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连山关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合集下载

辽宁省本溪县悬岭后地区铀及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辽宁省本溪县悬岭后地区铀及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辽宁省本溪县悬岭后地区铀及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杨福鹏(辽宁省核工业地质二四一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凤城 118100)摘 要:从大的成矿环境来看辽东地区属优地槽相,变质岩分布广泛,是内生矿床的有利成矿地区。

悬岭后地区位于连山关铀成矿集中区内,赋存有410铀矿床,经过近期地质工作研究发现与铀共生的金、铅、锌、钼矿化有一定成矿远景,本文是在总结该区数年来的地质资料并结合在该区从事地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本区的铀及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多金属成矿远景进行研究,以期对研究区地质找矿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悬岭后;多金属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远景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23-0267-2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the area of Xuanlinghou uranium deposit,BenxiConty,Liaoning ProvinceYANG Fu-peng(Liaoning Provincial nuclear industry geology 241 team Co., Ltd,Fengcheng 118100,China)Abstract: From big-forming environment is a priority in eastern Liaoning to trough phase, metamorphic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endophytic is favorable ore deposits in the region.the area of Xuanlinghou is locate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ed areas, the occurrence of 410 uranium deposit, after the recent study found that geological work symbiotic gold and uranium, lead, zinc and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have a certain vision of mineralization, this article is to summarize the area for several years in combination with geological data in the area to engage in the work of Geological Survey, based on the area of uranium and polymetallic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alysis, multi-metal-forming vision research, with a view to the study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proposals.Keywords: Xuanlinghou; the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etic conditions; ore-forming vision1 区域地质背景悬岭后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辽胶台隆辽东背斜太子河~浑江台陷与营口-宽甸台拱的交接部位的连山关短轴复背斜东部倾没端。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以下是对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的一些基本探讨:
一、铀成矿理论
1. 铀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铀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形成铀矿床。

铀成矿需要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如适当的温度、压力、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2. 铀成矿的地质条件:铀矿床通常形成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如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等。

这些岩石中的铀含量较高,且易于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铀化合物。

3. 铀成矿的物理化学过程:铀成矿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如铀的溶解、迁移、沉淀等。

这些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二、找矿方法
1. 地质调查:通过地质调查,了解区域的地质背景、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为寻找铀矿床提供线索。

2. 地球化学测量:利用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测定岩石中的铀含量,判断是否有铀矿床存在。

3. 地球物理测量:通过地球物理测量技术,如重力测量、磁法测量等,可以发现地下隐伏的铀矿床。

4.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成像和分析,可以发现与铀矿床相关的地质信息和异常。

5. 探矿工程:通过探矿工程,如钻探、坑探等,可以直接揭露地下矿体,确定铀矿床的规模和品位。

总之,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铀成矿理论的认识将更加深入,找矿方法也将更加高效和准确。

辽宁岫玉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辽宁岫玉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3
矿带矿体特征
辽宁岫玉主要产在岫岩县地区,近年来海城市
北瓦沟、 辽阳吉洞大茨沟、 甜水、 大石桥建一也有发 现。矿带呈似层状。矿体呈透镜状, 扁豆状。一般单 个矿体长 ! ? !0 @, 厚 0’ ! ? !’ 7 @。 各玉石矿段及矿 体特征见表 !, 图 3。 !" # 玉石化学成分及组构特征 3’ 3’ ! 玉石化学成分 岫玉产于高温高压 AB,3 不饱和的压扭性层间 断裂带中。玉石矿带矿体内没有游离 AB,3 及石英 脉,它与滑石相反,滑石是处于低温高压 AB,3 过饱 和开放型的张扭性层间断裂带中。矿带及矿体有石 英脉及砾状石英角砾,角砾外层被滑石包裹 ( 称 卵) 。各玉石矿段化学成分, 见表 !。 3’ 3’ 3 组构特征 透闪石老玉: 不含结晶水, 永不退色。呈柱状纤 维状结构, 致密块状构造。蛇纹石: 无色 1 浅绿 1 绿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3000 年 !3 月 =EFE@GEH: 3000 文章编号: !000 1 23"4 5 3000 6 0# 1 03#7 1 0#
辽宁岫玉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孟宪家, 付维忠, 曲永峰
5 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第五地质大队, 辽宁 营口 !!7!00 6 摘要: 辽宁岫玉以颜色鲜艳, 质地细腻, 硬度适宜, 加工性好而驰名国内外。辽河期黑云二长花岗岩 与镁质碳酸盐岩接触带为成矿有利地段。辽河群大石桥岩组含石英菱镁大理岩为矿源层,其层间 东西、 北西、 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为控矿和储矿构造, 矿体产于高温高压 AB,3 不饱和的封闭型地质环 境中。属早元古代层控 < 裂控型受变质热液矿床。 关键词: 辽宁C 岫玉; 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D2!9’ 38 文献标识码:+ 和储矿构造。 中元古代辽河期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晚 期派生的钾长花岗伟晶岩脉是玉石的成矿母岩 ( 热 源体) 。 玉石矿带矿体沿阳沟岭复式深成黑云母二长 花岗岩呈环形带状展布,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与镁质碳酸盐岩接触带为玉石矿体成矿的最佳地段 ( 图 !) 。

为辽东地质找矿突破行动献策——衣溪连山关地区铀矿整装勘查前景展望

为辽东地质找矿突破行动献策——衣溪连山关地区铀矿整装勘查前景展望

为辽东地质找矿突破行动献策——衣溪连山关地区铀矿整装勘查前景展望孟玮;刘洪律;沙德喜;佟国元【摘要】为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的实施,贯彻落实《辽宁省2012年“找矿突破在行动”基层行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确保本溪连山关地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任务的实现,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四一大队紧密围绕该区地质找矿工作的中心任务,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对本溪连山关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模式、找矿模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新的找矿依据,为实现我省东部地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工作。

【期刊名称】《国土资源》【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2页(P36-37)【关键词】地质找矿;勘查前景;铀矿;展望;辽东;核工业地质局;成矿地质条件;工作部署【作者】孟玮;刘洪律;沙德喜;佟国元【作者单位】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四一大队;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四一大队;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四一大队;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四一大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为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的实施,贯彻落实《辽宁省2012年“找矿突破在行动”基层行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确保本溪连山关地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任务的实现,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四一大队紧密围绕该区地质找矿工作的中心任务,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对本溪连山关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模式、找矿模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新的找矿依据,为实现我省东部地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工作。

连山关铀矿田位于辽阳县甜水-本溪县连山关、草河口地区,矿田面积约376平方公里。

该矿田是铁铀型和热液脉型铀矿的矿集区,目前已探明的铀矿床3个,发现铀矿点7个、铀矿化异常点几十处。

矿田内铀矿化主要赋存在连山关复背斜的两翼、岩体与辽河群层状变质岩系地层接触带部位断层构造岩及岩体内鞍山群残留体中。

辽宁悬岭后地区铀及多金属找矿方向

辽宁悬岭后地区铀及多金属找矿方向

31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辽宁悬岭后地区铀及多金属找矿方向罗 敏摘要:辽宁悬岭后地区位于辽东成矿带,已发现有铀、金、铅锌等多个矿床,文章在阐述悬岭后地区铀及多金属成矿地质背景、总结铀矿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表调查、物探和化探成果,分析了铀及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认为悬岭后地区的早白垩世白水寺花岗岩体的侵入与该地区铀及多金属矿化有关,该岩体并不富铀,只提供了少量多金属成矿元素,但这期花岗岩活动,导致了悬岭后地区铀及多金属的富集,使该岩体周围形成众多铀及多金属矿床。

在找矿方向上,应注意吕梁期形成的区域东西向断裂通过区,白水寺岩体外围,铀矿富集部位在白水寺岩体与连山关岩体之间的接触部位,多金属富集部位在白水寺岩体与辽河群大理岩接触部位。

关键词:悬岭后;白水寺岩体;铀;多金属;找矿方向悬岭后地区位于辽宁鞍山—八河川铀多金属成矿带中段,该成矿带内产有连山关铀矿床、悬岭后铀矿床、高家沟铀矿床、赛马铀矿床和众多多金属矿床。

悬岭后铀矿床于60年代已开采结束,之后在该地区发现多个金、银、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矿床,结合悬岭后铀矿床自身富含金的特点,认为,通过研究铀及多金属成矿特征及分布规律,尚可拓宽该地区的找矿空间。

1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区位于辽东—吉南早元古代裂谷内的北部,向西南方向靠近太古代连山关花岗杂岩体,区域地层主要为元古代变质岩,构造较为发育,燕山期岩浆活动较强,为研究区提供了良好的成矿地质环境。

1.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从老—新依次为:鞍山群茨沟组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辽河群浪子山组二云母片岩、石英岩夹薄层大理岩、变粒岩、浅粒岩;辽河群里尔峪组白云大理岩、浅粒岩、变粒岩;钓鱼台组石英砂岩;南芬组页岩;第四系砂砾及腐殖土。

1.2 构造区内构造以单斜及断裂构造为主,单斜构造呈近东西走向,南倾,倾角15°~75°。

断裂构造近东西走向的木掀沟断裂,贯穿全区,西部与岩层走向一致。

辽宁地质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辽宁地质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辽宁地质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曲学卜【摘要】从地理位置来看,辽宁省地处中朝准地台北缘,横跨内蒙古一大兴安岭褶皱系和吉黑黑褶皱系.通过对辽宁省矿物类型、矿源条件、地质构造条件的综合分析,结合成矿地质条件,指出找矿标志.【期刊名称】《资源信息与工程》【年(卷),期】2016(031)002【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地质特征;成矿条件;辽宁省【作者】曲学卜【作者单位】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辽宁鞍山114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 区域背景及成矿演化历程辽宁境内地质构造可分为三个阶段结晶基地形成阶段、稳定盖层形成阶段和活动盖层形成阶段。

其中,新生代第四纪,该地区开始堆积砂砾石和亚砂土、亚粘土,形成第四次旋同,第三纪时,老第三纪复陆屑开始建造。

白垩纪时,中晚白垩世类磨拉石和酸性火山岩开始建造,早白垩世时,复陆屑含煤、油页岩开始建造。

早侏罗世时,复陆屑含煤继续建造,中性火山岩也开始建造;中侏罗世时,中性火山岩和类磨拉石继续建造;晚侏罗世时,复陆屑红层开始建造。

三秩世时,在早中晚三期,红层、复陆屑、复陆屑含煤继续建造。

古生代晚秩世单陆屑含铝开始建造,晚石炭世和早二秩世继续建造。

中石炭世,陆源铝土铁质建造。

接下来,在寒武纪和早中奥陶纪,碳酸盐和夹陆源粘土开始建造。

此后,经历元古代直至绿岩开始建造。

1.2 矿岩分类及岩石元素层据研究,在辽宁地区矿岩地槽堆积中,新宾、抚顺、本溪、鞍山地区岩石发育较好,其中,角闪质岩石、云母质岩石、下部斜长角闪岩、统夹磁铁石英岩都是以基性熔岩为主;黑云变粒岩、二云片岩,夹云母绿帘片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基性火山岩明显减少,沉积岩增多,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片岩、千枚岩夹磁铁石英岩以沉积岩为主。

辽南和辽西太古界的层序也具有大致相同特征。

研究三千多个岩石样本的41中元素的含量,发现辽宁省矿物质中富含钾、氟元素,铂、铋、锡硼元素的含量也较高,其余大多数元素含量低于黎氏、维氏值。

辽宁建昌大青山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

辽宁建昌大青山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

辽宁建昌大青山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
辽宁建昌大青山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摘要:大青山地区燕山晚期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中心式火山塌陷盆地,从盆地中心向外依次发育多种类型的铀矿化。

通过对该区铀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认为火山塌陷盆地的内外接触带是铀矿成矿的最有利部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铀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大青山
1地质条件
建昌大青山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陆块北缘。

区内发育受要路沟-锦西和明水-土门子两条多期活动的区域断裂夹持的一系列中生代中心式喷发的火山机构,是区域上重要的铀成矿带。

1.1地层
大青山产铀盆地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

基底由太古代和元古代岩石组成。

太古代岩石分布广泛,约占整个基底岩石的70%,主要岩性为花岗片麻岩、均质混合岩、混合花岗岩。

元古界地层仅在大青山火山盆地的南部有零星出露,不整合于混合花岗岩之上,为巨厚的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

1.2构造
大青山地区主要构造类型为断裂构造和火山机构二种。

1.2.1断裂构造
区域性断裂构造主要有东西向和北西向。

东西向构造具有形成时间早、活动时间长、规模大的特点。

在北起要路沟-锦西断裂,。

东北地区铀矿床类型空间变化的地质内涵及对铀矿找矿问题的思考

东北地区铀矿床类型空间变化的地质内涵及对铀矿找矿问题的思考
于 宝 山 ,赵 忠 华 ,田 万 文
( 工 业 2 0研 究 所 ,辽 宁 核 4 沈阳 10 3 ) 10 2
[ 要 ]简 述 了东 北 地 区铀 矿 成 矿 区 ( ) 研 究 成 果 ,并 对 比 了辽 宁 高 家 沟 、连 山关 、赛 马 ,内 摘 带 的 蒙 古 广 兴 元 、红 山 子 、 钱 家 店 ,河 北 沽 源 、 干 沟 等铀 矿 床 类 型 ,深 化 了 “ 成 矿 ( ) 型 随 着 区 域 地 铀 亚 类 质 历 史 的演 变 而 发 生 规 律 性 变 化 ” 的地 质 内 涵 ;从 铀 矿 成 矿 谱 系 的 角 度 出 发 ,指 出 “ 元 素 在 同 一 铀 成 矿 区 ( ) 长 期 聚 集 ” 是 区 域铀 成 矿 的根 本要 素 。 并认 为 大 兴 安 岭 多 金 属 成 矿 带 和燕 辽 铀 成 矿 带 一 带 内 样 ,具 有 寻 找 铀 矿 的 巨 大 潜 力 , 只要 开 拓 找 矿 思 路 , 立 足 于攻 深 找 盲 ,一 定 会 取 得 铀 矿 找 矿 的 新 突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4期 20 0 7年 l 2月
世 界 核 地 质 科 学
W o l Nu l a Ge s i n e rd ce r o ce c
Vo .4, . 12 No4 De .0o c2 7
东北地 区铀矿床 类型 空 间变化 的地质 内涵 及对铀矿 找矿 问题 的思考
ua im n te sm me l e t rgo (e ).I s o s ee ta a X n ’n Mo nan rnu i h a e t o ni e i b l ” t cni rd h t ig a u ti l a g c n t i d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连山关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摘要:连山关地区铀成矿研究已形成大量的文献,笔者从基础地质研究入手,综合前人的矿床学研究成果,认为该区主要铀矿类型为与脆~韧性剪切带相关联的热液脉型铀矿化—以连山关铀矿床为典型代表。

脆—韧性剪切作用的存在是形成铀矿化的重要因素,赋存围岩为断层构造岩,其成矿热液来自于深成变质水、构造热液及部分深源岩浆水。

在总结了该区的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远景区段。

关键词:铀成矿地质条件和类型脆~韧性剪切带断层构造岩连山关地区的连山关铀矿床以其形成时代老,矿石品位高而驰名中外,众多学者先后提出了多种成因假说,近年来发现,其赋存围岩均出现程度不等的破碎以至发生了糜棱岩化,此类岩石表明了该区脆~韧性剪切作用的存在,据此,笔者着重对该区的赋存围岩和构造进行了工作,以期对该区的铀成矿地质条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1 区域地质概况根据杨振升等人对辽东前寒武纪构造单元的划分,该区处于太古宙卵形片麻岩构造区的南缘,称为太古宙边缘活动带和早元古宙冒地槽活动带[1]。

区内以广泛出露太古宙~早元古宙变质杂岩和花岗质杂岩所组成的地台基底岩系为特征,仅在局部地段发育晚元古宙的地台盖层(见图1)。

鞍山群、辽河群和细河群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代表着三个构造阶段、不同时代、不同地质环境的产物,有着各自的岩石组合类型。

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

所谓太古宙边缘活动带是指花岗质岩浆活动带。

岩浆活动形成了铁架山、弓长岭和连山关花岗杂岩体。

该区的花岗岩浆具有由I型向S型演化的特点[2]。

从铁架山~弓长岭~连山关,构成了重熔型岩浆完整的连续的演化序列,同属于一个花岗超单元组合[3]。

2 铀成矿类型根据铀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和产出地质特征分析,区内铀成矿类型可分为两类:沉积变质型及与脆~韧性剪切带相关联的热液脉型(见表1),后者为本区的主要成矿类型。

3 铀成矿地质条件该区铀矿化的分布具较强的规律性,铀矿主要赋存于花岗杂岩体与辽河群或鞍山群地层的接触带附近,这与其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有关。

3.1 构造条件构造作用是铀成矿的关键因素。

(1)花岗杂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控制了该区矿床、矿点和矿化点的分布,这些地方正是构造活动带、高应度带,如连山关铀矿床所处位置的接触带是一脆~韧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的发生和发展为铀矿化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脆~韧性剪切带存在的依据有:该地段岩石表现了强烈的塑性变形,形成了花岗质糜棱岩带,其为脆~韧性剪切带存在的重要标志(照片1);该地段岩石具强烈的片理化带,形成了石英岩底部的白云母片岩和局部的花岗质片糜岩(照片2)。

(2)脆~韧性剪切作用引起上伏地层产生了广泛的层滑构造,其进一步发育的结果形成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背斜型褶曲,同时下伏的花岗质岩石形成了小隆起并发生强度不等的脆~韧性变形及后期脆性断裂,这个过程中岩石被改造成断层构造岩。

背斜型褶曲为铀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脆~韧性剪切作用的结果使下伏花岗质岩石发生脆~韧性变形,为铀成矿创造了良好的围岩条件。

由深部层次的脆~韧性剪切作用转化为较浅层次的脆性剪切作用时,产生了大量的脆性断裂及脆性为主的脆~韧性断裂,为含铀热液的迁移和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场所,如连山关铀矿床,沥青铀矿脉赋存于脆~韧性剪切带内北东东向断裂中,在平面上矿体呈迭瓦式由南东方向以矿尾压矿尖的形式多字型排列,在剖面上背斜褶曲的两翼上矿体向相反方向倾斜,呈雁行式斜列展布,而褶曲轴部矿体近于直立,转折端矿体倾向南西。

总体上矿体顶部收敛,下部撕开,在剖面上呈个字形(图2)。

3.2 岩性条件铀矿化受岩性控制,即铀矿化岩性有一定的选择性。

含矿围岩主要为花岗质糜棱岩、花岗质片麻岩,其次为碎裂花岗岩、辽河群浪子山组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和鞍山群厚层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现仅就断层构造岩的岩石特征作一阐述。

3.2.1 岩石类型(1)碎裂花岗岩:分布不稳定,呈灰白色,具碎裂结构,单晶~多晶石英条带结构、长石压扁拉长结构等,块状构造,局部为眼球状片麻状构造。

岩石的矿物种类及化学成分与连山关花岗杂岩体岩石无明显差别,主要表现在斜长石颗粒的晶内滑动,部分颗粒见膝折,石英具波状消光,局部应力较强时,可形成单晶或多晶石英条带,碎基含量增加(从5%左右增加到35%以上),碎基为新鲜、洁净的长英质物及绢云母等,此特征表明,其经历了应力释放后的静态重结晶过程(照片3)。

(2)糜棱岩化花岗岩和花岗质糜棱岩:分布在连山关铀矿床地段小型背斜核部,系较强的韧性剪切作用所致,以往的定名为“混合质石英岩”,此岩石出露不稳定,多呈透镜状产出,岩石呈灰白色,具残碎斑状变晶结构,单晶~多晶石英条带结构、糜棱结构等,块状构造及含斑糜棱状构造,按碎基含量小于或大于10%,将其划分为糜棱质花岗岩和花岗质糜棱岩。

(照片1、4)。

(3)花岗质片糜岩:主要分布于脆~韧性构造的旁侧,呈条带状断续分布,与花岗质糜棱岩的主要差别在于其后期的变化。

(照片5)。

3.2.2 结构构造特征连山关花岗杂岩体具有多变的岩貌,过去的认识主要将其归于混合岩化之特殊成岩过程,从原岩成分的多样性和交代作用的复杂性给予解释,我们不否定交代作用的存在,但其主要是受吕梁旋回变形、变质作用的改造的结果,岩石的结构构造有所改变。

(1)断层构造岩的结构①单晶~多晶石英条带结构:石英条带一般0.1~0.6mm宽,长1~8mm,在条带内,石英粒径一般为0.1~0.2mm,个别达0.4mm,其颗粒单列或多列组成条带(照片1)。

②再生环边结构:原称其为交代净边结构,现多数学者认为其是在岩浆结晶后处于新的热力条件下再结晶,处于低温变质环境下形成的,主要表现为斜长石周围有钠长石拟生长亮边,环边钠长石不具双晶,牌号下降。

③长石压扁拉长结构及残碎斑糜棱结构:岩石受轻微改造时,伴随石英条带结构变化,长石开始扁平化且相邻颗粒均拉长定向,没有明显的颗粒消失。

当改造进一步增强时,大颗粒长石逐渐消失,变为细粒基质,而扁平化的长石呈残碎斑晶产出(照片2)。

④核幔结构:核为受变形的岩浆结晶阶段的旧颗粒,颗粒较粗,呈椭球状残斑,核内有明显的变形特征,如波状消光、双晶弯曲、发育有微裂隙等,其通常为长石类矿物(照片6)。

(2)断层构造岩的构造由于剪应力作用,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发生晶内滑动(位错蠕变),显示了压扁和拉长为主的变形,同时在颗粒边缘亚颗粒化,经边缘重结晶,沿旧颗粒的界面发育和生长少量新颗粒,岩石由块状构造演化为眼球状片麻状构造;在局部剪切应力集中带上,残斑基本消失,细密的细粒长石、黑云母和石英集中成条带与条带石英相间,呈明显的糜棱构造。

3.3 围岩蚀变条件围岩蚀变是热液与围岩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果。

正是这种交换才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铀矿化作用的发生和发展。

在405矿床,引起围岩蚀变的热液来源于变质流体,连山关铀矿床的热液来源于深成变质水、岩体底辟迁移过程中产生的构造热液及部分深源岩浆水。

各类蚀变是这些热液演化、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因此,它们在成矿过程中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

3.3.1 钠长石化钠长石化在化学成分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钠的带入及钾、硅的带出:SiO2+4OH-→SiO44-+2H2OSiO2+2Na+CO32-→Na2SiO3+CO2↑从而导致岩石中产生大量微细空隙,孔隙度增高,抗压强度降低,并使断层构造岩中的微裂隙相互沟能。

3.3.2 绢云母化在绢云母化过程中,斜长石首先被绢云母所交代,同时析出石英和少量方解石:3Na2CaAl4Si8O24+8H++8K++3CO32-=4KAl3〔Si3O10〕〔OH〕2+12SiO2+6Na++3CaCO3绢云母化强烈地段,钾长石也为绢云母集合体所替代,出现许多石英及绢云母细脉或形成绢英岩,而原岩特征已不存在。

3KAlSi3O8+2H2O=KAl3〔Si3O10〕〔OH〕2+6SiO2+2K++2OH-3.3.3 硅化在中低温条件下,成矿溶液中SiO2的溶解度主要受pH值的控制,当pH值大于4时,SiO2急剧溶解,形成正硅酸:SiO2+2H2O=H4SiO4在碱性溶液中,H4SiO4进一步逐级离解为SiO44-进入溶液,当热液温度降低或PH值减小时,热液中SiO2出现过饱合,部分呈凝胶体析出且吸附了相当数量的铀,这就是我们地质观察中发现非晶石英与沥青铀矿紧密共生的原故。

3.3.4 黄铁矿化在中低温热液中富含游离H2S时,岩石中的长石和镁铁矿物分解,形成具有绢云母、石英和黄铁矿组合的黄铁绢英岩。

在H2S分解,与镁铁矿物析出的Fe2+形成黄铁矿时,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一般能达到-0.5V(连山关铀矿床最低为-0.48V),这时溶液中以六价铀迁移的铀被还原沉淀。

UO22++Fe2++2S2-→UO2↓+Fe2O33.3.5 赤铁矿化溶液中含有过量的H2S时,镁铁矿物中析出的Fe2+优先与S2-形成FeS2,若H2S含量不足时,Fe3+则形成氧化物Fe2O3。

同理,Fe2O3形成时也与溶液中的六价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铀沉淀析出: UO22++Fe2++3H2O→UO2↓+Fe2O3+6H+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钠长石化为热液的迁移创造了条件:当含矿热液进入减压带后,引起溶液的减压沸腾,使围岩发生绢云母化;H2S 的存在使围岩发生黄铁矿化;当H2S含量不足时便发生赤铁矿化;温度降低后硅化得以进行,这些蚀变是造成铀矿化的间接或直接的原因。

3.4 铀源条件现在测得的样品的铀含量已不能代表原来岩石的含铀性。

因为我们所采集的样品大都经历了不止一次的重大地质事件的影响,通过全岩样品的U-Pb同位素体系计算可获得岩石真正的铀含量,这种结果无疑可以使我们判断岩石提供铀源能力,从而进行铀成矿的远景评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MPb为样品的铅原子量(根据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计算出);204Pb%为样品铅204Pb的百分含量;a1=9.307+9.58(eλeto-eλet)为从地球形成演化到t时的206Pb/204Pb比值,其中t0=4430M·Y。

△U=(UP/Ui-1)×100%UP为现在测得样品的铀含量,如果△U>0,则说明样品中有后期铀迭加;如果△U≈0,则样品中铀的得失不明显;△U<0,则说明样品有后期铀丢失。

北京核工业地质研究院夏毓亮同志用此方法对连山关花岗杂岩体的岩石原始铀含量计算结果表明:其Ui一般为(7~28)×10-6[4],显然为高铀的岩体。

其内部所有的地表样品都呈现出铀的大量丢失,△U=-13.4%~-76.7%。

而在靠近接触带的二五八矿点的坑道样品,除个别样品表现为铀丢失外,绝大部分样品都有铀的明显迭加,表现出活动铀有自岩体内部向边部(或者应当说向构造活动带)迁移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