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雷雨,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教时:一教时【重难点简析】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

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 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

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优秀7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篇一这个学期,我上了三次公开课,其中最精彩的一节是视导推荐课《雷雨》。

课前,我潜心钻研新课标,养成正确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设计了简单的教学环节,给了充分的空间让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迸发出令人振奋的活力。

下面的几个环节对其中的精彩可见一斑。

一、联系身边的环境导入新课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上,我是联系单元教学的主题来设定,但是上课的时候,刚好外面下着小雨,于是我就联系身边的环境,设计了生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导入:从早上到现在,外面一直下着一场怎样的的雨?(学生回答)是呀,在雨家族里,有斯文的毛毛细雨,还有威猛的雨,就是我们今天课堂上要学的——齐读课题《雷雨》。

这样的设计很有新意,而且跟环境紧密联系,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吸引来了。

二、板书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营造最大的空间。

板书的设计是我这堂课一大创意和精彩。

根据清晰明了的段落,和单元导读里说的: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我设计了一本“书”,里面有三页“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老师只设计了小部分插图,留大很大的空间让学生来填写这本“书”。

然后学生在读完课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把“书”填好,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宽松的环境下被激发出来了,在最后一个环节里,学生发现雷雨后有一种现象是蝉叫了,而老师只在第一页雷雨前有一只“闭口的蝉”,怎么办呢?学生纷纷举手说有办法,一个学生上了台,把前面那只蝉取出来,然后贴在“雷雨后”的页面上,然后在旁边画上“吱吱”两个字。

这样,蝉变活了。

学生在贴彩虹时,别的学生着急地说:“不能把彩虹跟太阳贴在一起,因为……”学生种种精彩的表现完全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这就是循生而教带来的活力和惊喜。

三、“蜘蛛”一词的书写指导。

我一直把“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单纯的朗读感悟,必须体现写字认字这个难点”这个指导思想牢记在心,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巧妙穿插写字而不显得唐突呢?我还是在临上课前的一节课想到一个办法(因为是第三节课上,很多点子都是在前两堂课时想到的):在引导学生领悟朗读完重要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小学语文《雷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9篇

小学语文《雷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9篇

小学语文《雷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9篇小学语文《雷雨》教案1一、设计思想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的第16课。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

过程与方法:在课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

五、重点难点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在读中想象。

六、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千条线,万条线。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5篇【导语】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存,掌控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5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

它有多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二、识字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视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

联系自己视察的情形,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如:压: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阴森森地压下来。

乱:乱摆。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浏览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觉"。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3)示范讲授"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二年级《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二年级《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二年级《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以认知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各要素预先进行科学的计划、合理的安排,制定出整体教学运行方案的过程。

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二年级《雷雨》优秀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年级《雷雨》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材解读:《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

根据课标要求和研究的主题,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难点是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通过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观察事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方法与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以朗读感悟为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让学生在“读、想、悟、说”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观察事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一、巩固字词小学生掌握字词、提高读书的能力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

课堂教学要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兼顾的是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扎实训练。

所以在课一开始我通过抽查、齐读和学生喜欢的方式“开火车”认读,对本课生字和词语进行了巩固。

二、创设情景,读中感悟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多以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雨前部分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悟雷雨前乌云、树叶、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是怎样的?有机结合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体会这些词语句的。

《雷雨》教学设计(通用23篇)

《雷雨》教学设计(通用23篇)

《雷雨》教学设计(通用23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2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雷雨》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新课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怀着对旧中国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的剧本。

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着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简介剧情及课文1、声、字、画(剪截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

(下底四行滚动字幕)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

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

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痴呆了……2、点击课文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风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课文雷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课文雷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课文雷雨教学设计)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课文雷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1小学语文《雷雨》说课稿一、今天我说的《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

课文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年段的学生。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会认“压、乱、垂”等四个生字,会写“垂”字。

2、技能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能写观察日记。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二、说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在我们南方,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二、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自主学习”、“课堂展示”三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

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培养着学生的语言的感觉;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在学生的头脑中。

学生学着,读着,感悟着语言,仿佛置身与那场雷雨中。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优秀6篇

雷雨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说说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和雷雨前有什么不同?说说彩虹有哪几种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雷雨,优秀教学设计《雷雨》教学设计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和图文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观察日记的写作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挂图、播放器、自制蜘蛛网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两组词语,谁会读?蒙蒙细雨倾盆大雨春雨绵绵狂风暴雨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雨2、是啊,雨是有脾气的,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你们听,它来了!这是什么雨?板书:雷二、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yāluànch?nchuíhóng黑压压乱摆黑沉沉垂头丧气彩虹逃走了蜘蛛一阵大风越来越亮蝉三、自读自悟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2、边读边划分自然段,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第二课时:一、复习生词,导入新课:1、学生齐读生字词2、播放课文朗读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研读“雷雨前”:1、朗读1-3自然段,出示挂图1: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乌云、树、蝉2、比较2、3自然段,和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树被大风吹得乱摆,蜘蛛赶紧逃走了,电闪雷鸣3、分析重点语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黑沉沉”写出了乌云的多、厚——“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叫”强调没有一丝风,形容天气很闷——“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用自制教具让学生区分“垂”和“掉”垂:东西一头往下挂,形象地写出了蜘蛛随着蜘蛛网下落的情景,让人感到风特别大,连蜘蛛也害怕——“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写出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用播放器播放雷声并把音量慢慢调高,让学生感受“越来越”这一词4、点名用“越来越”口头造句板书:雷雨前:闷热——大风——电闪雷鸣、研读“雷雨中”:1、出示挂图2,结合文字观察挂图,和雷雨前做比较2、分析重点语句:——“哗、哗、哗,雨下起来了”3个“哗”体现了雨下得又大又急——“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看不清”说明雨下得非常大——“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两个“渐渐地”说明雷声和雨声在一点一点,慢慢地变小3、点名用“渐渐地”口头造句板书: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研读“雷雨后”:1、出示挂图3,观察雨后有哪些变化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2、分析重点语句——“一条彩虹挂在空中”“挂”字让人感觉像是谁把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一样——“蜘蛛又坐在网上”“坐”字让人体会到雷雨过后,蜘蛛又是那么悠闲、愉快板书:雷雨后:清新——美丽——充满生机强调:整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四、生字指导:1、2、3、学习“垂、逃”的笔顺学生书空,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注意个别同学写字的占格五、作业布置:1、用“读读写写”句子中带点的字造句2、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六、板书设计:雷雨前:闷热——大风——电闪雷鸣雷雨中:雨下起来——越来越大——渐渐变小雷雨后:清新——美丽——充满生机《雷雨》这篇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我安排了两个课时,公开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考虑到我们班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上课比较吵闹,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我准备挂图和播放器以及其它自制教具对于从来没接触过教具的学生来说,感觉很新鲜,整堂课的注意力都跟着老师走,这不仅仅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1、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3学生课前准备:在生活中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的相关知识、视频,加深对雷雨的认识二、教学课题《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一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在火热的夏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雨后的景色更是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确、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雷雨》内容分析:《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教学重点:1、学会“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书写“压、垂”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物是怎样变化的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准备:课前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相关的音频、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雷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四、教学方法1、信息收集法: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有2、情景教学法:利用百度搜索的音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雷雨前中后景色的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并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http:///m?word=mp3,,,[%C0%D7%D3%EA%C9%F9]&cat=0&gat e=1&ct=134217728&tn=baidumt,%C0%D7%D3%EA%C9%F9+%C1% E5%C9%F9+%CA%D6%BB%FAmp3%C1%E5%C9%F9+mp3%C1%E5%C9%F 9&si=;;;;0;;0&lm=-1&mtid=4&d=2&size=0&attr=1,0&titl ekey=978379509,3294101255&mtype=2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不认识的字划出来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3、书写生字,出示课件,重点指导“压”、“垂”的书写4、让学生配合课件思考:为什么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用“垂”字,而不用掉、落等其它动词?5、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6、开火车读生字7、把词语放入句子中,指名读句子三、朗读感悟课文1、请同学们看画面,认真听,认真看,想想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几个时候的景象?/xy4/UploadFiles_7708/201006/课文围绕雷雨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2、让同学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初感“雷雨前”:1、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雷雨到来方前我们会看到什么景象?生汇报http:///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D2%F5%CC%EC&in=5538&cl=2&lm=-1&st=-1&pn=9&rn=1&di= 120195595080&ln=1998&fr=&fm=result&fmq=133009615842 1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is=&istype=2#pn9&-1&di120195595080&objURLhttp%3A%2F %2F/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C %EC%C6%F8%B4%F2%C0%D7%CF%C2%D3%EA&in=8599&cl=2&lm=-1&st=&pn=94&rn=1&di=3436970625&ln=1956&fr=&fm=rs10& fmq=1330005169968_R&ic=&s=&se=&sme=0&tab=&width=&he ight=&face=&is=&istype=2#pn88&-1&di40300051920&objU RLhttp%3A%2F%2F/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 ail&word=%B4%F2%C0%D7%C9%C1%B5%E7&in=24752&cl=2&lm= -1&st=&pn=52&rn=1&di=56993458548&ln=1980&fr=&fm=rs1 &fmq=1330096929203_R&ic=&s=&se=&sme=0&tab=&width=&h eight=&face=&is=&istype=2#pn52&-1&di56993458548&obj URLhttp%3A%2F%%2F%25D7%25F3%25D6%25D8%25BA%25BA%2Fp ic%2Fitem%&fromURLhttp%3A%2F%%2F%25D7%25F3%25D6%25D 8%25BA%25BA%2Falbum%2Fitem%&W1600&H1200&T9880&S188& TPjpg5、读后让同学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雷雨》第2课时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认读2、“捧奖杯”游戏识字二、观看动画,整体感知:1、观看动画2、复述: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3、分别指出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3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静1、看图一回答:说说图片上的景色是怎样的你认为这些景象写得怎么样?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2、看图二回答:观察天气有了什么变化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么样?①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②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3、看图三回答:说说天气又了哪些变化?比较句子:①闪电亮,雷声响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4、齐读“雷雨前“这一自然段5、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学习第4—6自然段,感悟“雷雨中”的猛1看图一回答:这时天气有了哪些变化?三个“哗”字说明什么?2、看图二回答:往窗外望去,外面的景象怎样?为什么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两个“渐渐低”说明了什么?用“渐渐地”练习说话3、齐读“雷雨中”这一自然段4、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5、指导朗读,边读边想主要写什么?学习第7、8自然段,感悟“雷雨后”的美1、看图一,读一读2、看图二,说一说图中出现哪些景物3、齐读“雷雨后”这一自然段4、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5、指导朗读三、对比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口头述说,完成表格四、整理全文脉络五、总结: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后,我们了解了有关雷雨的一些自然知识,知道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六、拓展1、有关天气一些谚语2、完成课后“读读抄抄附板书:18、雷雨中:雨后:太阳彩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