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知识清单--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新高考历史——两次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①国际方面:19 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幅提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而亚洲等地区成为其扩张目标。
②英国方面: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大增,迫切需要海外市场。
同时,英国在印度等地拥有殖民地,为其向中国倾销鸦片提供了便利。
③中国方面:中国是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来商品需求少;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力量薄弱;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与世界脱节。
(2)导火索:①鸦片走私: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国家经济。
②虎门销烟:林则徐在广东虎门进行销烟,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3)战争过程: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沿海北上,先后攻占定海、天津等地,威胁北京。
清政府妥协求和,战争于1842 年结束。
(4)结果及影响: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变化: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如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①列强需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已取得的特权和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修约” 被拒:英法美等国提出“修约” 要求,希望增加通商口岸、鸦片贸易合法化等,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③国际局势: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在欧洲的扩张受阻,将目光转向远东;英法联军在对俄战争取胜后,也把视线更多地集中到远东。
鸦片战争高中历史知识点

鸦片战争高中历史知识点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清末时期我国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两次的背景和影响各不相同,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鸦片战争高中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鸦片战争高中历史知识1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贸易顺差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
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
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尼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乾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
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
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鸦片输入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
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虎门销烟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
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
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2.零售商;3.过去禁烟弊端;4.禁绝之法。
”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
在现场观看的广州城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2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总体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高考历史大题知识点大全

高考历史大题知识点大全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1.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3. 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启示二、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和组织结构3. 太平天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4.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教训三、洋务运动(1861-1895年)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和政策措施3. 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局限四、戊戌变法(1898年)1.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2. 戊戌变法的内容和目标3.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意义五、辛亥革命(1911年)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2.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3.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六、五四运动(1919年)1. 五四运动的原因和背景2. 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和口号3.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七、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背景和历史条件2.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活动3.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4.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八、抗日战争(1937-1945年)1.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发展2.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略3. 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意义九、解放战争(1946-1949年)1. 解放战争的爆发和发展2. 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略3. 新中国的成立和意义十、中国历史上其他重要事件和人物1. 辽金战争和金朝的灭亡2.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3. 明朝的兴衰和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4. 清朝的建立和清朝的政治制度5. 中国近代史上的其他重要人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总结:高考历史大题知识点大全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各个重要阶段和事件,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解答历史大题和提高整体成绩非常重要。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每个知识点,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相关影响,为解答历史大题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考生能够注重历史知识的积累和理解,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取得优异的成绩。
【知识学习】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鸦片战争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鸦片战争【什么是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重大历史事件:1、林则徐虎门销烟2、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
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重大历史事件:1、太平天国运动2、在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后,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
3、火烧圆明园【鸦片战争爆发和中国战败的原因】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将中国变成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直接原因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成为导火线。
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这是中国战败的内因,在战争中的军事指挥不当,策略上的左右摇摆,是中国战败的直接原因。
英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这是中国战败的外因。
衰败的封建主义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这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落后就会挨打。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交涉”失败。
(3)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2、经过:(1)1856年秋,英国军舰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
(3)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4)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陷天津,进而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个通商口岸(汕头、台湾、淡水、九江、汉口、镇江、南京、烟台、营口)·外国军舰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时间: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
2、概况:①《瑷珲条约》(1858):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②《北京条约》(1860):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多万平方公里。
③《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多万平方公。
④《改订条约》(1881):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政治上: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汉族官僚势力增强。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经济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社会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高考历史考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高考历史考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重要原因: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
(3)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
(2)北犯:英军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3)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爱国将领海龄抗英殉国。
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社会转型: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案】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面临的两大任务:一是民族独立,这是首要任务;二是社会进步,实现近代化,即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4)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近代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

近代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一、近代中国史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国在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清朝末期的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改革运动,旨在改革封建统治体制,增强国家实力。
辛亥革命则是中国第一次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3.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此后又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等阶段,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中国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新文化运动、共产主义思潮、国民主义运动等各种思潮涌现,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面貌。
6. 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国共两党联合对抗日本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而抗日战争之后,国共两党又展开了内战,最终导致了国共两党的分裂。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于1949年,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8.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运动,是毛泽东发动并主持的一场政治运动,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9.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中国开始向现代化和市场化方向转变,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世界近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欧洲和世界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拖累了世界各大经济体的长期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2. 俄国革命俄国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苏联,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高考鸦片战争知识点

高考鸦片战争知识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的交锋之一。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鸦片战争常常是一道难题。
今天,我们将针对高考中可能涉及的鸦片战争知识点进行探讨。
1. 鸦片战争的原因:鸦片战争的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当时,中国内外的联系非常有限,贸易方式也非常受限制。
与此同时,英国出口大量的鸦片到中国,导致中国人民中毒潮起,成瘾者络绎不绝。
中国政府在治理鸦片问题时显得措手不及,于是采取了烧毁鸦片的行动。
然而,英国却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动战争,进一步侵占中国的领土。
2. 鸦片战争中的关键人物:鸦片战争中,有一些关键人物对于战争的起因和进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林则徐是中国政府在鸦片战争初期采取的一位重要外交官员。
他为中国政府提交《劝矸文》向英国传达中国的态度,但遭到了英方的冷遇。
另外,骆秉章也是一个重要人物。
他曾经领导福建水师抵抗英军,但因指挥不利导致战败。
3. 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鸦片战争中,有一些重要的战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其中,镇海战役是战争初期最重要的一次战役。
中国的福建水师在这次战役中被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水师击败,从而扩大了英军的威势。
此后,英军占据了一些重要的海港城市,如广州和福州。
此外,华丽园战役和吴淞口海战也是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4.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转折点。
在中国,战争导致了中国政府的无力感,开启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签订,如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性,为后来的列强入侵奠定了基础。
对于世界历史而言,鸦片战争是中国与西方列强交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 鸦片战争的启示:鸦片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尊重人权和主权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基本原则。
其次,历史教育和全面发展是国家强盛的基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鸦片战争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什么是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重大历史事件: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
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重大历史事件:
1、太平天国运动
2、在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后,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