此冷水机组的负荷特性就成为衡量冷水机组性能优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可以看到,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是在25%、50%、75%部分负荷及满负荷情况下的COP或EER的加权平均值,它为衡量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特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比如说比较不同类型的冷水机组、同类型不同厂家的冷水机组、同类型同厂家运用在不同地区或和不同类型建筑及空调的冷水机组、不同类型机组组合方式等,等于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规定了相应的测试工况和技术标准。

经过一段试验运作后,美国空调与制冷学会ARI又于1998年推出了新的标准(ARI—550/590 –98),将所有采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冷水机组统一为一个相同的部分负荷评价标准,提出了新的IPLV计算公式[1]:IPLV = 0.01A + 0.42 B + 0.45 C + 0.12 D新标准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部分负荷加权系数的基准由原来取自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对象是办公大楼,变为以美国29个城市(25年当中美国的冷水机组有80%销售在这些城市)的平均气候作为基础,并以大部分建筑类型(基于DOE的研究)作为评价对象。

旧标准以小时数的直线平均定义评价负荷点,新标准改为冷吨-运行小时数。

98标准提供了更加宽广范围的运行条件,可以用来表述每一种冷水机组应用的平均值,而不是针对某一种特殊设施条件下的状况,例如可以利用详尽的分析来反映实际气象资料、建筑物的负荷特性、冷水机组的数量、运行小时数、经济优化能力和使用水泵、冷却塔等辅机的能量。

另外许多冷水机组都是在非标准工况条件下选择和使用的,统一为使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冷水机组,也反映了冷水机组容量确定和测试的变化,在比较实际工程中的设施时,这些变化更能真实地反映冷水机组的性能。

参考美国空调与制冷学会计算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有关标准,国内制冷空调界也作了大量工作,适应我国具体国情和技术现状的有关行业标准已经制定和正在制定。

通过借鉴美国空调与制冷学会计算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计算方法,运用于工程实际和科学研究,如通过计算部分负荷性能系数正确选择不同类型冷水机组[2][3];运用部分负荷计算的思路对并联机组与空调动态负荷匹配的研究[4];根据部分负荷性能合理选择冷水机组台数[5];对风冷和水冷机组的运行能耗进行分析[6];不同类型机组在主从机组配置条件下部分负荷对运行能耗的影响评价[7];燃气发动机驱动热泵型冷热水机的部分负荷分析[8];制冷装置部分负荷时冷却水系统的节能[9];ARI标准与我国相应标准的比较研究[10][11],部分负荷性能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业内专业人员的注意。

2冷水机组部分负荷与空调动态负荷的相关性根据空调专业的理论基础、仿真实验和实际运行经验,空调系统不可能总在设计负荷下运行,随着室内外负荷和扰动的变化,空调系统的冷负荷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空调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动态的部分负荷率随变系统。

有统计说明,空调夏季设计日部分负荷出现的时间比率为,低于70%的部分负荷运行时间占全天运行时间的63% 图1表明了室外气象条件变化对空调系统的动态负荷变化以及对冷水机组的制冷负荷的改变的影响,另外空调系统因为是空调用冷水机组的需求側,两个系统的负荷关系是一个强相关关系。

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应与空调负荷要求的冷量一致,使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的热量正好等于空调负荷的热量,此时的机组工作点称为平衡点。

事实上,冷水机组的产冷能力和负荷都随外部条件变化。

如图2,随室外气温的变化,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和空调房间的负变化趋势相反。

在两条曲线交点A处,制冷量等于空调荷,A为平衡点。

在A点的左侧,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大于空调房间的负荷,阴影部分表示了冷量的过剩;A点的右侧,冷量小于负荷,阴影部分表示了冷量的不足。

工程上总是依最大负荷情况选择空调设备组成空调系统,因此空调设备经常处于A点左侧工作区,满负荷工作的时间一般只有10~20%。

机组制冷量的过剩将使制冷剂在蒸发器内不能充分蒸发,达不到规定的过热度,将引起热力膨胀阀关小,制冷剂流动阻力增大,流量下降,机组的制冷量下降,直到与负荷达到平衡。

3.空调系统和冷水机组的优化匹配空调动态负荷分析是冷水机组优化配置的基础。

由于不同的建筑物有着不同的符合特性,比如最大负荷、最小负荷、负荷分布和符合频率等,这些都影响着冷水机组的容量和数目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影响两个系统在部分负荷情况下的匹配关系[12]。

根据空调动态负荷的计算分析方法,基于对一定的空调负荷率对应的时间頻数的原理,以空调动态逐时负荷中总量、最大量、均值和部分负荷性能来匹配合适的冷水机组,制定恰当的运行方案,对于保证空调用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条件下的有效可靠运行十分重要。

文献[13]中对上海市某高层建筑的运行仿真实验表明,如果冷水机组与目标建筑物的空调系统实现优化匹配,就可能产生明显的节能效果。

文献[14]以一个实现变风量空调的厂房为例,分析了VAV空调水系统在变冷冻水量VWV情况下,当部分负荷时,变频调速水泵调节冷冻水量与机组性能和能耗的关系。

在工程上有较多的实例运用冷冻水流量调节、冷水机组台数和部分负荷调整的方法使得冷水机组能够高效运行。

从空调用冷水机组和空调系统的耦合关系来看,作为一个总能系统,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和空调表面冷却器构成了相互依存关系,合理选择相关设备装置,以保证在部分负荷下也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从而减少全年运行的能耗,是需要引起充分注意的。

参考文献[1] ARI Standard 550/590-98,Standard for Water Chilling Packages Using the Vapor Compression Cycle,1998,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Institute, 4301 North Fairfax Drive, Suite 425, Arlington, Va.22203, U.S.A.[2] 曹琦,张华. 暖通空调, 1996, 26 (6): 58 ~ 60[3] 卫宇. 制冷技术, 2000, (1): 14 ~ 17[4] 赵加宁, 周巧航, 施雪华.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8 (3): 353 ~ 357[5] 丁云飞, 马最良.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1, 34 (2): 87 ~ 89[6] 丁云飞, 简兆良. 制冷, 1999, 18 (4): 76 ~ 79[7] 丁云飞. 节能. 2000, (1): 3 ~ 5[8] 耿惠彬. 制冷技术, 2003, (1): 16 ~ 20[9] 张建一. 制冷与空调, 2002, 2 (1): 58 ~60[10] 刘莹, 郑贤德, 许新明. 制冷, 2000, 19 (4): 63 ~ 67[11] 卫宇. 暖通空调, 2000, 30 (4): 67 ~ 69[12] 周一芳, 周邦宁. 暖通空调, 2002, 32 (6): 101 ~ 103[13] 南赋, 夏凊, 于航. 节能, 2001, (2): 15 ~ 18[14] 胡益雄, 袁锋.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1, 19 (4): 60 ~ 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