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冷水系统节能分析
基于双冷源深度除湿技术空调系统的节能分析

基于双冷源深度除湿技术空调系统的节能分析双冷源深度除湿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空调系统技术,通过同时利用冷水和冷凝水进行除湿的方法,可以在保证空气室内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一般的空调系统在除湿过程中,会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和冷凝来实现除湿效果。
而在双冷源深度除湿技术中,除湿过程中采用了两个独立的冷源。
其中一个冷源是冷水,通过冷水的循环来吸收空气中的湿气,实现除湿效果。
另一个冷源是冷凝水,通过冷凝水的蒸发来进一步降低空气中的湿度。
这种双冷源的组合使得除湿过程更加高效,能够在保持较低湿度的同时减少能耗。
首先,双冷源深度除湿技术通过优化制冷剂的循环来降低能耗。
在传统的空调系统中,制冷剂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然后在冷凝过程中释放掉这些热量。
而在双冷源深度除湿技术中,通过使用冷水和冷凝水作为冷源,可以将冷凝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用于蒸发过程,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了能耗。
其次,双冷源深度除湿技术还采用了一系列的能量回收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利用冷水和冷凝水之间的温差来进行热能交换,将冷凝水蒸发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冷水,从而降低了冷水的温度,并在再次使用时提高了制冷效果。
同时,还可以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将除湿过程中排放的湿空气与新鲜空气进行对流,将湿空气中的热量传递给新鲜空气,从而减少能量的浪费。
最后,双冷源深度除湿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需求进行智能调节,实现精准的控制。
例如,在湿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冷水和冷凝水的供应量,以减少能耗。
而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冷水和冷凝水的供应量,以提高除湿效果。
通过智能调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控制能耗,实现节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双冷源深度除湿技术空调系统通过同时利用冷水和冷凝水进行除湿,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通过优化制冷剂的循环、采用能量回收和智能调节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很全面的空调冷热源经济分析

空调供冷经济分析3.方案构造3.1冷、热源形式的分析方法与确定原则1)罗列技术角度可行,并或传统可靠或具有明显节能环保特点的所有冷、热源形式,从中剔除项目适应性、技术成熟度与可实施性、经济性等方面有明显不足的冷、热源形式。
2)依据规划区所在地能源与资源状况、政策、价格、资费、设备采购市场的了解,根据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采用我院长期以来服务于市场的冷、热源形式分析模板与软件对筛选后保留的各冷、热源形式进行分析。
3.2适合于本规划区公共建筑的冷、热源方案及适用特点方案一:电制冷+市政热网(蒸汽换热)本方案夏季由常规电制冷冷水机组提供空调冷源(冷却塔冷却),冬季由市政热网提供蒸汽,经汽水换热器换热后提供空调热源。
该方案对于有过渡季供热、分租户计量、生活热水要求的建筑不适用。
简图如下:图3.1 电制冷+市政热网(蒸汽换热)方案图方案二:电制冷+市政热网(热水换热)本方案夏季由常规电制冷冷水机组提供空调冷源(冷却塔冷却),冬季由市政热网提供热水,经水水换热器换热后提供空调热源。
该方案对于有过渡季供热、分租户计量、生活热水要求的建筑不适用。
简图如下:图3.2 电制冷+市政热网(热水换热)方案图方案三:电制冷+燃气热水机组本方案夏季由常规电制冷冷水机组提供空调冷源(冷却塔冷却),冬季由燃气热水机组提供空调热源。
该方案适合电力及燃气资源充足、附近没有市政热网、全年有供冷、供热要求的建筑。
简图如下:图3.3 电制冷+燃气热水机组方案图方案四:燃气直燃溴化锂冷、温水机组本方案夏季由直燃溴化锂冷、温水机组为空调系统提供冷源,冬季及过渡季由直燃溴化锂冷、温水机组为空调系统提供热源,同时三用型机组可提供全年生活热水,两用机可配置燃气热水机组提供生活热水。
该方案最适合没有市政热网或电力紧张地区的大型建筑。
简图如下:图3.4 燃气直燃溴化锂冷、温水机组方案图方案五:蒸汽溴化锂冷、温水机组本方案夏季由蒸汽溴化锂冷、温水机组为空调系统提供冷源,冬季及过渡季由蒸汽溴化锂冷、温水机组为空调系统提供热源,同时三用型机组可提供全年生活热水。
空调冷水系统控制的优化和节能

样 既 能 保 证 冷 冻 水 供 回水 问 的 压 差 稳 定 又 能 满
足 冷 水 机 组 的额 定 流 量 ,使 冷 水机 组正 常 运 行 。
1 工程概况
华 能 玉 环 电 厂 厂 址 三 面 环 山 ,一 面 临 海 ,
22 控 制功 能 .
2 2 1 冷 冻 水 泵 控 制 ..
持 一 个 稳 定 的 冷 冻 水 系 统 供 回水 压 力 ,使 系
时 间 最 短 的 一 个 泵 开 启 ,如 果 所 有 泵 的 运 行
时 间 大致 相 同 则 比较 启 停 次 数 ,开 启 启停 次 数 最 少 的 一 台 ,这 样 可 使 设 备 的 使 用 寿 命 大 致 相 同 , 延 长 整 套 系统 的使 用 寿 命 。
。 I。 ,对 维 持 空调 系 统 的 舒 适 性 、 可 源 靠 性 、稳 定 性 有 着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 对 它 进 行 合 理有 效 的优 化 控 制 ,既能 延长 设 备 的使 用 寿 命 ,也 能 获 得 可 观 的 节 能 效 果 。
在 华 能 玉 环 电 厂 建 设 项 目 中 ,施 耐 德
空 调 冷 水 系 统 分 为 冷 冻 水 系 统 和 冷 却 水 系 统 ,二 者 流 量 大 致 相 等 。 冷 冻 水 系 统 包 括 分 集 水 器 、 冷 冻 水 泵 、 冷 水 机 组 的 蒸 发 器 部 分及 相 关 管 路 和 阀 门 ,制造 7 冷 冻 水 , 回 ℃ 水 1 2℃ ,输 送 至 各 空 调 末 端 设 备 ,并 且 要 维
} }
I
j 流量 开关 4 流量 计
5 水 管温 度
囵 8 压差旁 卫 通阀 回 9
对三大制冷商制冷机组节能分析

对三大供应商制冷设备的节能分析制冷设备是数据中心最大的耗能设备之一,机房的空调系统全年耗电平均占IDC总耗电量的40%左右。
制冷设备的节能技术的先进性和今后设备运营能否最优管理,对机房降低能耗有着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邀请了全球三大制冷设备供应商(TRANE特灵、Carrier开利、YORK约克)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咨询,初步了解其制冷设备的性能、特性、特点,现对其制冷设备离心式冷水机组进行节能分析。
1、 特灵(TRANE)、开利(Carrier)、约克(YORK)各自离心式冷水机组在节能方面的性能、特点(一)特灵(TRANE):1、制冷机组部分参数见下表:机组型号 机 组制冷量 输入功率kW Tons kW电机功率满负荷性能、额定电流、星型堵转电流kW/Ton A A重 量吊装重量 R123充注量Kg kgCVHE/G=G 420(最小)1406 400 2440.611 436 1063 7515 870 CVHE/G=G 1100(最大)4747 1350 823 0.610 1478 2087 15723 26972、技术上的节能措施(1) 结构上采用三级压缩,可以在广阔的容量范围内保持机组高效运行,消除常见的热气旁通结构造成的能量浪费。
可最大程度避免低负荷状态下的离心式压缩机喘振问题。
三级压缩间的两极经济器,利用节流过程中的闪蒸气体冷却压缩机的级间气体,大大提高机组的效率。
(2)全封闭直接驱动离心式压缩机,避免齿轮传动的能量损失。
可将机组效率提高7%。
(3)专利的换热器技术,换热效率高。
(4) 高效的制冷剂R123,也是特灵的致命弱点,因(冷剂)R123使用有年限限制,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其制冷设备不准许进北京。
3、运营控制与管理(1)三级离心式冷水机组配备了先进的Adaptivew TW摇背控制器,可以方便、有效的实现空调系统设计工程师所提的系统节能方案,还可以让冷水机组达到前所没有的节能效果。
空调制冷系统的节能措施

空调制冷系统的节能措施1.合理选定制冷机的性能系数仅从节能的角度看,制冷机的性能系数愈大愈好,也就是制冷机的工作循环愈接近理想的卡诺循环,性能系数愈高。
若设计仅以此为优化的目标,则将导致热交换设备增大增多,但这在实际上经济效益是不好的,也是不可行的。
因此,在选用制冷机时应考虑一次性投资和经常运行费用的综合分析,一般来说,性能系数高的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低。
通常对一年内长期运行的制冷系统,由于经常费用大,对节能要求较高,应选用较高性能系数的设备。
反之,运行时间短的制冷系统在节能要求上可略低些。
总之要由具体的技术经济比较优化确定我国《旅游旅馆设计节能标准》规定的性能系数见表1。
2.合理确定空调制冷系统的设计参数冷冻水供水温度和温差、冷却水供水温度和温差对能耗产生直接影响。
提高蒸发温度或降低冷凝温度都可以提高制冷系数,但要减少二者供、回水之间的温差,因而增加蒸发器和冷凝器的面积。
对于一年内运行时间较长的制冷系统,宜取较小的温差;反之,在年内运行时间较短的制冷系统,宜取较高温差。
3.制冷机型号、台数、容量选择和其他影响(1)如前文所述,各种型号的制冷机组,均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冷负荷、供冷参数和不同的使用条件。
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如供电、供热、余热利用等情况),选择相应型号的制冷机组。
(2)通常制冷机组在部分负荷情况下效率较低,应根据负荷变化的特点,选用两台或多台制冷机,使之在效率较高的负荷工作区域内运行。
制冷机的容量应与负荷相匹配,根据负荷曲线变化情况,可选择一种或两种以上容量的制冷机组。
(3)合理选择水冷式或风冷式冷水机组。
近几年来,国内外已有多种风冷式冷水机组的系列产品应用在空调工程中。
一般风冷式冷水机组耗电量较高,主机费用较高,但在一些严重缺水地区,在一些不宜装设冷却塔的建筑群,以及对环境噪声有较高要求的用户,则有其优越的条件。
尤其在一些气候条件合适的地区,选用夏季供冷,冬季供热的风冷式冷热水机组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运行与改造案例研究_1_冷水机组(1)

% 34 %
公建节能
暖通空调 HV&AC 2010 年第 40卷第 8 期
图 4 原有冷水机组年运行 COP 平均值 图 1 空调水系统简图
2 影响冷水机组实际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本案 例中, 采用 文献 [ 1] 提出的 内部效 率 ( DCOP ) 与外部效率( I COP) 来分析影响冷水机组 COP 的因素。 I COP 和 DCOP ( 又称热力完善度 ) 定义如下。 Te ( 1) Tc - T e COP DCOP = ( 2) I COP T c 为蒸发温度 , K; T e 为冷凝温度, K 。 ICOP = 在蒸发温度相对固定的情况下, 冷却水侧的运
Abstract W ith a typical c ase, discusses the ke y f acto rs af fecting ener g y co nsumption and eff iciency of chiller s, and pr esents the metho ds to optimize chille r e ff iciency, pro viding ref er ence f or building s w ith lar ge chiller s. Keywords w ater chille r, coe ff icient of perf or ma nce , co mpressio n ra tio , lo ad pr o po r tio n
暖通空调 HV&AC 2010 年第 40 卷第 8 期
公建节能
% 33 %
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运行与改造 * 案例研究( 1 ) : 冷水机组
清华大学 常 晟 魏庆芃 陈永康 蔡宏武 吴稼培 常 良 太古地产有限公司 陈盛业
不同回水温度下家用空调系统节能性分析

120 12.5
11.2
3.29
4.64
3.4
图 2 工况 2袁工况 3袁工况 4 室内温度 及系统水温变化曲线图
由图 2 可以看出,随着回水温度提高送风温度逐 渐变高,送风温差也逐渐减小,电动二通阀开启关闭间
·54·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 年
隔时间加长,启停频率减小,说明回水温度升高会对 电动二通阀启停有放缓作用,室内的温度控制更加的 平稳。
工况 4 在切换之初的 20 分钟内发生了电动二通 阀由关闭至开启的过程,送风温度由高到低变化是由 测 试 工 况 3 水 温 变 化 带 来 的 影 响 时 间 差 导 致 ,从 14:55~16:05 时间段内电动二通阀一直开启,供回水温 平稳波动小,供回温差保持在 1.9 益,此时送风温度趋 于 平 稳 ,平 均 送 风 温 度 18.4 益,送 风 温 差 保 持 在 5.8~6.8 益,室内回风温度接近室内设定温度 24.5 益, 室内温度波动精度为依0.5益,不会出现忽冷忽热的情 况,工况 4 体感更舒适。从送风温差来看,舒适度排序 为工况 4> 工况 3> 工况 2> 工况 1。
随着科技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 对于居住建筑热舒适性需求不断提升,因此居住建筑 空调使用时间也日益增加。有关资料显示,2011 年城 镇住宅建筑空调能耗占住宅总耗电量的 10.4%[1],随着 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空调能耗也逐渐增大,2018 年
城镇住宅能耗占建筑总 能耗 的 24%,从 2001 年至 2018 年城镇住宅能耗的年增长率达 7%[2]。至 2019 年 住宅夏季空调耗电量占住宅夏季总耗电量的比例已 达29%[3]。由此可见,居住建筑空调的节能降耗将会是 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很多学者分析了室外机安装位
制冷空调能耗及减排节能技术分析

制冷空调能耗及减排节能技术分析摘要:空调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但同时空调能耗的上升,加重了温室效应。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何降低空调能耗,实现节能减排也成为了空调技术研发的方向。
本文针对当前制冷空调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简要论述压缩机技术、变频技术、空调蓄冷技术以及制冷剂替代技术,为促进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制冷空调;能耗;减排节能1制冷空调能源消耗现状分析我国自20世纪末已成为制冷设备生产大国,以空调为代表的制冷设备出产世界各地,无论是家用还是商用制冷设备都处于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已从空调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方向转变,加强了制冷空调设备的自主研发力度。
结合当前市场特点分析来看,制冷空调设备大多使用于食品保鲜,例如,冷藏车、冷库、冷冻设备、以及家用空调设备等。
特别是建筑用户空调使用,成为每个家庭必备家电设施,相关数据调查研究表明,在建筑能耗中制冷空调的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40%左右,并且呈上升趋势。
因此,对于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必须要加强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研发,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空调用电成本。
从我国国情实际来看,我国人口基数大,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如今,绿色低碳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制冷空调行业发展的趋势,通过空调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不仅能帮助企业增强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而且有利于用户降低这种设备的使用成本。
需要相关企业能够落实国家的项目政策规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制冷空调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以此来提升空调制冷的使用效率。
2制冷空调能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制冷设备能耗巨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制冷空调设备使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的必备家电产品,涉及家用、企业、单位、商场,特别是农产、水产品、畜牧产品的运输与存储需要使用大型冷藏设备,以及冷藏车辆,逐步增加了制冷空调在能耗方面的消耗总量。
目前我国制冷空调设备主要分为家用和商用两类,家用存在着使用时间较短,频率较低的特点,而商用使用时间较长,负荷较大,商用制冷空调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冲击性负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伍小亭等空调冷水系统节能分析发表日期: 2009-08-14空调冷水系统节能分析伍小亭1),高峰1),乔锐1),邓有智2)(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300074)(天津市志同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070)E-mail:surenwu@摘要:本文提出了空调冷水系统季节输送能效比概念SER,定义了“理想”空调冷水系统。
改变了以往单纯考虑水泵因素的空调冷水系统能耗评价方法,计入了回水工况对主机能耗的影响。
详细分析了传统定流量系统“大流量低温差”运行的必然性与程度。
以“理想”空调冷水系统为基准分析了不同情况与形式下定流量系统与变流量系统的节能潜力。
关键词:变流量;水系统;制冷机组;系统节能0.引言传统的中央空调水系统采用的是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量并调运行调节方式,即:通过改变并联定速水泵的运行台数实现分阶段改变系统流量的量调节,同时根据经验分阶段重新设定供水温度实现质调节(以下称,第一种运行调节形式),对应的水系统形式为,一次泵定流量系统。
实践证明,此种运行调节方式很难实现系统负荷与流量的一致性变化,往往形成小于设计温差的“低温差大流量”运行。
实际上,我国大部分按5℃温差设计的空调冷水系统的供冷季平均输送温差仅为3℃左右,而空调冷水系统设计温差为7~5℃时,平均输送温差每降低1℃输送能耗将增加14.3%~20%。
显然,如果能使空调水系统供冷季平均输送温差接近设计送温差,形成“定温差变流量”运行,会明显提高空调水系统的季节输送能效比SER.,改善回水工况,实现空调水系统直接节能与间接节能。
实践表明,能达到这一目的运行调节方式是分阶段改变温度的质、量并调运行方式,即:分阶段改变系统供水温度设定,同时变频水泵变台数,变转速运行,系统流量时时变化(以下称,第二种运行调节形式),对应的水系统形式为,一次泵或二次泵变流量系统,鉴于技术原因一次泵或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均非彻底的变流量系统。
第一种运行调节形式应用广泛,为主流形式;第二种运行调节形式,作为一种更节能的运行调节方式逐渐在被接受。
分析表明:即便水系统的ER低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规定的限值,第一种运行调节形式也必然会造成不节能的“低温差大流量”运行。
1 空调水系统运行节能评价—— SER与回水工况1.1 空调水系统的季节输送能效比SER《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定义了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ER,ER=0.0023452H/(⊿T*η)并给出了最大输送能效比的限值,显然ER越低,水泵额定功率越小。
式中:H ——循环水泵扬程(mH2O);⊿T ——水系统设计温差(℃);η——水泵效率;ER的物理意义为,输送1kw冷/热量,消耗的循环水泵轴功率,其作用是对空调水系统基于能耗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评价。
对最大ER值的限定保证了空调水系统基于能耗的设计合理性,其中包括合理确定系统设计温差、对系统服务半径与系统管道规格进行优化以及采用设计工况点效率高的水泵。
然而,运行中⊿T、H与η均为变量,ER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水系统的运行能效比,为此,需要定义空调水系统季节能效比SER。
SER与ER的唯一差别在于将设计工况下的温差、水泵扬程与效率替换为加权平均值,其物理意义为:运行季每输送1kwh冷/热量,消耗的循环水泵轴功,因此,SER可以用于对水系统运行能效比进行评价。
SER= =≈0.0023452 /( * )式中:Q ——系统运行季输送的总冷========热量(Kwh);N ——水泵运行季消耗的总轴功(Kwh)——水泵加权平均扬程(mH2O);——水系统加权运行温差(℃);——水泵加权平均效率;SER定义式表明其与ER的唯一差别在于将设计工况下的温差、水泵扬程与效率替换为相应参数的加权平均值,物理意义为:运行季每输送1kwh 冷/热量,消耗的循环水泵轴功,且通常SER>ER。
因此,SER不仅可以用于对水系统运行能效比进行评价,也为降低水系系统能耗指出了方向——通过使、、接近⊿T、H、η,实现使SER接近ER,因为运行中的总趋势是,<⊿T、>H、<η。
1.2 系统回水工况——容易忽略的能耗因素空调水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Tg与供、回水温差⊿T通常由设计师根据规范、经验或分析确定,而设计回水温度Th从属于设计供水温度与供、回水温差。
对于冷水机组制冷与热泵机组制热,设计供水温度确定后,供、回水温差越大,制冷、制热的性能系数COP越高,机组能耗越低,因为较大的供、回水温差意味着,较高的蒸发温度与较低的冷凝温度。
由于Th是被动确定的,我们往往也就忽略了对水系统平均回水温度的关注,实际上对于按第一种运行调节策略运行的空调水系统,Th 与通常相差较大,即:制冷运行时,<Th;制热运行时>Th,其差值通常为2~3℃。
然而,就是这区区2~3℃足以对空调系统能耗产生明显影响。
以设计供、回水温度7℃/12℃的机组侧定流量系统为例:如运行中维持7℃供水不变,则设计工况蒸发器平均水温为9.5℃;而当Th =9~10℃时,实际工况蒸发器平均水温降为8~8.5℃,机组蒸发温度降低了1~1.5℃,能耗增加3%~4.5%。
若取7℃/12℃工况时冷水机组的COP = 5.5则机组能耗增加值为5.45~8.18(w/Kw),相当于空调冷水系统输送能耗的27%~41%(5℃温差、32米扬程、水泵效率75%时,每输送单位冷量的水泵轴功率为20w/Kw)。
显然,由于冷水机组能耗占除空调末端外空调系统总能耗的70%~80%,所以通过理想的运行调节策略,实现理想的Th带来的节能效果不应被忽略。
2.第一种运行调节形式的问题——不节能的“大流量低温差”运行2.1 “大流量低温差”运行含义:空调水系统实际流量总是大于所需流量,系统实际温差总是小于设计温差,这里所需流量是指,以设计温差输送所需负荷要求的水流量。
“大流量低温差”运行,虽然具有供应可靠的优点,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节能,体现在:①大流量使输送能耗增加;②低温差恶化了主机的回水工况,对于制冷降低了蒸发温度,对于热泵制热提高了冷凝温度,使主机能耗增加。
2.2 形成“大流量低温差”运行的必然性与改善主机回水工况的可能性:2.2.1第一种运行调节形式的特点之一就是:流量只能分阶段改变,无法时时调节,从而形成除负荷分界点外的大流量运行,因为只有在负荷分界点才有相对流量( =实际流量G X/系统设计流量G)=相对负荷( =实际负荷Q X/系统设计负荷Q),除此之外均为>,如图1所示。
显然,∵ Q=C*G*⊿T、Q X=C*G X*⊿T X∴⊿T X= /*⊿T,而除负荷分界点外,均为>,所以⊿T X<⊿T,即,除负荷分界点外,实际温差⊿T X小于设计温差⊿T。
问题的实质是,非连续量调节方式无法实现负荷与流量的一致性变化,而只能是单一指向的非一致性变化即,“大流量低温差”运行。
图1 相对流量与相对负荷之间的关系2.2.2如前所述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的“大流量低温差”运行使主机回水工况恶化;理论上,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时时调节供水温度加以克服,但实际上几乎不可能。
原因在于:1) 此调节方式不能保证每个空调末端的负荷要求。
因为,供水温度的时时调节只能以系统的总回水温度为调节依据,反映的是系统负荷的整体变化,不是具体某个空调末端的负荷变化,而众多空调末端几乎不可能出现一致性负荷变化。
2) 从控制理角度,空调换热系统具有大滞后调节特征,采用时时改变供水温度的调节方式必然会造成系统的振荡与超调而导致调节失效。
2.3 “理想”空调水系统运行调节形式与能耗能耗增加值是以空调水系统能耗“理想”值为比较基准的。
首先,定义空调水系统运行能耗M=主机制冷能耗+冷水输送能耗;其次,定义理想水系统形式:在主机安全工作前提下,水系统流量能以10%为阶梯连续调节、系统总温差与用户侧温差基本一致、主机出力随负荷需求连续可调。
根据此定义对应的空调水系统形式为,一次泵连续变流量系统。
根据两个定义,有如下计算:1)由表1中夏热冬冷地区冷机的部分负荷时间权重数据,主机制冷与变频泵组当量满负荷小时数均为: T2=(i=1 A i=0.1、T i =163 ……i=10 A i=1、T i=31);2)取系统季节平均温差⊿TX≈设计温差⊿T=5℃、主机COP = 5.5、主机每Kw制冷量配置的泵组轴功率为N=0.02Kw/Kw、主机额定工况制冷量Q1=2000Kw;3) M = M1(主机能耗)+M2(输送能耗)=[1/COP+N/1000]×Q1×T2= [1/5.5+20/1000]×2000×633.7=267893 (Kwh);2.4 “大流量低温差”运行能耗增加值与节能潜力分析:2.4.1分析方法水泵的自动投入与退出,才能忽略减台数运行时的流量增加,因为此时水泵的实际工作点会落在与图2~4中的黑色直线平行,但位置略低的等扬程线上,即:图2~4中的工况点A、B、C、D、E。
2)根据图2~4分析减台数运行时的流量增加程度。
图2~4分别为同一型号水泵两台、三台、四台并联的性能曲线及对应的管网特性曲线,单台水泵的额定工况230m3/hr、扬程32mH2O,图解得到三种情况减台数运行时的流量增加值,据此对表2的数据进行修正,结果见表4。
表4数据验证了我国大部分按5℃温差设计的空调冷水系统,其供冷季平均输送温差仅为3℃左右的统计结果。
图2 两台泵并联运行工况图3 三台泵并联运行工况务多个水阻力差别较大的用户系统;如果采用的系统与调节形式得当,传统定流量系统与常规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能耗差别不明显。
分析数据提示我们:理论上,当主机与泵组的台数≥3时,变流量系统的节能潜力并非如想象与商业宣传那样大。
往往空调水系统变流量改造显示出可观的节能效果源于对系统设计过于保守的纠偏以及相当程度消除了定流量系统泵组减台数运行时的流量增加现象。
Energy-saving Analysis of Air-conditioning Water SystemWu Xiaoting1), Gao Feng1), Qiao Rui1) and Deng Youzhi2)(Tianjin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Tianjin,300072)(Tianjin Zhi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Company, Tianjin,300070)Abstrac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 SER ”, which means the transport energy efficiency of air-conditioning seasonal cold water system. Also, the "ideal" air-conditioning chilled water system is definited.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evaluating cold water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only by circulating pump and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return water condition on the chiller. Detailed researching on the the operation necessity and extent of the traditional "high-volume low-temperature difference" system. Based on the "ideal"air-conditioning chilled water system, analyzing theenergy-saving potential of different constant volume system and variable volume system.Keywords:V ariable flow, water system, Refrigeration Plant, energy-saving of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