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祖坟与故居的风水

合集下载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侧记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侧记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侧记作者:夏远生来源:《百年潮》2008年第05期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作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立功、立德、立言以及修身、齐家、为学、治军、谋国等方面均独树一帜,造诣很深,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迹,对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毛泽东留下的遗物中,有早年读过的《曾文正公家书》卷五、卷七、卷八和卷十,共四本。

这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曾国藩去世七年后的石刻线装本,封面是浅灰色毛边纸,左上方竖写书名、卷别,右下方则竖写“咏芝珍藏”,均为毛泽东手书。

书里没有批语,只有密密的红笔圈点、句读和着重号。

毛泽东早年曾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他在1917年8月23日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出生时,曾氏刚刚去世20年,曾国藩“中兴名臣”的声名尚未褪色。

从地域文化来看,曾国藩对他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内容。

1913年,毛泽东在他所作的笔记《讲堂录》中,时时引用曾国藩的原话或发挥其言论,如:“涤生(曾国藩的字)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

厚者勿忌人;实者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1920年6月22日,毛泽东在《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毅书》中,还把曾国藩、左宗棠与黄兴、蔡锷并列为近代楷模。

随着毛泽东向共产主义思想的转变,他开始辩证地、全面地认识曾国藩,把曾国藩政治思想上的反动,与修身、治国、治军方法上的可取之处区别开来。

1926年,他在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时说:“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即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3月12日),曾国藩在南京与长子曾纪泽散步时发病,溘然而逝。

死后,赠太傅,谥文正。

曾国藩病逝后,其灵柩运抵长沙,当年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次年改葬于善化县平塘伏龙山之阳(今望城县坪塘镇桐溪村伏龙山南),与欧阳夫人合葬。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对养生和风水都有研究,曾国藩尤精于此道。

曾国藩故居“风水”及其他

曾国藩故居“风水”及其他

曾国藩故居“风水”及其他曾国藩故居“风水”及其他扑朔迷离的风水色彩大凡历史名人的故居都是这样,一旦主人成名,多数都会附上风水的迷信色彩,这在我国可以说已沿袭成一种习俗或社会现象。

晚清重臣曾国藩作为近代史上一个很有影响也颇有争议的人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集褒贬不一、誉毁各异于一身,尤具名人特色。

不可置疑,他的故居也是很受人们关注的,那个本来舆图不载史书无名的小山村自从变成名人故居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蒙上了风水的神秘外衣。

曾氏故居一度备受到世人景仰的情形,即便在曾国藩逝世后也还持续了约三四十年。

但随着清王朝的土崩瓦解,尤其是建国以后,它的命运如同世人对其主人的评价,骤然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之是超过半个世纪的冷落与衰败。

更有甚者,其家人犹曰:“吾祖民贼”,个中更深层次的历史原由,恐怕是不可用世态炎凉一语来说得清的。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

未曾想到的是,曾氏故居还会重现生机,它又得到了历史本应给予它的认可。

近十几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富厚堂得以修复一新,并开辟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游客摩肩接踵纷至沓来,偏僻的小山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或访古探幽或观光旅游,到那里去的人们更多的似乎还想寻觅和领悟点什么。

我与曾氏故居很早有过结缘。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在双峰县的荷叶乡下工作了近一年时间,荷叶即为曾国藩的故乡,它地处双峰县东南角,与衡阳、衡山和湘潭三县交界,属偏远山区。

我们住在荷叶乡大坪村的竹亭公祠,那是曾氏兄弟为纪念其父曾竹亭而建造的一座祠堂,又称曾氏家庙。

竹亭公祠与敦德堂、奖善堂合为一体,统称大夫第,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那时文革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较为禁锢,忌讳对曾国藩更多的全面评价,曾氏家族的故居包括富厚堂在内都均被挪为它用,很冷清,几乎无人造访问津,一代风云人物的故居似乎已被尘封于历史的烟云之中。

当年我们一干人来到这里,是因任务在身,要在该地开展地质找矿的缘故,与曾氏故居本身并无直接牵连。

驻地之所以选定荷叶乡大坪村(当时分别称公社和大队),是因为它位于双峰至衡阳的公路要道旁,交通上相对便利些,而且大夫第占地面积大,有学校、粮店、供销社和邮电所等,可寻租到较多住房。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长沙曾国藩墓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长沙曾国藩墓

寻访时间:2020年10月18日我对于曾国藩墓最初的了解,是通过去年《南方周末》的一篇长篇报道,一个月前又看了关于此事的追踪报道,对于曾墓曾历经的坎坷和修复工程烂尾多年的窘境已是了然。

从宁乡回长沙的时候,犹豫良久,最终还是决定绕路来此一看。

除了深受曾国藩“魅力”的吸引,也是想看看它修复前的样子——虽然如今与历史原貌早已相差甚远,“修复”完成也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了。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有几种说法,但无论哪种,曾国藩都是排首位,无疑他是一位力挽狂澜的杰出人物,就连年轻时的伟人也对他推崇备至。

上世纪末,随着电视剧、家书和传记的面世,国内一度掀起了一股“曾国藩热”,当民族与阶级的对立已渐成过往,人们得以抛下许多成见,更加心平气和地去看待这位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当然,即便是在如今,乃至许多年后,争议仍然会存在。

但我始终认为,单纯以今人的思维和视角去评判一位封建时代的历史人物是一种断不可取的方法论,而我也向无意于介入任何此般口水。

说历史,就把真实发生的事讲述出来即可,今天也不想多谈曾国藩,只是来说说他的身后事。

打开长沙地图,可以看到在岳麓山以南十余公里处有一大坨绿油油的区域,面积甚至比岳麓山还大。

此地旧时属善化县,名曰伏龙山,便是曾国藩的长眠之处了。

我其实挺纳闷曾国藩为何没有归葬故里,而是葬在这个不相干的地方,这个问题也是回来后我重点去研读的。

幸前辈学者对此早有颇多研究著述,我只需略作撷英便是。

图1:曾国藩墓所在的长沙西南郊伏龙山同治十一年(1872年)阴历二月,曾国藩遽然逝于两江总督之任上。

从后人描述的最后光景中,专业人士认为他的死因是积劳引起的突发心脏疾病。

或许也正是因此,曾国藩对于身后事未及做出特别明确的安排,只是曾多次表达过死后归湘的心愿,但这个“湘”究竟是指湖南还是湘乡,却是比较模糊。

曾国藩的灵柩回湘(省城长沙)是当年阴历五月,但葬地等许多问题还均未落实。

而那会天气已热,其势不能久等,只得在长沙南门外的金盆岭仓促建墓下葬,谓之“暂厝”。

曾国藩家族显贵之谜:花费心血选择墓地

曾国藩家族显贵之谜:花费心血选择墓地

[键入文字]曾国藩家族显贵之谜:花费心血选择墓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者,系湘军领袖,对清朝廷而言可谓功勋卓著。

连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也十分崇拜他,1917 年8 月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身为一代名臣,曾国藩却颇为迷信,在给自己选择墓地时花费了不少心血。

祖母下葬曾家好运连连根据曾国藩本人的日记和家书所载,曾国藩早年并不相信堪舆术。

据《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所载,曾国藩写给诸弟的家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我平日最不信风水”。

曾家祖上也不相信风水,曾国藩曾称,“吾祖星冈公在时,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

”而且,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也淡漠风水,最反对当时为求风水宝地,让先人灵柩迟迟不得下葬的乡风。

但后来曾国藩却迷信上了风水。

公元1846 年9 月18 日,曾国藩的祖母去世,曾国藩觉得祖母的葬地选址不是太好,遂给祖父写信:“孙幸蒙祖父福佑,忝居士大夫之末,则祖母坟茔必须局面宏敞,其墓下拜扫之处须宽阔,其外须立诰封牌坊,又其外须立神道碑。

木斗冲规模隘小,离河太近,无立牌坊及神道碑之地,是以孙不甚放心。

意欲从容另寻一地,以图改葬,不求富贵吉祥,但求无水蚁无凶险,面前宏敞而已,不知大人以为如何?”但祖父没有同意孙子的建议。

祖母下葬半年后,曾家好运连连。

曾国藩自己官升至二品不说,久有恶疾的祖父病也好了。

都传这是祖母葬到了风水宝地,曾国藩也信以为真,在一封家书中,曾国藩称,祖母坟地“风水之好可知,万万不可改葬。

若再改葬,则谓之不祥,且大不孝矣。

”正是因为这原因,“平日最不信风水”的曾国藩,开始迷信了堪舆术。

曾祖父押对宝地曾家显贵1。

江西三僚曾氏观音望海曾氏祖坟,成万丁之族

江西三僚曾氏观音望海曾氏祖坟,成万丁之族

江西三僚曾氏观音望海曾氏祖坟,成万丁之族家族墓地在南方较为多见,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都有很多大家族的祖坟留存下来,这些墓地见证着家族的发展壮大,也寄寓着家族后辈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之情。

笔者作为风水师父,经常穿山过林,寻觅古坟,研究每一处墓地的精妙之处,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

三僚曾氏本家的祖坟笔者曾去过多次,观音望海是我曾氏十世祖巽山公夫妇的墓地。

而且此地发丁很快,据说巽山公夫妇葬下后,三僚曾氏人丁兴旺,到如今已是万丁之族。

X巽山公夫妇墓观音望海位于兴国县古龙岗镇忠田村,并非在三僚,巽山公的妻子钟氏是忠田村人氏。

对于为何会葬在钟氏娘家,在当地和曾氏一族中都流传着一则事迹。

曾氏十世祖巽山公,是一非常有名地理先生,娶忠田村钟氏为妻,膝下只有一子。

一天,钟氏问巽山公:相公天天为别人找好风水,为何自己的风水却找不好呢?巽山公听后顿感吃惊:夫人何出此言?钟氏:“自曾氏在三僚开基以来已经十代单传了”。

巽山公作为一个风水师,感到非常无奈却又有口难言,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对妻子说:“不是我不想,也不是我没有能力,我们三僚曾姓的地盘上实在是找不到发丁的好地盘了,倒是你娘家还有好地”。

钟氏闻言,不再吭声,但记在了心上。

后来钟氏的父亲八十大寿,钟氏和巽山公一起去忠田村拜寿。

宴席过后,钟氏借机去茅房,摘下自己的戒指,吞金而亡。

巽山公知道夫人肯定是听了自己的话才出此下策,既然妻子死在娘家,巽山公便差人回三僚曾家通报,随后曾家人以及亲戚朋友一起来为钟氏喊冤,希望钟老丈人给出一个答复。

老丈人在失去爱女的悲痛情怀下,答应自己的女婿进行私了。

巽山公强忍悲痛,只提了一个条件:希望钟家给一块地方安葬自己的夫人。

老丈人当即答应了,说:钟家的地方随便你选。

但是钟氏族人却对巽山公的风水技术早有耳闻,所以凡是巽山公看上的地方都找借口,要么说该地是给你老丈人留的,要么说该地是给你丈母娘留的,休要在钟家的房前屋后,良田丘陵中去选。

最后,巽山公选无可选,只能又去老丈人那去哭诉,忠田那么大,竟无一寸土地来安葬自己可怜的妻子。

曾国藩迷信风水

曾国藩迷信风水
( 司 门 口摘 自 《 百家讲坛 ・ 蓝版》 2 0 1 6年 8月。 图 / 文 海)
老舍也耍小聪明
◎ 姜炳 炎
老舍 和著 名作 家吴 组 缃交往
甚好。吴组缃回忆,抗 战前他和老 舍先 生一起在冯玉祥将 军那里教他
这一 问问得冯玉祥非常难堪。 也感 到十分 意外。他马上把大师傅 找来 查 问。很快就改善 了伙食。 抗 战期间,老舍和吴组缃到了
物价很贵。据估算这 头猪 的身价值 6 0 0元。 老舍 和吴组缃多次合计过: 就是把他们 两个人共同卖掉,大概 也不会 有 人 出 6 0 0元。 因此, 两 家人都把这头小花猪 当宝贝供着。

小花猪才渐渐开始 吃东西。 老舍 马上 提 出意 见 : “ 快过 年 了。 得分给 我几斤猪 肉。 ”吴组缃和夫 人 没加任 何 考虑 便答 应 了。 吴夫

宅院。这座宅 院位于绳匠胡同,共 1 8 间 ,“ 房屋爽垲 ,气象轩敞” 。 为什 么说这 座 宅院风 水 旺盛 呢7原来 ,这座宅院所在的绳 匠胡
同在 当时的北京 以出主考 闻名。据
家人有 个舒适安逸 的居 住环境 ,
他急需找一处宽敞的宅院 ,便多次 利用业 余时 间外出看房。有一天 . 他在琉璃厂看到了一座房子。这座 房子幽静宽敞 ,而且价格便宜 ,曾 国藩一看便心动了。可是他并没有 急着付钱 , 而是到附近打听了一番 。 果然有所收获 ,原来这所房子里死 过人 。曾国藩认为这非 门庭之幸 , 于是果断地放弃了这座房子 ,而改 租 了另外一座租金较 高的宅院。由 此可见 ,精研理学的曾国藩也有迷


秘 闻 / 名 人 ——
晚清重 臣 曾 国藩 在 北京做 京
官 的几 年 间是租 房 居住 。在租 房

曾国藩故居风水

曾国藩故居风水

曾国藩故居风水[转载]转曾国藩故居风水清朝末年,曾国藩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封一等侯爵,谥号为“文正”。

毛泽东年青时,非常崇拜曾国藩,尝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 而曾氏一门,100多年来,名人辈出,如曾国荃,两江总督;曾纪泽,清末外交家;曾广钧,进士,诗人;曾宪植,原全国妇联副主席······曾氏家族从衡阳的庙山,迁到湘乡荷塘二十四都(今属双峰县)定居,于今近三百年,世称“大界曾氏”。

数百年来,“大界曾氏”代代都是种田的,族中虽然也偶有认识几个大字的人,却从来没有一个人与科举有缘。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总算是破了天荒,中了第一个秀才以后,于是,他们家族一下子出了数十个大名人,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百年间名人辈出原因在哪里?人们探索这葫芦里的奥秘,往往首先联想到风水,也即说曾家祖坟和故居可能有好的风水。

而在湘乡荷叶(今属双峰县),有一种传说:曾国藩之所以发家,全靠着他曾祖竞希公的坟地的好风水。

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笔者曾在2004年跟随湖南省政协委员们实地考察过湖南双峰县,虽然不敢随意苟同那神奇的传说,但不得不承认曾家祖坟和故居有很好的风水。

神奇的风水风水是我国古代独特的民俗文化,属于一门占术,能占验预测人生吉凶祸福。

因为迎合了世俗的人生观,所以人们择居、丧葬,没有不应用到风水的,并且全都是对前程命运的预测。

风水背后的文化价值就是实现“天人合一”,获得合法的“天命”。

说到底,风水术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选择,最终实现人的世俗追求。

比如在民间居舍的卜占中,风水学不仅要照顾到居住者起居饮食的便利,而且还须考虑家庭地位的宗法问题,体现出某种人文次序,隐喻着家庭的前程地位等。

古代风水对中国民居、村落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很有市场呢。

据说,管辂、郭璞是风水学理论的创始人。

管辂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是当时很有名气的风水术士,精通《周易》、风角和占相之法,很有一套自己的风水理论。

曾国藩故居建筑特色简析

曾国藩故居建筑特色简析

曾国藩故居建筑特色简析07级景观易术中学号 2007012991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坐落在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富乇村的鳌鱼山脚,与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毗邻。

全宅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

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选址和布局与自然环境紧密融合,亭、楼、阁、山、水应有都有,建筑构思巧妙,在建筑结构上实现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它由思云馆、毅勇侯第前门、宅东门、宅西门、全宅围墙、宅南藏书楼、宅北芳记书楼、八本堂、缉园十景等组成建筑群,是清代一幢规模巨大的仿宋、明回廊风格的建筑群体。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府也因此称之为“宰相府”。

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十月十一日生于双峰县荷叶塘,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与研究曾国藩本人相比,很少有人从文化艺术的角度研究其故居富厚堂。

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乡间侯府,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建筑价值与艺术价值。

一、曾国藩故居的选址与布局艺术1、曾国藩故居的选址艺术曾国藩故居的选址既注意宏观方面,也注意微观方面的因素。

放眼望去,平地四周峰峦叠嶂、群山环抱,屋前半月形的水塘水色清澈,形同聚宝盆,水塘前面是一大片田野,田野里有大面积的荷叶,视野极其辽阔,四周自然环境极为优美。

曾国藩故居座西朝东,背依半月形鳌鱼山,后山上树林茂密、古树参天、四季常青,百鸟飞鸣于其间。

遥望故居好像坐在一张大椅子上,建筑与自然巧妙融合,这正是民间所说的风水宝地。

2、曾国藩故居的整体布局艺术曾国藩故居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整个建筑沿中轴线对称,砖木结构,具有宋、明回廊式古建筑群的风格。

它由全宅东门、宅西门、宅围墙、门楼、宅南的归朴斋和求阙斋两栋藏书楼、宅北的艺芳馆藏书楼、八本堂前后进主楼、思云馆、缉园等建筑组成。

曾国藩故居有东、西两个入口,进门后是一个用花岗岩砌的半月形台坪。

台坪内侧是门楼,仆人的住房、轿亭和马厩。

门楼后面有一块宽阔的内坪,门楼正前方是八本堂前后进主楼,两边是藏书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祖坟与故居的风水清朝末年,曾国藩、曾国荃、胡林翼、左宗棠等人镇压太平军获得全面的胜利。

从此,湘人遍布全国,不少湘军将领担任巡抚、总督,光宗耀祖,风光一时。

其中尤以曾国藩(1811—1872),成就最大。

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封一等侯爵,谥号为“文正”。

毛泽东年青时,非常崇拜曾国藩,尝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 而曾氏一门,100多年来,名人辈出,如曾国荃,两江总督;曾纪泽,清末外交家;曾广钧,进士,诗人;曾宪植,原全国妇联副主席······清朝初年,曾氏家族从衡阳的庙山,迁到湘乡荷塘二十四都(今属双峰县)定居,于今近三百年,世称“大界曾氏”。

数百年来,“大界曾氏”代代都是种田的,族中虽然也偶有认识几个大字的人,却从来没有一个人与科举有缘。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总算是破了天荒,中了第一个秀才以后,于是,他们家族一下子出了数十个大名人,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百年间名人辈出原因在哪里?人们探索这葫芦里的奥秘,往往首先联想到风水,也即说曾家祖坟和故居可能有好的风水。

而在湘乡荷叶(今属双峰县),有一种传说:曾国藩之所以发家,全靠着他曾祖竞希公的坟地的好风水。

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笔者曾在2004年跟随湖南省政协委员们实地考察过湖南双峰县,虽然不敢随意苟同那神奇的传说,但不得不承认曾家祖坟和故居有很好的风水。

神奇的风水风水是我国古代独特的民俗文化,属于一门占术,能占验预测人生吉凶祸福。

因为迎合了世俗的人生观,所以人们择居、丧葬,没有不应用到风水的,并且全都是对前程命运的预测。

风水背后的文化价值就是实现“天人合一”,获得合法的“天命”。

说到底,风水术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选择,最终实现人的世俗追求。

比如在民间居舍的卜占中,风水学不仅要照顾到居住者起居饮食的便利,而且还须考虑家庭地位的宗法问题,体现出某种人文次序,隐喻着家庭的前程地位等。

古代风水对中国民居、村落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很有市场呢。

据说,管辂、郭璞是风水学理论的创始人。

管辂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是当时很有名气的风水术士,精通《周易》、风角和占相之法,很有一套自己的风水理论。

《三国志》记载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次,管辂随军从“毋丘俭”的墓边经过,靠在树边哀叹说:“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

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

不过两载,其应至矣。

”后来这事果然灵验。

意思是这么的,“毋丘俭”坟墓不符合风水形法四象模式,北方神龟没有高丘,东方苍龙没有流水,西方白虎没有长道,南方朱雀没有汙回的流水和来朝的山脉,所以是凶地。

在管辂之后,晋朝的郭璞又是一位很有名的风水术家。

据《晋书·郭璞传》,郭氏不但擅长葬术,还精通于占术。

一次,郭璞的母亲去世,卜葬于暨阳,距离水面只有百余步,有人认为太靠近水面了,不吉利,郭璞却说:“这里即将会变成陆地的。

”不久,那里涨沙,距离坟墓的十里之内都成了桑田。

还有一次,郭璞为人卜葬,当时的皇帝微服私访,问主人说:“为什么在东方龙脉建坟墓,这会带来灭绝种族的灾难。

”主人回答说:“郭璞说的,在东方龙脉建坟墓,不出三年,会成为天子的。

”管辂、郭璞评价坟墓风水的事例,表明了风水的好坏与祸福有紧密的关系。

这一点,恰如《辞海》抓住了其中的实质的描述:“风水,也叫堪舆。

······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金鸡啄白米——曾氏祖坟在湘乡荷叶(今属双峰县),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曾国藩之所以发家,全靠着他的曾祖竞希公的坟地的风水。

据风水师的说法,曾竞希的墓地的地形为“金鸡啄白米”,有灵气,是块风水宝地。

据曾氏族谱,曾竞希死后葬在荷叶镇神冲太西冲,当时唯一的曾孙子曾国藩才5岁。

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曾国藩的名字名正言顺地刻在曾竞希的墓碑上,现在还可依稀辩认。

站在曾竞希的坟场那里,俯视前面,稍有古代皇陵的气势。

曾竞希的坟场像一只鸡,坟葬在鸡头上。

坟后面是一狭长的山地,似鸡的脖子。

狭长的山地的背后,又是一长圆形的山丘,像鸡身;长圆形山丘的两边,有片两扇形山地,恰如鸡翅。

鸡头前面是一条叫“犁头咀”的小河。

河边有一片良田,据说,在曾竞希葬后第二年的春天,连下了三天大雨,荷叶镇山洪暴发,金鸡头前面的良田里的禾苗全部被冲走,剩下一片白茫茫的沙子地,恰似白米。

风水师告诉曾家说,这是曾竞希“金鸡啄白米”坟地的显灵,曾家必将大富大贵,但必须保护好这片宝地。

于是,曾家就买下了这块沙洲,并不再耕种它。

曾竞希“金鸡啄白米”坟地,背面有蜿蜒而来的群山峻岭,前面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和良田,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中间部分地势宽敞,且有屈曲之流水环抱,符合古代理想的风水宝地的特征,即“葬穴”四灵地的“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

”(《葬书》)。

因为曾竞希的“金鸡啄白米”坟地有灵,所以他的后代文运、官运发达。

曾竞希的孙子,曾氏69派孙曾麟书,即曾国藩的父亲,在43岁的时候,参加了第17次“小考”之后,总算是破天荒,成为“大界曾氏”几百年来的第一个秀才。

从此以后,50年时间内,先后产生了曾国藩、曾广钧两进士,举人、优贡、秀才更是多达20多人。

有人说,曾国藩统帅湘军打败太平军,就靠曾竞希“金鸡啄白米”的坟地的风水。

据曾国藩故居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香港有一对富豪夫妇,来到双峰荷叶镇,看了曾氏祖坟以后说:“原打算去看洪秀全家的祖坟,看了这里以后,广东就不必去了。

”白玉堂的风水在今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白杨坪,有一座老屋叫“白玉堂”,是曾国藩的出生地。

白玉堂比较壮观,青砖青瓦杉木结构,三进两横,48间房屋,6个天井,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正厅中两个大天井各有花池一座,可栽花植树;堂前地坪边堰塘形似半个月亮。

一道石砌的月芽墙将白玉堂和堰塘紧紧裹住,既安全又幽静。

白杨坪自然风光瑰丽,山水奇妙神秘。

俊美的高嵋山、官帽山蜿蜒而来,它们的径向线——龙脉上就是白玉堂。

官帽山稍微矮一点,突兀成金字塔式尖顶极像清朝官帽。

白玉堂屋场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农田。

高嵋山后面的小溪弯弯曲曲地流过犁头咀,好似一条蛟龙向白玉堂正前方的像一个玉玺的团山探去。

在白玉堂的左边,有一座长形横山,叫虎形山,恰如一只蹲伏着的猛虎,正准备腾朴,俯视着团山的那颗玉玺。

白玉堂的右边,有一座凤形的长山,叫凤形山,则好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凤嘴正对着团山那颗玉玺。

风水师说,白玉堂的风水非常好。

背后的高嵋山、官帽山蜿蜒而来,左有虎形山,右有凤形山,前有团山,犁头咀河弯曲环抱而去,中间的白玉堂宽广平敞,所以说,白玉堂是一块风水宝地,这一切正如《阳宅十论》“论宅外形”中说的:“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富,最为切要。

”“阳宅来龙原无异,居处须用宽平势。

明堂须当容万马……或从山居或平原。

前后有水环抱贵,左右有路亦如然。

”首先,犁头咀河有富贵之气。

在风水中,“得水”是最重要的,“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而白玉堂屋场恰好在犁头咀河弯曲之内。

《葬书》上说,选择风水宝地,“得水”为第一,“藏风”算第二,“气”乘着风就会散掉,但遇到水却会藏聚起来。

白玉堂因有犁头咀河,既“得水”又能“藏风”,鱼与熊掌二者兼得。

《博山篇·论水》中说,流水来势好,是“福气”,流水弯曲环抱,是“贵气”。

蒋平阶《水龙经》中说,如果流水有很多弯曲,怀抱来朝的话,必定是富贵的风水宝地。

犁头咀河的弯曲有情正如《博山篇·论水》、蒋平阶《水龙经》的描述,所以能给白玉堂屋场带来富贵之气。

其次,白玉堂屋场能“藏风”、“聚气”。

在风水中,“藏风”、“聚气”主要靠“玄武”、“青龙”、“白虎”,即北面有蜿蜒而来的群山峻岭,南面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自然能藏风聚气。

白玉堂背后有蜿蜒而来的高嵋山和官帽山,左有虎形山,右有凤翅山,前有团山,朝抱有情,是一个理想的“藏风”、“聚气”的宝地。

白玉堂风水说来也是有神。

传说曾国藩为蟒蛇投胎,必将有大贵。

曾麟书年青时去南岳烧香,抽得一签说:“双珠齐入手,光彩耀杭州。

”曾麟书因此经常说:“我家这么多儿子中,将来必定有人江浙一带做官。

”后来,这一签灵验了。

曾国藩、曾国荃兄弟都在南京做过两江总督,统辖江浙四省军务。

很可惜,曾麟书生前没有见证这一上上签。

咸丰九年(1859)曾氏家族分家之后,白玉堂被分给曾国华。

他的孙子叫曾广奇,1957年从美国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待。

这说明白玉堂风水很神,在那里住过的人,都会有好的命运。

富厚堂的风水咸丰九年(1859)曾氏家族分家之后,富坨庄屋被分给了曾国荃。

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写信给儿子曾纪泽,叫他与曾国荃商议兑换了这一田庄,修建“毅勇侯第”。

第二年,在富坨修葺了旧的庄屋,即今富厚堂前进主楼,称作“富坨新庄”、“八本堂”,后被命名为“富厚堂”。

同治六年(1867),曾纪泽写信给父亲建议增修藏书楼,获得曾国藩的同意后,在曾国潢等人的协助下,开始修建藏书楼,两年后竣工。

分两栋,较长的一栋庋藏的书籍,称“求阙斋”,沿用曾国藩在金陵官署书斋的名称。

较短的一栋是曾纪泽的书楼,称“归朴斋”,两楼走廊相连。

同治十二年(1873)九月,在曾纪泽的主持下,在主楼后又兴建了后进主楼,翻修了前进主楼,两楼以天井相隔,以过厅相连;在前、后进主楼和求阙斋、归朴斋藏书楼之间修建了花厅;在主楼左侧与归朴斋藏书楼相对称的位置修建了曾纪鸿的藏书楼“艺芳馆”;在曾纪鸿的藏书楼外侧挖建了荷花池,池中修建了一个三层的八角亭,以曲桥与岸边相连;在后山围墙内修建了存朴亭、棋亭、鸟鹤楼等建筑。

新翻修的富厚堂,系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仿宋明回廊式风格的古建筑群。

全宅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

大概是前厅有一匾,叫“八本堂”,下方刻有“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忘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 所以,在曾纪泽光绪元年的日记中,这座翻新的“富厚堂”被称作“八本堂新宅”。

有人说,富厚堂风水是“玄龟坐椅”,“得水”、“藏风”。

富厚堂背靠半月形的鳌鱼山脚,三面群山环抱,坐西朝东,前临弯曲有情的涓水河。

从远处看来,富厚堂极像一把硕大无比太师椅,坐镇鳌鱼山下,指挥千军万马。

富厚堂前面的呈半月形水塘,面积有十亩,仿“泮宫”而建造的,附近是一片500余亩的田畴。

而在富厚堂围墙内,又人造出山、水来,古木参天,更是景上添花。

据说在当年,曾国藩对富厚堂地基非常满意,认为风水很好,写信给儿子说是“第一等屋场”,准备把它作封侯后退隐养老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