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失败案例
Gilt Taste之死:食品电商掘墓启示录

Gilt Taste之死:食品电商掘墓启示录来源: i黑马发布时间:2013-08-02 【导读】在国内,生鲜与食品电商一直是热门创业领域,几乎所有的电商巨头和传统行业巨头都会进军生鲜食品领域,顺风优选本来生活网都在不同的领域做的风生水起,但是距离真正的成功还很远,在国外Fresh Direct(生鲜直达)、PeaPod Relay、Foods Ocado(奥凯多)、Amazon Fresh等生鲜巨头都做的不错,但是并不代表这个领域就会很容易,今天介绍的是国外的一个经典的高端食品电商失败案例——Gilt Taste。
2011年5月,电商网站Gilt Groupe推出了旗下最新的销售网站——美食网站Gilt Taste。
就在此前数周,Gilt Groupe刚刚从包括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在内的投资者手中筹集到1.38亿美元的投资资金,此轮融资给予该公司的估值大约为10亿美元。
Gilt Groupe赖以成名的是大幅打折而限量库存的实时闪购模式,借此把纽约风格的样品销售带到全世界。
跟它不同的是,Gilt Taste自称建立的目的是成为一个“奢侈品牌”,以高端价格销售高端食品。
然而这个模式并没有奏效,今年5月24日,Gilt Taste悄然停业了。
但正如一批已经成立、正在增长以及前景有望的食品-科技初创公司所表明的那样,Gilt Taste的失败并不能证明地方食品经济无法在年销售额高达2,250亿美元的电子商务产业中分到一杯羹。
然而,Gilt Taste的滑铁卢的确表明,在线销售食品与兜售名牌手袋完全不同,而理解这些差异至关重要。
Gilt tast败因Gilt Taste的消亡,以及诸如早期在线食品杂货零售初创公司Webvan和在线食品市场与订付服务网站Foodzie等电子商务网站的失败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败因一:产品规划缺乏个性化食品的根本特性——至少食品电商运动所理解的食品特性,是直接与其初创模式不一致的。
电商失败案例优菜网

电商失败案例:优菜网1.优菜网简介优菜网是“像送牛奶一样送菜” 模式的创造者,是以经营新鲜绿色有机果蔬为主,包括肉蛋奶、油盐酱醋、日用品等快速消费品为主的网上大型超市。
通过在每个客户门口放置一个购物箱的方式,解决了生鲜电子商务的诸多难题。
通过预定、定时配送和集中配送等低成本运作方式,让低客单价的生鲜电子商务成为可能。
让广大白领,能在上班时间买菜,下班时,菜已经放在家门口了,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公司产品包括新鲜果蔬类、粮油主食类、调味品类、肉蛋奶类、有机蔬菜类、包装食品类、饮料类、进口食品类、居家日用品(卧室、厨房、卫生间、文体用品、团购会议用品、商务礼品等)。
公司占地一千平米加工中心,进行蔬菜、水果包装加工,网上商超发货流水作业。
物流配送部拥有装备齐全的仓储物流车、以及遍布社区的专业社区配送队伍。
2011年6月,公司正式签约市海淀区社区服务中心,成为社区服务中心96156品牌服务商,并成为市海淀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企业。
随着公司进一步完善企业形象,建立起全市客户服务中心,全面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标志着公司已经建设成为一家在政府指导下规经营的专业社区服务公司。
公司聘请专业生产管理人员,严格控制质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产、包装、配送服务标准体系。
产品供应各大社区,及各高科技企业园区等,通过不断完善的产品结构来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
2.优菜网创始人简介丁景涛丁景涛,西北工业大学导弹控制专业博士,十六年IT领域从业经验。
曾任用友软件工程分公司总经理、波神凯线科技总经理、用友软件工程IT应用研究院院长助理等职。
在用友软件工程IT应用研究院期间,主要研究电子商务,创新性的提出了“像送牛奶一样送菜” 的新电子商务模式,有感于中国蔬菜行业的诸多乱现象,发愿通过先进的IT手段,让广大市民能低价格的吃上健康的蔬菜,于2010年8月发起创办了优菜网。
3.优菜网的特色、优势及理念特色:优菜网是像送牛奶一样送菜的模式的创造者,丁景涛博士通过四年电子商务、人脉和本地化服务的研究,学习腾讯利用人们“聊天”的需求,建立了庞大的高粘性网上客户群,优菜网利用人们“吃”的需求,创建更加庞大的实体客户群,而互联网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生鲜电商死亡的几个“坑”不能踩

生鲜电商死亡的几个“坑”不能踩作者:任思来源:《智富时代·时代财富》 2018年第8期死在假需求:青年菜君、小农女2014年,半成品净菜电商青年菜君成立之初,并不差钱,梅花天使创投、九合创投、平安创新投、真格基金等争相为其注资。
资方背景如此雄厚,但不到2年,青年菜君还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死。
极盛而衰,创始人任牧感慨:“头上的光环有多耀眼,背上的情怀债就有多沉重。
”同时期和青年菜君模式如出一辙的生鲜创业项目小农女,死得更快,只维持了短短6个月。
创始人总结这种模式,觉得本身就有明显的缺陷。
青年菜君和小农女之“死”,本质上还是未回归消费需求。
青年菜君和小农女将目标人群锁定在那些非常繁忙、想自己做饭又没时间买菜的城市白领,其实经常买菜做饭的白领用户并不多,因为做饭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饭后洗碗、收拾等问题,导致很多白领根本不会买菜做饭。
即便是经常在家做饭的人,用户本身已经养成去超市买菜的习惯,所以大部分人也不会为这个服务买单。
这两个项目最大的缺陷是消费者需求一定程度上是伪需求,目标客户购买频次低、配送成本高、复制难度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所以这种创业模式从一开始就不成立。
很多生鲜O2 O创业者,找不到足够大的消费需求,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而一旦定位出现偏差,就会面临死亡危险。
死在最后一公里:优菜网、谊万家物流配送问题,关乎所有生鲜企业的生死。
生鲜企业若是想把O2O概念做成现实中的成功模式,物流配送至关重要。
目前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不断扩充店面或线下自提点,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扩充店面不仅会提升运营成本,还会拖慢自己的成长速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物流问题。
优菜网创始人丁景涛此前称,生鲜电商最核心的思路是解决生鲜物流问题,希望通过像送牛奶一样送菜,让低成本生鲜物流成为可能。
但在线下物流环节,恰恰没有社区渠道,也就不能解决物流成本问题,使得像优菜网、谊万家等先行者们在这个环节耗费太多资本,最终走向死亡,谊万家甚至仅成立半年就夭折了。
一个生鲜电商失败者的经验分享 2

一个生鲜电商失败者的经验分享2013年01月10日优菜网创始人丁景涛可能我是第一个创业失败了还勇敢站出来分享经验的吧(自嘲一下),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新进入这个行业的创业者提供一些失败的教训,另外一个是能听到业内人士的意见,让优菜网能凤凰涅槃。
自从新浪科技报道优菜网150万出售的新闻以来,陆续见了几十位业内、外资深人士,受益颇多,包括“正谷”让我耳目一新的生态农业,“生态人”期货农业的构想,“青蔬园”电商优先式基地设想等,也有其他行业与生鲜电商进行资源整合的构想。
其实到此刻为止,我大致有一个生鲜电商未来的构想了,再次借新浪科技的力量,引来更多的玉,目的还是能让农业电商真正做成功。
我对电商和生鲜电商的一些观点(砖来了)只看好平台电商,京东、亚马逊等不约而同的向淘宝(天猫)方式靠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淘宝的几百万商家都是淘宝免费的宣传员,在各大论坛、线下、微博进行宣传。
2、听到过淘宝店主过劳死,没听说过京东等员工过劳死,也许就是创业和打工的本质区别。
所以未来商业模式更倾向于平台基础上的众多企业模式,而不是大企业模式。
标准化产品的垂直电商要么死掉,要么进入各大平台。
很简单的理由,如果平台之间的价格战选择某分类,比如化妆品,通过化妆品降价,平台电商会增加客户和其他商品的销售,而垂直电商,降价就代表损失,三个月价格战就拖垮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再来看生鲜电商,单一电商我不看好,不管本来、多利等砸钱再多,最终会淘汰或者转型,优菜网也一样。
水果类电商(属于生鲜中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现在活得蛮不错的,但是未来也会选择平台或者被淘汰。
现有的平台包括淘宝、京东等都不适合做生鲜,因为都是全局电商,没有“本地化基因”,而生鲜非常适合本地化经营。
优菜网的发展过程像送牛奶一样送菜模式优菜网的模式是我思考了2年才出手做的,最核心的思路是解决生鲜的物流问题,通过“像送牛奶一样送菜”让低成本生鲜物流成为可能,像三元牛奶一样,厢货先将菜送到社区,然后通过电动三轮车送到千家万户,并且通过取菜箱,实现不见面配送,不但降低成本,而且“菜等人”的模式可以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通过区域化运作,小区深挖掘,增加订单密度,降低物流成本;通过订单式农业,降低蔬菜损耗,并降低库存面积需求;通过先进的后台ERP系统,加快车间的处理速度。
电子商务失败案例

电子商务失败案例电子商务失败案例正文:1、引言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商业模式,通过在线交易平台进行商品交易和服务提供。
然而,就像任何其他商业项目一样,电子商务也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
本文将涵盖一些电子商务失败案例,并分析造成这些失败的原因。
2、电子商务失败案例一、公司A公司A是一家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主要经营在线零售业务。
然而,该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他们的网站设计不够吸引人,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其次,他们的物流系统效率低下,导致订单处理和交付时间延长。
此外,公司A并没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策略,导致了产品定价不合理。
最终,公司A未能吸引足够的客户,无法保持可持续的盈利。
3、电子商务失败案例二、公司B公司B是一家专门提供在线旅游预订服务的公司。
然而,他们的业务也面临着困难。
首先,他们的网站存在安全漏洞,客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导致了公众对其信任度降低。
其次,公司B的客户服务不够专业,处理问题的速度较慢,导致用户流失。
此外,公司B也没有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导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下降。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公司B的电子商务业务失败。
4、电子商务失败案例三、公司C公司C是一家提供在线教育服务的公司。
然而,他们的业务模式有一些缺陷。
首先,他们未能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导致用户的兴趣和参与度降低。
其次,公司C的技术支持和用户服务团队不够专业,无法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和需求。
此外,公司C没有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无法吸引足够的用户流量和注册用户。
最终,由于这些问题的累积,公司C的电子商务项目以失败告终。
5、分析失败原因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的失败往往源于多个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不合理的网站设计、低效的物流系统、缺乏市场了解和竞争对手分析、安全漏洞、客户服务不佳、合作伙伴关系差、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缺乏多样化的内容和学习资源、技术支持不足、营销策略不当等等。
网络创业案例

网络创业案例网络创业具有进入门槛低、投资少等优点,刺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创业,网络创业已经成为就业的一种新形式。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网络创业案例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网络创业案例:优菜网丁景涛:生鲜电商输在了客户体验上“创业一定是谈事儿,而不是谈钱,这样才能把做事儿的人聚集在一起。
人的幸福不在于得到了多少东西,而是在于帮助了多少人,只有这样幸福感才可以延续。
”本刊记者_ 孔明明拿起手机,打开微信,说一句“我需要哪种蔬菜”,蔬菜便能配送上门;走进社区蔬菜店,报出姓名,店员便能从后台获取你所需蔬菜的种类、口胃等……这听起来不是天方夜谭。
2010 年成立的优菜网,2013 年初创始人丁景涛发出了150 万转让的信息,而他的一篇“一个生鲜电商失败者的经验分享”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议论。
“我依旧看好生鲜电商的未来”,丁景涛说。
已经成功转让的优菜网依旧是丁景涛掌控大局,不同的是,公司从“像送牛奶一样送菜”变成了“让每个中国人都吃上放心菜”,从单纯的互联网企业转而变成与社区、菜店合作的接地气儿的企业,并通过微信等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创业一定是谈事儿,而不是谈钱,这样才能把做事儿的人聚集在一起。
人的幸福不在于得到了多少东西,而是在于帮助了多少人,只有这样幸福感才可以延续。
”丁景涛乐在其中。
失败:输在了客户体验上导弹控制专业博士出身的丁景涛,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航天方面继续工作,而是选择进入用友软件工程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后期到IT 应用研究院,研究的方向是生鲜电商。
“之所以没有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是希望能够把所学的东西真正应用下去,加上大学时也一直对电脑非常感兴趣。
”丁景涛一直坚定的认为: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成立优菜网起因是因为女儿。
女儿幼儿园毕业后,因为年龄达不到,去中正学堂学习了一年。
丁景涛开始发现女儿喜欢上了学校食堂的饭菜,而回到家就不太愿意吃饭。
他一打听才知道,学校用的是自己种的有机蔬菜做饭,而家里的菜是在超市里买的,味道自然比不上。
供应链管理十大失败案例

供应链管理十大失败案例案例一小象生鲜:接连停业重新回到“原点”4月15日,开业不足半年的小象生鲜常州多家门店宣布于4月18日停业。
与此同时,小象生鲜无锡门店也被曝出要停业。
开业不足一年就关店,也使得小象生鲜的发展前景突然又变得暗淡。
小象生鲜在全国共开出7家门店,其中北京2家、江苏无锡2家、江苏常州3家。
常州、无锡门店的关闭意味着小象生鲜又要重新回到“原点”。
案例二:顺丰优选:开启“大撤退”关闭多个城市线下门店4月19日,顺丰旗下的社区生鲜超市品牌“顺风优选”将在全国范围内关闭线下门店。
上海的门店已全部关闭,武汉、青岛、成都等地的门店也在清仓中。
被保留下来的,只有靠近深圳大本营的华南地区和首都北京的部门门店。
对于关闭门店的原因,顺丰优选方面表示,是为了集中资源提升门店服务能力及客户体验。
后续将通过加大华南及北京地区的投入,加速新业态门店推广复制,扩大华南市场规模及城市布局密度。
案例三鲜生友请:欠债3亿关店130多家高层全部被抓5月上旬,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鲜生友请”设在杭州的所有门店却突然悉数关闭。
这一度让周边的消费者无法理解,有人表示之前没觉得店面出了问题,生意一向不错,关店实在有些突然;也有人感到失望甚至愤怒,称自己此前办理了会员储值卡,仍有大量余额无法消费,也无法取出。
7月9日,生鲜品牌杭州“鲜生友请”管理层张知豪、吴明明、赵帅峰等十多人被杭州警方抓捕带走。
案例四爱鲜蜂疑似停止运营7月曾发出停运通知9月,社区电商平台爱鲜蜂疑似停止运营,已下载的应用内页面显示空白状态。
爱鲜蜂已搬离原办公场所;北京来北家园店主称,爱鲜蜂确实已经停止运营,他曾于今年7月收到爱鲜蜂方面给出的正式停运通知;该店主还透露,爱鲜蜂在通知正式停运前几个月就已经停止供货。
爱鲜蜂成立于2014年,共获得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清流资本、钟鼎创投、红杉资本中国、高瓴资本和天图资本等。
最后一轮融资时间为2017年2月,投资方是中商惠民。
电子商务失败的案例

电子商务失败的案例
电子商务失败的案例一:一拍网
一度成为行业第三的一拍网,背靠雅虎和新浪两座大山,却始终在山谷中徘徊不前,在雅虎中国被阿里巴巴收购后,和淘宝类似的模式让其最终落得关停的命运。
电子商务失败的案例二:Webvan (1999-2001)
网络零售业,销售各类杂货。
创办18个月后上市,IPO筹资3.75 亿美元,从旧金山湾区扩展到8 个城市,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组织。
该公司最高市值为1 2亿美元(或者说,每股30 美元),并声称要扩展到26 个城市。
但是,杂货业的边际利润太薄,而且,公司也没能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
2001 年7 月公司关门,2000名员工失业。
电子商务失败的案例三:大货栈倒闭在运营一年之后,一度与1 号店并称“沪上电子商超双雄”的网上购物平台“大货栈”即将走到尽头。
因股东丧失信心、资金断流而面临严重的危机,目前大货栈已经完全终止主站运营,其员工纷纷离职,甚至CEO也挥手告别,在上海的办公场所已经人去楼空。
电子商务失败的案例四:慧聪
据财报显示,上市8 年的慧聪仍处亏损状态,并一度沦为“仙股”
上市之后的慧聪因为内功不够、创新不足而导致业绩不佳,最终在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下落败。
电子商务失败的案例五:呼哈网倒闭
奢侈品折扣网站呼哈网WOOH今日网站被黑。
目前呼哈网的首页上被黑客挂出一个巨大图片,黑底上用红色写着“连庭凯,还我血汗钱!! ”,同时称“连庭凯欠全体公司员工保险、住房公积金半年之久,并拖欠工资现不见其人”,署名为“ WOOH全体员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鲜电商失败案例
篇一:生鲜电商失败案例(386字)
小农女2013年4月份上线,但经过6个月的时间就宣布了死亡。
虽然今年小农女又以线下店铺的方式重打鼓另开张,但依然改变不了此前遇到的问题。
小农女此前将自己的目标人群定位在那些非常繁忙、想自己做饭吃又没时间买菜的城市白领。
小农女为白领提供了代买菜和半成品菜品的选购服务,但其实喜欢或者说经常买菜做饭的白领用户并不够多,这主要因为城市白领的工作都非常忙,平时下班并不情愿做饭,偶尔周末做饭,逛超市买菜和别人帮其买菜,对于其区别不大。
另外做饭对于白领来说,还要面临各项准备工作,以及饭后洗碗,收拾等问题,所以想做饭没时间买菜的白领不想想象的那么多。
对于很多如果生鲜O2O创业者找不到足够大的目标群体,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因
为包括生鲜在内的整个O2O行业,其目标人群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一旦定位出
现问题,就会面临死亡的危险。
那么当创业者不能保证这个目标人群足够大的话,就要改变模式了。
篇二:生鲜电商失败案例(497字)
优菜网创始人丁景涛此前称,生鲜电商最核心的思路是解决生鲜的物流问题,希望通过“像送牛奶一样送菜”让低成本生鲜物流成为可能。
但是恰巧是在物流等Offline
环节上,因为其没有社区渠道,不能解决物流成本高的问题,使得像优菜网、谊万家等先行者们在这个环节上耗费了太多的资本,而最终走向了死亡,谊万家甚至仅仅成立了半年就夭折了。
目前几乎所有的生鲜O2O创业者依然都没有解决好物流配送和成本等的综合性问题。
相对于普通商品来说,生鲜食品对于配送的要求极高,要保证食品干净新鲜,对配送时间,配送中保鲜盒、配送车等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但生鲜O2O的创业者,面对这个不可逃避的现实,也在无奈的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青年菜君选择在地铁站附近用户自提,这种半途配送算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宅配带来的高额成本支出,也能令用户获得不错的配送方式,但相对于电商发达的配送,这种确实不能令人满意。
洋葱达人生鲜切称自己努力做宅配,每天仅限于在下午4-6点间配送,这种执着于限时的宅配,就会面临高额成
本的问题,也是生鲜O2O面临死亡最有可能的原因之一。
篇三:生鲜电商失败案例(455字)
“关停(济南买菜网)也是迫不得已,订单太少,利润太低。
”这是济南买菜网创始
人的心得。
网站2010年成立三年多,这家济南的生鲜电商充分印证了”不做生鲜
等死,做了生鲜找死”的戏言。
如果把问题归结于济南买菜网失败的最大问题是因
为用户习惯没有培养到位,那么其罪魁祸首应该是整个生鲜电商市场的不成熟。
不仅仅是几年前的生鲜电商市场,就是今天整个生鲜O2O领域,都在为培养用户
习惯而买单。
用户对生鲜O2O既爱又怕,担心价格,关心质量,忧虑配送,害怕
安全。
因此懒惰而挑剔的用户,在生鲜电商网站上每次消费的时间成本都很高。
这个问题确实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是每一个生鲜O2O企业为了行业都需要做得过程。
但很多用户的要求也并非高不可攀,比如让他们在上班前选购了生鲜食品,下班后就可以拿到,不论是去线下门店自提,还是配送到家里或者办公室,那么用户的满意度就会大大提高,也更有意愿采用这样的方式来选购生鲜食品。
一旦这样的习惯养成了,生鲜O2O也会慢慢形成规模和趋势,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了。
篇四:生鲜电商失败案例(440字)
2012年,上海一家提供有机农场生鲜蔬菜的电商“天鲜配”宣布关闭。
这是一家从
事高端生鲜农产品到户配送的营销公司,但因为其货源不能保证,蔬菜经常从不同地方调配,无法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再加上其本身遇到的物流配送,以及蔬菜品质难保证等问题,有消费者甚至投诉“天鲜配”的蔬菜并非有机生鲜蔬菜,而是普通
农贸市场的蔬菜,面临重重困境,导致关闭。
对于生鲜O2O的用户来说,供应链问题决定库存损耗,好的食品保质期长,能够
极大地减少库存积压时间,另外也会减少用户退换货的比例。
另外供应链问题还决定了消费者的信任、口碑和回头率等。
消费者对于生鲜食品期待明显要更高一些,因此很多生鲜O2O企业也打出了有机或者绿色的概念,但因
为生鲜类本身对于货源的非标准化需求,以及品质上的苛刻,令很多生鲜电商的货源不能充分保证。
消费者一旦遇到一两次问题,就会丧失对生鲜O2O企业的信任,而媒体也会加入到扩大曝光的阵营,将生鲜O2O企业本来并不大的问题演变成行
业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