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教案

教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教案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教案课前提问上次课重点内容教学导入:复习心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心脏的功能心功能不全概述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分类按功能分:收缩性心衰(常见)、舒张性心衰按病程分: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按症状和体征(部位)分: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按心排血量分:低排血量型、高排血量型慢性心力衰竭概述: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基础心脏病在我国主要为瓣膜病,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教案P: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QRS: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T: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Q-T间期: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概述是指心脏冲动的的异常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激动次序分类按发病机制冲动传导异常冲动形成异常按发生部位窦性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按心率快慢快速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过早搏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扑、房颤室扑、室颤学会识别异常心电图1)“四字”识别法-------“宽窄快慢”QRS:宽----室性波窄---室上性波r-r间期(P-P间期)>100次/分------快速心律r-r间期(P-P间期﹤60次/分--------慢速心律2)看P波的波形和方向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心电图特点:①窦性心律;②心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心电图特点:①窦性心律;②心率<6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即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s)性窦性停搏心电图表现为:①QRS波群的形态与时限均正常,如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可心电图特点:①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心电图特征为:①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扑动波,即F 波,波幅一致,间隔规则,典型房扑的心房率为250~350心电图特点:心室扑动时,无正常P-QRS-T波,代之以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教案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教案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教案。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001]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001]](https://img.taocdn.com/s3/m/f2f4637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5.png)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班级专业、层次护理本科老师杨XX专业技术职务讲师授课方式(大小班)小班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九节病毒性心肌炎第十节心肌病基本教材或参考教材内科护理学第4版,尤黎明主编,XXX(2023.8)内科学第七版,陆XX主编,XXX(2023.6)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熟识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二、把握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措施三、熟识心肌病的分型。
四、熟识扩张型心肌疾病、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措施五、把握心肌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与时间支配、教学方法:1、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理20分钟讲授、举例示2、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30分钟讲授、举例、演示3、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20分钟讲授、举例4、心肌疾病的定义和分型10分钟讲授、举例、演示5、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0分钟讲授、举例、演示6、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0分钟讲授、举例7、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5分钟讲授、举例8、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5分钟讲授、举例9、心肌病病人护理20分钟讲授、举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2.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难点:1.心肌疾病的分类及其病理、病理生理特点;2.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教研室批阅:教学组长(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教案续页)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和时间安排第九节病毒性心肌炎一、概述1、简介病因2、简述病理: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充血,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二、详述临床表现:1、常有感冒样前驱症状。
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浮肿等。
2、试验室检查:心电图:ST-T转变、各型心律失常、病理性Q波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CK-MB增高发病3周内血清可有CVB中和抗体滴度增高。
内科护理学教案-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内科护理学英文名称INTERNAL NURSING课程说明《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包含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病人的护理。
其中理论108学时,实践54学时。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防护和治疗、护理病人、健康促进的科学。
内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它既是临床各科的护理学基础由于他们有着密切联系。
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为核心,使学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掌握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
本课程采用“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模式,将护理程序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内科临床护理技能,掌握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满足护理对象各项需求的护理知识,能将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各项护理操作中。
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
每位老师都有一份本教案的电子版,要求教师在使用时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本教案的基础上丰富具体内容;备课时,教师必需熟悉相关课程如内科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科知识,做到教学中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以培养护理人员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选用护理学专业五年制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6月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地址参考书籍:《内科学》第六版五年制叶任高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六版七年制王吉耀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 陈灏珠人民卫生出版社《哈里森内科学手册》(第16版) Dennis L. Kasper 人民卫生出版社《奈特人体生理学彩色图谱》 John T. Hansen Bruce M. Koeppen 原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奈特消化系统疾病彩色图谱》 MartinH.Floch 人民卫生出版社《奈特心脏病学彩色图谱》 Marschall S.Runge E.Magnus Ohman 人民卫生出版社《Netter's Illustrated Human Pathology 》 L. Maximilian Buja Gerhard R. F. Krueger 原著 Frank H. Netter 人民卫生出版社授课章节循环系统总论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数3学时授课时间第七学期授课地点阶梯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叙述呼吸困难、胸痛等常见症状发生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0389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0.png)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介绍内科护理是指对内部器官和系统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的专业领域。
在内科护理学中,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心脏、血管和血液等器官或系统发生的疾病。
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以下是针对这些疾病进行的护理措施:高血压高血压是由于血管内膜受损而引起的血压升高,严重的时候容易伤害循环系统、肾脏和大脑等器官。
因此,护理上需要加强对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1.监测血压:每隔一段时间测量血压,记录并及时报告,以便作出调整。
2.控制饮食:帮助病人控制盐的摄入量,鼓励更多的摄入水果和蔬菜,推荐食用少量的瘦肉和鱼类。
3.做好药物治疗:给予病人合理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ACE抑制剂等,同时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反应。
4.锻炼身体:鼓励病人适量的进行锻炼,如步行、慢跑等,使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
5.安排好生活:帮助病人减轻精神压力,降低紧张情绪,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心绞痛。
病人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下面是针对心绞痛进行的护理措施:1.计算心率:计算病人的心率,若异常则及时记录和报告。
2.确认病人:确定病人的身份、病史、年龄和性别等,采用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等方法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心脏疾病。
3.缩短时间:在病人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努力缩短治疗时间。
通过使用硝酸甘油和其他药物缓解病人的症状,减少血管扩张。
4.观察病情:定期观察病人的情况,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并做出相关的护理计划。
5.按医嘱执行:严格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避免自行停药。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脏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病人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出汗和面色发白等症状。
治疗和护理上需要采取以下方法:1.卧椅休息:安排病人卧床静息,尽可能减少活动,避免心脏过度负担。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教案编号:XXX教学科目: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循环系统教学时长: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掌握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1.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
2.学生对于血液动力学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1.课本、幻灯片或电子教案。
2.模拟病例、护理操作示范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的构成有哪些部分?二、讲授(30分钟)1.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结构:心脏、血管、血液、淋巴组织等。
-功能:输送氧、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等。
2.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
-高血压: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等。
-冠心病: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心力衰竭:控制饮食、给予氧疗、药物治疗等。
-心律失常:保持安静、药物治疗、电复律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4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模拟病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
2.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和对比。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总结归纳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2.案例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于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完成一份小结,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板书设计:循环系统-构成:心脏、血管、血液、淋巴组织等-功能:输送氧、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等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措施-高血压: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等-冠心病: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心力衰竭:控制饮食、给予氧疗、药物治疗等-心律失常:保持安静、药物治疗、电复律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循环系统的学习主动参与。
内科护理学 教案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七课次【开课时间】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1~2节【开课班级】高职护理1857、1858班【开课课题】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教学目的】1、了解:循环系统疾病发病的状况。
2、理解: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3、掌握: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评估的要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重难点】重点: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护理评估难点:循环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教具教参】《内科护理》胡月琴、章正福东南大学出版社第2版《内科护理学》尢黎明人卫出版第六版《2016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出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5分钟二、导入新课5分钟三、进行新课75分钟四、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教学内容】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述一、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概要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病,故又称心血管疾病。
已经成为我国的常见病,成为主要的死因。
(一)心脏1. 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四个瓣膜的位置。
(二)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细胞所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室、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
(三)心脏的血液供应:营养心脏的血管为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
左冠状动脉分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主要负责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及室外间隔前2/3部位的心肌供应,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室侧壁、后侧壁及高侧壁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
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后壁及室间隔的后1/3部位心肌。
(四)血管1. 动脉——阻力血管2. 静脉——容量血管3. 毛细血管——功能血管(五)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各自的作用。
二、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技术的特点【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 人口学资料2. 既往史3. 家族史4. 个人生活史5. 用药情况6. 职业环境史(二)身体状况1. 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左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
内科护理学教学案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七课次【开课时间】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1~2节【开课班级】高职护理1857、1858班【开课课题】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教学目的】1、了解:循环系统疾病发病的状况。
2、理解: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3、掌握: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评估的要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重难点】重点: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护理评估难点:循环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教具教参】《内科护理》胡月琴、章正福东南大学出版社第2版《内科护理学》尢黎明人卫出版第六版《2016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出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5分钟二、导入新课5分钟三、进行新课75分钟四、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教学内容】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述一、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概要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病,故又称心血管疾病。
已经成为我国的常见病,成为主要的死因。
(一)心脏1. 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四个瓣膜的位置。
(二)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细胞所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室、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
(三)心脏的血液供应:营养心脏的血管为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
左冠状动脉分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主要负责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及室外间隔前2/3部位的心肌供应,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室侧壁、后侧壁及高侧壁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
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后壁及室间隔的后1/3部位心肌。
(四)血管1. 动脉——阻力血管2. 静脉——容量血管3. 毛细血管——功能血管(五)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各自的作用。
二、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技术的特点【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 人口学资料2. 既往史3. 家族史4. 个人生活史5. 用药情况6. 职业环境史(二)身体状况1. 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左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教案

依据。
病
3.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护理诊
断、措施及依据。
问:心绞痛要怎么缓解?; 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 提问的方式引导学
学习循环系统相关疾病的主要 油后可缓解;
生思考;拓展生活常
病因
分小组讨论。
识。
拓展循环系统相关知识。
记录知识点
8、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这一节课的知识点,看学生心绞痛的常⻅病因及临床表现、治疗要 点常用护理诊断、措施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0 分钟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介绍心前区疼痛常⻅的疾病 记录:心绞痛
引导学生手、眼、脑
急性心肌梗死
协同作用,增强学习
急性心包炎
效率。
1.心绞痛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 记录知识点,使更加深 把学生当成学习的
点
刻;
主体,引导积极思
2.心绞痛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 拓展梗阻性肥厚性心肌 考。
9、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10、教学反思:
20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10 分钟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心前区疼痛 2、教学目标 了解心前区疼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熟悉心前区疼痛的实验室改变, 熟悉心前区疼痛的治疗要点。 掌握阿斯综合征级血流特点. 3、教学重点 心前区疼痛常⻅病因及常用护理诊断、措施。 4、教学难点: 心绞痛特点。 5、课程思政:
树立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5 分钟
6、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7、教学过程
环节一:前课复习
教师活动
力性呼吸困难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统相关的知识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右心衰竭
(1)多脏器淤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
(2)颈静脉怒张:右心衰竭主要体征,出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肝肿大和压痛:肝淤血所致
(4)水肿:多发生于下肢、腰骶部等低垂部位。
3.全心衰竭
当左心衰竭继发右心衰,由于右心排血量减少,可使左心衰竭的肺淤血症状相对减轻。
2.心腔的结构特点?
3.心脏的血液循环途径?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课后记
在备课时,将所涉及血液循环的解剖、生理知识溶于课堂中,认真讲解,使学生明白打好基础,再进行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这样由浅入深讲解,注意渗透知识点,主要利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及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健康史】
1.既往史 2.个人生活史 3.家族史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2.心电图检查
3.X线检查
4.超声心动图检查
5.其他非侵入性检查
【心理社会资料】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病情观察
3.心理护理
4.用药护理
5.护理配合
6.健康指导
四、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展望
备注
复习回顾
重点难点
结合病例
重点难点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心律失常(一)
授课班级பைடு நூலகம்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4月29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2、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要点。
重点:1、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技术的特点。
难点:1、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 王建民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 学 过 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心脏的传导系统有哪些?
(2)容量(前)负荷过重: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临床特点】
1.左心衰竭
(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主要症状。早期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晚期出现端坐呼吸。
(2)咳嗽、咳痰:多发生于夜间,痰液为白色浆液泡沫状。
(3)心排血量降低症状:疲乏无力、头晕失眠、心悸、少尿等。
3、掌握: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重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难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 王建民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有哪些?
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什么?
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措施有哪些?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课后记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主动探究,分析出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症状、体征、确诊方法及治疗要点,从而突出重点和难点。
授课内容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慢性心力衰竭
【定义】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血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脏因素所致心排血量锐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
【病因与发病机制】
1.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
2.心负荷过重
(1)压力(后)负荷过重: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
4.心功能分级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
2.一般治疗
3.药物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
备注
重点难点
画图讲解
重点难点
结合病例
思考题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2.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3.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措施有哪些?
内容小结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循环系统疾病中重要课程之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的内容较多且难度大。因此掌握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诊治要点、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内容非常重要,为顺利通过护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慢性心力衰竭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4月24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评估。
2、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查。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一节 概述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4月22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展望。
2、理解: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
3、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技术的特点。
授课内容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一节 概述
1、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1)心脏
(2)心脏传导系统
(3)心脏的血管
(4)血管
(5)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技术的特点
【资料收集】
1.年龄与性别
2.发病因素
3.主要症状与体征
①水肿 ②胸痛 ③呼吸困难 ④心悸
思考题
1.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有哪些?
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什么?
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措施有哪些?
内容小结
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引出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和心源性水肿的特点。并强化记忆,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从而让学生掌握了护考的考点和考题形式。
3、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重点: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难点: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 王建民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 学 过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