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发射技术的基本原理
红外遥控原理

红外遥控原理是一种常见的远程操作技术,它允许用户通过红外发射机(如遥控器)来控制电器,如电视机、机顶盒等。
这种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发明的,它使得人们可以在家里控制电器,而不必走到设备旁边来操作它们。
红外遥控原理就是利用红外线(Infrared,IR)来传输信号。
红外遥控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发射机、接收机和电路。
发射机可以是用于发射红外信号的遥控器,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设备,比如红外线手电筒等。
接收机是一种接收红外信号的电子器件,它的作用是接收发射机发出的红外信号,并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最后,电路部分则用于处理电信号,以控制电器。
红外遥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发射机发出一系列编码的红外信号,接收机接收这些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电路部分对电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控制电器的运行。
红外遥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比如遥控器的体积小,操作方便,而且数据传输速度快,能够精确地控制电器,而且能够抗干扰。
综上所述,红外遥控原理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远程操作技术,它使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其他类似设备发射红外信号,从而控制电器运行。
红外遥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是一种实用的远程控制技术。
遥控器工作原理

遥控器工作原理
遥控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它能够远程控制各种家用电器的开
关和功能。
那么,遥控器是如何工作的呢?本文将从遥控器的基本原理、信号传输、编码解码、频率调制和接收器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遥控器的工作原理。
一、遥控器的基本原理
1.1 遥控器是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的系统。
1.2 发射器通过按键操作产生特定的信号。
1.3 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解码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二、信号传输
2.1 遥控器通过无线电波将信号传输到接收器。
2.2 信号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3 信号传输距离受到频率、功率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编码解码
3.1 发射器将按键操作转换为特定的编码信号。
3.2 接收器通过解码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可识别的指令。
3.3 编码解码过程需要保证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频率调制
4.1 遥控器使用不同的频率来区分不同的功能和设备。
4.2 频率调制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4.3 频率调制技术在遥控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接收器
5.1 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进行信号放大和滤波处理。
5.2 接收器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相应的设备执行相应的操作。
5.3 接收器的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遥控器的使用效果。
总结: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发射器、接收器、信号传输、编码解码、频率调制等多个方面,只有这些部分协调配合,才能实现遥控器的远程控制功能。
通过了解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便捷的电子设备。
射频遥控原理

射频遥控原理
射频遥控(Radio-frequency remote control)是一种通过无线射
频信号来控制电子设备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两个关键步骤:信号的发送和信号的接收与解码。
在信号发送方面,射频遥控利用一个发射器来向目标设备发送信号。
发射器内部通常包含一个微控制器或其他控制芯片,该芯片负责产生和调制射频信号。
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时,发射器芯片会识别对应的按键按下事件,并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生成的控制指令会被转化为高频电压波形,然后通过射频天线发射出去。
通常,这个波形会在几百兆赫范围内进行调制,以克服环境中各种噪声的干扰。
在信号接收方面,目标设备内部搭载了一个接收器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射器的射频信号。
接收器内部的射频天线会对发送器发出的电磁波进行接收。
接收到的信号会经过放大、滤波和解调等处理步骤。
在解调过程中,接收器会去除信号中的调制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进一步处理。
通过解调,接收器能够识别发送器发出的特定信号,并将其与事先定义的控制码进行比对。
一旦接收器成功解码了控制指令,它会将指令传递给目标设备内的电路或微控制器。
目标设备会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打开或关闭电灯、调整音量或改变频道等。
射频遥控的原理简单易懂,同时具有广泛的应用。
凭借无线传输的特点,它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无需在视线范围内与目标设备进行交互。
因此,射频遥控成为许多家庭和工业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遥控器工作原理

遥控器工作原理引言概述:遥控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够通过无线信号控制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
本文将介绍遥控器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传输、编码解码、通信频率以及电源供电等方面。
一、信号传输1.1 红外线技术遥控器主要采用红外线技术进行信号传输。
当我们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时,遥控器内部的发射器会发出一系列红外线脉冲信号。
这些脉冲信号携带着特定的编码信息,用以表示不同的按键操作。
1.2 脉冲宽度调制脉冲宽度调制(PWM)是红外线技术中常用的一种调制方式。
遥控器通过调节脉冲信号的宽度来表示不同的按键操作。
例如,一个宽度较短的脉冲信号可能表示按下了数字键1,而一个宽度较长的脉冲信号则表示按下了音量加键。
1.3 信号传输距离红外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普通来说,遥控器的信号传输距离在10到15米之间。
在传输过程中,如果有障碍物或者太远的距离,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或者衰减,导致设备无法正确接收到信号。
二、编码解码2.1 按键编码遥控器上的每一个按键都有一个特定的编码,用以表示不同的操作。
这些编码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件的方式进行设置。
当按下某个按键时,遥控器会发送对应的编码信号。
2.2 接收器解码电子设备上的接收器负责接收遥控器发送的信号,并进行解码。
解码器会根据预设的编码方式来解析接收到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操作指令。
这样,电子设备就能够根据遥控器的信号进行相应的操作。
2.3 编码解码技术常用的编码解码技术包括固定编码、滚动编码和学习编码等。
固定编码是指遥控器上的按键编码是固定不变的,接收器解码时直接对应操作。
滚动编码是指遥控器上的按键编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接收器需要根据一定的算法进行解码。
学习编码是指遥控器可以学习其他设备的编码,实现多种设备的控制。
三、通信频率3.1 频率选择遥控器的通信频率是指遥控器和接收器之间进行信号传输时所使用的频率。
常见的遥控器通信频率有315MHz、433MHz、868MHz等。
遥控器工作原理

遥控器工作原理遥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用于远程控制其他设备的操作。
它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用户的指令传输到被控制设备,实现远程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遥控器的工作原理。
一、遥控器的组成部分1. 发射器:遥控器的发射器部分负责将用户的指令转化为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按钮、电路板和发射天线组成。
当用户按下按钮时,发射器会产生特定的电信号,通过发射天线将信号发送出去。
2. 接收器:被控制设备上的接收器部分负责接收发射器发送的无线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供被控制设备的电路板识别和执行相应的操作。
接收器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天线、电路板和解码器组成。
二、遥控器的工作原理1. 发射器工作原理: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时,按钮下方的电路板会产生特定的电信号。
这个信号会被发射器内的电路板处理,并通过发射天线转化为无线信号。
发射器内的电路板通常由微控制器、时钟、编码器等组成,它们协同工作以确保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接收器工作原理:被控制设备上的接收器通过天线接收发射器发送的无线信号。
接收器内的电路板会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解码器进行解码。
解码器会将电信号转化为特定的指令,供被控制设备的电路板执行相应的操作。
接收器内的电路板通常由天线、解码器、电源等组成。
三、遥控器的通信技术1. 红外线遥控技术:红外线遥控是目前最常见的遥控技术之一。
发射器通过红外线发射特定的信号,接收器通过红外线接收并解码这些信号。
红外线遥控器具有成本低、传输距离短、抗干扰能力较弱等特点。
2. 无线射频遥控技术:无线射频遥控是另一种常见的遥控技术。
发射器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发送指令,接收器通过接收和解码这些信号来实现远程控制。
无线射频遥控器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四、遥控器的安全性为了确保遥控器的安全性,避免非法操作和干扰,现代遥控器通常采用了以下安全措施:1. 编码技术:遥控器和被控制设备之间使用特定的编码进行通信,确保只有匹配的遥控器才能控制设备。
电子红外线遥控器工作原理

电子红外线遥控器工作原理红外线遥控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电子设备,它能够以无线方式控制电器设备的开关、模式选择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红外线遥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概述电子红外线遥控器是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线信号来实现控制的。
一般来说,遥控器由两部分组成:发射器和接收器。
发射器负责发射红外线信号,接收器则接收信号并解码后转化为相应的控制信号。
二、发射器部分发射器中的主要元件是红外发射二极管,其内部结构是PN结。
当二极管外加正向电压时,电流通过PN结时会产生光。
这种光被称为红外线,它的波长在0.7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我们所用的红外遥控器发射二极管主要发射波长为940纳米的红外线。
发射器通常由发射二极管和相关电路组成。
电路中的振荡器可以产生高频信号,通过驱动电路将高频信号加在二极管上。
二极管进行整流和调制等处理后,发射出经过编码的红外线信号。
三、接收器部分红外线遥控的接收器部分主要由红外接收二极管和解码器组成。
红外接收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它只对特定波长的光敏感。
当遥控器发射的红外线照射到接收二极管上时,其内部PN结会发生电流变化。
解码器是接收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解析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并按照特定的编码方式将其转化为相应的二进制码。
一般来说,红外遥控器采用脉冲宽度编码(PWM)或脉冲位置编码(PPM)来实现信号的传输与解码。
解码完成后,信号被转化为数字信号,用于控制电器设备的不同功能。
四、工作原理当我们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键时,发射器会发出编码后的红外信号。
该信号经过空气中的传播后,被接收器接收到。
接收器中的红外接收二极管会感应到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电流变化。
经过解码器的解析和转换,最终得到用于控制设备的数字信号。
五、应用电子红外线遥控器广泛应用于家庭电器、音频设备等领域。
通过使用遥控器,我们可以方便地遥控电视、空调、音响等设备,实现开关、音量调节、模式选择等功能。
此外,红外线遥控技术还被应用于安防系统、自动门禁系统等领域。
遥控器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遥控器工作原理及电路图1 – 1概论遥控器之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无线电发射机来传送控制资料,并由接收机将接收到之控制数据转换成控制指令,以控制天车等机器设备。
工业用无线电遥控器之要求,与一般家用或简易式遥控器有很大之差别,它不但需要有坚固耐用且具防水防尘功能的外壳,而且在电路设计上亦必须考量能够耐温抗干扰,其中更需具备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如此才能在长时间,高负荷以及恶劣的环境下安全操作。
2 – 1发射机单元工作原理控制资料图2-1 发射机流程图发射机单元主要由编码模块及发射机射频模块所组成。
当按下发射机上之按键或扳动开关时,编码模块即可感知是那个按键?是在1速或2速位置? 并将此按键之数据结合识别码及汉明码予以编码成“控制数据”(control data)后传送至发射机射频模块之调变器用以调变射频载波,调变器输出之调频信号再经射频放大器放大,低通滤波器滤波后送到天线产生发射信号。
2-1-1 编码模块工作原理图2-1-1 编码模块功能方块编码模块以微处理控制单元为核心,并包含按键电路,电源控制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电气信号可抹除的只读存储器(E 2PROM )以及发射移频键等五个主要外围电路,由4~6个 1.5伏特AA 电池所组成之电源供应器供给发射机工作所需之电源,其中除了按键电路及微处理控制单元是直接至电源输入外,其余电路(包含发射机射频模块) 所需之电源均由电源控制电路依工作过程控制,以使发射机之耗电降至最低。
按键电路是用以侦测摇杆,按键(或开关)之动作,当操作摇杆,按下按键或扳动开关时,按键电路即将该按键之数据送至微处理控制单元。
微处理控制单元读取按键资料后即结合“功能设定”, “变量设定”, “识别码”, “汉明码”等数据予以编码成控制数据后,再经发射移频键电路处理产生调变信号(modulating signal )送至发射机射频模块。
微处理控制单元除了上述编码之功能外,同时亦执行自我诊断蜂鸣器7- Pins 插座至 接收机/PC/ 维护工具 (读写用)7-Pins 插座至 发射机射频模块晶体测试,当自我诊断发现故障或电源电压不正常时,即依设定之程序关机,并产生相对应之故障讯息资料送至蜂鸣器驱动器驱动蜂鸣器发出警报声及驱动双色LED 指示灯,以提醒操作人员采取必要之措施。
遥控器控制信号的原理是

遥控器控制信号的原理是遥控器控制信号的原理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解释。
硬件方面,遥控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发送端和接收端。
发送端包括按键、编码芯片、发射器和天线,接收端包括接收器、解码芯片和执行器(如电视机、空调等)。
遥控器发送信号的过程大致如下:1. 按键:当用户按下遥控器的按钮时,触摸开关会产生电信号。
2. 编码芯片:编码芯片会将按键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编码。
不同的按键会对应不同的编码。
3. 发射器:发射器会将编码后的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4. 天线:天线作为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的器件,将发送端发射出的信号传播出去。
接收端接收信号的过程如下:1. 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到发射端发射出的无线信号。
2. 解码芯片:解码芯片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码,将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
3. 执行器:解码后的信号被传递给执行器,执行器根据信号的内容控制相应设备的工作状态。
这些硬件部分协同工作,实现了遥控器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在软件方面,遥控器信号的控制原理主要是基于红外线通信技术。
遥控器发送端通过编码芯片将按键信号编码后,使用发射器将信号转换为红外线信号发射出去;接收端通过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后,使用解码芯片对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号传递给执行器。
红外线通信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了红外线在光谱中的特定波长和频率,使得遥控器与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
具体来说,红外线通信是通过红外线灯发射红外线,红外线传输时会在一个特定范围内产生红外辐射,然后由接收器接收红外线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最后再通过解码芯片和执行器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总结起来,遥控器控制信号的原理主要基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其中硬件部分包括按键、编码芯片、发射器、接收器、解码芯片和执行器等组成,软件部分则是利用红外线通信技术实现遥控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通过这些部分的协同工作,遥控器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控发射技术的基本原理
图1 NEC标准下的主码表示
图2 NEC标准下,数据0和1的表示
图3 PHILIPS标准下的全码表示
图4 硬件原理图
通常彩电遥控信号的发射,就是将某个按键所对应的控制指令和系统码(由0和1组成的序列),调制在32~56KHz范围内的载波上,然后经放大、驱动红外发射管将信号发射出去。
不同公司的遥控芯片,采用的遥控码格式也不一样。
在此介绍较普遍的两种,一种是NEC标准,一种是PHILIPS 标准。
NEC标准:遥控载波的频率为38KHz(占空比为1:3);当某个按键按下时,系统首先发射一个完整的全码,然后经延时再发射一系列简码,直到按键松开即停止发射。
简码重复延时108ms,每两个引导脉冲上升沿之间的间隔都是108ms。
一个完整的全码如图1所示。
其中,引导码高电平4.5ms,低电平4.5ms;系统码8位,数据码8位,共32位;数据0用“高电平0.5625ms+低电平0.5625ms”表示,数据1用“高电平0.5625ms+低电平1.6875ms”表示,如图2所示:一个简码=引导码+系统码位0的反码+结束位(0.56 25ms)高电平。
各部分码的作用:引导码用来通知接收器其后为遥控数据。
系统码用来区分是哪一机型的数据,接收端依此来判断后续的数据是否为须执行的指令。
数据码用来区分是哪一个键被按下,接收端根据数据码做出应该执行什么动作的判断。
简码是在持续按键时发送的码。
它告知接收端,某键是在被连续地按着。
遥控数据传输系统的关键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编码的可靠性,NEC标准规定系统码、数据码后分别接着传送一个同样的码或者反码,供误码校验用。
PHILIPS标准:载波频率为38KHz;没有简码,点按键时,控制码在1和0之间切换,若持续按键,则控制码不变。
一个全码=起始码…11‟+控制码+系统码+数据码,如图3所示。
数据0用“低电平1.778ms+高电平1.778ms”表示;数据1用“高电平1.778ms+低电平1.778ms”表示。
连续码重复延时114ms。
硬件原理图
图4为硬件原理图,电路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AT89C52及其外围电路部分;8×8键矩阵部分;及直流电源部分。
AT89C52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控制和遥控码产生部分:主要有外中断信号处理、12M时钟、CP U复位、I/O口上拉电路、红外遥控发射、按键指示等。
由P0口和P2口搭成按键矩阵,当有键按下时,产生的外中断请求信号(低电平有效)经八输入与非门和非门后送至P32端,使CPU进入中断处理,同时点亮按键指示灯。
系统产生的遥控编码信号通过P14端发出,经放大后驱动发射管发射出去。
拨码开关DIP 的作用是进行不同机芯状态的切换。
比如当DIP设置为“1000”时,系统处于长虹CH-10机芯状态;为“100 1”时,则处于CN-12机芯状态。
R13、C11和按键KEY组成单片机复位电路。
8×8键矩阵部分:由64只键盘开关排列而成,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按键数。
8*8键是不增加扩展器件的情况下最多的按键数。
整个系统的工作电源为直流+5V。
由电源模块IC31 (PS0500DS)、整流桥HBA、HBK等组成。
程序实现
NEC编码程序用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编写而成,PHILIPS编码可以此类推。
NEC、TOSHIBA、SAMSONG公司的编码格式有其共通之处:遥控全码都由“引导码+系统码+系统码(或系统码取反)+数据码+数据码取反”组成;数据“0”和“1”的定义相同;不同的只是引导码高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不同,系统码位数有长有短,第一个简码和全码最后一位之间的延时不同,简码的引导脉冲不同等;所以可以把相同的部分做成通用子程序,包括产生数据“0”和“1”的子程序“ONE”和“ZERO”,9ms、4.5m s、2.25ms、22ms、45ms等时间控制子程序。
8×8的键矩阵处理,采用外中断的方式,有键按下时,就向CPU发出中断请求,然后按照“先列后排”一个个扫描,从而找出被按下的键,当然这里面还包括了去抖动、多键同时按时只处理一键的处理部分。
机芯的不同状态由单片机P3口的P3.5、P3.4、P3.1、P3.0四位的输入数值来区分判断,比如“0000”表示工作于东芝TC90××系列状态,“0001”则表示要求工作于NEC公司的PD61××系列状态。
判断了是哪一只键按下以及处于机芯的哪种状态以后,程序就严格按照相应的遥控编码方式来进行遥控码的发射,也就是说将一定时段、一定数值的电平脉冲调制在38KHz载波上,逐一发射出去。
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程序流程图
部分程序段:
这里给出的是产生NEC遥控码的主要部分,而像键扫描等较常见的程序段就不再提供. 主程序初始化部分:
ORG 100H
main: mov psw,#0 ;
mov sp,#30h ;设置堆栈
mov tmod,#02h ;方式2定时
mov th0,#0f3h ;38KHZ方波时间数
mov p2,#0 ;
mov p0,#0ffh
setb ex0 ;允许外中断0
setb pt0 ;外中断0(有键按下)优先
clr it0 ;电平触发方式
clr mdl ;设有无按键的标志
setb p3.2 ;
setb p3.4
setb p3.5
setb p3.1
setb p3.0 ;置P3.0~P3.5为输入状态
clr c ;清进位标志位
clr p1.4 ;清遥控输出端
clr a ;清累加器A
mov KEYHAO,#0H ;清按键号存储器
xrl a,#11000000b ;0000(p3.5 p3.4 p3.1 p3.0)
jz TV1
mov a,r7
xrl a,#11000001b ;0001
jz TV2
mov a,r7
xrl a,#11000010b ;0010
jz VCD
mov a,r7
……
SET ETO
SET EA ;开中断
pp:jnb mdl,pp ;循环等待按键
clr mdl ;
CLR KEYHAO
sjmp pp……
…0‟子程序和…1‟子程序部分:ZERO: CLR A
SETB TR0 ;启动定时器0#
CJNZ A,#39,$ ;0.5625ms高电平
CLR TR0 ;停定时器0#
ACALL DE05625 ;沿时0.5625ms
CLR A
RET
ONE: CLR A
SETB TR0 ;启动定时器0#
CJNE A,#39,$ ;0.5625ms高电平
CLR TR0 ;停定时器0#
ACALL DE16875 ;沿时1.6875ms
RET
结语
本文介绍了AT89C52单片机代替专用遥控芯片设计通用型电视遥控器,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单片机遥控信号模拟,可以作出一款自己家的通用遥控器。
参考文献
1 《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何立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 《长虹最新系列机芯彩色电视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 NEC公司.PHILIPS公司专用遥控芯片资料
作者简介:李王旬,女,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电视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电视生产自动化技术工作。